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4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油橄榄发展历程与产业展望 被引量:88
1
作者 王成章 陈强 +3 位作者 罗建军 白小勇 王艳 孔令喜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41-46,共6页
介绍了我国油橄榄的引种和推广历程,分析了我国油橄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和产业开发3个阶段,进一步介绍了甘肃陇南油橄榄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橄榄油、橄榄果渣和橄榄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油橄榄的... 介绍了我国油橄榄的引种和推广历程,分析了我国油橄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和产业开发3个阶段,进一步介绍了甘肃陇南油橄榄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橄榄油、橄榄果渣和橄榄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油橄榄的现状和需求,提出油橄榄果叶综合利用的发展思路,开发高品质橄榄油、系列化妆品、洗涤用品、油橄榄茶、油橄榄酒、餐用橄榄、橄榄叶抗氧化剂及果渣保水调节剂,全值化利用油橄榄,提高油橄榄利用率,促进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橄榄油 橄榄果渣 橄榄叶 产业趋势
下载PDF
不同品种油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原姣姣 王成章 +2 位作者 陈虹霞 叶建中 周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132种油茶籽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GC分析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大部分集中在30%~60%之间,平均含油率为38.39%;含油率最高,为57.96%,最低仅为0.60%。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 对132种油茶籽含油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GC分析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茶籽含油率大部分集中在30%~60%之间,平均含油率为38.39%;含油率最高,为57.96%,最低仅为0.60%。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是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种脂肪酸组成;油酸含量在70.33%~86.21%,均值为78.24%;亚油酸含量在3.25%~17.18%,均值为9.50%;软脂酸含量在7.03%~13.85%,均值为9.63%;硬脂酸含量在1.35%~5.49%,均值为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含油率 脂肪酸组成 红花油茶
下载PDF
我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现状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安元强 郑勇奇 +3 位作者 曾鹏宇 李斌 林富荣 李文英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6-81,共6页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世界发达国家对林木种质资源十分重视,我国也将林木种质资源列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关系到提高森林质量和林业生产力,关系到社会经济发...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世界发达国家对林木种质资源十分重视,我国也将林木种质资源列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关系到提高森林质量和林业生产力,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对优质、高效和多样化林业产品的需求,关乎国家林业战略目标实现以及我国生态、木材和粮油安全。文中根据目前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进展及成果,结合贵州省铜仁市实际情况,分析、讨论我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方法、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如何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资源 种质资源 资源调查 资源管理 技术标准 中国
原文传递
松材线虫入侵扩张趋势分析 被引量:60
4
作者 理永霞 张星耀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5期1-4,共4页
从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发生危害的状况、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的遗传学基础与扩散流行的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扩张的趋势。基于松材线虫的起源、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寄主植物的多样... 从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发生危害的状况、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的遗传学基础与扩散流行的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扩张的趋势。基于松材线虫的起源、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寄主植物的多样分布、媒介昆虫的广泛存在及经济物流等活动的高速发展,作者认为我国绝大多数松林都易感松材线虫,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区面临松材线虫入侵扩张的高风险,北京和天津处在包围之中,中温带是当前防控的前线,形势危急严峻。建议加强监测预警和迅速开展应急防控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入侵扩张 遗传学基础 生物学基础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5
