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467
1
作者 渠敬东 周飞舟 应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127,共24页
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 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世纪后,行政科层化的治理改革得以实行,并成为推动社会建设的根本机制。由此,改革前的总体性支配权力为一种技术化的治理权力所替代,从中可以理解"中国经验"的独特意味,并洞悉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支配 双轨制 分税制 科层制 技术治理
原文传递
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78
2
作者 应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共23页
本文首先提出研究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问题,然后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草根动员——来切入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作者通过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突破了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范式与印度底层社会研究范式在有... 本文首先提出研究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问题,然后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草根动员——来切入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作者通过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突破了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范式与印度底层社会研究范式在有组织的精英场域与无组织的底层场域之间的简单对立;作者拓展了对“依法抗争”概念的理解,并批判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已进入“以法抗争”新阶段的观点。作者认为草根行动者是一个既不完全认同于精英、也不完全代表底层,而是有着自身独特行动目标和逻辑的行动者。草根行动者所进行的草根动员,使农民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权宜性,在组织上具有双重性,在政治上具有模糊性。草根动员既是一个动员参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进行理性控制并适时结束群体行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动员 草根行动者 农民群体利益表达 双重性
原文传递
“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 被引量:227
3
作者 应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21,共17页
本文从中国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情感体现方式——"气场"的概念着手,通过对西南地区两个个案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当代中国社会一种特殊的集体行动类型的发生机制。本文先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了概念的辨析,然后从过程的角度分析了"... 本文从中国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情感体现方式——"气场"的概念着手,通过对西南地区两个个案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当代中国社会一种特殊的集体行动类型的发生机制。本文先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了概念的辨析,然后从过程的角度分析了"气场"的六层分布与此类事件发生之间的关联,并在最后提出如何把握预防和处置这类事件的关键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场 群体性事件 情感 分层 情境动员
原文传递
“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 被引量:182
4
作者 应星 《开放时代》 CSSCI 2007年第6期106-120,共15页
本文认为当代中国乡村集体行动再生产的基础并非利益或理性,而是伦理。这种伦理在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概念:"气"。本文着重从农民与基层政府的互动角度分析了"气"在乡村集体行动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指出基层... 本文认为当代中国乡村集体行动再生产的基础并非利益或理性,而是伦理。这种伦理在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概念:"气"。本文着重从农民与基层政府的互动角度分析了"气"在乡村集体行动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指出基层政府对行动精英惯有的强力打压引发了反弹,使农民的抗争变成了为获得人格尊严和底线承认的殊死斗争。本文认为应该把"承认的政治学"提高到与"团结的政治学"并重的高度,并对如何纾解集体行动中的"气"、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产过程 集体行动 当代中国 “气” 乡村 基层政府 群体性事件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60年来中国工会的三次大改革 被引量:111
5
作者 游正林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105,共30页
中国工会一直存在着脱离职工群众的现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及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工会曾进行过三次大的改革,力图通过改善工会与党和政府的关系、降低工会的"官办"色彩、增强工会的自主性与活力、加大维... 中国工会一直存在着脱离职工群众的现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及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工会曾进行过三次大的改革,力图通过改善工会与党和政府的关系、降低工会的"官办"色彩、增强工会的自主性与活力、加大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力度等手段来加强工会与职工群众之间的联系。本文分别对这三次大改革的社会背景、大改革后工会的理想形象和力图进行大改革的后果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推动中国工会力图进行大改革的直接动力和制约中国工会改革的结构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会 职工群众 三次大改革
原文传递
“把革命带回来”:社会学新视野的拓展 被引量:102
6
作者 应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9,共39页
