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190
1
作者 陈光中 邵俊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36,共14页
目前正在进行的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旨在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制。此项改革立足于中国国情,遵循法治规律,既传承了中国古代监察治吏的传统,又借鉴了域外有益经验。改革内容具有四大特点:监察... 目前正在进行的监察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旨在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制。此项改革立足于中国国情,遵循法治规律,既传承了中国古代监察治吏的传统,又借鉴了域外有益经验。改革内容具有四大特点:监察权成为与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国家权力;监察全覆盖;监察职权扩展到职务犯罪调查和处置;领导体制以垂直为主。这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秉持惩治腐败与保障人权相平衡的理念,对职务犯罪的监察调查问题,以及监察权与司法权的衔接问题表明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体制改革 国家治理现代化 监察权 司法权
原文传递
关于“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188
2
作者 顾永忠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137,共9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从实体和程序上鼓励、引导、保障确实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并予以从宽处理、处罚的由一系列具体法律制度、诉讼程序组成的集合性法律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从实体和程序上鼓励、引导、保障确实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并予以从宽处理、处罚的由一系列具体法律制度、诉讼程序组成的集合性法律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之间实质上是刑事诉讼中对办案机关及办案人员办理案件的实然需要与应然要求的关系;认罪认罚从宽不等于辩诉交易,后者只是一项具体的诉讼制度,不可能与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提并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同样适用于侦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既适用于简易程序、速裁程序,也适用于普通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 辩诉交易 审判程序
原文传递
审判中心与相关诉讼制度改革初探 被引量:159
3
作者 陈光中 步洋洋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审判中心不仅是刑事司法规律的体现,也是对现行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关系的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以审判为中心,我们首先应当对...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审判中心不仅是刑事司法规律的体现,也是对现行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关系的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以审判为中心,我们首先应当对审判中心的内涵及意义进行阐述,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相关诉讼制度的改革:保证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完善辩护制度、特别是法律援助制度,完善证人出庭制度、探索贯彻直接言词原则以及保证侦查、审查起诉质量,为公正审判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诉讼制度改革 审判独立 直接言词原则
原文传递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冲突与协调 被引量:97
4
作者 肖建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66,共12页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与现行诉讼法律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冲突 ,不能给予受害者应有的程序保障和实体保障。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冲突虽然有不同的方式 ,但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共同性大于相异性 ,所以协调我国刑...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与现行诉讼法律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冲突 ,不能给予受害者应有的程序保障和实体保障。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冲突虽然有不同的方式 ,但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共同性大于相异性 ,所以协调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内在冲突的关键是以刑事优先为前提 ,确立民事诉讼救济的独立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程序 诉讼法 程序保障 冲突 确立 救济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 协调 中国
原文传递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辩护突出问题研究 被引量:125
5
作者 顾永忠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85,共21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核心是庭审实质化,因此它也是充分保障辩护权的诉讼制度。应当处理好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应然要求与实然需要的关系。按照应然要求,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当务之急;正确理解律师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核心是庭审实质化,因此它也是充分保障辩护权的诉讼制度。应当处理好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应然要求与实然需要的关系。按照应然要求,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当务之急;正确理解律师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证据的权利,落实控方的举证责任非常重要;实行直接言词原则,看似是对庭审活动的要求,但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最迫切、最有利,应当充分保障辩方对控方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质证的权利;为此还需要完善交叉询问制度,重点适用于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科学设立交叉询问规则;加强对控辩双方交叉询问技能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辩护 质证 交叉询问
