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穹台观天地,扬帆拓海洋 中国接管后青岛观象台的科学成就
1
作者 孙立南(文/图) 《中国国家天文》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1924年2月15日,中国政府正式接管青岛观象台,今年正值100周年。本文重点讲述接管后的14年(1924年-1937年),先后被重新命名的胶澳商埠观象台(1924年2月)、青岛特别市观象台(1929年4月)和青岛市观象台(1930年5月),在首任台长蒋丙然先生的... 1924年2月15日,中国政府正式接管青岛观象台,今年正值100周年。本文重点讲述接管后的14年(1924年-1937年),先后被重新命名的胶澳商埠观象台(1924年2月)、青岛特别市观象台(1929年4月)和青岛市观象台(1930年5月),在首任台长蒋丙然先生的带领下所做出的科学成就以及在市政和民生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观象台 重新命名 民生发展 科学成就 蒋丙然 接管 商埠 青岛市
原文传递
彗木交辉三十载,紫金山巅映华章
2
作者 蒋丽萍 赵海斌 张旸 《中国国家天文》 2024年第8期26-31,共6页
一次世纪大碰撞,一次国内系统性监测的工作,紫金山天文台为我国小天体碰撞预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开创性贡献。30年前的1994年,人类首次目睹了天体撞击事件——舒梅克列维9号彗星(SL-9)撞击木星,引起了全球的极大震撼。在这场世纪大碰撞中... 一次世纪大碰撞,一次国内系统性监测的工作,紫金山天文台为我国小天体碰撞预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开创性贡献。30年前的1994年,人类首次目睹了天体撞击事件——舒梅克列维9号彗星(SL-9)撞击木星,引起了全球的极大震撼。在这场世纪大碰撞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简称“紫台”)成功组织了国内系统性的监测工作,并且在简陋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预警研究 开创性贡献 彗星 木星 人类首次 碰撞
原文传递
2024年,你是那颗最亮的星C/2023 A3彗星
3
作者 王壬 赵海斌 《中国国家天文》 2024年第8期58-65,共8页
这颗彗星的命运最终将如何发展?它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是否即将迎来下一颗大彗星?引言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海尔波普彗星(C/199501,Hale-Bopp)以来,北半球已近三十年未曾见到一颗真正的大彗星。而今,C/2023 A3(Tsuchinshan-ATL... 这颗彗星的命运最终将如何发展?它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是否即将迎来下一颗大彗星?引言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海尔波普彗星(C/199501,Hale-Bopp)以来,北半球已近三十年未曾见到一颗真正的大彗星。而今,C/2023 A3(Tsuchinshan-ATLAS,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出现,为北半球沉寂已久的天空点燃了一丝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尔波普彗星 阿特拉斯 北半球 紫金山
原文传递
星明天文台再次发现银河系内新星
4
作者 丁岚贺(文/图) 赵经远(文/图) 邹乾一(文/图) 《中国国家天文》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多年来,由于地理位置等多种原因,我国在新星搜寻方面一直处于瓶颈期,时隔15年,星明天文台终于再次捕获了一颗红化新星。新星是一种短暂的天文事件,它是在白矮星双星系统中发生的剧烈爆炸现象,通常表现为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颗此前从未见过... 多年来,由于地理位置等多种原因,我国在新星搜寻方面一直处于瓶颈期,时隔15年,星明天文台终于再次捕获了一颗红化新星。新星是一种短暂的天文事件,它是在白矮星双星系统中发生的剧烈爆炸现象,通常表现为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颗此前从未见过的星,达到峰值亮度后(对于银河系内的新星而言,峰值亮度通常亮于13等),它会在几周、几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恢复至爆发前的亮度,在整个过程中,它的光变幅度可以达到10等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星系统 银河系 白矮星 天文台 爆炸现象 新星 光变 瓶颈期
原文传递
两个微引力透镜的发现之旅
5
作者 王歌(文/图) 赵经远(文/图) +1 位作者 周文杰(文/图) 邹乾一(文/图) 《中国国家天文》 2024年第6期76-78,共3页
星明天文台千度自动瞬变源巡天(KATS)团队的业余天文学家成功发现了两个微引力透镜事件——AT 2024hcr和AT 2023jtw。分析这两起事件的光变曲线和低银纬度的特性,都强烈支持了微引力透镜现象的判断。这一发现不仅为微引力透镜研究提供... 星明天文台千度自动瞬变源巡天(KATS)团队的业余天文学家成功发现了两个微引力透镜事件——AT 2024hcr和AT 2023jtw。分析这两起事件的光变曲线和低银纬度的特性,都强烈支持了微引力透镜现象的判断。这一发现不仅为微引力透镜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还展示了现代天文技术在揭示字宙奥秘方面的强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技术 光变曲线 发现之旅 天文台
原文传递
M31N 2008-12a 发现小记
6
作者 赵经远(文/图) 《中国国家天文》 2024年第1期74-76,共3页
本文讲述了业余天文学家对M31N 2008-12a再次爆发的发现过程。M31N 2008-12a是目前所知爆发间隔最短的再发新星(recurrent nova),自2008年首次发现后,它每隔1年左右就会再次爆发,复发周期为351±13天。间隔短且规律的再爆发吸引了... 本文讲述了业余天文学家对M31N 2008-12a再次爆发的发现过程。M31N 2008-12a是目前所知爆发间隔最短的再发新星(recurrent nova),自2008年首次发现后,它每隔1年左右就会再次爆发,复发周期为351±13天。间隔短且规律的再爆发吸引了许多新星猎手的目光,每年下半年都会有大量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监测其所在区域,希望尽可能早地发现它的爆发,并及时进行后随观测,以期揭示其独特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31 再发新星 天文学家
原文传递
我的天文巡天生涯之系外行星
7
作者 孙国佑 《天文爱好者》 2023年第3期80-85,共6页
宇宙这么大,除了地球,还有其他地方有生命存在吗?古往今来,哲学家与天文学家都对系外行星有着各种猜想。寻找地外行星的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了哲思范围以外的发展,终于在90年代,取得了科学突破。
