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内蒙古植被NDVI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2
1
作者 张思源 聂莹 +4 位作者 张海燕 李永利 韩燕东 刘晓煌 王兵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60-1472,共13页
研究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有助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本研究基于2000—2015年SPOT NDVI遥感数据和同时期18种自然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分析了内蒙古植被NDVI... 研究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有助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本研究基于2000—2015年SPOT NDVI遥感数据和同时期18种自然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分析了内蒙古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其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力。研究表明:空间尺度上,内蒙古NDVI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南低,变化格局为东部增加,中西部减少;时间尺度上,年际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0.32%·a^-1),并呈现高植被覆盖度(8.6%)和低植被覆盖度(2.8%)均增加的“两极化”特征。年降水量的解释力最高(0.75),与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年均温共同主导植被NDVI时空格局;因子交互作用为增强关系,自然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交互影响力显著增强;研究时段气候因子解释力减弱,农林牧业因子略有增强。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因子解释力差异及各因子促进植被生长的最适宜范围,有助于植被生长的驱动力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 内蒙古
下载PDF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业务体系框架 被引量:52
2
作者 葛良胜 夏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54-2269,共16页
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从自然资源概念、内涵和属性分析入手,提出服务于综合调查业务的自然资源立体分层分类方案,确定陆域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地下空间、矿产、浅表地质... 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从自然资源概念、内涵和属性分析入手,提出服务于综合调查业务的自然资源立体分层分类方案,确定陆域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地下空间、矿产、浅表地质层、土地、水、森林、草和湿地等8个基本类,并建立其时空和属性结构模型。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以统一(基础)调查、专项专题调查、动态监测与数据更新、数据处理与综合集成、成果表达与应用服务为基本流程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业务体系框架,并对各阶段业务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概略讨论,以期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业务体系重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分类 时空属性结构 综合调查 业务体系框架
原文传递
面向统一管理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孙兴丽 刘晓煌 +3 位作者 刘晓洁 高娟 朱樟柳 郑文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60-1869,共10页
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下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对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自然资源的学理、法理和管理分类在资源管理上存在交叉重叠、分类标准不统一、不利于掌握资源家底等现实问题。通过深入剖析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内涵,认为新... 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下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对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自然资源的学理、法理和管理分类在资源管理上存在交叉重叠、分类标准不统一、不利于掌握资源家底等现实问题。通过深入剖析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内涵,认为新的自然资源分类应该以满足资源管理为基础,还要与现有法律有效衔接、与现有分类有效融合。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分类标准统一清晰、新旧分类有效衔接以及学理、法理、管理分类有机结合的分类原则,构建了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包括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53个三级类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内涵 分类体系 统一管理
原文传递
中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构建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37
4
作者 刘晓煌 刘晓洁 +3 位作者 程书波 高学民 郧文聚 付宇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49-1859,共11页
新形势下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由单资源分部门管理,转为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两统一"集中管理,不仅要综合考虑某种资源状态变化引起的其他相关资源状态的变化,还要考虑对国土空间生态... 新形势下中国的自然资源管理由单资源分部门管理,转为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两统一"集中管理,不仅要综合考虑某种资源状态变化引起的其他相关资源状态的变化,还要考虑对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规划,更要考虑未来的资源状态对国家重大决策的安全保障。因此,构建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国内外现有观测网研究特点和不足,明确了全国自然资源综合观测网络构建的基本思路与原则;提出了包括要素、技术、质控、服务和运维五维一体的总体框架,采用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与观测台站布设技术、自然资源要素耦合机理与指标选取技术、多源数据整合与数据处理技术、模型模拟技术与自然资源综合评价4种关键技术,开展自然资源要素长期、稳定、连续综合观测,探索自然资源各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变化动因机制和演化趋势,解决认识自然生态变化规律、预判发展趋势的基础数据支撑能力不足问题,服务于新形势下国家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重大资源战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观测网络 统一管理 自然资源 总体框架 关键技术 安全保障 基础数据
原文传递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新领域:地表基质调查 被引量:38
5
作者 葛良胜 杨贵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年第9期4-11,67,共9页
