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赵氏孤儿》的改编看传统剧目的当代嬗变
1
作者 李菁 吴鑫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77,共3页
一部经典戏剧作品的形成和流传往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改编创作和重新解读,这些二次创作中也常常包含着改编者们根据其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所处年代、生长环境、审美积累所造就的不同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意识,通过对一部作品的各个版本的比... 一部经典戏剧作品的形成和流传往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改编创作和重新解读,这些二次创作中也常常包含着改编者们根据其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所处年代、生长环境、审美积累所造就的不同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意识,通过对一部作品的各个版本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改编者对于戏剧的不同理解和对于人性的不同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二次创作 身份地位 改编创作 改编者 当代嬗变 审美意识 传统剧目
原文传递
开掘戏剧艺术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访戏剧导演艺术家罗锦鳞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建新 罗锦鳞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8期114-126,共13页
2019年3月21日,在首都剧场附近的一家酒店大堂里,笔者如约与罗锦鳞先生见面。此时,适逢罗老执导的话剧《晚餐》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的实验剧场上演第11轮,话题自然从这出当代希腊名剧谈起。
关键词 戏剧导演 精神价值 艺术超越 艺术家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京人艺 剧场 话剧
下载PDF
戏曲的政治化演变及其后果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友峰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2期124-132,共9页
戏曲特有的思想传播、社会教化以及对民族成员思想意识的整合功能,使其在历史演进中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的演变过程其本身是一个被逐渐政治化的过程。历代统治者一方面对戏曲进行政治权力的打压,力避戏曲所负载的思想意识冲击,... 戏曲特有的思想传播、社会教化以及对民族成员思想意识的整合功能,使其在历史演进中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的演变过程其本身是一个被逐渐政治化的过程。历代统治者一方面对戏曲进行政治权力的打压,力避戏曲所负载的思想意识冲击,甚至同化社会主流意识;另一方面,又给予戏曲自身难以承负的"隆恩"与"重负"。近代以后,戏曲的社会政治功能被不断强化,在思想意识和社会变革中既成为社会革命的对象,同时,又是社会变革的实践工具,"八大样板戏"是戏曲政治化的极端表现形式。戏曲的政治化,使其承担了艺术品性之外的功能,弱化了戏曲的艺术品格,却强化了戏曲的社会功能,拓展了戏曲的影响领域,使其在特定的时期内,对社会思想、国家意志的传达以及民族意识的整合,发挥了其他媒介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的政治化 革命样板戏 民族意识
下载PDF
立足古典,赴青春之约——第九届中国昆剧节剧目印象
4
作者 赵建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6,共7页
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于2024年4月28日至5月4日在苏州举办。总体而言,虽然本届昆剧节在演出规模上有所减小,但因适逢五一假期,旅游胜地苏州游客大增,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昆剧节推出六大类17场昆曲配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大宣... 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于2024年4月28日至5月4日在苏州举办。总体而言,虽然本届昆剧节在演出规模上有所减小,但因适逢五一假期,旅游胜地苏州游客大增,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昆剧节推出六大类17场昆曲配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特别是首次推出昆曲艺术赏析和演出进高校、进园林、进市民中心等活动,并举办优秀昆剧剧本推介,让更多人认识昆曲、了解昆曲、热爱昆曲,观众参与度较以往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昆曲 线上线下 艺术赏析 推广力度 五一假期 昆剧 参与度
下载PDF
从“整理改编”到“经典改写”——兼论现代戏曲的一种新文体
5
作者 赵建新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104,共9页
对于当今那些为传统戏曲剧目赋予了新形式和新内容的创作实践,称之为“经典改写”或许比“整理改编”更为准确合理。当代改写已具备不同于传统改写的创作方式,因为它们从文化内涵、主题驱动、叙述特征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立的文类特征。在... 对于当今那些为传统戏曲剧目赋予了新形式和新内容的创作实践,称之为“经典改写”或许比“整理改编”更为准确合理。当代改写已具备不同于传统改写的创作方式,因为它们从文化内涵、主题驱动、叙述特征等方面均表现出独立的文类特征。在情节结构上,传统的“整理改编”多是对经典剧目适当的丰富和补充,而“经典改写”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剧目的叙事方式,再构了改写作品的戏剧情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传统的“整理改编”对老戏中的人物性格是基本延续,并不刻意改造,而“经典改写”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既有形象,打开了传统剧目中并不被关注的边缘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改编 经典改写 戏曲现代化创作 新文体