作者 理永霞 张星耀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主植物、媒介昆虫、伴生真菌和细菌、人类经济和物流活动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形成的复杂病害系统。该病1982年发现以来至今一直是我国最为严重的森林灾害,其致病机理至今仍然没有定论,因此也制约着...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主植物、媒介昆虫、伴生真菌和细菌、人类经济和物流活动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形成的复杂病害系统。该病1982年发现以来至今一直是我国最为严重的森林灾害,其致病机理至今仍然没有定论,因此也制约着有效防控技术的产出。本文主要从松材线虫病的病原、致病机理、致病基因、松材线虫致病的生态学过程等方面综述了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为松材线虫病的进一步研究和有效防控技术的产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病原 致病机理 致病基因
下载PDF
植物单宁化学结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6
作者 张亮亮 汪咏梅 +2 位作者 徐曼 吴冬梅 陈笳鸿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植物单宁的各种性质,包括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蛋白质结合能力等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特别是分子质量的大小(聚合度)。因此对植物单宁化学结构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植物单宁化学结构与分析... 植物单宁的各种性质,包括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蛋白质结合能力等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特别是分子质量的大小(聚合度)。因此对植物单宁化学结构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植物单宁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工作新进展。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可鉴定样品中所含单宁的结构类型;核磁共振(NMR)及质谱(MS)技术可对植物单宁纯化物进行结构测定;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技术可对植物单宁混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并被证明是一种分析多分散的植物单宁聚合物的理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酚 植物单宁 化学结构 分析方法 MALDI-TOF MS
下载PDF
3-蒈烯资源及其生物活性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7
作者 何丽芝 王婧 +2 位作者 赵振东 陈玉湘 古研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2-126,共5页
综述了3-蒈烯的主要资源及其生物活性应用。3-蒈烯的主要资源为松科植物和一些中草药植物的挥发性天然精油,重要的有长叶松、欧洲赤松、思茅松、白胡椒、九里香和圆叶当归等,一般通过水蒸气蒸馏的方式获得,并以精馏方式进行分离和提纯... 综述了3-蒈烯的主要资源及其生物活性应用。3-蒈烯的主要资源为松科植物和一些中草药植物的挥发性天然精油,重要的有长叶松、欧洲赤松、思茅松、白胡椒、九里香和圆叶当归等,一般通过水蒸气蒸馏的方式获得,并以精馏方式进行分离和提纯。3-蒈烯作为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可直接利用植物本身,也可以天然精油的形式在医药、农药、化妆品等行业作为中间体或者配方原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蒈烯 天然资源 生物活性应用
下载PDF
华北石质山区核桃-绿豆复合系统氘同位素变化及其水分利用 被引量:39
8
作者 孙守家 孟平 +2 位作者 张劲松 黄辉 万贤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717-3726,共10页
通过对比核桃枝条和绿豆茎内δD值差异来分析核桃和绿豆水分来源和利用。结果表明,核桃-绿豆农林复合系统的根系在表层土壤(0—30cm)中交叉存在,生态位重叠。旱季中表层土壤含水量与δD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77,P=0.02),雨... 通过对比核桃枝条和绿豆茎内δD值差异来分析核桃和绿豆水分来源和利用。结果表明,核桃-绿豆农林复合系统的根系在表层土壤(0—30cm)中交叉存在,生态位重叠。旱季中表层土壤含水量与δD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77,P=0.02),雨季相关关系不显著(R2=0.03,P=0.73)。δD值分析表明,旱季中核桃利用深层土壤(30—80cm)水分占总水分来源的51%以上,雨季中则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分,间作绿豆和单作绿豆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分。雨季中表层土壤水分能同时满足核桃和绿豆生长需要,但复合系统中光能竞争导致间作绿豆光合速率显著地低于单作绿豆。旱季间作绿豆0—20cm土壤水分含量、凌晨叶片水势和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单作绿豆,显示间作绿豆体内水分状况好于单作绿豆。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间作绿豆体内约有1.58%—5.39%的水分来核桃夜晚水力提升,表明复合系统在旱季一定程度上缓冲季节性水分胁迫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绿豆 农林复合系统 同位素 水分来源
下载PDF
生物柴油树种油脂脂肪酸组成对燃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利兵 于海燕 +1 位作者 贺晓辉 刘瑞英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7-404,共8页
以目前中国主要开发或具有开发潜能的10种生物柴油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果实或种子油脂脂肪酸组成对合成生物柴油燃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生物柴油产品十六烷值、碘值、氧化安定性等燃料特性主要由原料油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决... 以目前中国主要开发或具有开发潜能的10种生物柴油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果实或种子油脂脂肪酸组成对合成生物柴油燃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生物柴油产品十六烷值、碘值、氧化安定性等燃料特性主要由原料油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决定,脂肪酸不饱和度低于133.13,十六烷值(GB/T 20828-2007)和碘值(EN 14214)就可以达标。生物柴油产品冷滤点随着长碳链饱和脂肪酸的增加而升高,脂肪酸饱和碳链长度因子分别小于8.41和2.72时,可以满足冷滤点0℃和-10℃的要求。高品质生物柴油的原料中应该具有较高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通过油脂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组成绘制出生物柴油特性三角预测图,为预测生物柴油产品燃料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生物柴油 脂肪酸组成 燃料特性
