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公共利益衡量 被引量:154
1
作者 王敬波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124,205,共20页
政府信息公开关涉申请人利益、第三方利益与公共利益。申请人资格的虚化和公共利益衡量制度使得公共利益成为促使信息公开的主动力。信息公开的例外事项中隐含着公共利益。在公开还是不公开信息的对极利益冲突中,公共利益成为关键的平... 政府信息公开关涉申请人利益、第三方利益与公共利益。申请人资格的虚化和公共利益衡量制度使得公共利益成为促使信息公开的主动力。信息公开的例外事项中隐含着公共利益。在公开还是不公开信息的对极利益冲突中,公共利益成为关键的平衡器。倾向于公开的公共利益与知情权、民主政治、公众参与等价值相关,而不公开背后的公共利益则更多隐含在信息公开的例外事项中。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和公共利益的两面性,加大了政府信息公开中利益衡量的复杂程度。全面而充分的利益解析并排除无关的考量因素是利益衡量的前提。公益优先和公开优先是信息公开法的制度价值,也是利益衡量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对极利益冲突 公共利益衡量 权利保护
原文传递
面向整体政府的改革与行政主体理论的重塑 被引量:107
2
作者 王敬波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3-122,206,207,共22页
行政主体理论作为行政法学体系的理论原点,自西方舶来之后,被我国行政诉讼的现实需要迅速工具化,难以发挥其理论基础的功能。革新行政主体理论需要回到其本来的世界——公共行政的场域。全面回应我国整体政府改革和社会行政扩展的趋势,... 行政主体理论作为行政法学体系的理论原点,自西方舶来之后,被我国行政诉讼的现实需要迅速工具化,难以发挥其理论基础的功能。革新行政主体理论需要回到其本来的世界——公共行政的场域。全面回应我国整体政府改革和社会行政扩展的趋势,按照国家行政和社会行政两个层面改造行政主体理论,将国家作为政治意义上的行政主体,各级政府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行政主体,“剥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主体资格。赋予各类从事公共行政的政府外组织“准行政主体”的公法身份。解除行政主体与行政复议被申请人和行政诉讼被告之间的连带关系,按照“谁行为谁被告(复议被申请人)”的原则简化行政救济,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走出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的循环论证,将行政主体作为确定行政行为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政府 国家行政 社会行政 行政主体理论
原文传递
论国家治理体系下的检察公益诉讼 被引量:102
3
作者 刘艺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67,共19页
检察公益诉讼是富含治理内涵的司法体制创新。该制度体现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具有的在执政党领导下、改革与建构并重、注重社会主义公益保护、兼具国家主导与半开放性等特征。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形成了关联深广、多层嵌... 检察公益诉讼是富含治理内涵的司法体制创新。该制度体现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具有的在执政党领导下、改革与建构并重、注重社会主义公益保护、兼具国家主导与半开放性等特征。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形成了关联深广、多层嵌套的复杂网状治理结构。文章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角度,剖析了检察权与行政权、审判权、立法权和公民权的关系演变,描述了网状结构中各主体不同的权能定位,以实现提升检察公益诉讼的治理效能。检察公益诉讼的治理效果明显,表现为治理领域广泛覆盖、治理力度全程深入、治理主体全面带动、治理规范充分法治化、治理方式刚柔并济。为了实现检察公益诉讼的治理目标,还需增强协同治理效应、完善治理机制与规范建设,并逐步提高检察机关司法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公益诉讼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司法治理 网状治理结构
原文传递
惩罚性赔偿的行政法反思 被引量:85
4
作者 赵鹏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55,共15页
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的引入和发展是对行政规制失灵的回应。该制度在激励私人参与公共规制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的、缺乏效率的诉讼,导致法律规范当中不合理、不一致和表意模糊的内容被高度滥用。为此,司法系统需要发展和提高调控私人行动... 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的引入和发展是对行政规制失灵的回应。该制度在激励私人参与公共规制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的、缺乏效率的诉讼,导致法律规范当中不合理、不一致和表意模糊的内容被高度滥用。为此,司法系统需要发展和提高调控私人行动的技术与能力。我国过去偏于倚重行政规制,在此背景下引入惩罚性赔偿,需要在制度设计层面作大量精细化处理,确保惩罚性赔偿与既有行政规制体系的功能相协调,并在制度演进过程中兼顾彼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规制 惩罚性赔偿 职业索赔 请求行政机关履职之诉
原文传递
超越平台责任:网络食品交易规制模式之反思 被引量:81
5
