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1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的缝合带与特提斯演化 被引量:36
1
作者 曾庆高 王保弟 +3 位作者 西洛郎杰 毛国正 刘海永 刘恭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35-2763,共29页
西藏的缝合带一直是西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立足于西藏高原4条主要缝合带的物质组成、缝合结构以及形成时代等资料,根据时空结构分析认为古特提斯演化与转换构造有关,雅鲁藏布江洋盆扩张与羌塘-三江地区的印支运... 西藏的缝合带一直是西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最热门的科学问题之一.立足于西藏高原4条主要缝合带的物质组成、缝合结构以及形成时代等资料,根据时空结构分析认为古特提斯演化与转换构造有关,雅鲁藏布江洋盆扩张与羌塘-三江地区的印支运动具有耦合的时空变换关系;重点讨论了以班公湖-怒江带为中心的古-新特提斯转换扩张性质,构造体制上属左行走滑拉分,形成了西藏高原上颇具特色的与走滑拉分方向平行的伸展构造类型杂岩系,其重要意义不亚于高原周缘逆冲-拆离系构成的杂岩系和美国西部的盆-岭变质核杂岩;探讨了西藏东、西部地区不同地质结构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冈底斯岩浆弧拓展加宽受雅鲁藏布洋双重俯冲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带 转换断层 走滑型边界 原特提斯 古特提斯 新特提斯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时空结构——特提斯大洋地质及演化问题 被引量:33
2
作者 潘桂棠 王立全 +5 位作者 耿全如 尹福光 王保弟 王冬兵 彭智敏 任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19,共19页
班公湖—双湖—怒江(中北段)—昌宁—孟连对接带广泛出露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俯冲消减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变形样式的洋板块构造地层系统、增生混杂的构造—岩石组合体,可识别出增生的远洋沉积岩、海... 班公湖—双湖—怒江(中北段)—昌宁—孟连对接带广泛出露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俯冲消减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变形样式的洋板块构造地层系统、增生混杂的构造—岩石组合体,可识别出增生的远洋沉积岩、海沟浊积岩、古生代—中生代蛇绿岩、蛇绿混杂岩、洋岛-海山消减增生楔、洋底沉积增生杂岩,基底残块以及以蓝片岩、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记录了青藏高原原古特提斯大洋形成演化的地质信息。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是青藏高原中部一条重要的原古特提斯大洋自北向南后退式俯冲消亡的巨型增生杂岩带,构筑了冈瓦纳大陆与劳亚-泛华夏大陆分界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大洋 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带 洋板块地质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缘深层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地质特征——以昭通页岩气示范区雷波地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何佳伟 谢渊 +1 位作者 刘建清 何利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0-1273,共14页
为探讨四川盆地上扬子西南缘昭通页岩气示范区深层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地质特征,以雷波地区为例,在野外地质勘查和室内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资料,对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展布、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及储集空间类型... 为探讨四川盆地上扬子西南缘昭通页岩气示范区深层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地质特征,以雷波地区为例,在野外地质勘查和室内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资料,对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展布、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及储集空间类型和特征展开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矿物组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平均值分别为36.3%和34.85%,并含少量碳酸盐矿物、长石和黄铁矿;TOC含量为0.12%~5.94%,平均为2.12%;在中都镇—南岸镇附近和雷波县城以东2个地区分别形成了TOC高值区和沉积中心,其中,沉积相以深水陆棚为主,并向西演变为浅水陆棚。TI值为36.5~82.5,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R_(O)值为2.34%~2.72%,平均为2.48%,为高演化阶段;平均孔隙度为8.99%,平均孔径为5.682 nm,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矿物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孔隙形态以纳米级的开放四边平行板状孔和密集堆积球形颗粒间孔为主,含少量开放圆筒孔和裂缝结构,且页岩孔隙度与渗透率呈现正向相关性。与国内外主要页岩气产地对比,四川盆地西南缘龙马溪组页岩下段表现出高TOC含量、高成熟度、高脆性矿物含量、有机质孔发育的特点,按照其生烃能力和可开采性将其划分为烃源岩段和以储层为主的层段;龙马溪组上段表现出TOC含量低、黏土矿物含量高和微裂缝发育的特点,属非烃源岩和以盖层为主的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有机地球化学 储层评价 昭通页岩气示范区
原文传递
上扬子西南缘下志留统细粒沉积岩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以盐津牛寨剖面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何佳伟 谢渊 +1 位作者 刘建清 何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6-671,共16页