关键词 系外行星 地外行星 巡天 天文学家 宇宙 地球 90年代
原文传递
理解恒星并合事件的“罗塞塔石碑” 亮红新星天蝎座V1309
8
作者 孙国佑(文/图) 《中国国家天文》 2023年第11期72-73,共2页
此处通往繁星。这里是天文爱好者的心灵归属之地,是专业天文和大众天文的对话,是视觉的盛宴,是星空的约会,是技术的创新,是宇宙级的发现……“业余天文台”栏目,旨在与专业级爱好者一起,共赴一场星辰大海之约。
关键词 专业级 罗塞塔石碑 天文台
原文传递
人类下一个目标:火星
9
作者 卞毓麟 《杭州》 2015年第3期38-41,共4页
火星简直就是一个袖珍的地球除了自己生活的地球之外,人类现在唯一到过的就是月球。1969年7月,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在踏上了月球之后,接下来人类又将往哪里去?
关键词 人类 火星 月球 地球
下载PDF
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的历程
10
作者 宁宗军(文/图) 《中国国家天文》 2022年第10期84-85,共2页
2022年是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一百周年,是张钰哲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张先生是中国天文学会从评议会改制为理事会后的第一任理事长,他在1943年-1946年和1949年-1985年期间,担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长达39年。为纪念中国天文学奠基人张钰... 2022年是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一百周年,是张钰哲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张先生是中国天文学会从评议会改制为理事会后的第一任理事长,他在1943年-1946年和1949年-1985年期间,担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长达39年。为纪念中国天文学奠基人张钰哲先生,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鼓励并表彰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会决定于1995年设立“张钰哲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天文学会 张钰哲 天文学研究 评议会 改制 理事会
原文传递
神秘天体发现之旅 星系中心的大质量黑洞
11
作者 吴学兵 《中国国家天文》 2022年第8期20-27,共8页
黑洞、赛弗特星系和类星体。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早在18世纪,英国的米切尔和法国的拉普拉斯曾根据牛顿力学预言,宇宙中也许存在一种质量与半径之比太大,以至于其逃逸速度超过光速而无法被看见的“暗星”。1915年,在爱因斯坦... 黑洞、赛弗特星系和类星体。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早在18世纪,英国的米切尔和法国的拉普拉斯曾根据牛顿力学预言,宇宙中也许存在一种质量与半径之比太大,以至于其逃逸速度超过光速而无法被看见的“暗星”。1915年,在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德国科学家史瓦西就从爱因斯坦场方程得到了静态的史瓦西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弗特星系 史瓦西 爱因斯坦场方程 类星体 广义相对论 黑洞 逃逸速度 星系中心
原文传递
中国天文学会贺信
12
作者 《天文爱好者》 2022年第12期62-63,共2页
《天文爱好者》开创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创刊的科普杂志之一。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天文专家学者的热心指导、广大读者的鼎力支持、作者和编辑部全体成员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之下,《天文爱好者》杂志不断成长和壮大,发展成为... 《天文爱好者》开创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创刊的科普杂志之一。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天文专家学者的热心指导、广大读者的鼎力支持、作者和编辑部全体成员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之下,《天文爱好者》杂志不断成长和壮大,发展成为我国影响最大的天文科普期刊、天文科普宣传的重要窗口、天文知识传播的核心桥梁,读者逾数百万,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喜爱,为促进我国天文科普及天文学科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天文学会 科普期刊 天文知识 天文科普 科普杂志 无私奉献 《天文爱好者》 贺信
原文传递
细数中国人发现的彗星
13
作者 孙国佑 赵海斌(图) 《中国国家天文》 2022年第7期26-35,共10页
三颗紫金山彗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工作者于1965年1月1日利用40厘米双筒望远镜,在双子座发现了一颗新彗星,命名为紫金山1号彗星,编号19651。彗星再经过多次回归后获得周期彗星总表编号,编号更改为62P Tsuchinshan(Tsuchinshan为&q... 三颗紫金山彗星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工作者于1965年1月1日利用40厘米双筒望远镜,在双子座发现了一颗新彗星,命名为紫金山1号彗星,编号19651。彗星再经过多次回归后获得周期彗星总表编号,编号更改为62P Tsuchinshan(Tsuchinshan为"紫金山"的威妥玛式拼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天文台 双筒望远镜 周期彗星 多次回归 威妥玛式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创建历程
14
作者 白金明(文/图) 《中国国家天文》 2022年第10期68-71,共4页
2022年是中国天文学会正式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我国几代天文仁人志士为我国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书写出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并增添了荣耀。他们的爱国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天文工作者永远铭记、发扬光大。这其中就... 2022年是中国天文学会正式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我国几代天文仁人志士为我国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书写出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并增添了荣耀。他们的爱国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天文工作者永远铭记、发扬光大。这其中就包括他们不畏日本侵华战争的艰难困苦,把现代天文的种子播种在昆明,精心呵护,免受战火摧残,逐渐培育出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这颗大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中国天文学会 云南天文台 日本侵华战争 种子播种 精心呵护 艰难困苦 创建历程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与中国天文学会的成立和早期活动