原文传递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亲历观察与思考、建议--基于福清市等地刑事速裁程序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调研 被引量:120
6
作者 顾永忠 肖沛权 《法治研究》 2017年第1期56-70,共15页
根据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即将在全国十八个城市展开。笔者在对之前开展的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的调研中,欣喜地发现福清市在刑事速裁程序中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试点,为下一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 根据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即将在全国十八个城市展开。笔者在对之前开展的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的调研中,欣喜地发现福清市在刑事速裁程序中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试点,为下一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积累了经验。由此也引起笔者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包括: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当是对刑事诉讼的应然要求与实然需要的关系;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由诸多具体实体与程序制度组成的综合性的法律制度,其中既有现行法律上已有的制度,也有需要探索建立的认罪认罚协商从宽制度,而后者将是当前试点和将来完善的重点,需要处理好如何启动、如何协商、协商什么等重要问题。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建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特别是认罪认罚协商从宽制度应当确保律师参与,确保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确保认罪认罚确有事实依据,确保庭审方式简化但不违反诉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协商从宽 审判中心 值班律师
下载PDF
监察机关办案程序初探 被引量:117
7
作者 卞建林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9,共10页
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法起草中,监察机关办案程序以及与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引人关注。对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的性质、原则、程序以及与刑事诉讼的衔接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表明:因监察调查对象包括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不能统称为监察侦查... 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法起草中,监察机关办案程序以及与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引人关注。对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的性质、原则、程序以及与刑事诉讼的衔接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表明:因监察调查对象包括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不能统称为监察侦查,但其中对职务犯罪的调查具有侦查性质,应当遵循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或者监察法作出与刑事诉讼法一致的规定;应当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体现司法改革的成果。监察调查,应当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程序法治原则、人权保障原则、证据裁判原则和公正调查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 监察改革试点 监察机关 监察调查 与刑事诉讼衔接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和解实证分析 被引量:97
8
作者 宋英辉 郭云忠 +4 位作者 李哲 罗海敏 何挺 冯诏锋 王贞会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3-135,共13页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当事人和解刑事案件的宽缓处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受现行法律框架、司法资源、考评机制以及传统司法观念的束缚,对当事人和解的刑事案件的处理,在适用范围、处理方式及相关配...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当事人和解刑事案件的宽缓处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受现行法律框架、司法资源、考评机制以及传统司法观念的束缚,对当事人和解的刑事案件的处理,在适用范围、处理方式及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当建立与我国时代背景和法律文化相契合的刑事和解制度,包括填补立法上的缺失,明确其适用程序,并健全相关的配套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案件类型 适用条件 配套机制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探讨--以两院三部《两个证据规定》之公布为视角 被引量:101
9
作者 陈光中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6,共12页
《两个证据规定》的公布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中的一件大事。确立证据裁判原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司法人员应当努力做到根据证据认定的法律事实与案件客观事实相统一。规定刑事证明标准的"结论唯一"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达到。... 《两个证据规定》的公布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中的一件大事。确立证据裁判原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司法人员应当努力做到根据证据认定的法律事实与案件客观事实相统一。规定刑事证明标准的"结论唯一"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达到。"唯一性"与"排除合理怀疑"在证明程度上有差别,不能结合使用。"留有余地"的做法能避免错杀,但不能避免错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有利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在非法言词证据排除条件上用刑讯逼供"等"字样,范围模糊,有待修改。要求被告人应当提出被非法取证的线索和证据属于举证的初步责任。公诉人对合法取证的证明要求达到"确实充分",难以实现,建议改为"较大证据优势"。检察机关负有排除非法证据的职责,极具中国特色。实物证据排除的条件规定过高,建议加以修改,以减少排除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证据规定 证据裁判原则 “结论唯一”的证明标准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原文传递
