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丰度 被引量:107
1
作者 赵继尧 唐修义 黄文辉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B07期5-13,17,共10页
根据现有的资料,得出中国不同地区煤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值。由于分析样品分布不均和采用的测试方法各不相同,本文的数据还不能准确地代表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平均丰度值。另外,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和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煤层煤中微量... 根据现有的资料,得出中国不同地区煤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值。由于分析样品分布不均和采用的测试方法各不相同,本文的数据还不能准确地代表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平均丰度值。另外,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和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煤层煤中微量元素丰度差异很大,必须从元素的资源化利用及其环境效应方面来分析元素的丰度。含量异常的元素要特别加强研究。进一步的测试和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地质成因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微量元素 环境效应 丰度 地质成因
下载PDF
中国陆源碎屑盆地层序地层与储层展布 被引量:52
2
作者 邓宏文 王洪亮 +1 位作者 翟爱军 徐长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不同类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样式、展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前陆盆地的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逆冲挠曲变形和负载释放的交替作用,层序展布上表现为极度的不对称;克拉通盆地因地形平坦,海平面升降对层序发育起主要控制作用,层序特征在较大的... 不同类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样式、展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前陆盆地的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逆冲挠曲变形和负载释放的交替作用,层序展布上表现为极度的不对称;克拉通盆地因地形平坦,海平面升降对层序发育起主要控制作用,层序特征在较大的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断裂不同规模、不同级次的幕式活动控制了陆内裂谷盆地层序各级次旋回的发育,因此,盆地层序往往具有多级旋回的特征;大型坳陷盆地由于水体广阔,层序特征可与被动陆缘类比;山间坳陷盆地的层序发育主要受幕式构造活动、古气候以及物源等因素的影响;山前断陷盆地的层序发育则主要受走滑拉分作用的控制。上述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盆地的生储盖类型及其配置关系有较大差别。就一般而言,各级次旋回中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是烃源岩发育的位置;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中形成的各类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碎屑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储集层 中国
下载PDF
盆地-山岭耦合体系与地球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75
3
作者 刘和甫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1-596,共16页
盆山耦合分析应该将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板块运动学序列结合起来 ,根据地球动力学环境所提出的 :伸展构造体系、挤压构造体系、走滑构造体系和克拉通构造体系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依照板块运动学序列所划分的主要旋回 :裂解阶段、俯冲阶段... 盆山耦合分析应该将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板块运动学序列结合起来 ,根据地球动力学环境所提出的 :伸展构造体系、挤压构造体系、走滑构造体系和克拉通构造体系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依照板块运动学序列所划分的主要旋回 :裂解阶段、俯冲阶段、碰撞阶段和后造山阶段进行定位与定时分析 .伸展构造体系在离散期为陆内裂陷盆地及伸展造山带 ;在聚合期为弧后裂陷盆地及张性岩浆弧造山带 ;在后造山期为后继裂陷盆地及晚期伸展造山带 .挤压构造体系在俯冲期为弧后前陆盆地及俯冲造山带 ;在碰撞期为周缘前陆盆地及碰撞造山带 ;在再活动期为再生前陆盆地及再生造山带 .走滑构造体系在伸展期为走滑拉分盆地及剪张山岭 ;在挤压期为走滑挠曲盆地及剪压造山带 .克拉通构造体系在裂解期为克拉通内部盆地 ;在拼合期为克拉通边缘盆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盆地-山岭体系 挤压盆地-山岭体系 走滑盆地-山岭体系 克拉通构造体系 地球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测井资料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定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84
4
作者 许晓宏 黄海平 卢松年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12,共5页
由于受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和取样人为性等因素的影响,常规的岩心取样分析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常有一定的偏差。利用测井资料信息连续性的特点,通过建立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与有机碳含量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求取烃源岩有机碳含量... 由于受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和取样人为性等因素的影响,常规的岩心取样分析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常有一定的偏差。利用测井资料信息连续性的特点,通过建立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与有机碳含量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求取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剖面上的连续分布值,从而为正确评价烃源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含量 生油层 烃源岩 测井资料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69