下载PDF
Coats-Redfern积分法研究生物质与煤单独热解和共热解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36
10
作者 孙云娟 蒋剑春 +3 位作者 王燕杰 应浩 戴伟娣 许乐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4,共7页
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生物质与煤单独热解和共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考察了升温速率与反应级数在生物质与煤单独热解和共热解过程中对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失重率在5%~80%的温度区间内,反应级数越高,反应温度越低,升... 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生物质与煤单独热解和共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考察了升温速率与反应级数在生物质与煤单独热解和共热解过程中对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失重率在5%~80%的温度区间内,反应级数越高,反应温度越低,升温速率对热解积分曲线的影响越大,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积分曲线逐渐向高温区平移;在相同的温度段内选择不同的反应级数时,生物质热解积分曲线都可以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尤其是稻壳,选用的反应级数对拟合的结果影响不大;煤单独热解及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反应级数对拟合的结果影响比较明显,在较高反应级数时数据拟合程度都比较高,在较低反应级数时,拟合结果偏离直线形式,而且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拟合结果偏离直线形式越严重;生物质与煤共热解的拟合程度介于生物质与煤单独热解之间。通过分析动力学参数,发现生物质与煤在较低温度下协同反应效应较为明显,促进了共热解反应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Coats-Redfern积分法 共热解 协同反应
下载PDF
樟树植物资源分布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1
作者 张峰 毕良武 赵振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7-531,共15页
本文综述了樟树植物资源分布、主要化学类型以及樟树各组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樟树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西南各省以及台湾南部,不仅材质优良,抗虫害、耐水湿,且其根、皮、... 本文综述了樟树植物资源分布、主要化学类型以及樟树各组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樟树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西南各省以及台湾南部,不仅材质优良,抗虫害、耐水湿,且其根、皮、枝、叶、果实均可提取樟脑及樟油等,是医药卫生、化工、食品、香料的重要原料。充分了解樟树植物资源分布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将为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樟树资源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分布 化学类型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海波 陈岚岚 +2 位作者 杨艳平 商士斌 宋湛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7-181,190,共6页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在水处理、石油开采工业、造纸、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传统制备聚丙烯酰胺的方法,有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分散聚合等。近年来发展的一些新兴聚合技术也成功应用于聚...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在水处理、石油开采工业、造纸、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传统制备聚丙烯酰胺的方法,有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分散聚合等。近年来发展的一些新兴聚合技术也成功应用于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如辐射聚合、活性/可控聚合等。文中综述了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方法,并对其生产工艺、理论研究以及潜在的应用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刺槐苗木干旱胁迫过程中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林 代永欣 +2 位作者 郭晋平 高润梅 万贤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刺槐在干旱和复水过程中水力学性状和非结构碳(NSC)储藏的变化,研究在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对刺槐苗木的影响,以探讨在经历导致落叶的严重干旱胁迫之后叶片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的结果可以阐明刺槐干旱和复水过程中水力... 【目的】通过分析刺槐在干旱和复水过程中水力学性状和非结构碳(NSC)储藏的变化,研究在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对刺槐苗木的影响,以探讨在经历导致落叶的严重干旱胁迫之后叶片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的结果可以阐明刺槐干旱和复水过程中水力学结构和碳代谢的交互作用方式,同时为揭示干旱半干旱地区刺槐衰败死亡的生理学机制提供思路和试验证据。【方法】测定3年生刺槐苗在严重干旱导致落叶后和复水后叶片长成时的小枝凌晨和正午水势、枝条正午气穴栓塞、叶片最大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单株叶面积、枝条和根的非结构碳含量,测定严重干旱后刺槐枝条的栓塞脆弱性,并比较复水后茎干基部和上部新发叶片的叶面积、比叶质量和光合作用及新发小枝的凌晨和正午水势、枝条气穴栓塞。【结果】在干旱导致全部落叶时,凌晨和正午水势分别达到-3.01和-3.73 MPa,显著低于对照;正午导水损失率(PLC)达到91%,显著高于对照;干旱导致刺槐90%以上落叶时其叶片的光合速率为负值,气孔导度也降低到趋近于0。在复水后30天叶片长成时,枝条正午PLC为81%,仍显著高于对照。经历干旱和复水处理的枝条P50(栓塞为50%时的枝条水势)为-1.09 MPa,比对照高0.37 MPa,经历干旱胁迫的枝条抗气穴栓塞能力显著降低。干旱和复水过程均显著降低了刺槐枝条和根的NSC含量,复水过程NSC降低程度更大。复水后的单株总叶面积仅为对照的38%。复水后叶片恢复的主要部位是茎基部和枝条上部,茎基部恢复叶片的叶面积、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显著大于枝条上部恢复叶片,茎基部新发小枝的凌晨和正午水势显著高于上部新发小枝。【结论】严重干旱导致水势降低,木质部导管栓塞加重,限制了刺槐的水分输导,进而抑制叶片光合作用,导致出现负的碳平衡。在复水阶段,前期严重干旱导致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干旱 复水 水力学结构 非结构性碳 叶片恢复