本文在韦伯和陈寅恪等人的启发下,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分析框架和基本方法,试图将"革命"这个社会学的经典母题重新带回到中国社会学界,以此拓展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这种新的研究路数尝试围绕阶级路... 本文在韦伯和陈寅恪等人的启发下,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分析框架和基本方法,试图将"革命"这个社会学的经典母题重新带回到中国社会学界,以此拓展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这种新的研究路数尝试围绕阶级路线、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等重点,在借鉴实证史学资料收集法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事件社会学的方式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独特的政治文化及其所产生的复杂而深远的历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政治文化 路线 事件社会学
下载PDF
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被引量:98
7
作者 马皑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7-387,共11页
以6175名17岁以上的个体为被试,采用四种自编问卷考察了相对剥夺感对创新和反叛这两种社会适应方式的影响,归因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同时还考察了反叛在相对剥夺感和创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相对剥夺感对创新和反... 以6175名17岁以上的个体为被试,采用四种自编问卷考察了相对剥夺感对创新和反叛这两种社会适应方式的影响,归因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同时还考察了反叛在相对剥夺感和创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相对剥夺感对创新和反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相对剥夺感越高,创新和反叛的程度越强烈;②归因方式对相对剥夺感和创新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相对剥夺感和反叛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归因方式在相对剥夺感和反叛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能增强相对剥夺感和反叛之间的关系;④在下层阶层中,反叛在相对剥夺感和创新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能减弱相对剥夺感和创新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相对剥夺感对社会适应方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归因方式对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弱势群体阶层中,反叛能减弱相对剥夺感对创新的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剥夺感 社会适应方式 创新 反叛 归因方式 调节作用 中介作用
下载PDF
分类精确性指数Entropy在潜剖面分析中的表现:一项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被引量:91
8
作者 王孟成 邓俏文 +2 位作者 毕向阳 叶浩生 杨文登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73-1482,共10页
本研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考查了分类精确性指数Entropy及其变式受样本量、潜类别数目、类别距离和指标个数及其组合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Entropy值与分类精确性高相关,但其值随类别数、样本量和指标数的变化而变化,很难确定... 本研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考查了分类精确性指数Entropy及其变式受样本量、潜类别数目、类别距离和指标个数及其组合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Entropy值与分类精确性高相关,但其值随类别数、样本量和指标数的变化而变化,很难确定唯一的临界值;(2)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样本量越大,Entropy的值越小,分类精确性越差;(3)类别距离对分类精确性的影响具有跨样本量和跨类别数的一致性;(4)小样本(N=50~100)的情况下,指标数越多,Entropy的结果越好;(5)在各种条件下Entropy对分类错误率比其它变式更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剖面分析 分类精确性 ENTROPY 潜类别距离 蒙特卡洛模拟
下载PDF
“气”与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一项基于民间谚语与传统戏曲的社会学探索 被引量:72
9
作者 应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129,共19页
气是理解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的一个独特概念。本文利用民间谚语与传统戏曲等材料,对气在乡土中国的内涵进行了解析。作者认为,气在乡土传统中是一个具有较大弹性的范畴,它是中国人在人情社会中摆脱生活困境、追求社会尊严和实现道... 气是理解中国乡土本色的社会行动的一个独特概念。本文利用民间谚语与传统戏曲等材料,对气在乡土中国的内涵进行了解析。作者认为,气在乡土传统中是一个具有较大弹性的范畴,它是中国人在人情社会中摆脱生活困境、追求社会尊严和实现道德人格的社会行动的根本促动力,是融汇了本能与理性、道义与利益的激情,其具体含义从一种需要被克制的激情到一种可以迸发的激情、再到一种自我执法的义气,构成了一个续谱,其中,以忍御气是主流,以气立人是补充,任气行侠是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本色 以忍御气 以气立人 任气行侠
原文传递
街道公共体制改革和国家意志的柔性控制——对黄宗智“国家和社会的第三领域”理论的扩展 被引量:68
10
作者 郭伟和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2期61-82,共22页
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和政治民主进程的温床,很多学者试图用国家与社会分野的视角,或者说市民社会概念来理解和诠释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城市社区改革案例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方法,从中来展示中... 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和政治民主进程的温床,很多学者试图用国家与社会分野的视角,或者说市民社会概念来理解和诠释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城市社区改革案例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方法,从中来展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虽然有民主化的进程,但是这种民主进程仍然是中国特色的国家意志对社区公共事务的柔性控制,而不是所谓的市民社会的分殊与发展。只不过,当前社区公共治理中,国家意志的展现更加隐蔽、柔性和更具合法性。由此,本文扩展了黄宗智先生的"国家和社会的第三领域"概念,在当代中国,强财政支持下的政府已经不是通过"简约主义原则"来进行基层治理,而是通过一套更加复杂的柔性控制策略来试试基层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体制改革 市民社会 第三领域 柔性控制