5
作者 魏魁生 崔旱云 +7 位作者 叶淑芬 厉大亮 刘铁树 梁建设 杨国忠 武丽 周小鹰 郝运轻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6,共8页
运用当代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 ,综合分析了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 ,发现琼东南盆地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坳陷两大发育历程 ,相应划分出TejasA和TejasB两个超层序组 ;与盆地非海相、海相过渡相、生长断层、缓坡和被动大陆边缘背景演... 运用当代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 ,综合分析了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 ,发现琼东南盆地经历了早期裂陷和晚期坳陷两大发育历程 ,相应划分出TejasA和TejasB两个超层序组 ;与盆地非海相、海相过渡相、生长断层、缓坡和被动大陆边缘背景演化阶段相匹配 ,形成了 5个超层序 .以不整合及其与之可以对比的整合为三级层序边界 ,识别出 19个层序 ,含 5 7个体系域、5 4个以上准层序组、196个以上准层序 .在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 ,沉积层序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低水位体系域包含的沉积体系不同 .在恢复古地理环境的基础上 ,提炼出有关沉积层序模式 .根据可容纳空间分析 ,编制了本区海平面升降曲线 ,发现陵水中期、梅山早期和莺歌海早期三次大的海泛与全球变化完全合拍 .在纵向上 ,海进体系域至密集段生烃潜力最强 ,空间上以外陆架 -大陆坡最好 ,其次为滨沼或海陆过渡相 .指出了陆架坡折附近的低水位楔和斜坡扇是值得注意的隐蔽圈闭勘探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盆地演化 沉积模式 斜坡扇 成藏预测 沉积模式 生烃潜力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6
6
作者 蔚远江 杨起 +1 位作者 刘大锰 黄文辉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60,共5页
通过对煤层气储层描述及储层评价、煤储层分布、预测及选区评价、煤储层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评述后认为 ,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了煤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和地质评价选区技术、煤层气储层工程技术和储层模拟软件系统 ,并在煤层气储... 通过对煤层气储层描述及储层评价、煤储层分布、预测及选区评价、煤储层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评述后认为 ,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了煤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和地质评价选区技术、煤层气储层工程技术和储层模拟软件系统 ,并在煤层气储层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但我国煤储层的构造复杂 ,煤层多强烈变形、煤层结构常呈碎粒状及糜棱状等 ,煤储层多为贫煤和无烟煤 ,呈“三低一高”(煤层压力较低、煤层渗透率低、在水压裂等强化措施下形成的常规破裂裂缝所占比例低 ;煤层普遍具有较高的吸附力 )的物性特征 ,且变质程度偏高 ,高煤级煤 (贫煤—无烟煤 )占 49% ,独具“中国特色”。进而讨论了当前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急待解决的 8个方面的科技问题和难点 ,指出了在 2 1世纪初叶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层 评价 预测 发展趋势 变质作用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三角洲相构形要素及其储层地质模型 被引量:42
7
作者 于兴河 王德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5-231,共7页
通过对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现代和古代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三角洲的岩相及砂体的几何形态与成因,进而提出了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构形要素。由于构形要素分析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内容,因此,笔者在所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 通过对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现代和古代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三角洲的岩相及砂体的几何形态与成因,进而提出了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构形要素。由于构形要素分析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内容,因此,笔者在所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上,分析了其结构类型特点及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真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陆相盆地 三角洲相 构形要素 油气藏 储层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应用的条件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52
8