利用化学元素行为特征的差异性,以总有机碳(TOC)、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或比值判别四川盆地西南缘盐津牛寨剖面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细粒沉积岩形成时的初级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陆源供应的输入和盆地水体滞留程度等环境特征,并对比... 利用化学元素行为特征的差异性,以总有机碳(TOC)、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或比值判别四川盆地西南缘盐津牛寨剖面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细粒沉积岩形成时的初级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陆源供应的输入和盆地水体滞留程度等环境特征,并对比川南沉降中心(长宁剖面)和南川非沉降中心(南川剖面)龙马溪组的古环境参数,综合探讨了早志留世上扬子海滞留海盆细粒沉积岩有机质富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盐津牛寨地区下志留统细粒沉积岩以黑色—灰黑色碳质页岩、页岩和泥岩为主,富有机质主要集中在龙马溪组下段,TOC平均含量为2.73%;Ba_(bio)显示盆地西南缘龙马溪组早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Ni/Co、V/(V+Ni),U/Th和V/Cr揭示龙马溪组从底部缺氧环境逐步过渡到顶部的氧化环境;TiO_(2)、Al2O_(3)、Zr表明龙马溪组下段陆源碎屑供应量明显增加;Mo/TOC值和U-Mo协变模式图均说明四川盆地西南缘在早志留世水体呈中等滞留环境。与长宁剖面和南川剖面对比分析,发现盆地西南缘TOC与氧化还原条件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与盆地水体的滞留程度呈现微弱的正向相关关系;与陆源碎屑物质的注入和初级生产力无明显相关性,表明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是影响该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 龙马溪组 细粒沉积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川西南盐津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何佳伟 谢渊 +3 位作者 侯明才 刘建清 何利 芦云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4-1191,共18页
为查明川西南盐津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页岩形成时的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对盐津牛寨剖面19件页岩样品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进行测试分析,主要应用了稀土元素来探讨龙马溪组页岩的形成环境、沉积速率、物质来源和... 为查明川西南盐津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页岩形成时的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对盐津牛寨剖面19件页岩样品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进行测试分析,主要应用了稀土元素来探讨龙马溪组页岩的形成环境、沉积速率、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研究表明:盐津牛寨剖面龙马溪组页矿物成分以石英、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矿物三角图显示盐津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主要为黏土相页岩和混合相页岩的组合;整体ΣREE值较高,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呈Ce亏损和微弱Eu富集的右倾特点;样品δCe值和Ni/Co值、V/Cr值变化趋势表明古水深呈现早期突然增加后期逐渐变浅,含氧量由早期的缺氧还原状态逐渐演变为后期的弱氧化状态;La_(N)/Yb_(N)值变化表明页岩沉积速率受海平面升降及陆源碎屑输入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特点;物源分析表明源岩以长英质火成岩及花岗岩类的中—酸性地质体为主;La-Th-Sc图解和构造背景特征表明源岩主体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结合前人研究及其大地构造背景,推断川西南盐津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主体形成于缺氧的被动大陆边缘,且物源主要来自于西侧康滇古陆,黔中隆起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 盐津地区 龙马溪组 稀土元素 物源分析 构造背景
下载PDF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须家河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启伟 李勇 +3 位作者 汪正江 余谦 王锦程 王伟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1,共7页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地层较发育,勘探程度低且具备页岩气成藏的可能性。基于野外剖面实测及定点采样、岩石热解实验、有机碳测定、镜质体反射率测试与分析等方法,结合岩心资料,综合分析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地层较发育,勘探程度低且具备页岩气成藏的可能性。基于野外剖面实测及定点采样、岩石热解实验、有机碳测定、镜质体反射率测试与分析等方法,结合岩心资料,综合分析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区内须家河组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主要为1.0%~2.0%,总体上达到一般—较好的生气标准;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Ⅱ2型次之;有机质成熟度主要为0.8%~1.7%,部分高于2.0%,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通过系统对比区内须家河组各段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孔隙度、埋藏深度、有效厚度等地质参数,评价出区内须五段与须三段均为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有机地球化学 须家河组 前陆盆地
下载PDF
大巴山前缘田坝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何佳伟 谢渊 +5 位作者 侯明才 杨平 刘家洪 薛时雨 吴斌 王文川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6-366,共11页
