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批评精神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任婷婷
-
机构
中国戏曲学院图书馆特色文献研究部
-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8-154,共7页
-
基金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民国京剧批评研究”(项目编号:20YJC760078)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民国时期的京剧批评中酝酿着一股强烈、否定传统的批评精神。这种精神以对抗清代以来的梨园花谱及其余续为目标,并试图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京剧批评的现代性:将戏曲纳入文学范畴以实现批评对象上的严肃性;被纳入文学后的戏曲接续文学批评中的批评精神以实现批评态度上的严肃性。这种批评精神不仅有力地反拨了梨园花谱中的捧角风气,更强调了京剧批评的学科意识和现代意识,成为京剧批评现代性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京剧批评”作为指代此时具有反思意识的京剧文论和剧评的专业术语所具备的合法性。
-
关键词
燕兰小谱
新文化
民国剧评
京剧批评
-
Keywords
‘YanlanXiaopu’
New Culture
Drama Review of the Republican Period of China
Peking Opera Criticism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民国京剧批评中的三种观念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任婷婷
-
机构
中国戏曲学院图书馆特色文献研究部
-
出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24-128,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民国京剧批评研究”(20YJC760078)。
-
文摘
民国京剧批评中,以演员为中心的批评观念有三种声音:以抵抗清代梨园花谱为目标的批评家拒绝演员,从而忽略了对演员表演艺术的关注;"指示于伶而改进于剧"的批评观念强调通过品评演员的面部表情达到品评剧情的目的,但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表演方法;专注京剧审美功能的批评者将"扮相"作为一项批评标准,凸显了京剧演员面部形态所独有的审美价值,确立了演员的面部形态作为批评对象所具备的自主性。
-
关键词
京剧
民国
面部
色艺
-
Keywords
Peking Opera
the Republic of China
face
appearance and skills
-
分类号
J8-80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