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467
1
作者 渠敬东 周飞舟 应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127,共24页
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 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世纪后,行政科层化的治理改革得以实行,并成为推动社会建设的根本机制。由此,改革前的总体性支配权力为一种技术化的治理权力所替代,从中可以理解"中国经验"的独特意味,并洞悉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支配 双轨制 分税制 科层制 技术治理
原文传递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被引量:593
2
作者 张文娟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14,147,共9页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外语教学理论,笔者尝试将这一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教学实验。本文展示了基于这一理论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同时汇报了通过问卷、访谈收集的...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外语教学理论,笔者尝试将这一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教学实验。本文展示了基于这一理论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同时汇报了通过问卷、访谈收集的学生、教师同行对教学的评价以及笔者基于课堂观察和反思日志的教学反思。在本文的最后,笔者就产出导向法在外语课堂中的实际运用给出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用中学 输入 输出 大学英语
原文传递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 被引量:439
3
作者 罗伯特·B·丹哈特 珍妮特·V·丹哈特 +1 位作者 刘俊生 张庆东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8-44,共7页
新公共管理 (theNewPublicManagtment)倡导将公共管理者视为政府企业家 ,政府则是一个新型的、有偏向的且日益私人化的政府 ,它效仿工商企业的实践和价值观。支持者们主要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 (theOldPublicAdministration)相比... 新公共管理 (theNewPublicManagtment)倡导将公共管理者视为政府企业家 ,政府则是一个新型的、有偏向的且日益私人化的政府 ,它效仿工商企业的实践和价值观。支持者们主要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 (theOldPublicAdministration)相比较 ,并由此提出自己的主张。在这种比较中 ,新公共管理显然总是处于上风。我们在本文中主张 ,把新公共管理与我们所说的“新公共服务”(the“NewPublicService”)相比较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新公共服务”运动 ,是以对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社区和市民社会、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进行的研究为基础的。我们提出 ,新公共服务有七项原则 ,其中最突出的原则是 :公务员的首要作用乃是帮助公民明确阐述并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公共服务 新公共管理 公共利益 传统公共行政 公民权利 并重 民主社会 批判 一致 本质
原文传递
刑事和解初探 被引量:451
4
作者 陈光中 葛琳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4,共12页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刑事案件的解决方式,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和整个刑事法领域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中西和谐文化传统的交融、被告人与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回归、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原则从绝对到相对的理论转变,为刑事和解在中...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刑事案件的解决方式,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和整个刑事法领域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中西和谐文化传统的交融、被告人与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回归、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原则从绝对到相对的理论转变,为刑事和解在中国的适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诉讼理念,刑事和解应贯穿刑事诉讼的整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和谐 恢复性司法 相对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原则
原文传递
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78
5
作者 应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共23页
本文首先提出研究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问题,然后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草根动员——来切入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作者通过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突破了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范式与印度底层社会研究范式在有... 本文首先提出研究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是事关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问题,然后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草根动员——来切入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作者通过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突破了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范式与印度底层社会研究范式在有组织的精英场域与无组织的底层场域之间的简单对立;作者拓展了对“依法抗争”概念的理解,并批判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已进入“以法抗争”新阶段的观点。作者认为草根行动者是一个既不完全认同于精英、也不完全代表底层,而是有着自身独特行动目标和逻辑的行动者。草根行动者所进行的草根动员,使农民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权宜性,在组织上具有双重性,在政治上具有模糊性。草根动员既是一个动员参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进行理性控制并适时结束群体行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动员 草根行动者 农民群体利益表达 双重性
原文传递
作为特殊行政救济的信访救济 被引量:423
6
