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勘查中减少探矿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技术方法 被引量:58
1
作者 吴金生 李子章 +1 位作者 李政昭 黄晓林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6年第10期112-116,共5页
绿色勘查是一种先进理念,是一种信仰,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绿色勘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成创新、综合研究采用多项技术来实现。本文结合高原生态脆弱区——四川省若尔盖铀矿田介绍了可减轻对环境扰动和影响的"以钻代槽&qu... 绿色勘查是一种先进理念,是一种信仰,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绿色勘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成创新、综合研究采用多项技术来实现。本文结合高原生态脆弱区——四川省若尔盖铀矿田介绍了可减轻对环境扰动和影响的"以钻代槽"、"一基多孔、一孔多支"、环保泥浆及净化处理、轻便设备及机具的使用等技术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勘查 探矿工程 环境影响 以钻代槽 一基多孔 一孔多支 若尔盖铀矿田
下载PDF
空气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54
2
作者 赵建勤 李子章 +2 位作者 石绍云 王勇 罗宏保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8年第7期55-59,共5页
跟管钻进技术已发展成为对付复杂地层钻进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介绍空气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SP系列跟管钻具的特点以及空气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在地质灾害、水电建设、城市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公路、铁道建设工程等复杂地层钻进的应用。
关键词 空气潜孔锤 跟管钻进 复杂地层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四川省泸定县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41
3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7 位作者 卢佳燕 梁京涛 王东辉 马志刚 李宗亮 鲁拓 石胜伟 刘民生 巴仁基 何龙江 张新克 甘伟 陈凯 高延超 白永健 龚凌枫 曾孝文 徐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特征、控灾条件及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9月14日22时,地震重灾区泸定县和石棉县境内,地震共诱发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65处(包括崩塌331处、滑坡234处),导致81处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剧变形;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群发性高位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震中附近地震烈度Ⅸ度区域,包括泸定县磨西镇、得妥乡、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及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根据汶川地震经验,认为位于地震烈度Ⅸ度区内的湾东河等流域,在未来5 a内泥石流将处于活跃期,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需考虑其高频率、黏性泥石流等特征;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残留在坡面的崩滑体在降雨作用下易转化成坡面泥石流,建议在防治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2种灾害类型的转化形式。研究可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县Ms6.8级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控灾条件 演化趋势 减灾对策
下载PDF
南江红层地区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降雨入渗深度与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群 许强 +2 位作者 易靖松 胥良 马志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47-1455,共9页
2011年“9.16”特大暴雨诱发四川省南江县发生数以千计的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该类典型滑坡具有滑体厚度集中在1~5 m区域,且总是沿呈“光面”的基覆界面顺层滑动的特殊性。通过设计室内降雨入渗试验、建立G-A入渗模型及考虑大气对土... 2011年“9.16”特大暴雨诱发四川省南江县发生数以千计的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该类典型滑坡具有滑体厚度集中在1~5 m区域,且总是沿呈“光面”的基覆界面顺层滑动的特殊性。通过设计室内降雨入渗试验、建立G-A入渗模型及考虑大气对土坡的影响计算得大气影响深度,分析滑坡降雨入渗深度,研究滑体厚度分布成因;并根据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分析天然状态下及降雨条件下浸润峰分别位于土层中与基覆界面时的斜坡稳定性,研究滑坡沿基覆界面滑动成因。结果表明:南江县红黏土渗透性极低,短时间的强降雨下降雨入渗深度十分有限,一般仅入渗50 cm左右。研究区的大气影响深度为5.37 m,在该深度范围内,雨水易入渗,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土体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土体孔隙比、渗透性逐渐降低,入渗逐渐困难,直至下覆基岩,降雨过程中雨水入渗深度是导致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厚度主要集中在1~5 m的原因。在降雨条件下,当浸润峰深度小于土层厚度,潜在滑面位于浸润峰处时,斜坡保持稳定,当浸润峰深度等于土层厚度,潜在滑面位于基覆界面时,界面滞水,水位上升,孔压产生,同时界面岩土体发生软化和润滑作用,界面效应是导致滑坡沿基覆界面这一“光面”顺层滑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 大气影响深度 降雨入渗深度 成因机理
