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7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36
1
作者 薄景山 李秀领 李山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2期11-15,共5页
简要回顾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研究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场地的地形地貌、岩土的组成特征和动力特性参数等对地震动的影响。在论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有关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评述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 简要回顾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研究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场地的地形地貌、岩土的组成特征和动力特性参数等对地震动的影响。在论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有关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评述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条件 地震动 地形 地貌 岩土 组成特征 工程地震学
下载PDF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多单元组合模式 被引量:137
2
作者 张培震 闻学泽 +13 位作者 徐锡伟 甘卫军 王敏 沈正康 王庆良 黄媛 郑勇 李小军 张竹琪 马胜利 冉勇康 刘启元 丁志峰 吴建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44-953,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次逆冲型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的高角度逆冲断裂之上,与有历史记载以来所发生的逆冲型特大地震是不同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震源机制、余震定位、地震破裂过程、同震地壳形变...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次逆冲型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的高角度逆冲断裂之上,与有历史记载以来所发生的逆冲型特大地震是不同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震源机制、余震定位、地震破裂过程、同震地壳形变、强地面运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3个地质单元共同作用的结果.川西高原作为变形单元震前发生长期持续的变形,并且将变形转换为积累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应力;龙门山断裂带作为闭锁单元震前变形缓慢但积累很大的应力,当其超过断裂的摩擦强度或岩体的破裂强度时就突发破裂,形成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四川盆地作为支撑单元对川西高原和龙门山的向东运动产生阻挡,是汶川地震孕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汶川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可以用多单元组合模型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多单元组合模式 龙门山断裂 地震破裂 地震机理
原文传递
汶川大地震公路桥梁震害初步调查 被引量:132
3
作者 王东升 郭迅 +3 位作者 孙治国 孟庆利 于德海 李晓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94,共11页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大量公路桥梁破坏。本文详细介绍了百花大桥、小鱼洞大桥、庙子坪大桥、龙尾大桥等9座典型公路桥梁的震害情况及原因。这个地区的桥梁主要为桥面连续简支梁桥,支座多为直接搁置的板式...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大量公路桥梁破坏。本文详细介绍了百花大桥、小鱼洞大桥、庙子坪大桥、龙尾大桥等9座典型公路桥梁的震害情况及原因。这个地区的桥梁主要为桥面连续简支梁桥,支座多为直接搁置的板式橡胶支座,地震中稳定性较差,主梁与桥墩连接较为薄弱,更多地发生横、纵向移位,乃至最终落梁。这种薄弱连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桥墩的地震荷载,总体上看桥墩震害较轻,但从破坏的桥墩、拱肋、盖梁来看,直接剪切或形成弯曲塑性铰后的剪切破坏较为多见。提出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若干建议,涉及桥台抗震稳定性及强度校核、曲线梁桥和高墩桥梁设计、支座及防落梁措施设计、桥墩及构件延性设计、场地液化等多个方面。强调了抗震构造措施能够维持公路桥梁大震后应急通行功能的"最强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公路桥梁 震害 抗震设计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中拟静力法的地震荷载施加方法研究 被引量:106
4
作者 刘如山 胡少卿 石宏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7-242,共6页
分析了地下结构横截面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拟静力计算方法的误差来源。从地震时一维土层反应应力入手,对拟静力法中有限元反应加速度法的地震荷载加载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有限元反应应力法。对某给定地质条件下的浅埋箱型地铁车站结构,用... 分析了地下结构横截面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拟静力计算方法的误差来源。从地震时一维土层反应应力入手,对拟静力法中有限元反应加速度法的地震荷载加载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有限元反应应力法。对某给定地质条件下的浅埋箱型地铁车站结构,用有限元反应应力法﹑反应位移法﹑有限元反应加速度法和有限元动力反应分析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反应应力法最接近有限元动力分析结果,是一个精度较高的实用性很强的拟静力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抗震设计 拟静力计算方法 有限元法 动力反应分析
下载PDF
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64
5
作者 屈铁军 王前信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3年第1期30-36,共7页
一、前言多点输入问题是地震工程学中一个较艰深的研究领域,它在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时要考虑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效应。传统的计算方法(单一输入)把注意力集中到地面运动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上,而未顾及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事实上,地震时... 一、前言多点输入问题是地震工程学中一个较艰深的研究领域,它在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时要考虑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效应。传统的计算方法(单一输入)把注意力集中到地面运动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上,而未顾及地面运动的空间变化。事实上,地震时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以波的形式传至地表面,引起地面振动,在地面上不同的点接收到的地震波可能经过不同的路径、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地质条件,反映在地表面上的振动当然不会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多点输入 地震波 震源 分析
下载PDF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75
6
