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被引量:115
1
作者 樊崇义 张中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0,共7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质上是强调审判阶段尤其是第一审程序中的法庭审判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中心地位,强调把事实认定和证据采信限定在审判阶段,并通过制度提升法院的权威,保证判决的终局性。为此,一方面,应当对现行刑事审...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质上是强调审判阶段尤其是第一审程序中的法庭审判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中心地位,强调把事实认定和证据采信限定在审判阶段,并通过制度提升法院的权威,保证判决的终局性。为此,一方面,应当对现行刑事审前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造,引入司法令状原则,加强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引导和监督,通过权力制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另一方面,应当对法庭审判进行实质化改革,确立、完善证据开示制度和庭前会议制度,改革全案卷宗移送制度,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此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还要求全面落实证据裁判原则,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贯彻疑罪从无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中心 审判中心 庭审实质化 证据裁判
下载PDF
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包容性规制 被引量:102
2
作者 李训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62,205,共22页
我国刑事司法人工智能走在世界前列,但暴露出数据垄断、算法黑箱以及应用场景设置随意等问题。这些问题及其背后所面临的合法性挑战、正当性隐忧和伦理性风险的科学解决与化解,要求超越传统思维,创新监管模式,引入技术赋权理念和技术正... 我国刑事司法人工智能走在世界前列,但暴露出数据垄断、算法黑箱以及应用场景设置随意等问题。这些问题及其背后所面临的合法性挑战、正当性隐忧和伦理性风险的科学解决与化解,要求超越传统思维,创新监管模式,引入技术赋权理念和技术正当程序,对刑事司法人工智能进行包容性规制,以实现发展与规制的协调。刑事司法保障人权与人工智能以人为本的深度融合形成技术赋权理念,可以为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提供理念层面的宏观指引;在传统正当程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技术正当程序,可以对刑事司法人工智能应用进行过程规制,以促进司法数据的公开,提升算法的透明度,并推动刑事司法人工智能问责机制的建立。数据驱动下的司法人工智能应用对司法结构和司法治理模式形成冲击,并对司法运行产生重塑效应,逐渐形成人机协同的司法治理新模式。未来应当秉持以人为本、技术赋权理念,重塑人机关系新格局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遵循法律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构建人机协同司法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人工智能 技术赋权 技术正当程序 规制
原文传递
证明力规则检讨 被引量:86
3
作者 李训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73,共18页
中国的司法实践对证据的证明力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呼唤证明力规则、创造证明力规则并实践证明力规则。然而,当下的证据法学界对证明力规则往往持一种简单化的批判态度,其对于证明力规则的理性总结与学理思考相较于司法实务界倾注的... 中国的司法实践对证据的证明力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呼唤证明力规则、创造证明力规则并实践证明力规则。然而,当下的证据法学界对证明力规则往往持一种简单化的批判态度,其对于证明力规则的理性总结与学理思考相较于司法实务界倾注的努力不相适应。在以证明力为导向的证据法中,证明力规则的产生是一种必然。在证明力规则问题上,中国证据法学者在理论层面缺乏主体意识,但法律条文以及司法实践却显示了相当程度的主体性并保持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法 证明力规则 证据能力 主体性
原文传递
世界法治指数对中国法治评估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69
4
作者 张保生 郑飞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3,共11页
由于评估机构的中立性、评估对象的独特性、评估指标的普适性和综合性、数据来源的独立性,以及世界各国专家和民众的广泛参与,"WJP世界法治指数"已逐渐为世界各国学者和政府所接受,堪称世界"法治GDP"。当然,它也存... 由于评估机构的中立性、评估对象的独特性、评估指标的普适性和综合性、数据来源的独立性,以及世界各国专家和民众的广泛参与,"WJP世界法治指数"已逐渐为世界各国学者和政府所接受,堪称世界"法治GDP"。当然,它也存在着调查范围过于狭窄、主观性评价权重较高等缺陷。相比之下,我国法治评估理论和实践存在着评估主体缺乏中立性、指标体系强调法治"国情"或"区域性"有余而普适性不足、指标分数统计和展示过于宏观不够具体、法治评估范围尚待扩展至全国等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在积极参与并吸收世界法治指数的诸多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治评估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法治指数 中国法治评估 全国评估 专项评估