15
作者 吴学兵 《中国国家天文》 2022年第5期70-75,共6页
回首百年,抚今追昔。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先贤们在中国天文学会的成立和早期学会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值得后辈铭记。1922年10月30H,中国天文学会在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即北京古观象台)成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回首百年,抚今追昔。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先贤们在中国天文学会的成立和早期学会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值得后辈铭记。1922年10月30H,中国天文学会在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即北京古观象台)成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对中国天文学会的成立,时任中央观象台台长的高鲁先生居功至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天文学会 北京古观象台 居功至伟 百年历史 北京大学 成立
原文传递
中国天文学在前进——十年回顾(1982—1992)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绶琯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9-31,65-66+1-2,共3页
1982年,天文学会成立60周年时,我们在横跨东经范围60度,北纬范围50度的国土上,已经建立了5个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所属的青海毫米波天文站,上海天文台和所属的佘山观测站,北京天文台和所属的兴隆、密云、怀柔、天津和沙河观测站,云... 1982年,天文学会成立60周年时,我们在横跨东经范围60度,北纬范围50度的国土上,已经建立了5个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所属的青海毫米波天文站,上海天文台和所属的佘山观测站,北京天文台和所属的兴隆、密云、怀柔、天津和沙河观测站,云南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和所属的蒲城授时台;在4个大学里设立了从事天文教学和研究的部门——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文学 天体测量学
下载PDF
怀念两届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李启斌先生
17
作者 吴学兵(文/图) 《中国国家天文》 2022年第10期76-77,共2页
李启斌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天文学家,1936年8月出生于湖北宜都,曾于1989年和1995年两度出任中国天文学会第六届和第八届理事长。他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随后到紫金山天文台工作。1958年后一直在北京天文台(现国家天文台前身)... 李启斌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天文学家,1936年8月出生于湖北宜都,曾于1989年和1995年两度出任中国天文学会第六届和第八届理事长。他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随后到紫金山天文台工作。1958年后一直在北京天文台(现国家天文台前身)工作,1985年任北京天文台副台长,1987年至1998年连任三届北京天文台台长。1985年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5、第28委员会组织委员,1990年任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联合实验室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天文台 中国天文学会 紫金山天文台 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南京大学 国家天文台 副台长
原文传递
天趣
18
作者 王宜(文/图) 宁宗军(文/图) 《中国国家天文》 2022年第10期78-83,共6页
今年是中国天文学会一百周年。在百年岁月里,经过几代中国天文人的努力耕耘,使我国天文学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发展。
关键词 中国天文学会 天文学 一百周年
原文传递
一架备受世人瞩目的“窥天利器”
19
作者 赵永恒 《大学科普》 2021年第2期4-4,M0001,共2页
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冠名为“郭守敬望远镜”)由中国天文学家研制,是在天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在科学和技术上都具有领先地位。
关键词 大科学装置 LAMOST 国际竞争 科学和技术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
下载PDF
日全食的追思与联想
20
作者 卞毓麟 《天文爱好者》 1997年第3期5-6,共2页
日全食的追思与联想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会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卞毓麟日全食是壮美的,其美不可言状。亲眼目睹日全食心里甜甜的,似饮甘露,如餐蜜糖。我曾两次观测日全食。鳘次是1968年9月22日的新疆日全食,我参加高空组的观测... 日全食的追思与联想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会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卞毓麟日全食是壮美的,其美不可言状。亲眼目睹日全食心里甜甜的,似饮甘露,如餐蜜糖。我曾两次观测日全食。鳘次是1968年9月22日的新疆日全食,我参加高空组的观测,在一架飞行高度为12000粘的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日食观测 观测仪器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