作者 赵鹏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71,共12页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对平台内经营活动的审核义务和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透过监管部门的解释,这些规定被理解为平台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信息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并需主动、全面地审查监管平台上的食品经...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对平台内经营活动的审核义务和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透过监管部门的解释,这些规定被理解为平台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信息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并需主动、全面地审查监管平台上的食品经营行为。扩张平台义务的正当性可以从强调功能主义的公法理论中得到部分支持,但是,由于并未充分考虑平台自身控制违法行为的动机和实践、平台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成本、平台错误判断对经营者的影响等因素,当前实践对平台责任的强化超出了适当限度。监管部门应当修正片面强调平台责任的规制模式,转而在提升自身监管能力的基础上,探索与平台合作治理的新型规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食品安全 第三方平台 平台责任
下载PDF
论应急预案的性质和效力——以国家和省级预案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71
6
作者 林鸿潮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30,共9页
应急预案在本质上是各种应急法律规范的具体执行方案,但分析发现,目前的国家和省级预案却创制、补充了大量的法律规范用于弥补立法缺陷,事实上已使预案本身异化为应急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对于预案中暂时替代法律发挥作用的这些内容,为了... 应急预案在本质上是各种应急法律规范的具体执行方案,但分析发现,目前的国家和省级预案却创制、补充了大量的法律规范用于弥补立法缺陷,事实上已使预案本身异化为应急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对于预案中暂时替代法律发挥作用的这些内容,为了保证其合法性,有必要在形式上将一定级别的预案上升为行政法规和规章,从而需要对预案的编制程序和内在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预案 性质 法规范
原文传递
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行政复议:功能反思及路径优化 被引量:67
7
作者 曹鎏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87,共20页
新时代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应有新的认识。片面的功能定位不足以反映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行政复议在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行政救济、培育法治社会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天然优势、我国行政争议的特殊... 新时代行政复议的功能定位应有新的认识。片面的功能定位不足以反映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行政复议在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行政救济、培育法治社会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天然优势、我国行政争议的特殊性以及域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都决定了行政复议应当成为新时代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然而,行政复议的央地改革未能实现同频共振、行政复议质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差、双被告制度引发复议和诉讼之间出现内耗和空转、法治未能及时为改革保驾护航等因素影响并制约了我国行政复议的良性发展。尊重行政复议行政司法属性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弥补行政复议的天然劣势,通过充分的制度供给以实现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天然优势为宗旨,并以有效处理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差异化发展为目标,进行修法,这既是实现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必由之路,亦是助力于行政复议良法善治的应然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复议 良法善治 实现路径
原文传递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规范公权力 被引量:62
8
作者 马怀德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53,共9页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权力行使不规范,表现为社会政策和法律制度滞后、政府违法决策处置突发事件不当、行政执法不规范、法律实施不良、行政不作为、信息不公开等,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公权力...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权力行使不规范,表现为社会政策和法律制度滞后、政府违法决策处置突发事件不当、行政执法不规范、法律实施不良、行政不作为、信息不公开等,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公权力行使,包括明确权力边界,规范立法权力,健全程序规则,规范决策和执法行为。由于解决矛盾纠纷主要依赖行政方式,诉讼、复议等法定救济渠道并未充分发挥作用,致使社会矛盾越解决越多,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难度不断加大。为此,应当慎用行政手段,畅通法定救济渠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化解 社会矛盾纠纷 公权力 信访 救济渠道