原文传递
刑事错案及其纠错制度的证据分析 被引量:61
5
作者 张保生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102,共13页
本文针对我国刑事错案种类泛化的问题,分析了"有错必纠"与无罪推定、证据裁判等法治原则的冲突;运用"证据之镜"原理阐释了刑事错案发生的不可避免性;通过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考察,限定了刑事错案的范围;通过对刑... 本文针对我国刑事错案种类泛化的问题,分析了"有错必纠"与无罪推定、证据裁判等法治原则的冲突;运用"证据之镜"原理阐释了刑事错案发生的不可避免性;通过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考察,限定了刑事错案的范围;通过对刑事再审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的认识论和价值论考察,强调了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加强证据制度建设对纠错制度完善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错案 证据之镜 证明标准 价值选择纠错制度
原文传递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侦查权及其限制 被引量:59
6
作者 施鹏鹏 《中国法律评论》 2017年第2期44-50,共7页
改革后监察委员会所主导的新职务犯罪侦查体制呈现了非常鲜明的特点,其一,一改以往"多头反腐"的局面,提高了职务犯罪侦查主体的地位,确保反腐朝纵深方向发展;其二,保留并拓展了原有的侦查手段及强制措施;其三,对"法外"的党纪侦查手... 改革后监察委员会所主导的新职务犯罪侦查体制呈现了非常鲜明的特点,其一,一改以往"多头反腐"的局面,提高了职务犯罪侦查主体的地位,确保反腐朝纵深方向发展;其二,保留并拓展了原有的侦查手段及强制措施;其三,对"法外"的党纪侦查手段及强制措施进行了"合法化"重塑,回应国际社会及国内各界的质疑和批评;其四,确立了更为立体式的腐败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侦查权 强制措施 侦查手段 职务犯罪侦查 检察机关 监察部门 监察体制 侦查行为 刑事诉讼法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审查的基本制度结构 被引量:58
7
作者 吴洪淇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7-186,共20页
现代刑事证据审查体系是以"证据准入—证据评估相分离"为核心特征,由术语范畴、审查主体、审查标准与程序保障等多个维度构成的一个立体制度结构体系。多层次的立体制度结构体系有利于保障证据准入与证据评估的相对分离,从而... 现代刑事证据审查体系是以"证据准入—证据评估相分离"为核心特征,由术语范畴、审查主体、审查标准与程序保障等多个维度构成的一个立体制度结构体系。多层次的立体制度结构体系有利于保障证据准入与证据评估的相对分离,从而确保刑事证据规则的有效实施。我国最新的刑事证据立法已经通过"材料—证据—定案根据"这三个基本范畴确立起证据准入的两道审查门槛。证据审查规范与相关审查范畴的对接彰显了在新形势下对刑事证据审查的进一步强化。我国证据审查制度还仅仅是一种相对扁平化的线性制度构建,审查范畴上的区分缺乏来自主体分离、程序设置和适用标准层面的支撑与保障。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刑事证据审查的制度体系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准入 证据审查 定案根据 证明力 印证
原文传递
推定是证明过程的中断 被引量:57
8
作者 张保生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5-194,共20页
在诉讼活动中,事实认定是一个经验推论过程,证明是事实认定的基本方式,推定只是证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作为证据法范畴,推定不是建立在相关性基础上的逻辑联系,其本质特征是在基础事实与假定事实之间创设某种法律关系。因此,运用推定认定... 在诉讼活动中,事实认定是一个经验推论过程,证明是事实认定的基本方式,推定只是证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作为证据法范畴,推定不是建立在相关性基础上的逻辑联系,其本质特征是在基础事实与假定事实之间创设某种法律关系。因此,运用推定认定事实时,必然造成证明过程的中断,这决定了其主要适用于民事诉讼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事举证责任和说服责任。推定对准确价值的忽视和对效率等价值的追求,使其难以承载刑事证明的重任,不能替代对犯罪要件事实的证明,更不能成为确信无疑证明标准的例外,推定的滥用会危害刑事司法的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定 证明 政策性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自然语言处理在文本情感分析领域应用综述 被引量:46
9
作者 王颖洁 朱久祺 +2 位作者 汪祖民 白凤波 弓箭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1-1020,共10页
文本情感分析已经逐渐成为自然语言处理(NLP)的重要内容,并在系统推荐、用户情感信息获取,为政府、企业提供舆情参考等领域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对情感分析领域的方法进行对比和综述。首先,从时间、方法等维度对情... 文本情感分析已经逐渐成为自然语言处理(NLP)的重要内容,并在系统推荐、用户情感信息获取,为政府、企业提供舆情参考等领域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对情感分析领域的方法进行对比和综述。首先,从时间、方法等维度对情感分析的方法进行文献调研;然后,对情感分析的主要方法、应用场景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知道,在面对不同的任务场景,主要有三种情感分析的方法:基于情感字典的情感分析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法,基于多策略混合的方法成为改进的趋势。文献调研表明,文本情感分析的技术方法还有改进的空间,在电子商务、心理治疗、舆情监控方面有较大市场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情感分析 情感字典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刑事合规的模式及合规计划之证明 被引量:46
