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老龄化与出口技术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市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盈竹 赵乐祥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共17页
本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市级数据和海关数据库,在三部门出口技术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将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引入分析框架,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探讨老龄化对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 本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市级数据和海关数据库,在三部门出口技术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将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引入分析框架,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探讨老龄化对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促进了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升级;随着出口技术结构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出口技术结构提升的边际效应逐渐下降;人口老龄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要素禀赋效应促进了出口技术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出口技术结构 要素禀赋理论 产业结构升级
原文传递
区县工业用地绩效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詹子歆 戴林琳 叶子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6,共9页
土地的稀缺性特征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由“增量扩展”向“存量挖潜”的必然趋势。工业用地是承载城市生产功能最重要的载体,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区县存量空间挖潜的关键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归纳,明确并延展了存量工业用地可挖掘潜... 土地的稀缺性特征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由“增量扩展”向“存量挖潜”的必然趋势。工业用地是承载城市生产功能最重要的载体,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区县存量空间挖潜的关键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归纳,明确并延展了存量工业用地可挖掘潜力的概念内涵,为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行动提供理论基础;构建了工业用地宏观绩效评价和微观低效类型识别系统框架,对“三级五类”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进行分类引导,为新时期区县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可持续城市发展决策提供方法参考;探索了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再利用的多情景实施路径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为推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供支撑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存量工业用地 三级五类 绩效评价 优化路径
下载PDF
人口结构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乐祥 蓝庆新 杨盈竹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9-58,共10页
通过构建开放经济下两阶段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中国人口老龄化、自然增长率、人口流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基于2004—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静态、动态两种空间面板模型,SDM、SAR、SEM三种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老... 通过构建开放经济下两阶段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中国人口老龄化、自然增长率、人口流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基于2004—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静态、动态两种空间面板模型,SDM、SAR、SEM三种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加深、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与流动人口增加会导致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收窄;中国贸易收支存在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省份的贸易收支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与聚集效应,地理相邻省份的贸易收支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与虹吸效应;中国贸易顺差存在历史惯性,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拟合结果优于静态空间回归结果。因此,应正视人口结构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积极应对贸易顺差缩小,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外贸出口转型与优化外贸区域结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贸易收支 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与金融政策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廖恒 魏海玉 +1 位作者 肖艺璇 邱志刚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6,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回顾历史,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都是当时的新质生产力,而金融政策在其中都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本文主要研究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与金融政策的关系。通过梳理新质生产力提出背景,探讨...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回顾历史,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都是当时的新质生产力,而金融政策在其中都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本文主要研究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与金融政策的关系。通过梳理新质生产力提出背景,探讨金融政策调整空间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具体而言,一是明晰商业性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定位,二者互相补位,适度竞争,促使压力传导机制下新质生产力的长远稳定发展;二是优化商业性及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深度与广度,促使利益驱动机制下的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以及自由开放机制下的新质生产力行稳致远;三是立足中国商业性和政策性特殊金融体系基石,通过金融政策端发力促进新质生产关系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形成机制 金融政策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绿色金融如何影响绿色企业的技术创新?--基于绿色债券发行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小可 张居营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绿色金融在引导资金重新配置、促进绿色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巨大作用,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重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为有效识别绿色金融影响绿色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本文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性得分匹... 绿色金融在引导资金重新配置、促进绿色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巨大作用,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重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为有效识别绿色金融影响绿色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本文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将融资约束效应作为影响路径进行机制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债券发行能够显著促进绿色企业技术创新,且主要促进发明型和实用型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发行绿色债券有助于企业缓解资金约束和流动性压力,促进企业进行创新。以上结论为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政策启示,相关政策应充分发挥绿色债券资源配置功能,提高绿色债券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绿色信息鉴别与披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技术创新 绿色债券 准自然实验 融资约束
下载PDF
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小可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79,共2页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加大交易成本,业务周期长、涉及流程多、风险监测难度大推高管理成本,企业环境行为异质性强、金融产品难以标准化等问题导致规模效应不易实现。金融科...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加大交易成本,业务周期长、涉及流程多、风险监测难度大推高管理成本,企业环境行为异质性强、金融产品难以标准化等问题导致规模效应不易实现。金融科技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能够在绿色金融业务的信息采集、风险定价、投资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缓解绿色金融发展的固有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风险定价 内生动力 交易成本 投资决策过程 信息采集 风险监测 信息不对称
原文传递
投资组合碳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7
作者 陈超 张小可 《金融会计》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投资组合碳核算是资产管理机构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效管理气候风险、积极践行可持续投资的基础性工作。国际组织及金融机构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可观进展。本文系统梳理投资组合碳核算的国际标准,研究国际资产管理机构先进实践,对提高... 投资组合碳核算是资产管理机构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效管理气候风险、积极践行可持续投资的基础性工作。国际组织及金融机构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可观进展。本文系统梳理投资组合碳核算的国际标准,研究国际资产管理机构先进实践,对提高和完善国内资管行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组合 资产管理机构 金融机构 碳核算 碳中和 碳排放核算 气候风险 资管行业