为拓展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地域,以大巴山前缘巫溪县田坝剖面为基础,通过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分、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孔径和等温吸附等方法,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各项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五峰组-龙马溪组硅... 为拓展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地域,以大巴山前缘巫溪县田坝剖面为基础,通过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分、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孔径和等温吸附等方法,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各项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五峰组-龙马溪组硅质泥页岩富含生物化石,按照TOC质量分数>2%为优质页岩的划分标准,仅龙马溪组发育优质页岩段,厚54.31m,TOC质量分数平均为3.80%、Rb平均为2.90%、Ro平均为2.28%;TOC与硅质、脆性矿物含量呈反比,与黏土矿物、黄铁矿含量和BJH总孔容呈正比,黏土矿物含量与BJH总孔容呈正比。有机质孔与层间页理缝构成最主要的储集空间,以两端开口的中孔为主,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了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TOC与黏土矿物含量共同控制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发育。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稳定,比表面较大,吸附量大,吸附能力强。与焦页1井对比分析,发现巫溪田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具有高TOC、高Rb、高硅质含量、高白云石含量和低长石、低碳酸盐岩、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四高四低"特征,热演化程度适中,微孔隙-裂缝系统发育,有利于页岩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储昙 五峰组龙马浸组 巫浸 焦页1井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为乐 许强 +6 位作者 李雨森 单云锋 韦春豪 巨袁臻 郁文龙 王运生 卢佳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90,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育分布规律,并探讨了草滩村液化滑坡—泥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Ⅶ度及以上烈度区内共发育1 535处同震地质灾害,主要为中小规模黄土滑坡和浅表层岩质崩塌,集中分布于黄土梁和黄土塬内冲沟两侧、单薄黄土梁两侧以及大型历史滑坡后壁等局部地形较陡峭的部位。地震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而地形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局部分布规律。同震地质灾害在0.1~0.3 g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发震断层下盘区域、南东坡向、30~60 m坡高范围、斜坡中部以上20~40 m范围分布数量最多。受广泛关注的草滩村“砂涌”灾害本质是饱水黄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液化滑坡。2016年完成的填沟造地工程改变了滑源区地表和地下水流通条件,地下水通道被堵塞,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和下部土体饱和可能是该处发生液化滑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同震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黄土滑坡 液化滑坡—泥流 填沟造地工程
下载PDF
积石山Ms6.2级和泸定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比 被引量:8
9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5 位作者 曹佳文 秦雅东 王立朝 董英 郭富赟 郭兆成 白永健 冉涛 侯圣山 王涛 高波 卢佳燕 李光辉 宁志杰 向炳霖 孙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59,共14页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泸定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对比研究 同震滑坡分布特征 控灾因子
下载PDF
喜马拉雅成矿带嘎波伟晶岩型锂矿成矿时代、岩浆演化及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伟康 李光明 +5 位作者 付建刚 张海 张林奎 吴建阳 董随亮 杨玉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5-297,共23页
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错那洞、琼嘉岗等稀有金属矿的发现,揭开了喜马拉雅地区稀有金属矿产勘查和研究的序幕。已有工作显示该带有望成为一条新的世界级的Li-Be-W-Sn稀有金属成矿带。嘎波锂矿... 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错那洞、琼嘉岗等稀有金属矿的发现,揭开了喜马拉雅地区稀有金属矿产勘查和研究的序幕。已有工作显示该带有望成为一条新的世界级的Li-Be-W-Sn稀有金属成矿带。嘎波锂矿是在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伟晶岩型锂矿。本研究聚焦库拉岗日穹窿北东侧的嘎波锂矿,重点研究其成矿特征、形成时代、岩浆演化特征。嘎波矿区主要发育锂辉石、锂电气石、锂云母、透锂长石、铌钽铁矿、绿柱石等锂-铍-铷-铌钽稀有金属矿物。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简单,锂辉石主要产在细粒钠长石锂辉石带和块体微斜长石锂辉石带中,前者为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独居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嘎波锂辉石伟晶岩形成于中新世早期(23~21 Ma);其成矿年龄与藏南拆离系(STDS)活动的峰期一致,两者具有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嘎波锂辉石伟晶岩具有高度分异演化的特征,熔体经历了斜长石、锆石、云母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云母化学成分显示:云母类型以白云母为主;随着岩浆分异程度的增高,云母中Fe和Mg含量降低,Li含量升高,并出现代表极高分异演化程度的锂云母。嘎波锂矿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稀有金属成矿理论一项重要的找矿成果,为丰富淡色花岗岩稀有金属成矿理论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锂矿 库拉岗日穹窿 喜马拉雅成矿带 淡色花岗岩 嘎波
下载PDF