下载PDF
我国西藏地区冰湖溃决灾害综述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建康 张佳佳 +4 位作者 高波 李元灵 李梦宇 吾金多吉 周路旭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5-1347,共13页
冰湖溃决是我国西藏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大、破坏力强和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往往造成下游地区遭受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冰湖溃决成因特征是形成机制、早期识别和危险性评价等冰湖溃决研究的基础,受客观条件限制... 冰湖溃决是我国西藏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大、破坏力强和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往往造成下游地区遭受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冰湖溃决成因特征是形成机制、早期识别和危险性评价等冰湖溃决研究的基础,受客观条件限制,我国西藏冰湖溃决的基础调查工作存在资料分散甚至缺失的局限性。为解决这个难题,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等技术手段,重新梳理了我国西藏地区的冰湖溃决事件及基本特征,共调查出33个冰湖37次溃决事件,其中2个为冰川阻塞湖(简称冰川湖),划定了冰湖溃决高发地带的地理分布位置,分析出冰崩/冰滑坡、埋藏冰融化、冰川融水、强降水、泥石流和上游冰湖溃决洪水6种诱发原因,为我国西藏冰湖溃决研究提供基础调查成果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湖溃决 冰碛湖 冰川阻塞湖 西藏 泥石流
下载PDF
汶川地震后沿龙门山裂断带原地应力测量初步结果 被引量:31
6
作者 吴满路 张岳桥 +5 位作者 廖椿庭 陈群策 马寅生 吴金生 严君凤 区明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92-1299,共8页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省西部汶川发生Ms8.0地震,震中位于青藏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发生后的4个月,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开展了原地应力测量,获得了3个测点的应力大小和方向。在3个测孔中浅部采用压磁应力解除法,深部采用水压致裂...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省西部汶川发生Ms8.0地震,震中位于青藏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发生后的4个月,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开展了原地应力测量,获得了3个测点的应力大小和方向。在3个测孔中浅部采用压磁应力解除法,深部采用水压致裂法。浅部测量结果显示,位于震中区映秀测点,水平最大主应力值为4.3MPa,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19°E;宝兴测点位于震中区西南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汶川地震没有导致该段地表破裂,该点获得的水平最大主应力值为9.8MPa,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51°W;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最西南端的康定测点,水平最大主应力值为2.6MPa,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39°E。利用水压致裂法对各钻孔100~400m深度进行了应力测量,获得了应力随深度变化趋势和应力状态。与震前其它应力测量结果和中国其它地区表层地应力测量结果比较,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处于相对高应力水平,震中区仍处于中等应力水平。这项研究成果将为评价龙门山断裂带余震和今后强震发展趋势提供关键构造物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原地应力测量 应力解除 水压致裂 龙门山断裂带
下载PDF
西藏天摩沟泥石流形成机制与成灾特征 被引量:31
7
作者 高波 张佳佳 +2 位作者 王军朝 陈龙 杨东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天摩沟于2007年9月、2010年7月、2010年9月和2018年7月分别发生大型和巨型泥石流,4次泥石流活动均不同程度堵塞主河帕隆藏布,淤埋国道318或摧毁桥梁,堰塞湖淹没村道、溃决造成下游塌岸,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尤其是交通干...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天摩沟于2007年9月、2010年7月、2010年9月和2018年7月分别发生大型和巨型泥石流,4次泥石流活动均不同程度堵塞主河帕隆藏布,淤埋国道318或摧毁桥梁,堰塞湖淹没村道、溃决造成下游塌岸,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尤其是交通干道造成极大危害。文章针对以上4次泥石流活动,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泥石流发生前的孕灾背景进行解译,同时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和地面调查对天摩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和成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天摩沟内冰川发育,年际变化大,目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方式为岩崩和堵溃,其中2018年和2007年为岩崩引发,2010年为堵溃引发,该沟同时具有冰川泥石流和降雨泥石流的特征。(2)经历了2007年和2010年3次大规模泥石流后,天摩沟内斜坡类物源储量增加了19.6%,绝大部分启动的冰碛物和崩滑物源都转化为泥石流沟道堆积物或冲出沟口。(3)天摩沟2018年泥石流容重为2.10g/cm^3,为黏性泥石流,流速快冲击力强,帕隆藏布河道受到挤压多次变道,历史上最大偏移距离为190m。(4)2018年7月11日泥石流成因为降雨条件下加剧冰川消融引发主沟沟源右侧岩崩,形成多阵次泥石流,主泥石流体积18×104m3,淤埋G318近220m。后续依然具有暴发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建议进行防治降低其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天摩沟 泥石流 地质灾害 堰塞湖 遥感 无人机