10
作者 林静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61,191-192,共17页
近年来我国学者倡导引入在西方盛行的刑事合规计划,以应对中资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合规风险。根据刑事合规在域外的实践,普遍的难题是有效合规计划的证明。比较法视角下,刑事合规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入罪模式、作为... 近年来我国学者倡导引入在西方盛行的刑事合规计划,以应对中资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合规风险。根据刑事合规在域外的实践,普遍的难题是有效合规计划的证明。比较法视角下,刑事合规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入罪模式、作为抗辩事由的出罪模式、量刑调节模式以及程序法层面的暂缓起诉模式。不同模式的刑事合规,合规计划是否存在及其有效性的证明应当有所差异。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设置,决定了实践中刑事合规践行的纵深度,起到调节阀作用。我国正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宜采取审慎的证明模式,适度激励企业建构合规计划,并防控合规激励被滥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合规 合规模式 证明责任 合规计划
原文传递
印证的功能扩张与理论解析 被引量:42
11
作者 吴洪淇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7,共10页
从自然形态上说,印证是证据之间相互协同关系的一种混杂形态。印证的核心特征包括证据之间的补强、聚合以及对证据间相互冲突与矛盾的排除。随着印证的法律化,印证在刑事诉讼中不再仅仅是一种证明模式,而是扮演着三重角色:作为定案根据... 从自然形态上说,印证是证据之间相互协同关系的一种混杂形态。印证的核心特征包括证据之间的补强、聚合以及对证据间相互冲突与矛盾的排除。随着印证的法律化,印证在刑事诉讼中不再仅仅是一种证明模式,而是扮演着三重角色:作为定案根据的前提、作为证据采信的标准和作为定罪的标准。印证的入法和规制范围的扩展以及印证标准效力的强化都代表着印证功能已经进一步扩张。在司法实践当中,印证的功能扩张带来诸多潜在的风险。为了避免这些风险,需要从理论上对印证的内涵与外延作进一步的澄清,在新的改革形势下对印证的功能范围作必要的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 功能扩张 证明标准 定案根据 证明模式
原文传递
口供治理与中国刑事司法裁判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李训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37,204-205,共19页
作为客观现象的口供依赖在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成为诸多问题之源。历次修法虽努力改进,却一直未能走出治理模式固化、治理策略悖反、治理心态矛盾的困境。立足于对口供依赖进行功能分析、文化解释以及现实考量的多维解说,从法官角度展开... 作为客观现象的口供依赖在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成为诸多问题之源。历次修法虽努力改进,却一直未能走出治理模式固化、治理策略悖反、治理心态矛盾的困境。立足于对口供依赖进行功能分析、文化解释以及现实考量的多维解说,从法官角度展开再阐释,作为身体治理与思想治理媒介的口供,在慰藉心理、规避责任的背后,更重要的功能在于补强刑事裁判合法性。刑事裁判合法性重塑与口供治理的协同推进,将会改变既有治理主体与被治理者的关联方式,对现行封闭式刑事司法治理模式产生冲击,进而促动中国刑事司法治理发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供依赖 口供治理 刑事裁判合法性 治理转型
原文传递
逮捕制度再改革的法释义学解读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训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5-167,共13页
在我国,面对逮捕条件难以把握、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造难获实质性突破、短期内难以通过修法对逮捕制度进行根本变革的复杂情势,逮捕制度再改革应超越过度依赖立法式刑事司法改革的思维定势,寻求借助法释义学开拓改革空间。通过宪法维度的... 在我国,面对逮捕条件难以把握、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造难获实质性突破、短期内难以通过修法对逮捕制度进行根本变革的复杂情势,逮捕制度再改革应超越过度依赖立法式刑事司法改革的思维定势,寻求借助法释义学开拓改革空间。通过宪法维度的法释义学分析,实现逮捕由强制措施到基本权干预的转换,这不仅能为逮捕条件的再解释提供理念支持,而且有助于证成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造的正当性;运用法释义学思维,可以对逮捕三要件进行阶层化重构,建构以社会危险性为核心的证明对象体系,并重新厘定证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条件 审查逮捕诉讼化 刑事司法改革 法释义学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变革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36
