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及邻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从金属矿床年龄精测得到启示 被引量:370
1
作者 毛景文 张作衡 +2 位作者 余金杰 王义天 牛宝贵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9,共11页
基于对华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数据,云母、钾长石和石英^(40)Ar-^(39)Ar年龄数据,个别高精度矿物和岩石Rb-Sr等时线测年数据以及与成矿相关花岗质岩石的SHRIMP锆石U-Pb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数据的收... 基于对华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数据,云母、钾长石和石英^(40)Ar-^(39)Ar年龄数据,个别高精度矿物和岩石Rb-Sr等时线测年数据以及与成矿相关花岗质岩石的SHRIMP锆石U-Pb和单颗粒锆石U-Pb测年数据的收集、可行性分析和总结,提出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160Ma,140Ma左右和130~110Ma 3个时期。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认为3大成矿期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和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中生代 大规模成矿 地球动力学 金属矿床 辉钼矿 3期成矿事件 矿床年龄测定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钼)矿Re-Os年龄测定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276
2
作者 毛景文 Holly STEIN +5 位作者 杜安道 周涛发 梅燕雄 李永峰 藏文栓 李进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Au-Fe-Mo矿成矿带。笔者等在5个夕卡岩-斑岩Cu-Au-Mo矿区采集了11件辉钼矿样品,在铜陵地区大团山层控夕卡岩Cu-Au-Mo矿体采集了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在对16件样品进行ICP-MS方法测...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Au-Fe-Mo矿成矿带。笔者等在5个夕卡岩-斑岩Cu-Au-Mo矿区采集了11件辉钼矿样品,在铜陵地区大团山层控夕卡岩Cu-Au-Mo矿体采集了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在对16件样品进行ICP-MS方法测定的同时,还利用NTIMS方法对其中9件样品进行了精测,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吻合。16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4.7±2.3~143.7±1.6Ma(2σ)。其中大团山铜矿区的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更为接近,分布范围为 138.0± 3.2~140.8±2.0 Ma,平均 139.3±2.6Ma,其等时线年龄为 139.1±2.7Ma,初始Os为0.7±8.1(MSWD=0.29)。这些结果清楚地反映出夕卡岩-斑岩Cu-Au-Fe-Mo矿床与层控夕卡岩Cu-Au-Mo矿床为同一时代形成,属于同一成矿系统。作为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钼金矿床的形成与岩石圈构造体制大转换之地球动力学事件相耦合,为中生代第二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年龄测定 铜矿 金矿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东秦岭钼矿类型、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65
3
作者 李永峰 毛景文 +2 位作者 胡华斌 郭保健 白凤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304,共13页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少量热液碳酸盐脉型。结合Re_Os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限及其特征,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特点和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除黄龙铺钼矿床形成于(221.5±0.3)Ma外,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大规模成矿主要出现在(144.8±2.1)^(132.4±2.0)Ma时限之间,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局部伸展过程、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体制大转换晚期岩石圈拆沉及伸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东秦岭钼矿 时空分布 地球动力学背景 综述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岩浆底侵作用机制 被引量:160
4
作者 谌宏伟 罗照华 +2 位作者 莫宣学 刘成东 柯珊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86-395,共10页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microgranular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microgranular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深变质岩共生,暗示岩浆就位于地壳深部。此外,东昆仑地区广泛发育基性侵入体,它们产在深变质岩中,或者与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类共生,暗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形成有可能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笔者选择东昆仑加鲁河这一典型的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体为例,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是这类岩体形成的直接原因,并对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以及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构建了加厚陆壳背景下的断离—底侵—混合—拆沉作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源岩浆底侵作用 岩浆混合作用 镁铁质微粒包体(MME) 三叠纪 东昆仑
下载PDF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16
5
