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批评精神 被引量:2
1
作者 任婷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8-154,共7页
民国时期的京剧批评中酝酿着一股强烈、否定传统的批评精神。这种精神以对抗清代以来的梨园花谱及其余续为目标,并试图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京剧批评的现代性:将戏曲纳入文学范畴以实现批评对象上的严肃性;被纳入文学后的戏曲接续文学批评... 民国时期的京剧批评中酝酿着一股强烈、否定传统的批评精神。这种精神以对抗清代以来的梨园花谱及其余续为目标,并试图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京剧批评的现代性:将戏曲纳入文学范畴以实现批评对象上的严肃性;被纳入文学后的戏曲接续文学批评中的批评精神以实现批评态度上的严肃性。这种批评精神不仅有力地反拨了梨园花谱中的捧角风气,更强调了京剧批评的学科意识和现代意识,成为京剧批评现代性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京剧批评”作为指代此时具有反思意识的京剧文论和剧评的专业术语所具备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兰小谱 新文化 民国剧评 京剧批评
下载PDF
民国京剧批评中的三种观念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婷婷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民国京剧批评中,以演员为中心的批评观念有三种声音:以抵抗清代梨园花谱为目标的批评家拒绝演员,从而忽略了对演员表演艺术的关注;"指示于伶而改进于剧"的批评观念强调通过品评演员的面部表情达到品评剧情的目的,但未能找到... 民国京剧批评中,以演员为中心的批评观念有三种声音:以抵抗清代梨园花谱为目标的批评家拒绝演员,从而忽略了对演员表演艺术的关注;"指示于伶而改进于剧"的批评观念强调通过品评演员的面部表情达到品评剧情的目的,但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表演方法;专注京剧审美功能的批评者将"扮相"作为一项批评标准,凸显了京剧演员面部形态所独有的审美价值,确立了演员的面部形态作为批评对象所具备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民国 面部 色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