14
作者 吴洪淇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87,共15页
在我国刑事审判中引入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已经在司法实践当中产生重要影响。该制度在我国的引入与确立有着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公权力垄断专业问题判断的传统格局在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中正在逐步瓦解,司法鉴定环节错误的频频发生并最终导... 在我国刑事审判中引入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已经在司法实践当中产生重要影响。该制度在我国的引入与确立有着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公权力垄断专业问题判断的传统格局在司法鉴定体制改革中正在逐步瓦解,司法鉴定环节错误的频频发生并最终导致屡屡出现的错案催生了该制度的产生。在既有的制度体系当中,新近嵌入的专家辅助人制度需要与既有制度进行艰难的磨合。中国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在准入标准、准入程序、作用范围和意见的效力上都独具特色。在司法实践中,专家辅助人制度基本定位、基础性材料获取、准入标准、专家辅助人在法庭上的基本程序等问题还亟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辅助人 司法鉴定 专家证人 刑事错案 证据
原文传递
刑事裁判中的自由心证——论中国刑事证明体系的变革 被引量:35
15
作者 施鹏鹏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34,共19页
中国时下的刑事证据理论具有明显的"英美法中心主义",使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证据运用面临多重纠结的矛盾。刑事证明体系是复杂的综合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故改革必须寻求合理的突破口,自由心证证明体系的引入系极佳的选择。自由心证是探索... 中国时下的刑事证据理论具有明显的"英美法中心主义",使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证据运用面临多重纠结的矛盾。刑事证明体系是复杂的综合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故改革必须寻求合理的突破口,自由心证证明体系的引入系极佳的选择。自由心证是探索事实真相的直觉感知模式,指法官通过证据自由评价实现从客观确信至判决责任伦理的跨越。自由心证的制度体系以证据自由、证据自由评价以及法官的判决责任伦理为基础,立足法官对证据的理性智识评价以及审慎认知,最终达致案件真相。自由心证与客观印证存在明显的区别。故中国在刑事裁判中引入自由心证须确立证据自由及证明力评价制度,强调法官的裁判义务,适度降低刑事证明标准,赋予法官必要的职务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心证 证据自由 证据自由评价 判决职责伦理 证明体系变革
原文传递
尸体断层影像学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夏志远 晋文举 +4 位作者 午方宇 韩冰 刘蓓蓓 都兰 丛斌 《证据科学》 2020年第2期238-257,共20页
尸体断层影像学(post-mortem cross-sectional imaging,PMCSI),也称虚拟解剖(virtopsy)或解剖画像(Ai),是法医学的革命性技术。较国际而言,我国PMCSI领域发展相对缓慢。进行系统的PMCSI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对于厘清国际PMCSI发展整体概貌... 尸体断层影像学(post-mortem cross-sectional imaging,PMCSI),也称虚拟解剖(virtopsy)或解剖画像(Ai),是法医学的革命性技术。较国际而言,我国PMCSI领域发展相对缓慢。进行系统的PMCSI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对于厘清国际PMCSI发展整体概貌和制定我国PMCSI发展战略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2013-2019年PMCSI领域下27个专业术语不同组合进行在线文献搜索,并对文献的年份、作者、研究领域、发表杂志、作者单位、发表国家等系列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世界PMCSI发展迅速:PMCSI已成为国际法医学的研究热点;瑞士、日本和英国PMCSI研究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尸体磁共振成像三个领域研究最为深入;PMCSI研究已得到相关学界的认同;法医日常检案中普及PMCSI是世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断层影像学 文献计量分析 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 尸体磁共振成像 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显影
原文传递
论监察案件的证据标准——以刑事诉讼证据为参照 被引量:30
17
作者 张中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7,共12页
监察证据无需转化便可直接获得刑事诉讼证据资格,但作为职务犯罪定案的根据,必须具备刑事诉讼证据的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监察机关的调查权与刑事侦查权具有相同的性质和功能,监察机关调查取证虽然不直接适用刑事诉讼法,但必须参照刑事... 监察证据无需转化便可直接获得刑事诉讼证据资格,但作为职务犯罪定案的根据,必须具备刑事诉讼证据的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监察机关的调查权与刑事侦查权具有相同的性质和功能,监察机关调查取证虽然不直接适用刑事诉讼法,但必须参照刑事诉讼法的侦查取证规则。为保障调查取证的合法性,应当对调查活动进行合理规制,对于非法获取的证据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确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予以排除。监察机关调查终结的案件,应当达到刑事侦查终结的证明标准,应当低于法院判决有罪的标准,但不能比其他普通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证据 刑事诉讼证据 证据标准