作者 应星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71,共14页
行政诉讼救济和行政复议救济的缓慢推进与信访浪潮的居高不下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说明行政相对人并非不愿或不敢去寻求救济,而是更愿意或更习惯通过信访渠道去实现救济。信访救济的运作机制中展现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斗争与行政主体的... 行政诉讼救济和行政复议救济的缓慢推进与信访浪潮的居高不下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说明行政相对人并非不愿或不敢去寻求救济,而是更愿意或更习惯通过信访渠道去实现救济。信访救济的运作机制中展现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斗争与行政主体的秩序追求之间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行政救济 信访救济 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 信访制度
原文传递
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 被引量:367
7
作者 赵旭东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9-123,共15页
从立法、司法乃至整个学理 ,中国公司法都表现出鲜明的资本信用的理念和相应的制度体系。但事实上 ,以资本为核心所构筑的整个公司信用体系不可能完全胜任对债权人利益和社会交易安全保护的使命。决定公司信用的并不只是公司的资本 ,公... 从立法、司法乃至整个学理 ,中国公司法都表现出鲜明的资本信用的理念和相应的制度体系。但事实上 ,以资本为核心所构筑的整个公司信用体系不可能完全胜任对债权人利益和社会交易安全保护的使命。决定公司信用的并不只是公司的资本 ,公司资产对此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向是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从法定资本制到授权或折中的授权资本制。为此 ,应对最低资本额、股东出资、资本缴纳、股权退出机制、公司转投资、股份的折价发行禁止、股份回购禁止与限制及与资产信用相配套制度的其他公司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信用 资产信用 中国 公司法 信用制度 股权退出机制 资本缴纳 最低资本额 股份回购 公司转投资制度 中国
原文传递
公务法人问题研究 被引量:269
8
作者 马怀德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47,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一起学生诉学校要求颁发毕业证、学位证的行政案例分析 ,提出了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即国家设立的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能否成为行政诉讼被告 ,对于这类履行一定公务职能的机构应如何定位。大陆法系国家公务法... 本文通过对一起学生诉学校要求颁发毕业证、学位证的行政案例分析 ,提出了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即国家设立的公立学校等事业单位能否成为行政诉讼被告 ,对于这类履行一定公务职能的机构应如何定位。大陆法系国家公务法人的概念对我们有一定借鉴意义。作者认为 ,应当将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定位于公务法人 ,公务法人与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不止单纯的民事关系一种 ,还包括行政法律关系。公务法人制定内部规则应当遵守法律保留和法律优先原则 ,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公务法人与利用者、使用者发生行政纠纷后 ,应通过行政诉讼途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公务法人 行政诉讼 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探讨 被引量:348
9
作者 陈光中 马康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1,共9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宽一面的体现。该制度虽然已实行于现有刑事司法中,但需要进一步制度化、体系化。详言之,该制度原则上适用于包括可能判处死刑在内的所有案件,贯穿于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宽一面的体现。该制度虽然已实行于现有刑事司法中,但需要进一步制度化、体系化。详言之,该制度原则上适用于包括可能判处死刑在内的所有案件,贯穿于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其证明标准应坚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证据规则可以适度从简。在具体适用的设计上,建议认罪认罚从宽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载入《刑事诉讼法》总则,应当建立公安司法机关同被追诉人协商的制度,从宽处理不受被害人意见的约束;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认罪认罚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可考虑设立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审查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案件范围 程序阶段 证据问题 具体适用设计
原文传递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被引量:343
10
作者 沈德咏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9,共15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决策符合诉讼规律、司法规律和法治规律,是破解制约刑事司法公正突出问题、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必由之路。以审判为中心,其实质是...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决策符合诉讼规律、司法规律和法治规律,是破解制约刑事司法公正突出问题、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必由之路。以审判为中心,其实质是在刑事诉讼的全过程实行以司法审判标准为中心,核心是统一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此项改革有利于更好贯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刑事诉讼原则。改革要坚持循序渐进,规划近景、中景和远景三个目标,并分段加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诉讼 司法审判标准
原文传递
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被引量:243
11
作者 樊崇义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本文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关于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进行了科学的辨析 ,并对在运用中的利与弊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着重从刑事证据的本质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以及司法实践适... 本文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关于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进行了科学的辨析 ,并对在运用中的利与弊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着重从刑事证据的本质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 ,以及司法实践适用中的问题等方面 ,论证了客观真实理论上的局限性和实践中存在的弊端 ,从而提出应把法律真实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明任务和要求 ,把排它性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明标准 客观真实 排它性证明