原文传递
党政机构融合与行政法的回应 被引量:59
9
作者 林鸿潮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9,共10页
党政合并设立、合署办公的机构改革,对中国行政法理论和制度造成了冲击。既有的行政法理论主张从形式标准入手,强调党政融合机构对外行使职权必须使用行政机关名义,但这仅解决了行政救济问题,并不能回应有关组织结构和权力运行中的新问... 党政合并设立、合署办公的机构改革,对中国行政法理论和制度造成了冲击。既有的行政法理论主张从形式标准入手,强调党政融合机构对外行使职权必须使用行政机关名义,但这仅解决了行政救济问题,并不能回应有关组织结构和权力运行中的新问题。有学者提出从区分党务、政务的视角进行回应,但并未厘清党政融合机构中党、政角色分工的实质。对此,应当区分行政过程中的政治决策与法律执行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由此确定党、政两者在行政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对于党政融合机构,应当责“实”而不循“名”,坚持运用实质性标准区分党、政两种角色及相应的活动空间,在此基础上重构行政主体、行政法的法律渊源、公共部门及其官员的责任分配等行政法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机构融合 合并设立 合署办公 行政法
原文传递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王敬波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161,共20页
城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我国最早开始跨部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于精简机构、提高效能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但是,实践中出现的城管机构权限横向上无序扩张,纵向上权限下移无依据等权力配置难题以及法律保障的缺失,已经阻碍改... 城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我国最早开始跨部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于精简机构、提高效能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但是,实践中出现的城管机构权限横向上无序扩张,纵向上权限下移无依据等权力配置难题以及法律保障的缺失,已经阻碍改革的深入。跨部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意味着行政权力配置格局的重大调整,是对条块结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破除传统行政体制的束缚,推动跨部门综合执法,需要从理论上解决行政权力纵横配置的规则。法律依据不足是制约跨部门综合执法发展的主要原因,扩大《行政处罚法》相关条款的解释只是权宜之计,未来需要地方行政组织法的完善才能供给充分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行政权力配置 跨部门综合执法
原文传递
基本行政法典的确立、定位与架构 被引量:57
11
作者 杨伟东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70,共18页
我国行政法法典化的一条可行路径是,对一般行政法进行实质法典化,对部门行政法根据条件成熟情况进行实质法典化或形式法典化,形成"1+S+F"的行政法法典化框架。基本行政法典在这一框架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它不是行政法通则、行... 我国行政法法典化的一条可行路径是,对一般行政法进行实质法典化,对部门行政法根据条件成熟情况进行实质法典化或形式法典化,形成"1+S+F"的行政法法典化框架。基本行政法典在这一框架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它不是行政法通则、行政法总则、行政程序法典或一般行政法的汇编,而是涵盖一般行政法主要内容、融行政实体法与行政程序法为一体,能体现我国行政法治水准、能为世界贡献法典化之"中国方案"的实质性法典。基本行政法典的体系构建应以规范行政权力为主线,形成包括总则编、行政组织编、行政活动编、行政程序与信息公开编、行政监督编、行政救济编的整体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典 法典化 一般行政法 部门行政法 行政程序法
原文传递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对策与前瞻 被引量:55
12
作者 王敬波 李帅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93,共17页
我国信息公开工作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公开的管理体制、公开渠道、公开的监督与救济方面分别存在诸多问题。完善信息公开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机制、规范并健全依申请公开机制、创新信息公开管理体制、推动信息公开渠道的多... 我国信息公开工作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公开的管理体制、公开渠道、公开的监督与救济方面分别存在诸多问题。完善信息公开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机制、规范并健全依申请公开机制、创新信息公开管理体制、推动信息公开渠道的多元化构建、创新信息公开救济方式。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改中,要把握好政府信息的界定、信息公开申请人资格与滥用信息公开申请权、信息公开的例外事项、信息公开的决定、信息公开的收费等问题。此外,还应处理好信息公开制度与档案保管规则、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现状与问题 法律制度体系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在社会风险治理中的利用及其限制 被引量:55