地表基质层是一个跨越多门类自然资源业务体系和学科体系,且科学内涵十分丰富的新概念。地表基质调查作为新时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全新工作领域,是带有强烈基础调查色彩的专项调查工作,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战... 地表基质层是一个跨越多门类自然资源业务体系和学科体系,且科学内涵十分丰富的新概念。地表基质调查作为新时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全新工作领域,是带有强烈基础调查色彩的专项调查工作,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位。其数据与成果对于支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研究、国土空间科学规划和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构建地表基质调查要素的时空—物质—属性结构模型为基础,对地表基质调查目标任务、内容重点、组织部署、方法技术、成果集成、服务应用和支撑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调查监测 地表基质(层)调查 体系 探析
下载PDF
中国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理论研究与技术方案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海燕 樊江文 +4 位作者 黄麟 汤宇磊 岳颖 杨玉 刘晓煌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70-1882,共13页
自然资源综合区划是土地、矿产、森林、草地、湿地、水和海域海岛等复合自然资源空间异质性的直接反映,是分区、分类、分级推进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构建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布设的重要科学依据。目前中国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理论研究较... 自然资源综合区划是土地、矿产、森林、草地、湿地、水和海域海岛等复合自然资源空间异质性的直接反映,是分区、分类、分级推进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构建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布设的重要科学依据。目前中国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理论研究较为欠缺,且技术方案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准确的评价范式。本文基于自然资源格局、演变和功能特性,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管理为出发点,阐述了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的概念框架;按照主体性、整体性、多尺度、等级性和发展性五大原则,提出了区划技术方案,并初步开展实证研究;最后,比较了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与自然区划和生态区划的差异。本文研究成果可增强对自然资源耦合关系和分异特征的科学认识,促进多学科建设,服务于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自然资源 综合区划 时空属性 技术方案
原文传递
基于物联网和数据中台技术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平台构建 被引量:29
7
作者 孙益 方梦阳 +4 位作者 何建宁 刘玖芬 张思源 杨万涛 高天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65-1974,共10页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数据具有来源多、类型复杂和数据量庞大等特点,需要建立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利用。本文基于物联网与数据中台技术,构建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要素数...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数据具有来源多、类型复杂和数据量庞大等特点,需要建立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利用。本文基于物联网与数据中台技术,构建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要素数据中心、物联网中心和模型云中心三大模块,实现了从传感器终端到数据中台、模型云的自动数据传输和互联共享,以及数值分析、加工和综合应用,达到了可视化效果。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要素 综合观测 物联网 数据中台 一体化平台 模型云 平台架构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综合观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江西省万年县为例 被引量:28
8
作者 高阳 刘悦忻 +2 位作者 钱建利 郭游 胡迎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10-2021,共12页
全面掌握区域自然资源现状,以此为数据基础进行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对综合开发及统筹布局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观测、识别区域生态保护及修复节点是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环节。本文选取江西省万年县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 全面掌握区域自然资源现状,以此为数据基础进行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对综合开发及统筹布局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观测、识别区域生态保护及修复节点是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环节。本文选取江西省万年县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类型、DEM、道路数据和自然保护地数据对区域资源现状进行综合观测;同时基于In VEST模型、粒度反推法以及区域现状确定生态源地;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地形以及道路因子构建综合阻力面;并使用电路理论判定生态廊道,识别生态修复关键点。结果表明:(1)万年县生态源地面积95.93 km2,林地为主要源地类型,其对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稳定至关重要;生态廊道长度217.89 km,其中,贯穿全域的33条关键廊道需要优先保护,未来可作为自然资源综合观测及监测的重点区域。(2)识别出"夹点"11处,"障碍点"74处,区域生境连通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基于电路理论,通过源地选取、阻力面及廊道构建、重要战略点识别等,整合全域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针对生态安全格局提出不同分区的资源优化策略,对于提高区域资源供给能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观测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廊道 重要战略点 资源优化分区 指标选取 电路理论 万年县
原文传递
学理与法理和管理相结合的自然资源分类刍议 被引量:25
9
作者 郝爱兵 殷志强 +3 位作者 彭令 杨贵才 李展辉 赵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分类是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是自然资源部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迫切要求。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基础上,以地球系... 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分类是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是自然资源部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迫切要求。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基础上,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基于自然资源的科学内涵,充分考虑我国有关自然资源的法律规定和政府管理职责,提出了地球圈层与自然资源分层分类关系基本框架方案,初步划分了10个自然资源一级类和相应的34个自然资源二级类,并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的内涵和服务目标、地表基质分类及调查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综合调查 地表基质 学理法理 分类研究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植被覆盖度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沈贝贝 魏一博 +5 位作者 马磊超 徐大伟 丁蕾 侯路路 秦琪 辛晓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8-126,共9页
