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双城完颜氏家谱考释 被引量:1
1
作者 苗天娥 景爱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双城完颜氏家谱为布制,具有女真遗民的特点。此谱是京旗移民之际从宗谱中抄录而出,仓促间多有省略、误字。据家谱,这支完颜氏可能是兀朮媵妾之后,后金初年投附努尔哈赤,以功赐贝勒、贝子,随顺治帝迁都入关,嘉庆年间由于京旗移民定居双... 双城完颜氏家谱为布制,具有女真遗民的特点。此谱是京旗移民之际从宗谱中抄录而出,仓促间多有省略、误字。据家谱,这支完颜氏可能是兀朮媵妾之后,后金初年投附努尔哈赤,以功赐贝勒、贝子,随顺治帝迁都入关,嘉庆年间由于京旗移民定居双城陈正蓝旗二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颜氏家谱 黑龙江 双城
原文传递
辽代石刻概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景爱 孙文政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3,共7页
本文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辽代石刻文字的发现与著录、种类与特点、学术价值及影响和研究现状。指出陈述先生的《辽文汇》和《全辽文》是最早全面搜集辽代石刻文字的著作,迄今为止已知辽代石刻文字约有320~330种左右,成为订正、补充《辽史... 本文全面系统地记述了辽代石刻文字的发现与著录、种类与特点、学术价值及影响和研究现状。指出陈述先生的《辽文汇》和《全辽文》是最早全面搜集辽代石刻文字的著作,迄今为止已知辽代石刻文字约有320~330种左右,成为订正、补充《辽史》的重要第一手资料。它揭示了辽朝多次更换国号,补充了大量人物史实,推动了契丹文字研究。辽代的白话碑对于研究白话碑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石刻 补正《辽史》
原文传递
造诣化丹青 心血铸国宝
3
作者 王世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10,共2页
《传世画藏》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伟大的贡献,是值得祝贺的.了不起的。凡是编辑过书的.都知道这工作的份量,这部书从选画到编写说明,从整个安排到印刷.包括大最的工作。这部画藏的山版是非常伟大的工作,也可以说在绘画出... 《传世画藏》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伟大的贡献,是值得祝贺的.了不起的。凡是编辑过书的.都知道这工作的份量,这部书从选画到编写说明,从整个安排到印刷.包括大最的工作。这部画藏的山版是非常伟大的工作,也可以说在绘画出版史上是划时代的,是开创新局面的一个伟大壮举。所以我对此衷心地佩服、衷心地感谢,这么贵重的书,还赠送我一本,我真是受之有愧,我不得不赶紧看一看,有什么建议应该实话实说,否则,对不起这种盛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写说明 出版史 编辑 新局面 安排 创新 成就 应该 是非 感谢
下载PDF
河北邢台南小汪遗址西周刻辞卜骨浅识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渭莲 段宏振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6,共8页
1991年在河北邢台南小汪西周遗址H75中出土了一片刻辞卜骨,本文对其形制特征和行款进行了研究。依据卜辞与卜兆的关系,将该片刻辞卜骨的文字分为三组,并做了释读,进而阐述该片刻辞卜骨对于邢国早期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其文字的正确... 1991年在河北邢台南小汪西周遗址H75中出土了一片刻辞卜骨,本文对其形制特征和行款进行了研究。依据卜辞与卜兆的关系,将该片刻辞卜骨的文字分为三组,并做了释读,进而阐述该片刻辞卜骨对于邢国早期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其文字的正确解读对于西周时期卜辞与卜兆的关系以及占卜制度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小汪遗址 卜骨 刻辞 邢台 西周 河北 学术界 发掘
原文传递
四川石窟的价值
5
作者 雷玉华 王剑平 《成都文物》 2008年第2期14-19,共6页
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上分布着大量的佛教和道教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在《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中,有一千多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几乎占四川野外文物点总数的十分之一,还有众多的小石窟点未被列入其中。就数量而言,四川是当之... 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上分布着大量的佛教和道教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在《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中,有一千多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几乎占四川野外文物点总数的十分之一,还有众多的小石窟点未被列入其中。就数量而言,四川是当之无愧的石窟寺大省。之前人们对四川石窟寺和摩崖造像历史价值的认识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唐天宝之后,中原北方地区大规模开窟造像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历史价值 石窟寺 摩崖造像 北方地区 地图集 文物 中原
原文传递
西方学者早期西夏学刍议
6
作者 牛达生 《甘肃民族研究》 2007年第2期31-35,共5页