原文传递
沈福存的“沈氏观演心理学”初探
6
作者 李菁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2,共7页
沈福存在自身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表演上的许多独到之处体现着他对表演艺术的理解。沈福存的表演不故步自封,不断突破自我,常演常新;他注重细节,在平淡之处体现对于角色的理解和塑造;他能做到虚中见实,通过对现实生活... 沈福存在自身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表演上的许多独到之处体现着他对表演艺术的理解。沈福存的表演不故步自封,不断突破自我,常演常新;他注重细节,在平淡之处体现对于角色的理解和塑造;他能做到虚中见实,通过对现实生活艺术化的处理追求艺术的真和美。沈福存在表演实践中能意识到接受对象的重要性,关注戏曲表演的场上效果,使观演互动达到完美境界,因而形成了他独有的“沈氏观演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福存 观演心理学 表演艺术 功法
原文传递
中国戏曲传统精神如何应对时代挑战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建新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7期26-37,共12页
中国戏曲艺术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蕴含的传统精神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宋元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典传统时期;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古典向现代的过渡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当下的现代探索时期。面对不同历史时期中的一次... 中国戏曲艺术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蕴含的传统精神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宋元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典传统时期;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古典向现代的过渡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当下的现代探索时期。面对不同历史时期中的一次次"挑战",戏曲传统精神积极"应战",努力探索一种审美与教化相互融合的现代戏曲创作模式,虽然其民间性和民俗性日渐淡化,但对文学性的珍视和继承,使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活力。当代中国戏剧人应以富有戏曲程式美学韵味的肢体表演为现代剧场艺术开拓新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艺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传统精神 教化性 民间性 民俗性 文学性 戏曲程式
下载PDF
戏曲的“守成”与“突围”——兼论戏曲的“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友峰 《戏曲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159-175,共17页
曾经承受着20世纪"文革"十余年"隆恩"与"重负"的戏曲,随着那段历史的结束,以及人们在情感上对负载着那一时代强烈政治意识的"革命现代戏曲"的拒斥,迅速向自身的古典形态复归。
关键词 戏曲形式 论戏曲 动态保护 古典形态 现代戏曲 戏曲研究 传统戏曲 四大徽班 铁血女真 花雅之争
原文传递
是古典重返,还是现代激活--从《母亲》《太行娘亲》看“舍子”题材在现代戏中的叙事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建新 《东方艺术》 2020年第6期59-64,共6页
有媒体报道,某单位排了一出戏,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对地下党夫妻先后卖掉自己的几个孩子筹措革命经费的故事,其中最小的孩子只有四个月。这出戏上演后引起了很大争议。赞同者认为,这种舍小家顾大家、舍私情为大义的行为值得讴歌和学习, 反... 有媒体报道,某单位排了一出戏,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对地下党夫妻先后卖掉自己的几个孩子筹措革命经费的故事,其中最小的孩子只有四个月。这出戏上演后引起了很大争议。赞同者认为,这种舍小家顾大家、舍私情为大义的行为值得讴歌和学习, 反对者认为,革命夫妻卖子换钱的行为有些残忍,哪怕是为了革命大义,也不宜过度宣扬。持后一种看法的论者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选择 《母亲》 现代戏 媒体报道 一出戏 大义 夫妻
原文传递
师资来源与特色专业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重华 李锋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1,共4页
本文立足我院核心特色专业———京剧表演、京剧音乐专业师资现状和长远发展两方面、学历、学缘两方面、核心特色专业师资建设问题,结合我院五十六年来师资状况的回顾和分析,阐述了必需下大力气争取上级特殊政策,采取相应措施以求在较... 本文立足我院核心特色专业———京剧表演、京剧音乐专业师资现状和长远发展两方面、学历、学缘两方面、核心特色专业师资建设问题,结合我院五十六年来师资状况的回顾和分析,阐述了必需下大力气争取上级特殊政策,采取相应措施以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有效果显现,提升我院核心特色专业———京剧表演、京剧音乐专业师资的学历、学位不是不可解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 特色 措施 解决
原文传递
本体的坚守:从“戏剧性”到“情境论”——谭霈生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建新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102,共12页