下载PDF
小口径钻孔组合桩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喜昌 石胜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82-85,共4页
论文按照地质工程观点 ,简要阐述了小口径钻孔组合桩的功能优势。指出了对其进行研究应遵循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其设计原则 。
关键词 小口径钻孔组合桩 地质工程 滑坡 抗滑桩 地形 地质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及常用监测方法 被引量:30
9
作者 季伟峰 胡时友 宋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7年第S1期38-41,共4页
我国西南部地区山地面积比例高,地质灾害尤为突出,发生频繁。主要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目前的滑坡、泥石流监测工作主要有以工程减灾为目的的专业监测,城镇居民点的综合减灾监测,而广大农村则以群测群防为主监测。国土资源部... 我国西南部地区山地面积比例高,地质灾害尤为突出,发生频繁。主要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目前的滑坡、泥石流监测工作主要有以工程减灾为目的的专业监测,城镇居民点的综合减灾监测,而广大农村则以群测群防为主监测。国土资源部建立了全国性的内容包括滑坡、泥石流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特别是在三峡水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由中央主管部门统一指挥、专业技术人员配以相关监测方法及仪器进行。目前使用的主要监测方法有地表位移监测、滑坡体深部位移监测、滑坡体应力应变监测、地下水监测、3S技术综合应用I、nSar技术应用、基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实时自动化监测等。通过这些监测,对三峡水库区的移民迁建、经济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南地区 地质灾害 监测 方法
下载PDF
四川巴中市滑坡灾害与降雨雨型关系探讨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勇 温智 程英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巴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和秦岭造山带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以宽缓的隔档式褶皱为主,地层岩性主要为砂泥岩互层的红层岩体,红层滑坡灾害多为强降雨诱发。开展滑坡灾害与降雨雨型关系的研究,可为该地区滑坡灾害临界降雨阈值和预警服务提供参考... 巴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和秦岭造山带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以宽缓的隔档式褶皱为主,地层岩性主要为砂泥岩互层的红层岩体,红层滑坡灾害多为强降雨诱发。开展滑坡灾害与降雨雨型关系的研究,可为该地区滑坡灾害临界降雨阈值和预警服务提供参考。文章通过统计巴中市强降雨事件与滑坡发生的对应关系,初步揭示了滑坡灾害触发的降雨特征,并在分析降雨强度的基础上,结合降雨历时和降雨过程,对巴中市2007—2016年之间23场月降雨量大于200 mm的降雨事件进行了细分,共划分为单峰型、前峰型、后峰型、递增型、递减型、均匀型6类降雨雨型。对各类降雨雨型下滑坡发生数量进行统计,递增型和单峰型降雨事件下滑坡发生的比例分别为46.90%和25.02%。经稳定性计算分析,递增型和单峰型两类雨型条件下滑坡稳定性有明显降低,降雨过程对滑坡发生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强降雨期间应加强降雨雨型的分析,为适时发布区域滑坡灾害预警信息、做好提前避让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质灾害 降雨雨型 灾害预警 四川巴中
下载PDF
悬臂式抗滑桩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洪佳 门玉明 +1 位作者 李寻昌 张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960-2966,共7页
作为治理滑坡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抗滑桩,由于岩土体介质的特殊性,桩后滑坡推力、土体抗力及桩身变形破坏模式与理论计算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悬臂式抗滑桩加固滑坡的模型试验,对滑体进行逐级加载,测得桩后滑坡推力、桩前土体抗力和桩体的应... 作为治理滑坡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抗滑桩,由于岩土体介质的特殊性,桩后滑坡推力、土体抗力及桩身变形破坏模式与理论计算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悬臂式抗滑桩加固滑坡的模型试验,对滑体进行逐级加载,测得桩后滑坡推力、桩前土体抗力和桩体的应变,研究滑坡推力分布、土体抗力的变化情况、桩身变形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悬臂式抗滑桩可分为分离段和接触段两部分,滑坡推力逐渐向接触段集中;桩前土体抗力主要在桩前25 cm以上,随着深度增加,抗力逐渐减小;悬臂式抗滑桩为折断破坏形式,破坏点的位置在滑面以下25 cm处。模型破坏主要是由于桩前土体发生屈服,从而使桩顶部位移过大,致使桩身因折断破坏而失效,最终滑坡模型失稳。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抗滑桩 模型试验 嵌固深度 桩前土抗力
下载PDF
拉力集中全长黏结型锚索长期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任爱武 汪彦枢 +2 位作者 王玉杰 陈祖煜 姜昭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3-499,共7页