作者 张明山 陈发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30-542,552,共14页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衡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反演方法,它是构造变形恢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大型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的出现,使得该技术能够在许多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然而,每一种剖面平衡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应用条件,...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衡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反演方法,它是构造变形恢复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大型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的出现,使得该技术能够在许多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然而,每一种剖面平衡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应用条件,本文讨论了Geosec4.1软件的应用条件,并对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的5条剖面进行了平衡计算,修改和评价了地震剖面的解释方案,得出了主要构造变形缩短率在30%~40%左右,主要构造变形时期为新生代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地震资料 地震解释 地震勘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 被引量:41
9
作者 翟爱军 邓宏文 邓祖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6-340,共5页
通过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格架的层序地层研究,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划分为3个中期地层旋回和11个短期地层旋回,中期地层旋回自上而下为MSCI、MSCZ和MSC3,分别对应于石盒子组、山西组和本溪、太原组。在研究区目的层段识别出最三角... 通过以基准面旋回为参照格架的层序地层研究,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划分为3个中期地层旋回和11个短期地层旋回,中期地层旋回自上而下为MSCI、MSCZ和MSC3,分别对应于石盒子组、山西组和本溪、太原组。在研究区目的层段识别出最三角洲、陆表海、三角洲、冲积扇和河流沉积体系,早期层序地层的发育具准平原基础上形成陆表海的沉积特征,二叠纪时海水退出,方开始了陆相盆地的发育阶段。预测认为,储层在MSCI、MSfZ、MSC3三个旋回中均有分布,有利储层分布区为伊24一鄂9一伊14井区、伊三一伊6一伊13井区、伊15一召探1井区和伊9井区,起鸡哈浪一塔巴庙一陕1%井区为最有利含气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层序地层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形成、发展与岩石圈动力学 被引量:49
10
作者 刘德来 陈发景 +2 位作者 关德范 唐建人 刘翠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根据区域构造环境、深部构造机制、火山活动的时间序列以及盆地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了松辽盆地形成与发展的岩石圈动力学问题。提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引起热流上升,由此导致裂谷期前火山作用和岩石圈热与机械减薄,裂谷... 根据区域构造环境、深部构造机制、火山活动的时间序列以及盆地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了松辽盆地形成与发展的岩石圈动力学问题。提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引起热流上升,由此导致裂谷期前火山作用和岩石圈热与机械减薄,裂谷期上地壳伸展发育成裂谷盆地,火山活动减弱。随着陆缘陆块拼贴,俯冲带长距离后退,处于热异常的岩石圈开始向热平衡转化,盆地由伸展转化为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岩石圈 动力学 板块俯冲 裂谷 坳陷
下载PDF
中国煤中的铀、钍和放射性核素 被引量:53
11
作者 黄文辉 唐修义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B07期55-63,共9页
中国煤中的铀平均含量为3mg/kg,在某地富铀煤中检测到的最高值达25660mg/kg,其赋存状态主要是与有机质相结合的方式;钍平均含量6mg/kg,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南方一些地区的石煤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性核素,并且容易在灰渣中富集,综合利用时应... 中国煤中的铀平均含量为3mg/kg,在某地富铀煤中检测到的最高值达25660mg/kg,其赋存状态主要是与有机质相结合的方式;钍平均含量6mg/kg,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南方一些地区的石煤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性核素,并且容易在灰渣中富集,综合利用时应加强监控,以避免产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放射性核素 环境污染 赋存状态
下载PDF
煤中微量元素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49
12
作者 唐修义 黄文辉 《中国煤田地质》 2002年第B07期1-4,共4页
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意义重大和广泛。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另外应用元素地球化学理论可以探讨成煤作用,一些微量元素可以用作煤层对比标志,微量元素对煤炭开采、加工、利用等方面都将产生影响。在我国,因... 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意义重大和广泛。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另外应用元素地球化学理论可以探讨成煤作用,一些微量元素可以用作煤层对比标志,微量元素对煤炭开采、加工、利用等方面都将产生影响。在我国,因煤炭的产量和消耗量巨大,研究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更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环境效应 煤层 成煤作用 元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 被引量:46