原文传递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 被引量:226
12
作者 陈光中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X期5-7,共3页
4月11日至13日,第七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秉承开放的精神,立足自身,加强与法学理论界的联系,邀请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樊崇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卢建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吴玉章研究... 4月11日至13日,第七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秉承开放的精神,立足自身,加强与法学理论界的联系,邀请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樊崇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卢建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吴玉章研究员等四位专家就刑事和解、证据运用、刑事政策与检察工作等话题作了十分精彩的学术报告,为年会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征得四位专家同意并经整理订正, 本刊特此刊发四位专家的报告发言,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司法适用 科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检察理论 刑事法律 中国社会 证据运用 学术报告
原文传递
从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一个符号学的视角 被引量:246
13
作者 舒国滢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19,共8页
司法的广场化和司法的剧场化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法律文化及其价值。司法的广场化是一种人人直接照面的、没有身份和空间间隔、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司法活动方式,更多地体现出司法的大众化特点。司法的剧场化是指在以“剧场”为符号... 司法的广场化和司法的剧场化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法律文化及其价值。司法的广场化是一种人人直接照面的、没有身份和空间间隔、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司法活动方式,更多地体现出司法的大众化特点。司法的剧场化是指在以“剧场”为符号意象的人造建筑空间内进行的司法活动类型,它对于现代法治的制度、精神和习惯的形成具有内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不断复杂化和社会分工的日益专门化,由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将会成为司法活动类型发展的一个趋向。然而,无论是司法的广场化,还是司法的剧场化也都还暗含着潜在的矛盾或深刻的悖论。从更为宏大的背景来看,司法的广场化和剧场化问题代表着自由/秩序、民主/独裁、实质主义/程序主义、大众化/精英化、通俗化/职业化、简单化/复杂化、感性创造/理性选择、多样化/单一化等等二元对立的语路。在这样复杂的语境和语路中,谈论司法的广场化或司法的剧场化哪一个更具有优位的正当性,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的广场化 司法的剧场化 法律表演者 法律结构的对称性 程序的安定性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兼与误区论、法律真实论、相对真实论商榷 被引量:205
14
作者 陈光中 陈海光 魏晓娜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52,共16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文章反驳了否认认识论对证据制度起指导作用的“误区论”。认为刑事诉讼证明的目的是达到诉讼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统一。文章不赞同用法律真实或相对真实代替客...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文章反驳了否认认识论对证据制度起指导作用的“误区论”。认为刑事诉讼证明的目的是达到诉讼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统一。文章不赞同用法律真实或相对真实代替客观真实的观点 ,认为相对真实论的要害是不承认能够证实犯罪人是谁 ,这必然会导致错判。文章坚持我国法定的“犯罪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的排他性证明标准 ,不赞成采用英美的“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指出“排除合理怀疑”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文章分析了设立刑事证据规则的目的、功能 ,认为其目的和功能是多元的 ,而发现客观事实是其首要目标 ,并指出 :认为认识论会导致刑讯逼供的观点是错误的。民事诉讼证明、行政诉讼证明不同于刑事诉讼证明 ,但也应当以认识论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客观真实 证明标准 排他性 刑事证据规则 刑事诉讼
原文传递
论股权 被引量:186
15
作者 江平 孔祥俊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3-82,共10页
本文对股权性质、创设行为及股权与公司所有权的伴生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在对股权的传统学说及本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股权进行了重新界定,并认为股权是不同于社员权等的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作者将股权区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 本文对股权性质、创设行为及股权与公司所有权的伴生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在对股权的传统学说及本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股权进行了重新界定,并认为股权是不同于社员权等的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作者将股权区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同时,主张股权分别由出资合同行为及转让行为等创设。作者通过对股权与公司所有权的分化、股东人格与公司人格的分离及公司地位双重性考察,提出创新我国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性质 设立中公司 社员权说 公司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 共益权 股东 财产性权利 法律地位 自益权
原文传递
区块链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254
16