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是定量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多被用于监测植被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为系统分析近20年内蒙古草原及不同类型植被FVC时空格局变化及... 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是定量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多被用于监测植被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为系统分析近20年内蒙古草原及不同类型植被FVC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该研究基于MOD13Q1产品,首先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构建2001—2020年内蒙古草原逐年FVC数据集,随后利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探究内蒙古草原植被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内蒙古草原FVC对气候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FVC呈“东高西低”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多年均值为0.44;不同草原类型FVC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草甸草原FVC(0.70)最高,草甸FVC(0.64)略低于草甸草原,典型草原FVC(0.41)次之,荒漠草原FVC(0.13)最低;内蒙古草原植被状态近20年来整体向好,FVC呈增长趋势的草原面积占77.96%,其中15.21%的草原区域显著改善,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具代表性;内蒙古草原FVC与年降水(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呈显著正相关区域面积占比为55.85%,在5个因子中,MAP的q值最大,为0.66,降水是驱动内蒙古草原FVC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该研究揭示了内蒙古草原及不同类型植被FVC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气候和社会经济因子的响应,能够为评估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状况,治理退化、沙化草原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制定草原生态修复策略和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模型 植被覆盖度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内蒙古草原
下载PDF
地表基质在中国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探讨--基于黑龙江宝清地区地表基质调查 被引量:13
11
作者 侯红星 葛良胜 +6 位作者 孙肖 孔祥斌 卢卫华 秦天 孔繁鹏 杨华本 杨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64-2276,共13页
地表基质是自然作用形成的,正在或可以孕育支撑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岩、砾、砂、土、泥等不同类型的地表基质通过自然作用同水、气、生等物质有机组合形成地表基质层,与地表覆盖层相互孕育支撑、演替互馈,维持着地球表层生态系统... 地表基质是自然作用形成的,正在或可以孕育支撑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岩、砾、砂、土、泥等不同类型的地表基质通过自然作用同水、气、生等物质有机组合形成地表基质层,与地表覆盖层相互孕育支撑、演替互馈,维持着地球表层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同时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态和生活服务。中国东北黑土地作为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特殊的地表基质层,支撑孕育了大面积的耕地和林地,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生产、生态服务功能。黑土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通过宝清地区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构建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内容、指标要素和技术要求,开展黑土地表基质数量、质量、结构、功能“四位一体”调查评价,在基本查明宝清地区黑土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黑土资源合理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建议。基于地表基质的黑土地资源适宜性综合调查评价,对科学合理利用开发黑土资源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基质 自然资源 黑土地 适宜性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镇域尺度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龚仓 王亮 +6 位作者 王顺祥 张志翔 董航 刘玖芬 王德伟 严步青 陈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66-4577,共12页
为揭示镇域尺度规模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某镇为研究区域,采集788份表层土壤样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Cd、Hg、As、Cu、Pb、Cr、Zn和Ni的污染进行评价,基于地理探测器,以土壤性质、地形和距离等1... 为揭示镇域尺度规模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某镇为研究区域,采集788份表层土壤样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Cd、Hg、As、Cu、Pb、Cr、Zn和Ni的污染进行评价,基于地理探测器,以土壤性质、地形和距离等15种因子为自变量,各重金属含量为因变量,探析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Hg、As、Pb、Cr、Cu、Ni和Zn含量平均值是成都市土壤背景值的1.06~1.93倍,Cd含量低于背景值;除Hg呈现轻度污染外,其余7种重金属处于清洁状态.8种重金属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且各重金属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与土壤性质存在显著相关性.因子探测发现,总磷(TP)、总钾(TK)、pH、总有机碳(TOC)、高程和距铁路距离对8种重金属含量的解释力最显著.交互作用探测发现,土壤性质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是重金属空间分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高程、距住宅区距离、距铁路距离和距工业用地距离也是重要影响因子.风险探测发现,Hg在高程和距铁路距离的子区域的差异最显著,其余7种重金属在土壤性质影响因子子区域的差异最显著.镇域尺度规模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这与研究区的土壤性质、地形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域尺度 土壤重金属 地理探测器 空间分布 地累积指数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玖芬 高阳 +4 位作者 冯欣 薛彦萍 何海洋 赖明 代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44-1952,共9页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具有观测对象多、观测指标多、观测技术手段多等特点。