13
作者 李明诚 李剑 +2 位作者 万玉金 邓祖佑 杜秀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7,共5页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是整个地流体的一部分 ,是指通过和占据盆地岩石孔隙空间的所有流体。盆地流体起着传输能量和搬运物质的作用 ,也是盆地中最活跃的一种地质营力 ,直接影响和控制着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成岩和成矿等作用。油气运移主要是沉积盆地内的含烃流体活动 ,它是盆地流体与盆地岩石在温度、压力场下的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幕式流动是油气运移的最大特征 ,与盆地的幕式构造活动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研究盆地流体可以为研究地壳深部地流体提供一个窗口。地壳深部的变质流体可能也是呈幕式活动并产生幕式的构造运动。在盆地外深部流体的作用下有必要对油气的无机成因、热降解机理、深盆热水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流体 盆地流体 油气运移 幕式流体 幕式构造活动 沉积盆地
下载PDF
从前陆盆地充填地层分析盆山耦合关系 被引量:38
14
作者 汪泽成 刘和甫 +1 位作者 熊宝贤 周海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9,共7页
根据前陆盆地充填地层分析盆地和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研究区域包括四川中生代前陆盆地和鄂尔多斯中生代前陆盆地 .研究表明 ,前陆盆地和造山带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 .前陆盆地充填沉积物特征是造山带形成演化和盆地沉降的响应 .向上变粗的... 根据前陆盆地充填地层分析盆地和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研究区域包括四川中生代前陆盆地和鄂尔多斯中生代前陆盆地 .研究表明 ,前陆盆地和造山带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 .前陆盆地充填沉积物特征是造山带形成演化和盆地沉降的响应 .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以及地层不整合向盆地方向的迁移反映了造山带向前陆不断隆升的演化过程 .前陆盆地沉积物的岩石学特征反映了双物源供给和造山带的剥蚀 .层序地层的体系域构成和地层堆积方式主要受控于前陆盆地沉降速率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盆山耦合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充填地层 造山带 沉积序列
下载PDF
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5
15
作者 于兴河 郑秀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沉积学的概念自提出以来 ,其发展经历了 :萌芽、初步形成、专业研究、总结提高、理论升华及学科渗透与综合 7个发展阶段 ,每一阶段都充分表现出 ,一方面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另一方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 沉积学的概念自提出以来 ,其发展经历了 :萌芽、初步形成、专业研究、总结提高、理论升华及学科渗透与综合 7个发展阶段 ,每一阶段都充分表现出 ,一方面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另一方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在各种沉积矿床和油气的寻找方面。随着地质勘探与开发实践的不断进行 ,已陆续在沉积体中发现了油气、煤、黄金、铀、金刚石、钾、水晶、铂、铝、锰、膏盐及天然气水合物等多种重要矿产 ,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沉积学未来的发展在 7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层次上 ,由宏观向微观 ;方法上 ,由定性向定量 ;目的上 ,由理论向应用 ;形式上 ,由静态向动态 ;学科上 ,由单学科向多学科 ;手段上 ,由手工向计算机 ;领域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发展历程 代表作
下载PDF
四川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与特征 被引量:43
16
作者 蔡立国 刘和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四川前陆褶皱-冲断带的递进冲断推覆控制了四川前陆盆地内主要构造样式的展布和发育,平面上可分为:(1)川东南隔挡式褶皱变形;(2)川中隆起低级背斜构造区;(3)川西及川东北低陡褶皱-低平格皱区,变形具有平面上的分带性。纵向... 四川前陆褶皱-冲断带的递进冲断推覆控制了四川前陆盆地内主要构造样式的展布和发育,平面上可分为:(1)川东南隔挡式褶皱变形;(2)川中隆起低级背斜构造区;(3)川西及川东北低陡褶皱-低平格皱区,变形具有平面上的分带性。纵向上变形具有层次性,可划分为深层次、中层次和浅层次,因而呈“三明治”式结构。主要构造样式有:基底冲断推覆构造、叠瓦冲断系、飞来峰构造、双重构造、背冲隆起、三角构造带、断展褶皱、断弯褶皱及平缓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冲断带 构造样式 反转构造 石油地质 盆地
下载PDF
黄海海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46
17
作者 郑求根 蔡立国 +2 位作者 丁文龙 陆永德 曹清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7-654,共8页
扬子板块俯冲在华北板块之下,于三叠纪末完成陆-陆碰撞,进入陆内俯冲阶段,在造山带的侧翼形成陆内前陆盆地。此时在苏鲁造山带南侧形成的南黄海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J1—J2),而苏鲁造山带北侧的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则缺失这套地层(J... 扬子板块俯冲在华北板块之下,于三叠纪末完成陆-陆碰撞,进入陆内俯冲阶段,在造山带的侧翼形成陆内前陆盆地。此时在苏鲁造山带南侧形成的南黄海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J1—J2),而苏鲁造山带北侧的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则缺失这套地层(J1—J2),可能处于隆起状态。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J3—K1),中国东部发生广泛火山喷发、岩浆侵位,反映了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发生明显的变化。