作者 祝烈煌 高峰 +4 位作者 沈蒙 李艳东 郑宝昆 毛洪亮 吴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70-2186,共17页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征是"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作为分布式总账技术、智能合约基础平台、分布式新型计算范式,可以有效构建可编程货币、可编程金融和可编程社会,势必将对金融及其他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并驱动新一轮...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征是"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作为分布式总账技术、智能合约基础平台、分布式新型计算范式,可以有效构建可编程货币、可编程金融和可编程社会,势必将对金融及其他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并驱动新一轮技术变革和应用变革.但是区块链技术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数据安全性的同时,也面临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将介绍区块链技术架构,定义区块链技术中身份隐私和交易隐私的概念,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分类描述现有研究中针对区块链隐私的攻击方法,例如交易溯源技术和账户聚类技术;然后详细介绍针对区块链网络层、交易层和应用层的隐私保护机制,包括网络层恶意节点检测和限制接入技术、区块链交易层的混币技术、加密技术和限制发布技术,以及针对区块链应用的防御机制;最后,分析了现有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存在的缺陷,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此外,还讨论针对恶意使用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隐私保护 对等网络 聚类分析 比特币
下载PDF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 被引量:250
17
作者 马怀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共7页
中央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这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本文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二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三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
关键词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意义 任务 难点
下载PDF
数字经济、技术溢出与动态竞合政策 被引量:245
18
作者 许恒 张一林 曹雨佳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3-79,M0004,231,共19页
基于数字经济(企业)与传统经济(企业)非对称竞争的博弈模型,本文考察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技术溢出和技术冲击两种效应:一方面,在数字经济进入市场的初期,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后者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二者... 基于数字经济(企业)与传统经济(企业)非对称竞争的博弈模型,本文考察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技术溢出和技术冲击两种效应:一方面,在数字经济进入市场的初期,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后者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二者相互竞争,提升社会总福利;另一方面,在数字经济颠覆性创新的巨大冲击下,传统经济可能尚未完成转型就被挤出市场,此后数字经济获得市场支配甚至垄断地位,加之数字经济强大的网络效应和边际成本几近于零的特性使得潜在进入者难以进入,消费者福利和社会总福利将难以达到竞争格局下的最大化。当数字经济技术冲击的负面效应大幅超过技术溢出的正面效应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竞合型"政策建立一种短期性的竞争缓冲机制,适度强化数字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但这并非保护落后产业或阻碍竞争,而是为了促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并与数字经济保持持续的竞争,以竞争为抓手维护消费者利益和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政府实施"竞合型"政策时应当"因时制宜"和"因业制宜":一方面,随着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技术差距缩小进而从非对称竞争进入对称竞争,政府应当降低政策强度直到完全退出;另一方面,如果在竞争缓冲环境下传统经济仍然转型失败,政府也应当退出。这种以实现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竞合发展(通过技术融合来维持竞争格局)为目标且保持动态调整的政策,符合数字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特点,有利于兼顾创新、竞争与社会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反垄断 数字化转型 竞合政策
原文传递
民事诉讼收费考 被引量:185
19
作者 方流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0-153,共24页
我国恢复民事诉讼收费近20年。讼费征收规则的制定、解释和实施成为法院的一统天下,财产案件照“诉讼标的”收费成为一个不可质疑的定律。本文通过研究转型时期讼费征收制度的现状,探求其来龙去脉,揭示一些内在的紧张关系,诸如:... 我国恢复民事诉讼收费近20年。讼费征收规则的制定、解释和实施成为法院的一统天下,财产案件照“诉讼标的”收费成为一个不可质疑的定律。本文通过研究转型时期讼费征收制度的现状,探求其来龙去脉,揭示一些内在的紧张关系,诸如:讼费征收和诉权保障、诉讼成本和诉讼效益、国家和当事人分担司法费用的合理限度、外来的“诉讼标的”模式和本国法律对创造性思维的需求等。作者的意图是以一个具体制度为话题,引申出法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 案件受理费 诉讼费用 争议金额 最高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 诉讼标的 诉讼成本 财产案件 收费办法
原文传递
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 被引量:239
20
作者 于志刚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26,共18页
传统犯罪网络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诱因是网络空间的技术性代际差异;传统犯罪的网络变异表现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变异、社会危害性的变异和犯罪形态的变异三个方面。扩张化的司法解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选择,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 传统犯罪网络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诱因是网络空间的技术性代际差异;传统犯罪的网络变异表现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变异、社会危害性的变异和犯罪形态的变异三个方面。扩张化的司法解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选择,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面对网络空间中传统犯罪的变异态势,将部分预备行为提升、独立化为实行行为,将部分共犯行为加以正犯化,将会是未来刑事立法无法回避的两个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犯罪 传统犯罪 社会危害性 刑事立法 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