下载PDF
干旱导致树木死亡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4
作者 代永欣 王林 万贤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28-3236,共9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气温上升,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干旱导致树木死亡现象的发生也越来越普遍,但干旱导致树木死亡确切的生理学机制还未完全解决,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近来提出的干旱导致树木死亡的假说主要有:水力学失败假说,认为干旱...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气温上升,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干旱导致树木死亡现象的发生也越来越普遍,但干旱导致树木死亡确切的生理学机制还未完全解决,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近来提出的干旱导致树木死亡的假说主要有:水力学失败假说,认为干旱导致的低水势阻碍植物体内水分的长距离运输,使植物因组织脱水干燥而死亡;碳饥饿假说,认为干旱过程中发生的气孔关闭会限制碳摄取,导致植物体内可利用碳的耗竭;生物攻击假说,认为干旱中的植物易受生物因子(昆虫和病原体)的攻击而死亡。3种假说各自都能解释一定的现象,但又都存在缺陷,主要问题是不能解释所有干旱导致树木死亡的现象。近来的研究越来越关注这些机制之间的共同作用或相互作用,水力学失败、碳饥饿和生物因子之间会相互影响而加重干旱对植物的作用,尤其是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相耦合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本文主要综述这几种致死机制的试验证据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综述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讨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树木死亡 水力学失败 碳饥饿 生物攻击 水碳互作
原文传递
膳食纤维的制备、性能测定及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5
作者 丁莎莎 黄立新 +3 位作者 张彩虹 谢普军 张琼 张耀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81-386,共6页
大量的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具有控制人体体重、改善肠道功能、清除有毒物质等生理功能,对人体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物产资源丰富,可利用的膳食纤维资源开发潜力大,制备高生物活性的膳食纤维产品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国... 大量的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具有控制人体体重、改善肠道功能、清除有毒物质等生理功能,对人体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物产资源丰富,可利用的膳食纤维资源开发潜力大,制备高生物活性的膳食纤维产品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膳食纤维的制备、性能测定及改性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膳食纤维的提取和脱色的方法和特点,归纳总结了代表膳食纤维主要性能的测定方法,并就膳食纤维的改性技术进行探讨,为膳食纤维制备工艺的优化、产品生物活性的提高等未来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本文还就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制备 提取 脱色 性能测定 改性
下载PDF
萜类植物源农药的筛选及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徐士超 董欢欢 +1 位作者 曾小静 赵振东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从萜类杀虫剂的拒食、趋避、毒杀和生长调节等活性,萜类抗菌剂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以及萜类除草剂抑制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除草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等角度出发,综述了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萜类植物源农药的筛选和活性研究进展... 从萜类杀虫剂的拒食、趋避、毒杀和生长调节等活性,萜类抗菌剂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以及萜类除草剂抑制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除草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等角度出发,综述了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萜类植物源农药的筛选和活性研究进展,对萜类植物源农用活性物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基于目前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对萜类植物源农药的筛选和应用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在深入探讨萜类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有望为新型高活性植物源农药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植物源农药 植物精油 农药筛选
下载PDF
木屑高温水蒸气气化制备富氢燃气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琳娜 应浩 +2 位作者 涂军令 孙云娟 许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4,共7页