刑事和解再探 被引量:91
10
作者 陈光中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共7页
刑事和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制度,不仅可以适用于轻罪案件,也可以有条件地适用于重罪乃至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并且应当贯穿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为刑事和解的实行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由于罪刑法定原则与罪... 刑事和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制度,不仅可以适用于轻罪案件,也可以有条件地适用于重罪乃至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并且应当贯穿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为刑事和解的实行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由于罪刑法定原则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开始从绝对走向相对,因此刑事和解与此两项原则并不矛盾;刑事和解以加害人认罪并真诚悔罪为前提条件,不是花钱买命;附带民事赔偿与刑事处罚是两种不同的责任,但两者有一定关联,没有犯罪行为就不会产生附带民事赔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罪刑法定 罪责刑相适应 附带民事赔偿
原文传递
诉权与实体权利主体相分离的类型化分析 被引量:64
11
作者 肖建华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9-145,70,共8页
文章以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主体的分离为视角 ,对由他人承担实体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实施权的现象进行了类型化分析。通过比较诉讼担当、诉讼承担、诉讼信托和诉讼代位等制度的不同特点和功能 ,讨论了诉权主体与实体权利主体相分离的状态... 文章以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主体的分离为视角 ,对由他人承担实体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实施权的现象进行了类型化分析。通过比较诉讼担当、诉讼承担、诉讼信托和诉讼代位等制度的不同特点和功能 ,讨论了诉权主体与实体权利主体相分离的状态和范围 ,阐明了形形色色之“当事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权利 诉权 诉讼信托 法律关系主体 实体法 诉讼权利 承担 制度 解决思路 问题
原文传递
配合与制约: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的衔接 被引量:89
12
作者 卞建林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2,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均是国家基本法律,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之下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两者并不存在从属关系。为了实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标,确保这一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应当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均是国家基本法律,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之下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两者并不存在从属关系。为了实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标,确保这一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应当充分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作为基本法律的作用与价值,妥善处理职能管辖竞合的关系,建立案件管辖的前置协调沟通机制。留置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的衔接并非自行衔接,而必须是经过检察机关严格审查后的依法衔接。留置措施的转换应适用"案退、人不退"的原则,即使案件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也不宜恢复留置措施。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应当重点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以及以审判为中心的实质作用。监察调查应有条件地准许律师介入,以体现程序法治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调查 职能管辖竞合 留置 检察监督 律师介入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 被引量:89
13
作者 卞建林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31,共9页
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是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双重功能,惩罚教育、刑罚预支、证据发现以及犯罪预防等强制措施功能异化或者泛化的现象应当予以规范。未来我国强制措施的制度完善,应当以实现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功能回归为主线,秉持宪政视野... 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是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双重功能,惩罚教育、刑罚预支、证据发现以及犯罪预防等强制措施功能异化或者泛化的现象应当予以规范。未来我国强制措施的制度完善,应当以实现诉讼保障和人权保障功能回归为主线,秉持宪政视野、实践视野和国际视野,从整体上将强制措施区分为羁押措施和非羁押措施,实现逮捕与羁押相分离,设置独立的羁押程序,强化羁押的审查与救济,丰富羁押替代措施的种类并对其加以权利化改造,完善监视居住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措施 诉讼保障 人权保障 捕押分离 制度完善
原文传递
侦查阶段律师辩护问题研究——兼论修订后的《律师法》实施问题 被引量:78
14
作者 陈光中 汪海燕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律师辩护从审判阶段延伸到侦查阶段是历史的发展趋势。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身份应定位为辩护人,辩护内容包括实体性辩护和程序性辩护两个方面。其诉讼权利的配置应当考量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冲突和平衡... 律师辩护从审判阶段延伸到侦查阶段是历史的发展趋势。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身份应定位为辩护人,辩护内容包括实体性辩护和程序性辩护两个方面。其诉讼权利的配置应当考量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冲突和平衡。我国当前不仅应明确修订后《律师法》的效力,而且还要对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通信权、调查取证权、申请调查取证权、讯问时在场权等规定作出相应的调整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 辩护人 程序性辩护 律师法 诉讼权利