13
作者 林鸿潮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4,共13页
个人信息具有公共性,这是政府将其用于公共用途的正当基础。对政府利用个人信息的规制是当前个人信息保护中的一大短板。社会风险治理是政府利用个人信息最活跃和典型的领域,个人信息除了被用于相关犯罪的侦查,还可以被用于社会安全事... 个人信息具有公共性,这是政府将其用于公共用途的正当基础。对政府利用个人信息的规制是当前个人信息保护中的一大短板。社会风险治理是政府利用个人信息最活跃和典型的领域,个人信息除了被用于相关犯罪的侦查,还可以被用于社会安全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决策、个体行为分析、网络舆情管理和应急资源配置等。为了保障信息主体的权利,政府在社会风险治理中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应当受到限制,不能套用个人信息保护的一般规则;对政府利用个人信息的规制应当确立聚合利用原则、有区别的法律保留原则、知情原则、适度放宽的比例原则等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政府 社会风险 社会安全事件
下载PDF
司法认定无效行政协议的标准 被引量:51
14
作者 王敬波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83,共20页
行政诉讼法明确将行政协议纳入受案范围。行政协议效力以及无效行政协议的认定涉及法院审理行政协议案件的法律适用。公私法规则在关于合同效力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对极冲突,因此,无论是同时还是单独适用行政诉讼法或者民事法律,均无法搭... 行政诉讼法明确将行政协议纳入受案范围。行政协议效力以及无效行政协议的认定涉及法院审理行政协议案件的法律适用。公私法规则在关于合同效力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对极冲突,因此,无论是同时还是单独适用行政诉讼法或者民事法律,均无法搭建逻辑周延的行政协议的效力框架。与此同时,公法和私法在法律原则、法律规范等方面仍然存在相互融通并具备提取效力认定的公因式提供可能性。以违法作为无效的起点,无效行政协议的标准介于单方行政行为无效标准和民事合同无效标准之间。以列举形式在行政主体资格、私方合同当事人资格、协议内容、协议程序方面建构无效行政协议的标准,是解决理论和实践难题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议 效力模型 无效标准
原文传递
疫情防控中的权力与法律——《传染病防治法》适用与检讨的角度 被引量:51
15
作者 赵鹏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108,共15页
传染病防治向来依赖公共权力的运用,在疫情爆发的紧急情况下更是如此。对法律来说,挑战在于,如何在授予政府必要权力与对这种权力保持反思品质之间寻求平衡。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看,在新发传染病监测、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前的即时... 传染病防治向来依赖公共权力的运用,在疫情爆发的紧急情况下更是如此。对法律来说,挑战在于,如何在授予政府必要权力与对这种权力保持反思品质之间寻求平衡。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看,在新发传染病监测、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前的即时控制等方面,法律赋予政府的权力与职责似不充分;对新发传染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行政程序亦缺少规范。与此同时,疫情爆发后,在确保常态法制和非常态法制顺畅、规范地切换,为重大管制措施划定基本的条件、范围和程序要求等方面,亦有不少值得反思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 权力 法律 程序 明确性
原文传递
公共危机管理问责制中的归责原则 被引量:49
16
作者 林鸿潮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7-285,共19页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责制是对官员的一种激励机制,同时具有回应社会压力的政治功能。问责制中归责原则的确定应当体现结果导向,满足激励约束,并适当权衡民意。现行规范文本中的归责原则,无论单独还是选择性地适用都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既...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责制是对官员的一种激励机制,同时具有回应社会压力的政治功能。问责制中归责原则的确定应当体现结果导向,满足激励约束,并适当权衡民意。现行规范文本中的归责原则,无论单独还是选择性地适用都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既有的理论成果也没有回答这一问题。过错责任仍然是构建归责原则的起点,但应当针对不同情形加以修正或调整。对于官员的履职方式已经被法律具体化的情形应当适用违法责任,但允许官员以不存在过错进行抗辩;对于官员拥有裁量自由的情形应当以重大过错为归责原则,但也应允许官员进行免责抗辩;对于小概率、高级别、造成重大损失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可以基于政治考量适用结果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 问责制 归责原则