原文传递
评村民自治研究的新取向——以《选举事件与村庄政治》为例 被引量:59
11
作者 应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0-223,共14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选举 社会矛盾 政治 村庄 转型期 中国农村 国内外 政府 格局
原文传递
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新内源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四个个案的比较 被引量:62
12
作者 李怀瑞 邓国胜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2,共8页
本文从两个核心概念——主体性与组织化出发,依循结构逻辑和行动逻辑,并以四个个案为基础,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机理进行分析,为乡村振兴中新内源发展路径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文章认为乡村发展中的主体性和组织化是一种结构二... 本文从两个核心概念——主体性与组织化出发,依循结构逻辑和行动逻辑,并以四个个案为基础,对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机理进行分析,为乡村振兴中新内源发展路径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文章认为乡村发展中的主体性和组织化是一种结构二重性视角下的"强关联状态",即相互卷入、相互影响的结构化的循环关系。通过对结构逻辑和行动逻辑的梳理,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归纳为四种理想类型。由于不同逻辑之间的相互转换,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动态性的互动结构关系,这为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赋予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调整的空间,也为多元社会力量探索多元化的参与路径提供了理论和逻辑上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力量 乡村振兴 新内源发展 主体性 组织化
原文传递
“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 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 被引量:61
13
作者 应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53,共24页
田野工作具有实证性格与人文气质的双重特性,所谓"田野工作的想象力"介于科学的探究与艺术的想象之间,将真实的观察和想象的再现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展示了"田野工作的想象力"的一种... 田野工作具有实证性格与人文气质的双重特性,所谓"田野工作的想象力"介于科学的探究与艺术的想象之间,将真实的观察和想象的再现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展示了"田野工作的想象力"的一种可能性。从田野与理论的关系来看,田野研究的基本问题既不是从经验现实中直接生发出来,也不是从中层理论中推演出来,"田野工作的想象力"的空间是由经典理论的问题域给定的,但在实际进入田野后,理论的力量需要完全融化在对经验现实的敏感中。从微观与宏观的关系来看,复杂性成为田野工作由微观通向宏观的关键所在。这种复杂性表现在诸多方面:对"家乡社会学"的自然正当性的反省;对功能主义分析范式的突破;把行动者分析而非结构分析作为田野工作的焦点;将历史视野带入田野中。"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具有手工技艺的特点,其养成需要特别的耐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工作的想象力 二重性 复杂性
下载PDF
增长混合模型:分析不同类别个体发展趋势 被引量:61
14
作者 王孟成 毕向阳 叶浩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0-241,246,共22页
追踪研究可以展现个体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个体间差异并更好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日益受到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青睐,处理追踪数据的统计模型也日新月异。传统的分析模型假设样本同质,然而当此假设不满足时,就需要考虑群体的异质性问题... 追踪研究可以展现个体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个体间差异并更好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日益受到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青睐,处理追踪数据的统计模型也日新月异。传统的分析模型假设样本同质,然而当此假设不满足时,就需要考虑群体的异质性问题。目前,处理异质性样本增长问题的模型主要有潜类增长模型(或组基增长模型)和增长混合模型。增长混合模型构成一般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传统的潜在增长曲线模型和潜类增长模型均是其特例。沿着增长混合模型的发展路径,本文从应用性角度介绍了上述三个模型各自的特点、优势和Mplus软件实现,并通过一个实例演示了分析过程。最后,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研究 潜类别增长模型 增长混合模型 Mplus
原文传递
从“策略”到“伦理” 对“依法抗争”的批评性讨论 被引量:56
15
作者 吴长青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8-214,共17页
受"依法抗争"概念的影响,当前的农民抗争研究过于强调抗争过程中的策略,忽略了抗争中伦理的重要性。笔者在概括"依法抗争"洞察力基础上,指出了其局限性,并试图引入伦理视角以弥补这一缺陷。本文继而评述了伦理视角... 受"依法抗争"概念的影响,当前的农民抗争研究过于强调抗争过程中的策略,忽略了抗争中伦理的重要性。笔者在概括"依法抗争"洞察力基础上,指出了其局限性,并试图引入伦理视角以弥补这一缺陷。本文继而评述了伦理视角的研究进展,在田野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伦理视角在研究农民抗争中的独到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抗争 农民抗争 策略 伦理
下载PDF
后专业化时代的社会工作及其借鉴意义 被引量:57
16
作者 郭伟和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7-240,244,共24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工作开始反思批判专业化过程导致的权力关系和专业效果问题。这个反思批判力量促使社会工作沿着去专业权威、去科技理性、去病态治疗、去学科规训4个维度发展出不同的实务模式。20世纪90年代社会工作进入后专...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工作开始反思批判专业化过程导致的权力关系和专业效果问题。这个反思批判力量促使社会工作沿着去专业权威、去科技理性、去病态治疗、去学科规训4个维度发展出不同的实务模式。20世纪90年代社会工作进入后专业化时代。后专业化时代的西方社会工作虽然依然纠缠于实证主义与反思实践理论乃至后现代主义范式之间,但却打破了专业主义与管理主义的冲突,走向了多元竞争的繁荣发展态势。这对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模式不无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后专业化 证据为本 反思实践 话语实践
原文传递