原文传递
“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的诉讼关系 被引量:82
15
作者 卞建林 谢澍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42,172,共10页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需要首先厘清诉审、诉侦、诉辩的相互关系。新型诉审关系,应当以控审分离为前提,以不告不理为原则,从而推动庭审实质化;新型诉侦关系,应当将侦查阶段视为公诉职能延伸与拓展的主要方向,探索检察介...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需要首先厘清诉审、诉侦、诉辩的相互关系。新型诉审关系,应当以控审分离为前提,以不告不理为原则,从而推动庭审实质化;新型诉侦关系,应当将侦查阶段视为公诉职能延伸与拓展的主要方向,探索检察介入侦查、公诉指导侦查制度,明确检察机关在审前程序中的主导地位,强化侦查监督与动态制约机制;新型诉辩关系,应当在合理的诉讼构造之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达成对抗而不对立之共识,在诉讼进程中形成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良性互动,并进一步落实检察机关维护律师合法权益之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庭审实质化 诉审关系 诉侦关系 诉辩关系
原文传递
论我国司法体制的现代化改革 被引量:79
16
作者 陈光中 魏晓娜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我国现行司法体制是在传承革命根据地司法制度传统的基础上,在苏联的影响下形成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司法体制面临着进一步现代化改革的课题。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改革和完善我国司法体制,应当... 我国现行司法体制是在传承革命根据地司法制度传统的基础上,在苏联的影响下形成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司法体制面临着进一步现代化改革的课题。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改革和完善我国司法体制,应当正确处理党委、纪委和司法机关的关系;以审判为中心,理顺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关系;推进司法体制去地方化影响的改革;探索法官、检察官依法独立办案;法官、检察官分类管理;统一刑罚执行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体制改革 审判权检察权独立 刑罚执行体制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78
17
作者 樊崇义 李思远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共5页
认罪认罚从宽程序是我国给予认罪、悔罪的被告人从轻、从宽处理的程序,前提是被告人必须自愿认罪、接受处罚,且对适用的法律无异议,体现了很强的职权主义色彩,最为关键的是认罪认罚从宽不能动摇"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 认罪认罚从宽程序是我国给予认罪、悔罪的被告人从轻、从宽处理的程序,前提是被告人必须自愿认罪、接受处罚,且对适用的法律无异议,体现了很强的职权主义色彩,最为关键的是认罪认罚从宽不能动摇"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我国在进行认罪认罚从宽程序试点的同时,可以吸收辩诉交易制度的合理内核,但要审慎对待,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辩诉交易 证明标准 效率与公正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问题研究 被引量:75
18
作者 陈光中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3,共5页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改革部署,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即将正式迈入试点阶段。本文根据《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从宽幅度、证据问题、办理程序、法律援助...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改革部署,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即将正式迈入试点阶段。本文根据《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范围、从宽幅度、证据问题、办理程序、法律援助和被害人意见等基本问题作了简要诠释。本文着重指出,对于赋予侦查机关在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情况下直接撤销案件的权力,需要作进一步研判,应当慎之又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适用范围 法律援助案件撤销权
原文传递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若干问题研究--以实证调查为视角 被引量:73
19
作者 陈光中 郭志媛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6,共16页
以疲劳讯问和以威胁的方法取得的口供应当排除,以严重引诱、欺骗手段和违反重要程序性规定取得的口供也应当排除。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标准在立法上的双重表述存在缺陷,应当修改为"不能排除"非法取证的单一标准。在程序问题上... 以疲劳讯问和以威胁的方法取得的口供应当排除,以严重引诱、欺骗手段和违反重要程序性规定取得的口供也应当排除。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标准在立法上的双重表述存在缺陷,应当修改为"不能排除"非法取证的单一标准。在程序问题上,审查起诉阶段排除非法证据应引入听证机制,审判阶段排除非法证据应以庭审排除为原则、审前会议排除为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排除范围 证明标准 完善排除程序
原文传递
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72
20
作者 卞建林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8,177-178,共8页
审前羁押在我国成为对待犯罪嫌疑人的常态化处置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混同了逮捕与羁押从而导致司法审查的缺失以及司法救济的虚无。应当从根本上对审前羁押制度进行改革,实现逮捕与羁押相分离,将逮捕定位于羁押的前置程序并设置独立的... 审前羁押在我国成为对待犯罪嫌疑人的常态化处置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混同了逮捕与羁押从而导致司法审查的缺失以及司法救济的虚无。应当从根本上对审前羁押制度进行改革,实现逮捕与羁押相分离,将逮捕定位于羁押的前置程序并设置独立的羁押审查程序,以控制羁押的适用。在秉持司法授权原则、司法审查原则、司法救济原则以及比例原则等现代审前羁押制度通行原则的基础上,我国审前羁押制度可通过如下具体进路予以完善:坚持检察机关的审查主体定位,完善羁押审查程序,厘清羁押期限问题,强化羁押救济程序,丰富羁押替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羁押 逮捕 羁押替代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