拉力集中全长黏结型锚索曾在我国重大水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这些用作永久支护的锚索工程使用寿命以及是否会有一天成为工程的"定时炸弹"的问题,通过现场开挖一根在漫湾水电站左岸边坡服役20 a的锚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 拉力集中全长黏结型锚索曾在我国重大水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这些用作永久支护的锚索工程使用寿命以及是否会有一天成为工程的"定时炸弹"的问题,通过现场开挖一根在漫湾水电站左岸边坡服役20 a的锚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讨论。结合开挖试验成果,从锚头锈蚀特征、钢绞线缩进量、水泥砂浆防锈效果、内锚固段特征以及钢绞线化学和力学性质变化等方面,对拉力集中全长黏结型锚索的长期运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如下结论:(1)全长黏结型锚索对于锚头锚具的要求较低,该工艺锚索在任何一个位置发生损坏断裂后,都将不至于由于一处的损坏而导致锚固工程整体的破坏;全长黏结可以有效地阻止锚索失效链条的进一步发展;(2)水泥砂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锈效果,但对于锚头位置仅采用混凝土浇筑的防锈工艺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3)开挖锚索内锚固段未发现任何横向裂纹,证明在适当的预应力范围内水泥砂浆可以达到较好的锚固效果;(4)开挖锚索服役20 a后,钢绞线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质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拉力集中全长黏结型锚索 耐久性 服役20a锚索 现场开挖试验
下载PDF
川藏铁路交通廊道地质调查工程主要进展与成果 被引量:24
13
作者 郭长宝 王保弟 +12 位作者 刘建康 涂杰楠 张永双 马剑飞 铁永波 韩冰 马鑫 刘峰 李雪 孟文 钟宁 杨志华 吴瑞安 《中国地质调查》 2020年第6期1-12,共12页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其位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在铁路规划建设中面临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区域性活动断裂与断错影响、地质灾害、高地应力及其引起的岩爆和大变形、高温...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其位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在铁路规划建设中面临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区域性活动断裂与断错影响、地质灾害、高地应力及其引起的岩爆和大变形、高温热害、断裂带高压水与涌水突泥、高陡边坡稳定性等。为满足技术支撑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精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川藏铁路交通廊道地质调查工程”,聚焦制约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工作对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的支撑作用。2019年主要完成铁路沿线1∶5万区域地质调查1350 km 2、1∶5万地质灾害调查5000 km 2,建设6口大地热流地质参数井、8个地温监测站,完成地应力测量20孔,编制完成11份地质调查专报,提出的大渡河大桥段、理塘车站段、毛垭坝盆地段等线路优化建议/防灾建议被采纳;首次将1∶5000大比例尺航空物探技术引入复杂山地铁路工程勘察,创新形成千米级超长水平钻孔定向取心钻进技术,实现500 m深的水平孔地应力测量突破等。该工程通过2019年调查研究,全力提升了铁路沿线地质调查程度与精度,并创新了复杂艰险山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与探测技术、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理论与减灾关键技术,有效支撑服务了川藏铁路规划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区域地质 活动断裂 地质灾害 高温热害与涌水突泥 地应力
下载PDF
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项目的概况和钻探技术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伟 贾军 胡时友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年第S1期5-8,16,共5页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的概况,包括该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目标、工程内容、组织管理等。此外,着重介绍了该项目钻探施工存在的技术难题以及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钻探设备、取心钻进方法、绳索取心钻杆、...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的概况,包括该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目标、工程内容、组织管理等。此外,着重介绍了该项目钻探施工存在的技术难题以及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钻探设备、取心钻进方法、绳索取心钻杆、取心工具和钻井泥浆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科学钻探 概况 技术方案
下载PDF
基于Socket的GPRS远程数据采集方法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志伟 沈杰峰 +1 位作者 郭启峰 唐俊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37-39,93,共4页
C/S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常常在一个局域网络环境下实现,服务器和客户机的IP地址是固定的,这样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ODBC驱动和静态TCP/IP协议来实现。通过GPRS网络环境中提供的远程数据操作服务,实现了服务器IP地址是固定的和客户机的IP... C/S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常常在一个局域网络环境下实现,服务器和客户机的IP地址是固定的,这样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ODBC驱动和静态TCP/IP协议来实现。通过GPRS网络环境中提供的远程数据操作服务,实现了服务器IP地址是固定的和客户机的IP地址是变化的C/S远程数据采集软件。在对GPRS网络和Win-dows Socket通信原理的分析上、建立了动态IP链接的体系结构。并对GPRS网络远程数据采集的Delphi实现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模式 SOCKET 数据采集 GPRS
