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国家建设的理论分析范式
1
作者 王鸿铭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5,共11页
现代国家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政治学的核心命题。西方比较政治学价值导向下所构造的“现代化”“民主化”话语概念,难以解释现代国家建设,甚至还会引发政治衰败和政体崩溃。“国家治理”作为比较政治学话语概念的“中国方案”,符合现... 现代国家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政治学的核心命题。西方比较政治学价值导向下所构造的“现代化”“民主化”话语概念,难以解释现代国家建设,甚至还会引发政治衰败和政体崩溃。“国家治理”作为比较政治学话语概念的“中国方案”,符合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和实践,其衍生的理论分析范式“国家治理能力”更适合被用来阐释现代国家建设。“国家治理能力”的一般衡量标准由“意识形态认同”决定的体制吸纳能力和体制濡化能力,“社会结构平等”决定的制度汲取能力和制度整合能力,“官僚意志自主”决定的政策执行能力和政策回应能力共同构成,并能够在案例检验基础上成为一个比较现代国家建设的“通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政治学 现代国家建设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能力
下载PDF
乌尔比安格言的创造性利用:罗马法复兴对现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筠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81,共8页
主权是现代政治理论的重要概念,它来源于西方中世纪王权至上性观念的不断发展。王权在中世纪早期并非不言自明地享有至上地位,王权获得至上性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罗马法复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权是现代政治理论的重要概念,它来源于西方中世纪王权至上性观念的不断发展。王权在中世纪早期并非不言自明地享有至上地位,王权获得至上性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罗马法复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权至上性(主权)观念的发展是一个政治法学问题,其内在的理论焦点是"权力与法律孰高"。中世纪罗马法学家们积极利用乌尔比安的"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拘束"这两句格言,为王权突破日耳曼习惯法传统、基督教自然法传统的限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限于罗马法内在的普世主义品质、合法性基础理论、公私法划分以及罗马法复兴的发展脉络和研究基点都与现代主权理论的内在要求存在冲突,罗马法复兴未能直接创建出系统的现代国家主权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法复兴 主权 王权至上 意志 注释法学派 评注法学派
下载PDF
共同富裕思想的价值逻辑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爽 《理论视野》 CSSCI 2022年第8期64-69,共6页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的价值起点是现实的人,它与资本主义观念中抽象的人有着本质差别;它的价值导向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平等发展,是基于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的价值起点是现实的人,它与资本主义观念中抽象的人有着本质差别;它的价值导向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平等发展,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对个人权利的保证与承诺;它的价值旨归是人的全面发展,其根本落脚点是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当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新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探析共同富裕的价值逻辑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发展规律及现实挑战,从而总结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准确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性和阶段性,坚定道路自信;明确树立新时代共同富裕观,深化认识人民幸福根本目标;深刻明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突出社会主义发展出发点与落脚点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价值逻辑 新发展阶段 实践 路径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政治意义
4
作者 王鸿铭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6,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历史政治学研究立场,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论层面更新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话语,在本体论层面形成了政党中心的政治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历史政治学研究立场,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论层面更新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话语,在本体论层面形成了政党中心的政治道路、人民主体的政治取向、人民民主的政治形式、文明基体的政治基因、和平发展的政治追求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实践路径,在方法论层面创造了有别于西方文明主导的世界秩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概念的新表述和历史政治学研究的新骨架,在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政治学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治理形式与形式主义的生成逻辑——基于“文件政治”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鸿铭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文件政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形式。