作者 张风华 谢礼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64,共8页
首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采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强弱的3个最基本的要素.围绕这... 首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分析了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采用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强弱的3个最基本的要素.围绕这3个基本要素,列举出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6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 地震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震后恢复时间
下载PDF
城市抗震韧性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93
7
作者 翟长海 刘文 谢礼立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共9页
现阶段,我国大城市与城市群内人员和社会财富高度密集,基础设施林立,城市地震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灾害脆弱性已经成为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实现工程设施、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抗震... 现阶段,我国大城市与城市群内人员和社会财富高度密集,基础设施林立,城市地震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灾害脆弱性已经成为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实现工程设施、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抗震韧性已经成为国际地震工程界的共识。抗震韧性城市的研究涉及地震学、土木工程、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文中阐明了城市抗震韧性的定义,系统总结了城市抗震韧性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抗震韧性城市所涉及到的科学技术问题及韧性能力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能力评估 多次地震效应 生命线系统抗震韧性 城市抗震韧性
原文传递
近场波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5
8
作者 廖振鹏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3-216,共24页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波源(或散射体)及其邻域内波动数值模拟的主要研究结果。
关键词 近场波动 数值模拟 人工边界条件 应力波
下载PDF
建筑物震害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与震害评估 被引量:73
9
作者 张景发 谢礼立 陶夏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4,共6页
随着卫星遥感成为一种便捷的信息源 ,遥感手段将能在震害快速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前后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方法 ,并以张北地震为例 ,经精确配准 ,利用定性显示和定量计算的方法 ,对地震前后张北地震区的SAR图像进... 随着卫星遥感成为一种便捷的信息源 ,遥感手段将能在震害快速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前后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方法 ,并以张北地震为例 ,经精确配准 ,利用定性显示和定量计算的方法 ,对地震前后张北地震区的SAR图像进行了变化检测处理 ,确定了村庄建筑物的地震破坏及震害程度 ,为利用遥感图像检测建筑物的地震破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遥感图像 震害评估 变化检测 雷达遥感 SAR图像
下载PDF
土层地震反应等效线性化方法综述 被引量:86
10
作者 齐文浩 薄景山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1-226,共6页
当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所用的主要方法是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简单阐述了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其发展历程和现状。根据其原理和多年的应用实践,指出了其优点和缺点。其优点主要是概念简单明确,计算量较小,便于工程应用。... 当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所用的主要方法是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简单阐述了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其发展历程和现状。根据其原理和多年的应用实践,指出了其优点和缺点。其优点主要是概念简单明确,计算量较小,便于工程应用。其缺点主要是该方法本身不能反应地震波在土体传播的真实过程,在工程实践中处理软弱土层和强震动输入时所表现出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并对这些优缺点的机理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地震反应 等效线性化 优缺点
下载PDF
波动数值模拟中透射边界的稳定实现 被引量:68
11
作者 廖振鹏 周正华 张艳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3-545,共13页
从波动能量在计算区内累积增大的观点出发 ,通过简单的一维弹性波模型 ,系统地阐明了在近场波动数值模拟中透射边界两类数值失稳———“高频振荡”和“零频飘移”的机理 :前者源于对波动数值模拟无意义的高频波动在人工边界上的放大和... 从波动能量在计算区内累积增大的观点出发 ,通过简单的一维弹性波模型 ,系统地阐明了在近场波动数值模拟中透射边界两类数值失稳———“高频振荡”和“零频飘移”的机理 :前者源于对波动数值模拟无意义的高频波动在人工边界上的放大和波在有限计算区内多次反射产生的反复放大 ;后者则源于透射边界允许零频和接近零频的分量不断进入计算区 .由此提出了稳定实现透射边界的完整方案包括两项简单措施 :第一 ,在全部计算区内按文中建议的方法注入小阻尼 ,以消除高频振荡 ;第二 ,给出一种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消除零频飘移的算子算法 .最后 ,提供了三维波源问题和散射问题的详细数值试验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 数值模拟 透射边界 数值稳定性 高频振荡 零频飘移
下载PDF
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研究述评 被引量:72
12
作者 孙静 袁晓铭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1期88-95,共8页
总结和评述了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工作不完善和存在缺陷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设想。
关键词 动模量 阻尼比 地震动 滤波效应 放大作用 动力特性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几个实际应用问题 被引量:34
13
作者 窦立军 杨柏坡 刘光和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9年第4期62-68,共7页
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效应和分析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对上-结构动力相互作 用几个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 相互作用 地基 抗震设计
下载PDF
抗滑桩加固边坡三维数值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5
14
作者 年廷凯 徐海洋 刘红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21-2526,2535,共7页