四川汶川县板子沟“6·26”特大型泥石流成因特征与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宪政 铁永波 +9 位作者 宁志杰 杨昶 李宗亮 李明辉 梁京涛 卢佳燕 鲁拓 李光辉 李果 向炳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45,共12页
2023年6月26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板子沟发生灾害性泥石流,沟口冲出总量约8.28×10^(5) m^(3),堵塞岷江并形成面积约0.4 km^(2)的堰塞湖。为揭示汶川震后15 a仍发生特大型泥石流事件的内在成因机制,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地形... 2023年6月26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板子沟发生灾害性泥石流,沟口冲出总量约8.28×10^(5) m^(3),堵塞岷江并形成面积约0.4 km^(2)的堰塞湖。为揭示汶川震后15 a仍发生特大型泥石流事件的内在成因机制,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地形叠加分析与动力学参数计算等方法,分析板子沟泥石流的成因和堵江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板子沟泥石流触发降雨具有短历时高强度的特征,泥石流以沟道物源启动为主;(2)泥石流洪峰流量高达755.5 m^(3)/s,是导致堵塞岷江的主要原因;(3)板子沟泥石流表明,震后这类泥石流的活动性因物源耦合输移而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特点。建议加强震区泥石流隐蔽型同震滑坡物源和沟道物源动态调查评估。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震后泥石流活动性演变规律的认识,并可为震后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县 板子沟 震后 泥石流 岷江 堵江
下载PDF
关于相的命名及其分类的建议 被引量:10
12
作者 牟传龙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1-339,共9页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是能源资源调查与勘探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要开展岩相古地理研究,必须要准确理解和定义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现在涉及到相的研究成果,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相的含义、使用及其分类不尽一致。通过系统...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是能源资源调查与勘探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要开展岩相古地理研究,必须要准确理解和定义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现在涉及到相的研究成果,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相的含义、使用及其分类不尽一致。通过系统回顾“相”一词诞生到发展演化过程,结合多数学者的意见和使用习惯,本文建议采用“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包含了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的含义。对于相的命名,可以使用代表物质的如灰岩相;代表环境的,如河流相;代表成因的,如浊流相;代表生物综合特征的,如笔石相;以及代表构造背景如磨拉石相等。对侧重环境的相命名与分类,按照“环境+相”原则来使用。根据研究程度,按照相(facies)—亚相(subfacies)—次相(suborder facies)来描述和分类。即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亚相是相的次一级环境的物质表现,次相是亚相的次一级环境的物质表现,而微相(microfacies)则是岩石薄片、揭片和磨光面中的生物学和沉积学的全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相 次相 微相 分类
下载PDF
基于斜坡单元的山区城镇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康定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家柱 高延超 +3 位作者 铁永波 徐伟 白永健 张彦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0-650,共11页
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康定市为例,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工程地质岩组、距道路距离、距断裂距离、距水系距离和斜坡结构等9个滑坡影响因子,根据各因子滑... 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康定市为例,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工程地质岩组、距道路距离、距断裂距离、距水系距离和斜坡结构等9个滑坡影响因子,根据各因子滑坡面积比曲线与证据权值曲线的突变点,划分滑坡影响因子二级状态,并对各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相关性较高的距道路距离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对已有治理工程的斜坡单元,本文尝试利用折减系数法对其易发性进行进一步评价。结合现场调查,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程度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等易发、低易发。评价结果表明,自然工况下极高易发区主要位于康定市炉城镇以及研究区北侧二道桥村一带,高易发区主要位于雅拉河、折多河与瓦斯沟河谷两侧,对治理工程所在的斜坡单元进行折减后,极高易发区面积由11.21%降至8.42%,滑坡比率由4.03降低至2.3,研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模型精度达77.8%。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康定市区的滑坡易发性分布情况,可为城镇精细化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性 斜坡单元 证据权模型 治理工程 山区城镇
下载PDF
边坡雷达在重大突发性滑坡应急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伟 铁永波 +5 位作者 李江 李宗亮 巴仁基 田凯 冉涛 王家柱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1,共12页