描绘“文件政治”的治理形式及其治理内容,观察“文件政治”的治理形式如何生成形式主义,有助于在归纳“文件政治”形式主义表现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治理形式与形式主义的生成逻辑:必要的治理形式建... “文件政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形式。描绘“文件政治”的治理形式及其治理内容,观察“文件政治”的治理形式如何生成形式主义,有助于在归纳“文件政治”形式主义表现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治理形式与形式主义的生成逻辑:必要的治理形式建立于层级组织,但多重层级组织同时作用于单一治理内容,就会造成伴随多重层级组织出现的表面治理形式明显偏离于实际治理内容,在治理形式与治理内容的偏离过程中,治理形式就会逐渐异化层级组织的治理行为,从而最终生成了层级组织的形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件政治 治理形式 形式主义 生成逻辑
下载PDF
论古代罗马帝国前期政治权力在敞阔空间里的表达
6
作者 郑红 《学海》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50,共9页
本文通过分析罗马帝国前期罗马城里典型的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阐释政治权力在敞阔空间里的三种表达方式:占领、渗透与辐射。广场作为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是皇帝们进行权力展示的典型场所,权力对空间是占领关系。以大角斗场为代表的敞阔性... 本文通过分析罗马帝国前期罗马城里典型的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阐释政治权力在敞阔空间里的三种表达方式:占领、渗透与辐射。广场作为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是皇帝们进行权力展示的典型场所,权力对空间是占领关系。以大角斗场为代表的敞阔性空间,不仅是罗马社会的浓缩模型,更是权力对空间渗透的场域。复合型的建筑风格和具有综合功能的皇家浴场从感官上实现了敞视性的效果和权力对肉体的隐秘控制,在这类生活娱乐的公共空间里,政治权力渗透个人生活。罗马城恢宏的公共建筑是政治精英炫耀性权力的展现。凭借罗马帝国的背景,罗马城对帝国发挥着辐射作用,首都与疆域广大的帝国紧密关联。通过分析政治权力在敞阔空间的三种表达方式,可以发现,竞争性的权力格局作为共和传统的遗留,塑造了帝国前期政治权力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 敞阔空间 大角斗场 罗马城
下载PDF
70年来美国学界中国政治研究的范式转变及其问题--兼论“以中国共产党为方法”的中国政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鸿铭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76,共10页
70年来伴随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变化,美国学界的中国政治研究历经了四次范式转变,但日益精细化、科学化的学科规范和理论方法却不能可靠地检验中国实践,反而还得出了令人诧异的研究结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变的中国政治运作核心中国共产党... 70年来伴随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变化,美国学界的中国政治研究历经了四次范式转变,但日益精细化、科学化的学科规范和理论方法却不能可靠地检验中国实践,反而还得出了令人诧异的研究结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变的中国政治运作核心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国政治研究中的范式地位不断下降。本文在反思70年来美国学界中国政治研究的基础上,呼吁中国政治研究需要找回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共产党为方法"触碰中国政治的实践经验,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中国政治研究中的现实困境,更有利于中国政治学界构建基于本土实践的社会科学话语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界 中国政治研究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近代欧洲主权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68,共4页
主权思想是近代民族国家关于最高权力的政治学说,它是近代欧洲国家理论的标志性内容。文章从思想演进的角度,追溯近代主权思想在中世纪的萌芽,即马西略的"人民立法者"思想和罗马法研究复兴中有关政治权力的箴言;阐述了主权思... 主权思想是近代民族国家关于最高权力的政治学说,它是近代欧洲国家理论的标志性内容。文章从思想演进的角度,追溯近代主权思想在中世纪的萌芽,即马西略的"人民立法者"思想和罗马法研究复兴中有关政治权力的箴言;阐述了主权思想在近代早期的雏形,即巴托鲁斯的城市主权思想和胡格诺派的人民主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论 主权 马西略 城市共和国 胡格诺派
下载PDF
语言与政治正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璇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第6期7-8,共2页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曾被视为撼动父权的象征。17世纪的罗伯特·菲尔默(Robert Filmer)爵士借用《圣经·旧约》中的《创世记》来论证世间权力皆由父权派生的观点,指出'上帝小心地按着不同的家族分配不同的言...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曾被视为撼动父权的象征。17世纪的罗伯特·菲尔默(Robert Filmer)爵士借用《圣经·旧约》中的《创世记》来论证世间权力皆由父权派生的观点,指出'上帝小心地按着不同的家族分配不同的言语,来保存父的权力'。同样是17世纪的约翰·洛克(John Locke),援引了同一部《圣经》来批判父权与君权神授。他认为,《圣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理性 巴别塔 对话录 公共性 政治正义