为保证观测数据质量,必须构建覆盖从采集到发布数据全周期全过程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本文针对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对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基于...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具有观测对象多、观测指标多、观测技术手段多等特点。为保证观测数据质量,必须构建覆盖从采集到发布数据全周期全过程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本文针对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对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基于国内外观测领域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依据ISO9000族国际标准,建立由目标层、组织层、制度层、控制层及评估层五部分组成的综合观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基于模块化集成思维,构建纵横多级质量控制体系:纵向上,建立综合研究中心—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4级外部检查,横向上,建立观测—校对—审核3级内部检查制度;质控技术上,重点研究了不同观测过程的质控模块,建立了QC0(样品实验测试质量控制模块)、QC1(观测数据内部质量控制模块)、QC2(观测数据外部质量控制模块)、QC3(数据质量的考核和评估模块)4种质控模块,提高了质控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全面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和科学的质控方法,保证观测数据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 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结构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流程 质控模块
原文传递
甘肃阳山金矿整装勘查区成矿与找矿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13
14
作者 葛良胜 杨贵才 +5 位作者 赵由之 袁士松 王治华 胡晓隆 赵利利 闫加盼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67,共21页
以阳山金矿为核心的甘肃阳山整装勘查区是中国107片整装勘查区之一。勘查区位于中央复合造山带中段西秦岭南缘,该区构造-岩浆演化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以阳山、新关、关牛湾、塘坝等为主的金矿床,经过近20年的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 以阳山金矿为核心的甘肃阳山整装勘查区是中国107片整装勘查区之一。勘查区位于中央复合造山带中段西秦岭南缘,该区构造-岩浆演化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以阳山、新关、关牛湾、塘坝等为主的金矿床,经过近20年的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勘查区正处于找矿勘查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时期。文章在系统梳理前期勘查和研究成果基础上,并经野外详细调查和分析,提出制约整装勘查区找矿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基过于勘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复杂造山过程,需从全新角度认识勘查区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作用的演化;基于野外勘查新发现的地质事实,进一步查明区内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的时空、成因联系和耦合关系,厘定多期成矿作用叠加改造及其对成矿产物的影响;从整装勘查区乃至区域成矿带巨量金聚集的角度,深化巨量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全面分析阳山整装勘查区内典型金矿床特点,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的对比研究,确立区内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勘查类型;以区内复杂构造演化为脉络及其对成矿的控制研究,提炼主要控矿因素和找矿勘查标志;面向找矿突破的总体目标,全面总结勘查区、矿田和矿床等不同层次的成矿规律,系统全面评价勘查区资源潜力和找矿勘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矿 成矿与找矿 关键科学问题 整装勘查区 甘肃阳山
下载PDF
乌江流域固碳服务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俊毅 李俊生 关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7-767,共11页
生态系统提供的固碳服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环境因子的驱动机制是有效提高固碳服务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核算乌江流域2000—2020年碳储量,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使... 生态系统提供的固碳服务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环境因子的驱动机制是有效提高固碳服务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核算乌江流域2000—2020年碳储量,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系统中的影响因素,使用随机森林模型和部分依赖图模型(PDP模型)分析各因子对固碳服务的贡献度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乌江流域固碳服务空间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时间上呈显著增加趋势,且上游的增速大于中游及下游.②时空尺度上,自然地表类因子均是对固碳服务贡献最大的环境要素,其中植被覆盖度在空间尺度上的贡献度最高,为55.08%;坡度在时间尺度上的贡献度最高,为34.46%.③各影响因子在时空上呈现出不同的驱动机制,其中人口密度的驱动机制变化最为强烈,在空间上,固碳服务随人口的增加而降低,在时间上,固碳服务整体随人口的增加而增加.④2000—2020年,人类活动的改变是乌江流域固碳服务增加的重要原因,气候变化也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固碳服务的高低虽受限于自然地表类环境因子,但人类活动的正面干扰能显著提高固碳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流域 生态系统 固碳服务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地表基质调查内容及要素–属性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侯红星 葛良胜 +6 位作者 孙肖 卢卫华 鲁敏 秦天 杨华本 杨柯 孔繁鹏 《自然科学》 2021年第4期433-442,共10页
地表基质层是自然资源三维立体分层分类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层位,是支撑孕育地球表面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各门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层,其类型、分布、理化性质和不同景观属性等特征直接影响和作用于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生态... 地表基质层是自然资源三维立体分层分类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层位,是支撑孕育地球表面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各门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层,其类型、分布、理化性质和不同景观属性等特征直接影响和作用于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生态环境特征。因此,地表基质调查评价已成为支撑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农牧业生产、粮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更好地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突破性的创新概念和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的新领域,地表基质调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调查要素和指标如何设置等,当前还没有深入研究并形成统一认识。本文以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农林牧业生产、健康中国建设、碳储潜力等重大需求为牵引,结合相关工作实践,对地表基质调查内容和要素–属性指标进行了探索总结,旨在为进一步部署实施地表基质调查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为探讨地表基质调查评价应用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基质 自然资源 调查指标