就当前抗滑桩加固边坡三维数值分析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利用考虑桩-土-边坡相互作用的强度折减有限元程序,结合典型边坡算例,深入探讨了抗滑桩-边坡体系的计算模型尺度、设桩位置、桩间距(S)与桩径(D)之比(S/D)、... 就当前抗滑桩加固边坡三维数值分析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利用考虑桩-土-边坡相互作用的强度折减有限元程序,结合典型边坡算例,深入探讨了抗滑桩-边坡体系的计算模型尺度、设桩位置、桩间距(S)与桩径(D)之比(S/D)、桩长与桩底接触模式等因素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及临界滑动面的影响,以及不同桩头约束下抗滑桩内力分布等。研究表明,单桩取半、单桩、双桩取半、双桩、单桩加双桩取半5种尺度计算模型所得边坡的安全系数并无差异,模型尺度为0.5S时的计算工作量最小;抗滑桩加固于边坡中部可获得最大的安全系数,坡顶或坡脚处安全系数略高于无桩状态,总体上其安全系数与设桩位置的变化曲线近似为一抛物曲线;边坡安全系数随S/D的增加而减小,其最优的比值宜为S/D=2~6,此时桩间存在土拱效应;均质土坡中抗滑桩锚固深度宜为2/5桩长;其结果可为抗滑桩工程设计及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抗滑桩 三维数值模拟 强度折减技术 临界滑裂面
下载PDF
岩体边坡地震稳定性动安全系数分析方法 被引量:54
15
作者 吴兆营 薄景山 +3 位作者 刘红帅 丁仁杰 齐文浩 刘德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在分析几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于岩体边坡动安全系数非线性分析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介质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参数;2)考虑边坡的外部及自身载荷,进行边坡静力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确定滑坡带单元的初始应力;3)在静力... 在分析几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于岩体边坡动安全系数非线性分析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介质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参数;2)考虑边坡的外部及自身载荷,进行边坡静力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确定滑坡带单元的初始应力;3)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边坡动力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确定滑坡带单元的动应力时程;4)根据滑坡带单元的初始静应力和动应力时程,计算每一时刻的边坡动安全系数,从而得到边坡的动安全系数时程;5)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 根据上述步骤,结合三峡重庆库区某典型滑坡进行了动安全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可行性。本文只是提出一种初步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标准,由于这方面的震害资料尚少,对其可行性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边坡 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 动安全系数
下载PDF
关于地震人员伤亡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57
16
作者 马玉宏 谢礼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84-90,共7页
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十分巨大,本文对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及人员死亡的主要形式;接着,详细研究了影响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减少人员伤亡应当采取的几种措施... 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十分巨大,本文对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及人员死亡的主要形式;接着,详细研究了影响人员伤亡数量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减少人员伤亡应当采取的几种措施,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人员伤亡 地震损失 地震灾害
下载PDF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7
作者 刘红帅 薄景山 刘德东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0-27,共8页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是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的核心。首先对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分类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确定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包括拟静力法...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是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的核心。首先对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分类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确定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包括拟静力法、滑块分析法、数值分析法和试验法,并做了简要评述;最后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边坡 地震 稳定性评价方法
下载PDF
波动有限元模拟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40
18
作者 廖振鹏 刘晶波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874-882,共9页
本文以紧凑形式给出了可以直接用于波动有限元计算的透射人工边界公式,从离散和连续一维模型中波动规律的差别出发,分析了离散化误差的基本特征,这一研究导致对可能实现波动有限元模拟的频段的识别,以及采用一种兼备有限差和有限元优点... 本文以紧凑形式给出了可以直接用于波动有限元计算的透射人工边界公式,从离散和连续一维模型中波动规律的差别出发,分析了离散化误差的基本特征,这一研究导致对可能实现波动有限元模拟的频段的识别,以及采用一种兼备有限差和有限元优点的集中质量离散模型的建议,根据波在人工边界的放大效应和在有限离散模型中多次反射的概念,在频域内阐明了常见的人工边界引起的振荡失稳的机制。由此提出了修正的透射人工边界以消除振荡失稳,本文给出了一维模型修正透射边界的稳定性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 有限元 透射边界 失稳
原文传递
强震观测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被引量:55
19
作者 周雍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1年第4期19-26,共8页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强震观测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强震观测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发展我国强震观测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关键词 强震观测 发展趋势 数字强震仪 大震预警系统
下载PDF
高压输电塔震害及抗震研究 被引量:55
20
作者 尹荣华 李东亮 +1 位作者 刘戈林 翟桐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详细总结了国内外地震中高压输电塔的破坏情况并分析了震害原因。评述了高压输电塔抗震分析和抗震设计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抗震问题。
关键词 震害 抗震设计 抗震分析 破坏 情况 地震 评述 抗震研究 震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