重新认识中国社会学的思想传统 被引量:44
17
作者 应星 吴飞 +1 位作者 赵晓力 沈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6-200,共15页
中国社会学若深入理解和反思现代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特别是三十年来社会转型和建设的过程,仅靠社会学的学科化和规范化的努力是不够的,也不能仅仅依赖对西方社会理论的摹仿和移植,不能仅仅依赖未经理论准备和反思的单纯的本土田野调... 中国社会学若深入理解和反思现代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特别是三十年来社会转型和建设的过程,仅靠社会学的学科化和规范化的努力是不够的,也不能仅仅依赖对西方社会理论的摹仿和移植,不能仅仅依赖未经理论准备和反思的单纯的本土田野调查。我们必须通过全面系统地整理、挖掘和诠释社会学前辈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以中国经验本身为基础,摸索现代中国的可能性出路,从根本上再造中国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和精神气质。本次研讨通过对严复、孙本文、梁漱溟、、吴文藻、费孝通等社会学前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进路的考察,提出了中国社会学的几个基本特质和思想传统,并呼吁社会学界大力开展中国社会学思想传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思想传统 研究与教学
原文传递
单位动员的效力与限度——对我国城市居民“希望工程”捐款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46
18
作者 毕向阳 晋军 +1 位作者 马明洁 何江穗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177,共29页
以对"希望工程20周年品牌影响力评估"调查数据的分析为基础,本文在多维度上研究了动员对于公众捐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体制内外,动员对于个体捐助行为的作用有显著差异:体制内个体捐款次数相对较多,而体制外个体单次捐款... 以对"希望工程20周年品牌影响力评估"调查数据的分析为基础,本文在多维度上研究了动员对于公众捐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体制内外,动员对于个体捐助行为的作用有显著差异:体制内个体捐款次数相对较多,而体制外个体单次捐款额度较高。总的来看,体制内外捐助者捐款总额差异不显著。这种模式展示了后单位制时代大众动员所具有的某些特点:一方面,体制动员因素保持着显著的效力,但有其作用的限度;另一方面,社会自主性空间获得了初步成长,然而动员机制也发挥着一定效果。这构成当前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度与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动员 捐助行为 公益参与 希望工程
原文传递
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从“证据为本”到反思性对话实践——基于“青红社工”案例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46
19
作者 郭伟和 徐明心 陈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9,共6页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着价值承担和干预效力之间的内在张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evidence-based practice model)逐渐成为西方社会工作的主导性模式,这一模式把社会工作实践置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指引下,希望...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着价值承担和干预效力之间的内在张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evidence-based practice model)逐渐成为西方社会工作的主导性模式,这一模式把社会工作实践置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指引下,希望借此提升社会工作干预效力。但实践处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日常生活的实践智慧都在挑战工具理性的实证主义专业模式。推行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往往遮蔽了反思性能动主体。因此,把理论研究嵌入反思行动的实践过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对话,就能够更好地平衡好社会工作价值投入和干预效力之间的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价值认同 干预效力 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 反思性实践
下载PDF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年龄组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5
20
作者 唐金泉 《南方人口》 CSSCI 2016年第2期60-70,共11页
本文从年龄组差异的角度分析了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客观健康状况等变量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非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下降趋势。其次,接受代际支持和给予代际支持都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 本文从年龄组差异的角度分析了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客观健康状况等变量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非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下降趋势。其次,接受代际支持和给予代际支持都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三,对于不同年龄组来说,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的效果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相似之处在于充足的经济支持对65-74岁、75-84岁和85岁及以上这三个年龄组老人的心理健康都是有利的。然而,更突出的是这三个年龄组之间的相异点:对于65-74岁这一组别而言,老人与子女之间的经济交换最为频繁。这种经济上的互惠提升了老人的积极情绪、抑制了消极情绪的产生。就75-84岁的老年人来说,子女在日常照料的作用表现的十分显著。和子女共同居住、在生病时由子女照料的老人表现出更少的消极情绪。至于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得到充足的情感支持对于提升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更为显著;最先和子女分享想法的老人有着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就现实状况来看,当父母逐渐衰老,作为子女,应当更加关注对父母的日常照护和情感关怀。尤其是对于这些高龄老人,他们对子女的情感态度更为敏感;子女提供的充足的情感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支持 心理健康 年龄组 CLH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