在高温固定床反应器内,无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了木屑高温水蒸气气化制取富氢燃气的特性研究。实验主要研究3 g原料,反应温度(750~1 050℃)及水蒸气流量(0~1.5 g/min)对燃气组分、产氢率、燃气热值(QLHV)等气化过程评价指标的影响。实验... 在高温固定床反应器内,无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了木屑高温水蒸气气化制取富氢燃气的特性研究。实验主要研究3 g原料,反应温度(750~1 050℃)及水蒸气流量(0~1.5 g/min)对燃气组分、产氢率、燃气热值(QLHV)等气化过程评价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水蒸气流量对燃气组分影响很大,较高的反应温度和加入适量的水蒸气有利于氢气的产生,但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水蒸气流量的增加会使燃气热值降低。在1 000℃时,水蒸气流量为1.02 g/min时,燃气中氢气体积分数可达51.03%,产氢率为71.08 g/kg(以干燥基计,下同),为理论最大产氢率(172.02 g/kg)的41.32%。考虑到实际操作过程,在反应温度为850℃时,水蒸气流量的最佳值为1.02 g/min。木屑高温水蒸气气化所得燃气热值在11~13 MJ/m3范围内变化。研究结果证明,高温水蒸气气化是生物质制取富氢燃气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高温 水蒸气气化 制氢
下载PDF
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油茶籽油掺入豆油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原姣姣 王成章 陈虹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0-114,共5页
采用傅里叶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应用于不同比例(0%~50%)的豆油和油茶籽油的二元体系样品,通过各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回归方法的优化,建立了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豆油含量的近红外光谱的定量模型。以"二阶导数+Norris derivative filt... 采用傅里叶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应用于不同比例(0%~50%)的豆油和油茶籽油的二元体系样品,通过各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回归方法的优化,建立了检测油茶籽油中掺杂豆油含量的近红外光谱的定量模型。以"二阶导数+Norris derivative filter"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和PLS的回归方法所建模型最佳,其校正相关系数(Rc)和校正标准误差(RMSEC)分别为0.999 99、0.057 70;交叉检验相关系数(Rcv)和交叉检验校准误差(RMSECV)分别为0.999 99、0.071 9;最优波段为5 037.16~4 728.60 cm-1、7 852.72~7 089.04 cm-1、8 577.82~8 323.26 cm-1;最佳主因子数为6。另外,经外部验证15份随机样品的化学值和NITS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2)为0.998。表明近红外透射光谱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掺假油茶籽油中豆油的含量(范围为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光谱 油茶籽油 掺假 豆油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木质素CP-GC-MS法裂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军利 蒋剑春 黄海涛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1-6,11,共7页
采用居里点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CP-GC-MS)联用分析技术,以碱木质素为原料,研究了裂解温度对木质素快速裂解产物组成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居裂解主要生成酚类化合物。GC含量可达60%。低温主要生成愈创木酚结构单元为... 采用居里点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CP-GC-MS)联用分析技术,以碱木质素为原料,研究了裂解温度对木质素快速裂解产物组成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居裂解主要生成酚类化合物。GC含量可达60%。低温主要生成愈创木酚结构单元为主体的酚类化合物;在300-360℃之间,酚类化合物GC含量随裂解温度升高而提高,愈创木酚基本单元类化合物占主体,占酚类化合物的90%左右;裂解温度进一步提高,酚类化合物GC含量稳定在60%左右,而愈创木酚基本结构单元类化舍物GC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主要由于愈创木酚基本结构单元断裂成其他酚类和小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居裂解 CP-GC-MS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崔利强 吴波 +3 位作者 杨文斌 李刚铁 赵名彦 李禾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82,共6页
2007年利用EC-5土壤水分探头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土壤水分进行了定位观测,分析了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土壤蓄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固定沙地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半固定沙地和流动... 2007年利用EC-5土壤水分探头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土壤水分进行了定位观测,分析了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土壤蓄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固定沙地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土壤水分含量为:夏季>秋季>春季。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沙地整个剖面土壤水分变化成"S"型曲线变化,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土壤水分成反"S"型曲线变化。0~200cm沙层中,流动沙地土壤蓄水量最大,半固定沙地次之,固定沙地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土壤水分含量 固定沙地 蓄水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