西南地区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常发生于深切河谷区,在应急抢险过程中,存在人员难到达、地面调查与监测困难、灾害持续变形破坏造成的危害大等问题。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白格滑坡和四川丹巴县阿娘寨滑坡应急抢险为例,应用边坡雷达对白格滑... 西南地区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常发生于深切河谷区,在应急抢险过程中,存在人员难到达、地面调查与监测困难、灾害持续变形破坏造成的危害大等问题。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白格滑坡和四川丹巴县阿娘寨滑坡应急抢险为例,应用边坡雷达对白格滑坡残留体和阿娘寨滑坡复活体进行应急监测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边坡雷达获取各测点的累计视向变形量、变形速率、变形加速度等监测数据绘制监测区变形云图和监测曲线,判识滑坡区变形破坏及发展趋势、研判各变形区所处的变形演化阶段,快速对临滑破坏区进行识别与预报。边坡雷达能对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开展非接触式全天候实时监测,既能实时掌握灾害变形特征,也保证了监测人员安全,对今后类似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监测和预警预报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格滑坡 阿娘寨滑坡 边坡雷达 变形规律 匀速变形阶段
下载PDF
中国新疆-中亚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演化简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向飞 陈莉 +9 位作者 曹华文 彭智敏 陈奋宁 洪俊 任飞 王启宇 姜丽莉 高慧 潘桂棠 李文昌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共39页
中国新疆-中亚地处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交汇部位,跨全球最重要三大构造(成矿)域中的2个,对认识全球构造演化和资源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该区域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然而不同学... 中国新疆-中亚地处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交汇部位,跨全球最重要三大构造(成矿)域中的2个,对认识全球构造演化和资源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该区域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然而不同学派之间存在诸多争议。笔者结合“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论,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3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依据优势大地构造相将研究区划分为12个一级构造单元、3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74个三级构造单元,并针对二级构造单元的构造环境和岩石建造组合进行描述、总结,以建立研究区总体构造格架和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依据两大构造域时空演化特征,追溯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历史。通过对研究区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演化的重新厘定,以期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和资源能源勘查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中亚 构造单元 大地构造相 演化
下载PDF
国内外地震滑坡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洪福 方甜 韦玉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5-628,共14页
地震滑坡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2005年10月8日克什米尔Ms 7.8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 8.0地震、2010年玉树Ms 7.1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Ms 6.5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 8.1地震以及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 7.... 地震滑坡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2005年10月8日克什米尔Ms 7.8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 8.0地震、2010年玉树Ms 7.1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Ms 6.5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 8.1地震以及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 7.0地震等一系列强震活动,都不同程度地触发了大量地震滑坡,并伴生了许多次生灾害,从而促进地震滑坡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地震滑坡研究现状,归纳了地震滑坡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地震动参数与地震滑坡关系、边坡地质条件与地震滑坡关系、地震滑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地震滑坡预测以及地震滑坡危险性与风险区划等6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地震滑坡应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研究现状 研究趋势与展望 分布规律 动力响应特征 预测评价
下载PDF
喜马拉雅成矿带嘎波锂矿铌铁矿族矿物学特征及对岩浆-热液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付建刚 李光明 +7 位作者 郭伟康 张海 张林奎 董随亮 周利敏 李应栩 焦彦杰 石洪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50,共17页