一、早年际遇与求学之路赵建新谭先生,您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河北农村,那时候很少能看到戏剧(话剧),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进入戏剧这个专业的?谭霈生我出生在河北蓟县一个傍山的村庄大峰沟村,从小在邻村的小学校读书,没有机会接触戏剧演... 一、早年际遇与求学之路赵建新谭先生,您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河北农村,那时候很少能看到戏剧(话剧),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进入戏剧这个专业的?谭霈生我出生在河北蓟县一个傍山的村庄大峰沟村,从小在邻村的小学校读书,没有机会接触戏剧演出。在我十岁左右,村里来了一个皮影剧团,连续演出了八天,这是我第一次看“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演出 情境论 谭霈生 求学之路 河北农村 皮影 谭先生 戏剧性
原文传递
戏曲原型及其双重品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友峰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30,共10页
初始形态的戏曲艺术具有"娱人"和"娱神"的双重功能,这一双重功能取决于形成戏曲的"成人游戏"和"宗教仪礼"两个基本原型。戏曲初始形态"娱神"和"娱人"两个功能线索的发展... 初始形态的戏曲艺术具有"娱人"和"娱神"的双重功能,这一双重功能取决于形成戏曲的"成人游戏"和"宗教仪礼"两个基本原型。戏曲初始形态"娱神"和"娱人"两个功能线索的发展并非是平行的,而是在发展、演变中不断地交融、会合,共同促进了戏曲的成熟并融进了戏曲的成熟形态,形成了戏曲作为"宗教仪礼"和"成人游戏"的双重品性,构成了戏曲"世俗生活"和"精神超越"两个不同的追求层面。正是戏曲艺术中所具有的作为世俗游戏与宗教仪礼的双重品性,决定了戏曲在审美追求上既有滑稽调笑的低俗需求,也有庄严崇高的精神超越,甚至连最为粗俗的闹剧也与严肃的主题、甚至高级的悲剧混融在一起或密切相关;在审美形态上既有日常生活性的世俗小戏,也有"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史诗性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原型 戏曲的双重品性 成人游戏 宗教仪礼 戏曲教化
原文传递
当下文艺评论的三个特征--兼及文艺评论的“创新”与“守旧”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建新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5-10,共6页
融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第一是话题时效强,但聚焦周期短;第二是媒介互融深,但学理分析浅;第三是热词大词多,但回归常识少。当下文艺评论传播方式更趋多样化,现场性和互文性增强,传播速度和效率都大为提升,评论工作者... 融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第一是话题时效强,但聚焦周期短;第二是媒介互融深,但学理分析浅;第三是热词大词多,但回归常识少。当下文艺评论传播方式更趋多样化,现场性和互文性增强,传播速度和效率都大为提升,评论工作者理应顺势而为,在方式方法上求新创新。但是,文艺评论也不必刻意求“新”,因为炫目的新技术总会落入代际更迭的过眼烟云之中,唯有守住审美鉴赏力、思想穿透力和文字表达力这些“旧”传统,才是从业者最应该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创新 守旧 审美鉴赏力
原文传递
“建水小调”再生的艺术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中君 李银兵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以往人们是通过自然来创造文化,而现在的人们则是通过"文化"来"重构文化"。作用于传统文化的各种因素,它们交织在一起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力"。在这种"力"的型塑下,"建水小调"在向我... 以往人们是通过自然来创造文化,而现在的人们则是通过"文化"来"重构文化"。作用于传统文化的各种因素,它们交织在一起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力"。在这种"力"的型塑下,"建水小调"在向我们展示出一幅重新组合和建构的图景。文章在描述"建水小调"再生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基础上,力图把这幅图景完整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水小调” 再生 艺术人类学 文化
原文传递
名角带团激活演出市场——以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菁 《黄河之声》 2018年第9期116-117,共2页
作为山西省创办较早的民营文化企业,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其中扮演了典型的角色。该公司自2004年起,由晋剧表演艺术家胡嫦娥自筹资金创办,同时为响应文化体制改革的号召,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 作为山西省创办较早的民营文化企业,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其中扮演了典型的角色。该公司自2004年起,由晋剧表演艺术家胡嫦娥自筹资金创办,同时为响应文化体制改革的号召,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与雄厚艺术实力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历述其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更有一系列的难题需要面对,但无疑却把握住了自身优势,反而成了日后稳定发展的基础。经笔者考察概括,最典型者莫过于"名角带团制";同时,围绕此点另注重人才培养;掌握市场趋势,创作优秀剧目以突显"营业性"特性。透过这几点,或可纾解当前民营文化企业的相关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文化企业 名角儿带团 人才培养 剧目管理
下载PDF