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构造背景有明显的差异。北侧的火山岩特征表明其北侧为裂谷环境,包括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表现为地堑和半地堑形式,高角度平面正断层和犁式正断层发育。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中国东部构造背景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生大规模的断陷作用。大别-苏鲁造山带晚白垩世发育A型花岗岩,表明造山作用结束,进入造山带崩塌和后造山期,与中国东部总体的伸展期是吻合的。南黄海盆地断陷作用强烈,接受了厚度较大的下第三系;北黄海盆地断陷作用较弱,只在北部小范围内接受了厚度较小的早第三纪沉积。晚第三纪,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由于热沉降由断陷变为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背景 板块作用 高钾火山岩 北黄海盆地 南黄海盆地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8
作者 王建东 刘吉余 +1 位作者 于润涛 李艳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4,119,共3页
针对单因素评价储层结果不惟一的特点 ,研究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层次分析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进而确定各项参数的相对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 ,实现储层质量的评价。应用该方法评价了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SⅡ和... 针对单因素评价储层结果不惟一的特点 ,研究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层次分析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进而确定各项参数的相对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 ,实现储层质量的评价。应用该方法评价了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东部SⅡ和PⅠ油层组。评价结果表明 ,SⅡ和PⅠ油层组被划分成 4种不同的类型 ,所划分的各类储层特征明显 ,与研究区储层实际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储层的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评价 层次分析 权重 非均质性 评价指标 油层组
下载PDF
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与岩性油气藏勘探——以JH盆地XN地区为例 被引量:45
19
作者 杨占龙 郭精义 +1 位作者 陈启林 黄云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8-632,共5页
在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的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是目前进行岩性圈闭识别、优选与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层序为边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是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的基础。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包括如下实际工作内容:通过... 在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的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是目前进行岩性圈闭识别、优选与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层序为边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是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的基础。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包括如下实际工作内容:通过测井标定并与已知目标类比使小时窗的地震相分类快速逼近有利勘探目标;通过波阻抗反演和测井参数反演综合确定目标体的储集体类型;通过地震属性分析一方面验证储层预测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初步预测目标的含油气性;通过流体势分析宏观评价目标所处的流体势位置;通过地震信息分解基础上的含油气检测判别目标的流体性质;通过三维可视化明确目标体在空间的分布位置和范围,协助确定钻井位置和钻井轨迹。以JH盆地XN地区为例,系统探索了在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的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在岩性圈闭识别、优选与评价方面的应用,初步证实了该方法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地震属性 流体势 含油气检测 岩性圈闭
下载PDF
二连盆地白垩系非海相沉积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29
20
作者 魏魁生 徐怀大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1-193,共13页
辩证地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二连非海相沉积盆地中,利用高分辨率反射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将白垩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和8个层序,每个层序含8~20个准层序;分析了层序界面特征及高振幅反射波与密集段的关系;总结了沉积体系和体系域特... 辩证地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二连非海相沉积盆地中,利用高分辨率反射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将白垩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和8个层序,每个层序含8~20个准层序;分析了层序界面特征及高振幅反射波与密集段的关系;总结了沉积体系和体系域特征;绘制了基准面升降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层序地层 非海相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