下载PDF
中国海岸带自然资源区划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姜正龙 王兵 +4 位作者 姜玲秀 陈映 刘玖芬 任永吉 张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0-1910,共11页
海岸带自然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对沿海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尚缺少反映海岸带自然资源发育和分布规律、便于自然资源的横向对比和综合评价的系统区划。为此,本文从海岸带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影响因素着手,展开了... 海岸带自然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对沿海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尚缺少反映海岸带自然资源发育和分布规律、便于自然资源的横向对比和综合评价的系统区划。为此,本文从海岸带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影响因素着手,展开了反映海岸带自然资源分布的区划研究。分析了主要资源的分布特点,探讨了影响自然资源形成、发育和分布的气候、海岸带类型、水动力等多方面因素;基于这些影响因素和自然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海岸带自然资源分级区划和命名原则,分为"区"和"带"2个级别。划分出黄-渤海海岸自然资源区、东海海岸自然资源区、东南沿海海岸自然资源区和海南岛海岸自然资源区4个海岸自然资源区,进一步划分为16个海岸自然资源带,并对每个区(或带)内的自然资源进行了介绍。本文结果可对海岸带自然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自然资源 区块划分 滩涂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立体综合观测的湿地资源观测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2
18
作者 钱建利 杨斌 +4 位作者 张贺 杨瀚文 郑林昌 谭昌海 代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1-1931,共11页
探索建立湿地资源立体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对湿地资源统一管理、理论研究和相关决策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为指导,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出发,阐述了湿地资源立体综合观测系统框架和重要意义,分析... 探索建立湿地资源立体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对湿地资源统一管理、理论研究和相关决策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为指导,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出发,阐述了湿地资源立体综合观测系统框架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湿地资源观测现状,结合湿地资源的独特性、复杂性和立体综合观测多尺度、多要素、系统性、动态性的特点,提出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以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地表水资源、土壤资源、地下水资源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大气层—地表层—地下层湿地资源立体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对湿地资源开展长期、连续、稳定的观测,以期实现湿地资源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从粗放向科学精准转变,从多资源要素保护向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全要素保护转变;同时,为解决当前湿地资源观测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湿地资源观测数据开放度、共享度和联网研究的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立体综合观测 统一管理 指标体系 构建原则 全要素保护
原文传递
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年度出数统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曾伟生 夏锐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5,共7页
开展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项约束性指标年度出数,是绿色发展指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年度评价考核的需要。基于北京市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1669个样地的调查数据,按照“5年1个周期、每年完成1/5”的... 开展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项约束性指标年度出数,是绿色发展指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年度评价考核的需要。基于北京市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1669个样地的调查数据,按照“5年1个周期、每年完成1/5”的调查方案,采用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方式各抽取5套样本,分别利用联合估计方法和双重回归方法,统计产出了第1个年度的森林蓄积量估计值及其精度。结果显示,两种统计方法对北京市森林蓄积量的估计精度都能达到90%以上,以北京市第九次清查的森林蓄积量作为对比基础,联合估计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93%~3.73%之间,双重回归估计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61%~4.98%之间。研究表明:按系统抽样抽取的样本,其代表性要好于按随机抽样抽取的样本;联合估计方法和双重回归方法,均可用于产出第1个年度及后续年度的森林蓄积量数据;联合估计方法效果略好于双重回归方法,且其适用性更强;双重回归方法可作为一种近似的简易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抽样调查 回归模型 联合估计 双重回归
下载PDF
城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闫冰 陆晴 +1 位作者 夏嵩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7-200,共14页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近年来,已有研究关注城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近年来,已有研究关注城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回答了一些关键问题,但缺乏系统的总结与论述。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群落组成、功能和多样性的影响,总结了影响城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发现城市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并且对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城市环境因子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并对今后城市土壤微生物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包括:(1)城市化对城市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2)城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3)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期为城市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