话剧《青春》如何变成了评剧《小女婿》——兼谈1950年代初期戏曲现代戏中的婚恋题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建新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79,共9页
1950年代曹克英创作的评剧经典剧目《小女婿》,是根据现代剧作家李健吾的五幕话剧《青春》改编移植的、前者虽然沿用了后者的人物雏形和故事咏络,但由于剧作家的身份、经历和创作观念的不同,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小女婿》在很... 1950年代曹克英创作的评剧经典剧目《小女婿》,是根据现代剧作家李健吾的五幕话剧《青春》改编移植的、前者虽然沿用了后者的人物雏形和故事咏络,但由于剧作家的身份、经历和创作观念的不同,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小女婿》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与《青春》不一样的艺术风格和美学风貌,具体表现在:从故事题材的表层功效上说,讽喻变为了宣传;从人物情节的潜在模式上说,个性化转变为脸谱化;从文化精神的传递上说,是启蒙到斗争的嬗变。话剧《青春》改编移植为《小女婿》的过程,也从侧面反映出1950年代初期,戏曲现代戏中的婚恋题材的创作过程和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恋题材 情节模式 文化精神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戏曲之魂——论元典文化对戏曲艺术的总体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友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年第2期67-73,共7页
中国元典文化对戏曲艺术的影响是多面和深刻的。它在迟滞戏曲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同时 ,却以其深邃的哲学精神和美学原则 ,铸就了戏曲艺术空灵多变的舞台形式、主观心灵化的表演时空和以时帅空的舞台风格 ,并在戏曲艺术的精神内容上形成了... 中国元典文化对戏曲艺术的影响是多面和深刻的。它在迟滞戏曲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同时 ,却以其深邃的哲学精神和美学原则 ,铸就了戏曲艺术空灵多变的舞台形式、主观心灵化的表演时空和以时帅空的舞台风格 ,并在戏曲艺术的精神内容上形成了乐观向上的喜剧精神、穿越生死的生命观念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典文化 戏曲艺术 主观心灵化时空 生命精神
下载PDF
“职业化”与“民间化”的末路——论中国旅行剧团解散后的恢复与破灭
18
作者 赵建新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61,共12页
中国旅行剧团解散后,唐愧秋曾先后几次尝试恢复,最终都没有成功。1957年,以戴涯为核心的中旅旧部又起草了“一个建议”,试图在唐愧秋去世之后再次恢复中旅,但也告失败。坚持“职业化”与“民间化”的中旅,因游离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之外... 中国旅行剧团解散后,唐愧秋曾先后几次尝试恢复,最终都没有成功。1957年,以戴涯为核心的中旅旧部又起草了“一个建议”,试图在唐愧秋去世之后再次恢复中旅,但也告失败。坚持“职业化”与“民间化”的中旅,因游离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之外而始终被边缘化,其几次恢复尝试更是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唐槐秋及其同仁恢复中旅的努力,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它注定了戏剧的“职业化”与“民间化”与彼时社会政治环境存在不可调和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 职业化 民间化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爱情、亲情与疫情,法度、态度与跨度--昆曲现代戏《眷江城》的成功与缺憾
19
作者 赵建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76,196,共4页
作为昆曲现代戏的一次相对成功的尝试,《眷江城》让亲情爱情在疫情中淬炼和升华,温暖人心。但剧作在向“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的美好目标掘进时,却少了“每个人都曾是一座孤岛”的残酷历程的展示,对题旨单向度的处理使剧作在很多地方... 作为昆曲现代戏的一次相对成功的尝试,《眷江城》让亲情爱情在疫情中淬炼和升华,温暖人心。但剧作在向“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的美好目标掘进时,却少了“每个人都曾是一座孤岛”的残酷历程的展示,对题旨单向度的处理使剧作在很多地方滑向简单直白的态度表达,使戏剧冲突多集中于人物之间充满善意的“瞒”和“识”,而少了更为强劲有力的外在善恶较量和苦难反思。在舞台呈现上《眷江城》基本实现了程式法度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让昆曲现代戏的创作有了一个新的跨度,为昆曲在当下的可持续发展标示出一种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现代戏 《眷江城》 法度 态度 跨度
下载PDF
谁怜失子意 素发疯垂冠 看京剧《失子惊疯》
20
作者 李菁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1,共3页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四大名旦”来讲,无论在改老戏还是创新戏方面,都留下了经典的作品,如“四红”“四剑”“四妃”描绘出了京剧史上如火如荼的一幕。随着旦行演员表现力的扩大,包括“四大名...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四大名旦”来讲,无论在改老戏还是创新戏方面,都留下了经典的作品,如“四红”“四剑”“四妃”描绘出了京剧史上如火如荼的一幕。随着旦行演员表现力的扩大,包括“四大名旦”开始选择“疯戏”这一题材,对“疯”的表演刻画,或真疯或装疯。计有梅兰芳的《宇宙锋》、程砚秋的《荒山泪》、尚小云的《失子惊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子惊疯》 京剧史 “四大名旦” 优秀传统文化 《宇宙锋》 《荒山泪》 中华民族 思想内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