下载PDF
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及防渗措施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吴宝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岩质边坡 稳定性影响 防渗措施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钻探施工概况 被引量:22
17
作者 樊腊生 贾军 +2 位作者 吴金生 赵远刚 尤建武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年第12期5-8,共4页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的施工情况以及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在施工中,克服了钻孔涌水、垮塌和地层极为破碎等困难。采用低失水、高密度和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泥浆体系,解决了由地应力导致断层泥膨胀和缩径的技术难题...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的施工情况以及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在施工中,克服了钻孔涌水、垮塌和地层极为破碎等困难。采用低失水、高密度和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泥浆体系,解决了由地应力导致断层泥膨胀和缩径的技术难题。采用半合管取心技术,在破碎地层中也能获取原状性好的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汶川地震断裂带 钻探施工
下载PDF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钻井液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统得 陈礼仪 +1 位作者 贾军 李前贵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4年第9期139-142,145,共5页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地层极端复杂,主要表现在强破碎、强水敏和高地应力,施工难度极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在WFSD项目几个钻孔的钻探施工中,选用并演化了改性磺化、LBM-GLA、钾铵基聚磺以...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地层极端复杂,主要表现在强破碎、强水敏和高地应力,施工难度极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在WFSD项目几个钻孔的钻探施工中,选用并演化了改性磺化、LBM-GLA、钾铵基聚磺以及钾石灰聚磺4种不同的钻井液主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各钻井液体系的特点与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此外,提出了在深孔复杂地层钻探施工钻井液应用的一些体会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断裂带 科学钻探 复杂地层 钻井液技术
下载PDF
雄安新区D03地热勘探井钻探施工实践 被引量:22
19
作者 樊腊生 贾小丰 +4 位作者 王贵玲 张统得 张平 吕灿 李俊萍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20年第10期13-22,共10页
D03地热勘探井部署在雄安新区雄县牛驼镇凸起的轴部,设计井深2500 m,完钻井深2511.10 m。实施的目的是为探明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的地质结构和分布,获取碳酸盐岩热储地热—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地热资源潜力。本文主要介绍了D03地热勘探井... D03地热勘探井部署在雄安新区雄县牛驼镇凸起的轴部,设计井深2500 m,完钻井深2511.10 m。实施的目的是为探明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的地质结构和分布,获取碳酸盐岩热储地热—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地热资源潜力。本文主要介绍了D03地热勘探井的钻探施工情况,开展了螺杆马达单点定向顶漏侧钻绕障作业,解决了失返性漏失段定向侧钻难题,探索了失返性漏失段水泥固井工艺,获取了标志层杨庄组的岩屑和岩心,区分开了雾迷山组白云岩和高于庄组白云岩,实现了勘探的目的。通过钻探施工、取心、岩屑录井、薄片鉴定等工作,基本查明了D03井区的地质结构及主要岩性特征。通过抽水试验,获取了水文地质参数,评价了可开采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清洁能源 地热资源调查 地热勘探井 钻探 抽水试验
下载PDF
西藏古乡沟泥石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建康 程尊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5-49,55,共6页
古乡沟位于西藏波密县境内,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自1953年暴发特大泥石流以来,在夏秋季节连续高温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就会频繁暴发泥石流,几次至百余次不等。为了研究古乡沟泥石流活动与气象条... 古乡沟位于西藏波密县境内,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自1953年暴发特大泥石流以来,在夏秋季节连续高温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就会频繁暴发泥石流,几次至百余次不等。为了研究古乡沟泥石流活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古乡沟1964~1965年暴发的中等及以上规模泥石流(Qmax≥50 m3/s)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所在期间(5~9月)的气象资料,通过非参数检验方法,发现泥石流暴发与日降雨R和日最高气温Tmax存在密切关系。最后,分别就多雨(R≥5 mm)和少雨(R〈5 mm)两种气象条件下,分别讨论泥石流暴发概率与降雨和气温的关系,其相关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泥石流 Kolmogorov-Smirnov检验 气象条件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