原文传递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与应急法的重构 被引量:42
17
作者 林鸿潮 詹承豫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65,共5页
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冲击下,法律对应急管理系统的保障和支持作用将面临挑战。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的我国现有应急法体系与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要求差距明显,该法施行以来,一系列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冲击下,法律对应急管理系统的保障和支持作用将面临挑战。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的我国现有应急法体系与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要求差距明显,该法施行以来,一系列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为适应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迫切需要,有必要以增强法的适应性为主要目标,重构我国的应急法律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应急法
原文传递
通过政策的司法治理 被引量:38
18
作者 李红勃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45,共17页
司法政策是当代中国司法体制中一个特殊的制度设置,它以当下的政法体制、司法理念和社会现实为基础,具有时代和地域的合理性,是开展司法治理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司法政策通过连接法律与政治、国家中心任务与司法审判,在个案裁判中促进了... 司法政策是当代中国司法体制中一个特殊的制度设置,它以当下的政法体制、司法理念和社会现实为基础,具有时代和地域的合理性,是开展司法治理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司法政策通过连接法律与政治、国家中心任务与司法审判,在个案裁判中促进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一方面,要正面认可司法政策的法治价值;另一方面,要防止司法政策泛化和滥用给司法带来的危害。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明确司法政策的定位,优化司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机制,进一步提升司法政策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更好发挥其司法治理的独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政策 司法理念 司法治理
原文传递
科技伦理治理机制及适度法制化发展 被引量:36
19
作者 谢尧雯 赵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09-116,共8页
科技发展与法律规制存在步伐不匹配性,这为通由伦理学方法解决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问题提出了制度建构需求。科技伦理由哲学理论学科或概念发展为一种治理机制,源于科技治理体制在科技与社会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进行制度探索。科技伦理治理... 科技发展与法律规制存在步伐不匹配性,这为通由伦理学方法解决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问题提出了制度建构需求。科技伦理由哲学理论学科或概念发展为一种治理机制,源于科技治理体制在科技与社会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进行制度探索。科技伦理治理以解决伦理困境为目标,对科技伦理的影响进行探寻与反思,为个体行为提供伦理指引。科技伦理治理与法律治理享有不同治理逻辑,二者关系调和是科技治理体系完善的重点。科技伦理治理模式特征体现为适应性治理与软法规制,有必要通过适度法制化路径提升伦理治理效率。适度法制化路径应当坚持两个原则:审慎使用实体权利—义务规范方式规定伦理问题,推动法律通过规范程序方式促进伦理反思;建立法律规则、行政指引与自律规范相结合的多层次规范体系,完善风险交流机制与伦理共识达成机制,增强伦理原则执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治理机制 适应性治理 软法规制 适度法制化发展
下载PDF
论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青斌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24-29,共6页
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对于确定行政规划的救济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行政规划的性质取决于"确定规划"的性质,作为行政规划的完成阶段,"确定规划"通常以规划确定裁决的形式出现。确定规划裁决所具有的权利形成效果决定了... 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对于确定行政规划的救济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行政规划的性质取决于"确定规划"的性质,作为行政规划的完成阶段,"确定规划"通常以规划确定裁决的形式出现。确定规划裁决所具有的权利形成效果决定了行政规划应当是具体行政行为。但在我国,由于确定规划裁决的"权利形成效果"缺乏法律规定,因而行政规划尚不能被认定为具体行政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规划 法律性质 确定规划裁决 法律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