将近元旦,喜得宁夏社会科学院景永时先生所赠由他主编的《西夏学译丛》三册,十分高兴。其中有孙伯君女士编《国外早期西夏学论集》(简称《论集》)两册。《论集·说明》中称,在众多国外早期西夏学论著中,只收集“涉及西夏语言... 将近元旦,喜得宁夏社会科学院景永时先生所赠由他主编的《西夏学译丛》三册,十分高兴。其中有孙伯君女士编《国外早期西夏学论集》(简称《论集》)两册。《论集·说明》中称,在众多国外早期西夏学论著中,只收集“涉及西夏语言、文字、文物和文献的研究”论文,对“单纯就汉文史书描写历史事实的文章不予收录”。不言而喻,这个定位是非常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学 早期 西方学者 宁夏社会科学院 《论集》 历史事实 汉文史书 国外
原文传递
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再一次调查与发掘 被引量:15
7
作者 方殿春 刘晓鸿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1993年10月底,我们通过对胡头沟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再一次调查与发掘,对该积石冢的全貌与结构有了翔实的了解,并新发现2座小型墓葬。
关键词 辽宁 阜新县 胡头沟积石冢 墓葬 中国 文物考古 形制 出土文物
原文传递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马车的复原--兼谈族属问题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吴成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83,共9页
关键词 甘肃省 族属问题 战国墓 文物考古研究所 复原 马车 贵族墓葬 2008年
原文传递
曾国铜器的发现与曾国地域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昌平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4,72,共7页
关键词 曾国 铜器 地域 历史文献 西周晚期 国中 诸侯 周代
原文传递
贵州赫章可乐出土的西汉纪年铭文瓦当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元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3-65,共3页
1988年和1992年,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曾经对赫章可乐粮管所遗址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汉代陶器、铜器、铁器及建筑用砖瓦等。其中部分瓦当较为重要,现择要介绍如下,并加初步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 瓦当 出土 可乐 贵州 铭文 纪年 西汉 考古发掘
原文传递
龙窑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
11
作者 沈岳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5-64,共10页
明代以前,南方地区已广泛使用龙窑烧制瓷器。本文以在浙江发掘的龙窑为主,结合出土实物与档案资料,对龙窑的发展、窑炉的装烧量、窑场的生产组织制度、龙窑的排烟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龙窑自商代发展到唐宋时期基本已达到完善阶段,火... 明代以前,南方地区已广泛使用龙窑烧制瓷器。本文以在浙江发掘的龙窑为主,结合出土实物与档案资料,对龙窑的发展、窑炉的装烧量、窑场的生产组织制度、龙窑的排烟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龙窑自商代发展到唐宋时期基本已达到完善阶段,火膛、窑室、排烟室、窑门、投柴孔、窑前工作面等已齐全。窑具也有一个逐渐发展并完善的过程,大约在南朝或以后匣钵的使用标志着龙窑烧成方式的成熟。古代龙窑没有高于窑炉尾部的烟囱,其排烟室除了排烟还有控制排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源地 青瓷 龙泉窑 原始瓷 产区 瓷器 浙江 历代
原文传递
安徽滁州何郢遗址出土动物遗骸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靖 宫希成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6,共6页
何郢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区东北约6公里,现存面积近5000平方米,平面近圆形,中部略高,周边较平坦,属于本地区较常见的台地型聚落遗址。2002年秋,该遗址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发掘。根据出土陶器的排比分析和测年结果... 何郢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区东北约6公里,现存面积近5000平方米,平面近圆形,中部略高,周边较平坦,属于本地区较常见的台地型聚落遗址。2002年秋,该遗址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发掘。根据出土陶器的排比分析和测年结果,可将该遗址分为商末周初、西周中期和西周晚期三个时期。何郢遗址出土的器物多为陶、石器,在当时可能属于一般的村落。根据出土遗物的器类构成及其特征变化,发掘者认为,这个遗址所反映的考古学文化面貌与周边地区同时期文化有较大差别,代表了分布在安徽省东部及江苏省邻近地区的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暂称之为“何郢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遗址 出土遗物 安徽省 动物遗骸 滁州 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化面貌 西周晚期
原文传递
三门峡南交口东汉墓镇墓瓶朱书文考略 被引量:7
13
作者 郝本性 魏兴涛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东汉墓葬 三门峡市 随葬器物 “五行” 汉代墓葬 河南省 形制 墓室
原文传递
史前浙江--一个区域性的文化格局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乐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5,160,共5页