下载PDF
论专科性大学的通识教育发展——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筠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84-89,159,共6页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通识教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成功模式,对于我国专科性大学通识教育的开展和自身发展的战略升级具有非常独特的启示意义。MIT取得辉煌成就的首要因素是她的创始校长罗杰斯为她定下的高瞻远瞩的理念,培养领袖级的科学家...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通识教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成功模式,对于我国专科性大学通识教育的开展和自身发展的战略升级具有非常独特的启示意义。MIT取得辉煌成就的首要因素是她的创始校长罗杰斯为她定下的高瞻远瞩的理念,培养领袖级的科学家而非技术工匠必须通过人文和社会科学主导的通识教育来实现。康普顿校长和吉利安校长完成了MIT的战略升级,通过建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打造体系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使通识教育摆脱了点缀的尴尬地位而成为培养领袖级科学家的必要组成部分,从而使MIT摆脱了蜕化为技术学校的危机,迈入了一流大学的行列。课程设置是开展通识教育的核心工作,MIT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变迁证明,战略目标、外部环境、自身实力的良性互动是使课程设置取得成功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 通识教育 专科性大学 课程设置
原文传递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光 庞金友 干春松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6期32-35,共4页
儒家思想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学界历来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此刊发的吴光、庞金友、干春松三位先生对话录,是今年4月中句浙江儒学学会以“儒学与民间”为主题会议上的发言集萃,反映了当代学者对于儒学如何可能民主化... 儒家思想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学界历来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此刊发的吴光、庞金友、干春松三位先生对话录,是今年4月中句浙江儒学学会以“儒学与民间”为主题会议上的发言集萃,反映了当代学者对于儒学如何可能民主化问题的某种深度思考,其中所及诸问题,例如民主是一种价值理性,抑或是一种工具理性?如何确定“民主儒学”的体用?这些都是有待于学界继续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栏目端呈三位先生的讨论,旨在贡献于中国哲学的发展事业,以资有关的思想讨论商榷之鉴,裨益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 儒家思想 民主化 追问 秩序 王道 价值理性 当代中国
下载PDF
佩迪特与论辩式民主:后自由主义时代的民主趋势
12
作者 庞金友 张霞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2,共6页
在充分解构伯林式的消极-积极自由观的基础上,佩迪特提出了区别于自由主义传统的"第三种自由"。为确保这种无支配自由的最终实现,佩迪特主张以论辩式民主弥补自由民主的缺陷,从而为新共和主义提供更佳的制度保障。论辩式民主... 在充分解构伯林式的消极-积极自由观的基础上,佩迪特提出了区别于自由主义传统的"第三种自由"。为确保这种无支配自由的最终实现,佩迪特主张以论辩式民主弥补自由民主的缺陷,从而为新共和主义提供更佳的制度保障。论辩式民主并非在法治和分权间简单取舍,而是强调协商、包容和回应。这种新型民主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也为更好地解决自由与民主的张力问题进而重释当代民主的新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迪特 共和主义 无支配自由 论辩式民主
下载PDF
密尔论帝国
13
作者 李筠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密尔意图超越社会契约论的传统自由主义论证模式,处理大英帝国的崛起这一重大时势必然带来的共同体内部异质多元的问题。快乐分高低的功利主义建构起承认差等的同心圆结构,为帝国奠定内在的伦理秩序。激烈的道德批判容易遮蔽异质结构中... 密尔意图超越社会契约论的传统自由主义论证模式,处理大英帝国的崛起这一重大时势必然带来的共同体内部异质多元的问题。快乐分高低的功利主义建构起承认差等的同心圆结构,为帝国奠定内在的伦理秩序。激烈的道德批判容易遮蔽异质结构中如何妥善处理权力安排这一重要问题。分层治理的政治结构是帝国的合理选择,其核心和目标政治安排是代议制政府,文明演化的历时性过程被密尔转化为帝国内部差等秩序的团结进步。殖民帝国虽已成过去,但多元格局下权力的差等安排仍然是当今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尔 帝国 均质化 功利主义
下载PDF
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中选民“分裂投票”现象研究
14
作者 王鸿铭 《现代台湾研究》 2021年第3期33-43,共11页
