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犯罪亚文化理论概述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吴宗宪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研室
-
出处
《比较法研究》
CSSCI
1989年第Z1期80-85,共6页
-
文摘
犯罪亚文化理论(criminal subculture theory)是用文化观点解释犯罪,特别是少年帮伙(gang)犯罪行为的一组理论的总称。这一理论产生并主要流行于美国,但是对许多国家的犯罪学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理论观点已成为犯罪学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对建立中国的犯罪学也是极有意义的。
-
关键词
犯罪亚文化
犯罪学理论
犯罪学研究
犯罪行为
理论概述
少年犯罪
下层阶级
价值观念
暴力亚文化
主文化
-
分类号
D908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论老年男性的犯罪心理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吴宗宪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研室
-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8-62,68,共6页
-
文摘
一、老年男性犯罪概述老年男性犯罪通常是指60岁以上的男性所实施的犯罪。在犯罪学艮犯罪心理学中,老年犯罪是指由老年男性进行的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的总称,而不是严格的刑法意义上的犯罪。
-
关键词
老年男性
犯罪心理
性犯罪行为
老年人
犯罪率
犯罪人
老年期
犯罪动机
人格特征
老年女性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论群体犯罪心理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马皑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研室
-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1-26,共6页
-
文摘
群体犯罪是相对个体犯罪的一种犯罪类型,在犯罪学、犯罪心理学中经常使用此概念。同个体的犯罪行为相比较,群体犯罪无论在社会危害性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的感染力方面都更为严重。运用犯罪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群体犯罪及其犯罪心理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我国刑事科学的理论体系。
-
关键词
群体犯罪心理
犯罪人
犯罪决策
共同犯罪
犯罪主体
参加者
犯意
社会心理因素
违法犯罪行为
犯罪社会心理学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当代美英法律心理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吴宗宪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研室
-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16-224,共9页
-
文摘
本文概述了当代美英法律心理学研究的状况,着重论述了它的主要研究领域:证人证言,讯问与供述,法庭心理学,陪审团研究,犯罪心理学,被害人心理学以及司法程序心理学,这些内容对于深化我国的法律心理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
关键词
法律
心理学
证人
证言
-
分类号
D9-05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犯罪标定理论述评
- 5
-
-
作者
吴宗宪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研室
-
出处
《比较法研究》
1988年第1期52-54,共3页
-
文摘
“标定理论”(labeling theory)又被称为标签理论或贴标签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初期形成的一种解释犯罪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一般的犯罪原因理论不同,标定理论是一种关于在初次违法犯罪之后,为什么还会继续违法犯罪的理论,它把论述的重点放在继发性的违法犯罪行为上,而不太注意违法犯罪的初始原因。标定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
-
关键词
违法犯罪行为
犯罪原因
心理学理论
标签理论
基本观点
述评
继发性
越轨行为
60年代
社会
-
分类号
D908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暗示对证言影响之研究
- 6
-
-
作者
罗大华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研室
-
出处
《政法论坛》
1988年第5期48-55,共8页
-
文摘
暗示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受到别人的暗示,也经常在暗示他人,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发生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不仅如此,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也随时都在自我暗示。证人在感知案情、记忆案情和陈述案情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暗示,从而使提供的证言受到影响。究竟证人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暗示?这些暗示对证人证言有些什么影响?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
关键词
证人证言
如实陈述
被害人
自我暗示
暗示性
疑问词
犯罪现场
反暗示
案件事实
出庭作证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