下载PDF
人工智能治理国际合作:现状、挑战与方向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超 张小可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3年第4期35-46,123,共1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成为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从中国、美国、欧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治理实践可以发现,治理主体和治理原则不断趋同,但立法进程和法律法规差异体现出不同治理理念。中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成为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从中国、美国、欧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治理实践可以发现,治理主体和治理原则不断趋同,但立法进程和法律法规差异体现出不同治理理念。中美欧的治理实践表明,各国在达成更深层次的治理共识、构建国际合作治理体系和机制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对原则理解存在差异、监管力度强弱不一、人工智能概念碎片化、地缘竞争削弱合作意愿、安全威胁造成“囚徒困境”等。面对当前国际合作所面临的挑战:一是应秉持开放尊重心态,寻找共同价值基础;二是要坚持求同存异方针,推进分维度合作共建;三是需扩大交流对话领域,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迈向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治理 国际合作治理体系
下载PDF
商业银行国际化转型路径
9
作者 刘瑶 潘松李江 孔大鹏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4-55,共2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作为“走出去”金融服务的桥头堡,通过拓展创新业务,参与国际竞争和扩大经营市场份额,有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作为“走出去”金融服务的桥头堡,通过拓展创新业务,参与国际竞争和扩大经营市场份额,有望实现新的营收增长点。商业银行国际化转型的经验借鉴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逐渐深入和推进,商业银行国际化转型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转型路径 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国际化 一带一路 拓展创新 桥头堡 历史机遇
原文传递
绿色金融的治污减排效果及作用路径——基于中国2007—2017年30个省级区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10
作者 张小可 张居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22,共15页
研究绿色金融的治污减排效果及作用路径,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政策、推动经济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需求端的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在客观有效地评估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级(直辖市、... 研究绿色金融的治污减排效果及作用路径,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政策、推动经济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需求端的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在客观有效地评估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级(直辖市、自治区)区域的中观平衡面板数据集,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对地区污染排放增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绿色金融能够明显抑制污染排放,具体体现在二氧化碳、工业二氧化硫以及工业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增速显著下降,但未发现绿色金融对工业废水排放起到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耗强度、优化能耗结构3条作用路径影响污染排放。带来的政策启示主要有3点:第一,应加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第二,应积极推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落地实施;第三,应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污染 经济发展 双碳战略
下载PDF
全球外汇市场的结构性新特点
11
作者 丁志杰 田园 丁玥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77,共3页
2023年,美联储加息见顶,地缘政治风险未减,高通胀问题有所缓解,全球外汇市场震荡分化。从中长期视角看,最长强势美元周期下的全球外汇市场正在显现一些结构性新特点,突出表现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货币韧性增强。展望未来,大国博弈... 2023年,美联储加息见顶,地缘政治风险未减,高通胀问题有所缓解,全球外汇市场震荡分化。从中长期视角看,最长强势美元周期下的全球外汇市场正在显现一些结构性新特点,突出表现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货币韧性增强。展望未来,大国博弈下地缘政治风险仍然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似乎正在走向软着陆,但复苏进程缓慢且不平衡,货币政策分化程度或将收窄,外汇市场依然处在“风口浪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市场 美联储加息 新兴市场 地缘政治风险 展望未来 长期视角 结构性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不确定性下多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艺璇 殷晓鹏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117,共11页
基于近年来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现实背景,本文以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不确定性冲击对企业产品策略的影响。在理论上,从供需两侧梳理了国内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企业行为的影响。在实证上,利用2000—2014年工企... 基于近年来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现实背景,本文以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不确定性冲击对企业产品策略的影响。在理论上,从供需两侧梳理了国内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企业行为的影响。在实证上,利用2000—2014年工企海关匹配数据,发现当贸易两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时,企业目的地层面的出口产品规模会下降,产品范围会上升。在不确定性下,规模经济效益降低,范围经济效益提升,企业产品策略发生改变。为此,国家应加强对国内外政策不确定性的关注;出台更精准的扶持政策;金融机构应完善与优化信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多产品企业 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
原文传递
实体企业金融关联与僵尸化风险——基于信贷资源获取视角
13
作者 李浩 李锐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26,共8页
本文采用2012~201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关联诱发僵尸化风险的效应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关联对企业僵尸化风险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具体而言:银行关联通过影响信贷资源获取诱发企业僵尸化风险;但非银行金融关联以... 本文采用2012~201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关联诱发僵尸化风险的效应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关联对企业僵尸化风险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具体而言:银行关联通过影响信贷资源获取诱发企业僵尸化风险;但非银行金融关联以债券融资作为渠道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企业同时具有政治关联和银行关联对企业僵尸化风险具有正向交互影响,但政治关联与非银行金融关联的交互影响不确定。因此,为防范企业僵尸化风险,应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完善金融体制,并进一步打破预算软约束和债务刚性兑付预期,以缓解企业政治关联对金融资源配置的负面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关联 僵尸企业 信贷资源获取 政治关联
下载PDF
组织公平感与员工工作行为: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5
14
作者 张燕 解蕴慧 王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86,共7页
以来自3家中国服务行业的247位员工为研究样本,分两个时点进行数据收集,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作用分析,验证组织公平感通过心理安全感这一中介路径来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包括分配公平感和程序公平感... 以来自3家中国服务行业的247位员工为研究样本,分两个时点进行数据收集,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作用分析,验证组织公平感通过心理安全感这一中介路径来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包括分配公平感和程序公平感,都与心理安全感正相关;心理安全感在程序公平感对任务绩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该结果强调员工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为组织公平感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提供新的解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安全感 组织公平感 分配公平 程序公平 任务绩效 组织公民行为
下载PDF
政府外部治理与银行风险承担——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浩 孙兆东 《投资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25,共17页
本文采用2009年至2020年我国3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研究了政府外部治理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监管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提升;政府持股一般会提升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 本文采用2009年至2020年我国3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研究了政府外部治理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监管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提升;政府持股一般会提升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业绩波动性上升,但如果政府为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则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政府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政府对银行绝对控股可能会削弱监管和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主要由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变化。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政府外部治理效能促进银行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监管 政府持股 公共治理 银行风险承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