原文传递
论侦查阶段的有效辩护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中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34,共10页
在侦查阶段,获得律师辩护是犯罪嫌疑人最重要的诉讼权利。我国律师辩护已走向侦查,这对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极端重要性。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刑辩率过低、辩护难、律师执业风险大、辩护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需要提升侦查阶段... 在侦查阶段,获得律师辩护是犯罪嫌疑人最重要的诉讼权利。我国律师辩护已走向侦查,这对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极端重要性。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刑辩率过低、辩护难、律师执业风险大、辩护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需要提升侦查阶段辩护质量,明确有效辩护的标准及其评价指标,同时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包括营造宽松的辩护环境,完善侦查阶段辩护制度,提高律师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强化律师惩戒措施,有限引入无效辩护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阶段 有效辩护 标准 评价指标 保障措施
原文传递
论行刑衔接中行政执法证据的使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董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2,共9页
新《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的规定打破了传统证据法学在证据合法性认定上必须有适格取证主体的硬性规定。为了限制大量行政证据无序进入刑事司法领域,立法从行政证据的准入范围和使用方式上进行了控制。然而实践中为了片面提高办案效... 新《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的规定打破了传统证据法学在证据合法性认定上必须有适格取证主体的硬性规定。为了限制大量行政证据无序进入刑事司法领域,立法从行政证据的准入范围和使用方式上进行了控制。然而实践中为了片面提高办案效率,办案人员仍通过各种渠道规避法律,将大量本应重新制作收集的言词类行政证据直接混入刑事证据体系来认定案情,给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带来较大风险。从完善我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长远未来出发,一方面应淡化行刑衔接中取证主体作为证据合法性必备要件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应逐渐完善传闻法则、关联性法则以及合法性法则等证据规则,从证据能力(证据资格)方面提高行政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门槛,实现行刑衔接的高效科学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行刑衔接 行政证据使用
下载PDF
青少年犯罪成因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9
20
作者 郑红丽 罗大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犯罪成因研究的主要领域。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已经广泛涉及到了生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策等层面,迄今还没有令各方一致满意的定论。作为犯罪行为产生的最...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犯罪成因研究的主要领域。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已经广泛涉及到了生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策等层面,迄今还没有令各方一致满意的定论。作为犯罪行为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心理层面的理论研究则是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中非常有特色的领域。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因理论研究逐渐采取了科际整合的观点,结合各领域各个学科的研究对各类青少年犯罪进行研究。青少年危险模式包括了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提供了多元化的取向。我国的学者长期囿于传统的横断研究,鲜有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纵贯研究者,需要进行青少年犯罪纵贯研究的尝试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一般犯罪理论 心理学理论 纵贯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