"分裂投票"是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中的重要政治现象,对台湾地区政党政治体系的变迁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收集、观察并测量2008年至2020年四次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中选民"分裂投票"... "分裂投票"是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中的重要政治现象,对台湾地区政党政治体系的变迁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收集、观察并测量2008年至2020年四次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中选民"分裂投票"的具体规模,探讨引发选民采取"分裂投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党政治版图、地方派系政治、蓝绿支持者特质是影响台湾地区选民"分裂投票"的三大主要因素,预计未来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版图有向"一大一中几小"转变的趋势,至于"分裂投票"规模是继续扩大还是渐趋缩小,尚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二合一”选举 “分裂投票” 选举政治 政党政治
原文传递
权力的现代之魅与去魅--评施展《迈斯特政治哲学研究》
15
作者 李筠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6,共6页
迈斯特作为思想史上的"反动派"似乎已无价值,但施展博士的《迈斯特政治哲学研究》抓住迈斯特对权力的深刻理解,将迈斯特引入当代中国权力重建的对话中来。迈斯特站在神秘主义的立场上理解权力,并全力批判以绝对主义王权和启... 迈斯特作为思想史上的"反动派"似乎已无价值,但施展博士的《迈斯特政治哲学研究》抓住迈斯特对权力的深刻理解,将迈斯特引入当代中国权力重建的对话中来。迈斯特站在神秘主义的立场上理解权力,并全力批判以绝对主义王权和启蒙哲学为代表的现代性。他用以拒绝和摧毁现代性的方案固然不合时宜,但他对现代性的诊断、站在一阶权力立场上阐发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我们克服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现代权力之魅,打开重建当代中国权力的可能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主权 迈斯特 灵知主义
下载PDF
英国政体“纵横”谈
16
作者 李筠 《历史法学》 2012年第1期28-32,共5页
我谈一个比较规矩的问题,就是英国的政体问题。我们看看英国人是怎么做的。当然,政体不是一两个人做一两件事情就建成的,从长期来看,政体的建成和良性的发展是一个无数人'共同行动'的结果。怎么想、怎么开辟政治哲学上的意义空... 我谈一个比较规矩的问题,就是英国的政体问题。我们看看英国人是怎么做的。当然,政体不是一两个人做一两件事情就建成的,从长期来看,政体的建成和良性的发展是一个无数人'共同行动'的结果。怎么想、怎么开辟政治哲学上的意义空间当然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政治 意义 哲学 问题 架构 政体
原文传递
Jurisdiction的政治含义——基于西方中世纪政治史的考察
17
作者 李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Jurisdiction不仅仅指司法权和管辖权,它首先指一般性的政治权力。中世纪早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决定了司法权是政治权力的唯一存在方式。多元政治共同体、政治权力中心和法律体系并存的局面导致了"管辖权竞争"。在竞争过程中... Jurisdiction不仅仅指司法权和管辖权,它首先指一般性的政治权力。中世纪早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决定了司法权是政治权力的唯一存在方式。多元政治共同体、政治权力中心和法律体系并存的局面导致了"管辖权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不仅作为内部管理机制的管辖权逐步体系化,形成了等级化的司法体系,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础;更重要的是,作为外部权力界限的管辖权也逐步明确,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王国为基本政治单位的"国际"政治法律格局。Jurisdiction的历史积淀充分反映了西方法治主义的诸多重要理念、制度基础和对现代民族国家诞生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RISDICTION 政治权力 中世纪 管辖权竞争 现代民族国家
下载PDF
经济还是害社会?日本果真要“豪赌”
18
作者 刘海潮 《廉政瞭望》 2017年第5期51-51,共1页
日前,日本众议院以多数票赞成通过了倍受争议的“综合度假设施整备推进法案”(简称赌博法案),允许在指定区域内建设集饭店、赌场、游乐厅、会议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度假区,开放私人赌博业。
关键词 日本 社会 经济 度假区 赌博业 众议院 法案 饭店
下载PDF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与政治体制能力重塑: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中国逻辑 被引量:13
19
作者 汪仕凯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政治体制能力是政治体制在治国理政中的实践状态和取得的效果,它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凝聚人民整体力量,进而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上。强大的政治体制能力是中国国家治理不断改善的关键支撑,因而构成了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政治体制能力是政治体制在治国理政中的实践状态和取得的效果,它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凝聚人民整体力量,进而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上。强大的政治体制能力是中国国家治理不断改善的关键支撑,因而构成了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枢纽,所以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式重塑政治体制能力,是在治国理政新时代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战略性行动。重塑强大的政治体制能力,进而在中国政治体制支撑下把国家治理提升到更高水平,集中体现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中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政治体制能力 治理效能 中国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