诞生于钱塘江上游地区的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是浙江史前史的立足点。从河姆渡文化开始,钱塘江史前文化与以江淮文化为主体的北域文明交流、碰撞,发展出马家浜文化,成就了一个以挑战、接受、壮大为建构的文化格局,最终创造出在中华文... 诞生于钱塘江上游地区的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是浙江史前史的立足点。从河姆渡文化开始,钱塘江史前文化与以江淮文化为主体的北域文明交流、碰撞,发展出马家浜文化,成就了一个以挑战、接受、壮大为建构的文化格局,最终创造出在中华文明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良渚文明和吴越文明。交流、碰撞需要有自己的力量,良渚文明和吴越文明的形成依托于原生文化的质量与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文化 次生文化 挑战与接受 钱塘江史前文明
下载PDF
中国稻作起源的动因 被引量:5
15
作者 笪浩波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72,105,共12页
本文依据中西方学者对农业起源研究的成果,对中国稻作起源的动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的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偏南的武夷山及南岭一线以北的生态脆弱带,始于距今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生态环境的变迁是稻作起源的主要... 本文依据中西方学者对农业起源研究的成果,对中国稻作起源的动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的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偏南的武夷山及南岭一线以北的生态脆弱带,始于距今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生态环境的变迁是稻作起源的主要诱因,解决人口增长的压力是稻作起源的直接动因,而人类的生产力及技术水平的进步则是稻作起源的动能。这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催生了稻作农业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稻作农业起源 环境 人口压力 技术
下载PDF
茂陵邑的探索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卫鹏 岳起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4,共4页
关键词 公元前 豪杰 人口 西汉
下载PDF
渤海国北界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玉珂 赵永军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6,共9页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渤海与黑水靺鞨遗迹的分布,从考古学视角提出实然的渤海北部疆界最北端为牡丹江入松花江口的今依兰县以南、向东则以穆棱河为界;此与文献所记应然的渤海北界抵今三江平原地区相比较,原因可能在于渤海在其全盛时期实行...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渤海与黑水靺鞨遗迹的分布,从考古学视角提出实然的渤海北部疆界最北端为牡丹江入松花江口的今依兰县以南、向东则以穆棱河为界;此与文献所记应然的渤海北界抵今三江平原地区相比较,原因可能在于渤海在其全盛时期实行了仿中原汉唐的羁縻政策,此说将可能对今后黑龙江东部地区靺鞨—渤海历史、地理、考古研究有所裨益。同时,本文还对渤海北界的形成及牡丹江边墙年代做了一定程度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国 疆界 北界 考古学观察
原文传递
论喇嘛洞墓地出土的马具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立坤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9-76,共8页
关键词 喇嘛洞墓地 文物出土 马具 文物考古研究所 20世纪70年代 文物管理所 1998年 燕文化
原文传递
史前小型玉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建明 马翠兰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7,共8页
史前小型玉璧主要发现于东北与环太湖地区,两地渊源有自,独立发展,其中东北地区到红山文化中晚期发展成大小有序的组璧,而环太湖地区则被大型玉璧所取代,均成为当时原始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中下游地区则既吸收了红山文化的因素,也... 史前小型玉璧主要发现于东北与环太湖地区,两地渊源有自,独立发展,其中东北地区到红山文化中晚期发展成大小有序的组璧,而环太湖地区则被大型玉璧所取代,均成为当时原始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中下游地区则既吸收了红山文化的因素,也吸收了良渚文化的因素,此种兼容并收的开放胸怀最终导致了本地区率先迈入文明的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 小型玉璧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东方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笔谈:关于辽西区文明起源道路与特点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大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东方地区 古代社会 文明化 辽西区 古代文明 起源 特点 古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