嘎波伟晶岩型锂矿位于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的库拉岗日穹窿东北端,是最近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含矿伟晶岩主要赋存在库拉岗日穹窿滑脱系的大理岩中,成矿元素以锂为主,共生铍铌钽等稀有金属。本文对锂辉石伟晶岩脉中铌铁矿族矿物开... 嘎波伟晶岩型锂矿位于西藏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的库拉岗日穹窿东北端,是最近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含矿伟晶岩主要赋存在库拉岗日穹窿滑脱系的大理岩中,成矿元素以锂为主,共生铍铌钽等稀有金属。本文对锂辉石伟晶岩脉中铌铁矿族矿物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背散射电子成像和能谱元素面扫描分析。岩相学研究表明锂辉石伟晶岩中铌铁矿族矿物内部结构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正向条带结构、反向条带结构、韵律环带结构和复杂结构4种类型。铌铁矿族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成分特征,有效记录了锂辉石伟晶岩形成演化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应于正岩浆阶段的末期,形成铌铁矿族矿物核部,成分相对均一,没有环带的晶体,以富Nb和Fe为特征;第二阶段,对应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早期,形成铌铁矿族矿物的正向条带结构、反向条带结构和韵律环带结构,以Nb、Ta、Fe、Mn元素含量周期性变化为特征;第三阶段,对应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晚期,该阶段形成铌铁矿族矿物的复杂结构,以大量富Ta和富Mn流体交代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铌铁矿族矿物内部结构对揭示锂辉石伟晶岩的形成过程与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 铌铁矿族矿物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 岩浆-热液过渡 库拉岗日穹窿 喜马拉雅成矿带
下载PDF
地质建造对土壤性质的制约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西昌地区红壤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勇 欧阳渊 +6 位作者 刘洪 张腾蛟 张景华 李樋 吴君毅 邵璐 高文龙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6-212,共17页
厘清地质建造对土壤性质制约的作用及程度有助于建立起地质背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为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笔者以西昌地区6种类型地质建造上发育的红壤为例,系统分析每种类型地质建造内基岩和红壤中植物营养元素... 厘清地质建造对土壤性质制约的作用及程度有助于建立起地质背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为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笔者以西昌地区6种类型地质建造上发育的红壤为例,系统分析每种类型地质建造内基岩和红壤中植物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及红壤的质地、酸碱性等理化性质。结果显示,土壤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与下伏地质建造中相应元素的含量呈现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S、N、As除外),相关系数R的平方值为0.54~0.97,不同类型地质建造上形成红壤的营养元素丰缺度、重金属污染风险、质地、酸碱性等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地质建造可以在多个方面有效制约其形成土壤的性质,且这种制约作用具有普遍性,据此提出了“地质建造-土壤性质-生态环境”为主线的山地丘陵区生态地质调查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土壤性质 地质建造 红壤 西昌
下载PDF
西藏谷露地热田地热资源前景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5
19
作者 万汉平 谢迎春 +2 位作者 王桥 郝伟林 高洪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9-260,共12页
西藏亚东-谷露裂谷带是新生代的活动构造带,具有构造活跃、地震频繁、热泉广布、大地热流高等特征,孕育了丰富的地热资源。已实现商业开发多年的羊八井地热田和羊易地热田正是位于亚东-谷露裂谷带的中部,而位于该构造带北部的谷露地热... 西藏亚东-谷露裂谷带是新生代的活动构造带,具有构造活跃、地震频繁、热泉广布、大地热流高等特征,孕育了丰富的地热资源。已实现商业开发多年的羊八井地热田和羊易地热田正是位于亚东-谷露裂谷带的中部,而位于该构造带北部的谷露地热田地热资源前景和勘探方向还有待深入认识。为此,本文解析了地表地热构造,对比了羊八井地热模式,分析了谷露地热田的深部热动力学背景,并结合钻井试采资料揭示谷露地热田具有良好的地热资源前景。在此基础上,利用大地电磁和重力预测了谷露地热田的地热分布具有南北分带性,即北部和中部具有深部和浅部两个层次的地热储层,而南部地热储层则以浅部为主。为深入研究亚东-谷露裂谷带的地热系统模式及指导地热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露地热田 地热资源 勘探方向 大地电磁测深 重力
下载PDF
川南地区二叠系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特征——以四川古蔺芭蕉村剖面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秀平 王启宇 安显银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8-412,共15页
以四川古蔺芭蕉村二叠系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沉积特征详细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衍射分析、元素地球化学与碳、氧、锶同位素分析,对其地层、沉积环境与演化特征进行研究,为四川盆地二叠系沉积特征研究与天然气勘探提... 以四川古蔺芭蕉村二叠系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沉积特征详细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衍射分析、元素地球化学与碳、氧、锶同位素分析,对其地层、沉积环境与演化特征进行研究,为四川盆地二叠系沉积特征研究与天然气勘探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四川古蔺芭蕉村地区从中二叠世的梁山—栖霞组沉积时期开始海侵,栖霞组由下向上水体先变深又变浅,呈缺氧—贫氧环境;茅口组底部又一次海侵,以继承栖霞组沉积环境为特征,在茅口组一段水体最深,向上逐渐变浅,呈缺氧—贫氧特征;龙潭组沉积水体最浅,氧化环境为主,局部呈还原环境;长兴组底部沉积水体最深,整体呈缺氧—贫氧特征,其碳酸盐岩沉积的海平面相对中二叠统应较浅。宏观上,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由东向西为碳酸盐岩缓坡逐渐向台地演化。茅口组三段发育大型的溶蚀孔洞和后期溶蚀缝洞,推测该区茅口组有可能形成岩溶缝洞型储层。长兴组的底部发育水体较深的台盆次相沉积,环台洼或台盆可能是礁滩发育的有利区。见大量的沥青质充填,考虑到川南地区二叠系发育富有机质的碳酸盐岩与黑色页岩及煤层,认为该区二叠系具备形成古油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缓坡 天然气勘探 二叠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