作者 王建军 李朝阳 田明中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7-516,共10页
生态旅游是不同于大众化旅游的一种保护环境的持续发展模式。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旅游的新视角去认识旅游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在生态旅游资源构成中,生态环境不再只作为旅游资源的背景,甚至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因素。本文通过... 生态旅游是不同于大众化旅游的一种保护环境的持续发展模式。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旅游的新视角去认识旅游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在生态旅游资源构成中,生态环境不再只作为旅游资源的背景,甚至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因素。本文通过对构成生态旅游资源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生态旅游环境资源进行分析界定,尝试性地提出了景观和环境并重的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思想,初步创立了生态旅游资源的景观—环境分类方案;探索性地采用AHP方法构建了生态旅游景观资源与生态旅游环境资源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分类 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东昆仑喀雅克登塔格杂岩体的SHRI 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5
6
作者 谌宏伟 罗照华 +3 位作者 莫宣学 张雪亭 王瑾 王秉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2,共8页
喀雅克登塔格杂岩体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山东南部,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具有典型的岩浆混合特征。通过对杂岩体中辉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进行SHRIMP测年,分别获得403.3... 喀雅克登塔格杂岩体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山东南部,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具有典型的岩浆混合特征。通过对杂岩体中辉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进行SHRIMP测年,分别获得403.3±7.2Ma和394±13Ma两个极为接近的岩浆锆石年龄以及1116Ma的继承锆石年龄。锆石形态学特征显示辉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大致结晶温度分别为850~900℃和600~850℃,提供了杂岩体形成的深度信息。测年结果为研究东昆仑造山带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年龄 岩浆混合 锆石形态 早泥盆世 喀雅克登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滇中昆阳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华南格林威尔期造山的证据 被引量:98
7
作者 张传恒 高林志 +3 位作者 武振杰 史晓颖 阎全人 李大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8-824,共7页
滇中地区出露的昆阳群是一套与华南格林维尔期造山密切相关的沉积岩系.隶属黑山头组的富良棚段上部发育厚近百米的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层凝灰岩,是昆阳群最早出现的中性火山岩系,与昆阳群沉积由陆源碎屑岩转化为碳酸盐岩,以及震积岩开始... 滇中地区出露的昆阳群是一套与华南格林维尔期造山密切相关的沉积岩系.隶属黑山头组的富良棚段上部发育厚近百米的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层凝灰岩,是昆阳群最早出现的中性火山岩系,与昆阳群沉积由陆源碎屑岩转化为碳酸盐岩,以及震积岩开始大量发育同步.在这套凝灰岩下部、顶部分别采获样品G3-29-2,G3-29-3,选出百余粒锆石.样品G3-29-2获得的锆石Th/U大于0.65,并具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表明为岩浆成因的锆石.该样品获得的SHRIMP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032±9)Ma.样品G3-29-3获得多种类型的锆石.其中,最老的继承性单颗粒碎屑锆石谐和年龄为(1938±26)Ma,显示滇中地区存在早前寒武纪基底.基于以上定年数据,结合康滇地区火山岩发育特征,进一步论证了康滇南部格林维尔期造山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昆阳群 锆石U-Pb年龄 岩浆弧 格林维尔期造山带
原文传递
东秦岭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79
8
作者 李永峰 王春秋 +1 位作者 白凤军 宋艳玲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6期571-578,共8页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集中分布于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 -三道庄 -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钼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 -矽卡岩型 ,少量热液碳酸盐岩脉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 ,集中分布于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 -三道庄 -上房沟、嵩县雷门沟地区。钼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 -矽卡岩型 ,少量热液碳酸盐岩脉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田、雷门沟钼矿床等 4个矿床 8件辉钼矿进行了 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 ,获得南泥湖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1.8± 2 .1Ma;三道庄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4 .5± 2 .2~ 14 5 .0± 2 .2 Ma,平均为 14 5 .0± 2 .2 Ma;上房沟矿床的辉钼矿 Re- Os模式年龄为 14 3.8± 2 .1~ 14 5 .8± 2 .1Ma,平均为 14 4 .8± 2 .1Ma;6件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 14 1.5±7.8Ma(2σ) ;雷门沟钼矿床的 2件辉钼矿样品的 Re- Os模式年龄为 131.6± 2 .0~ 133.1± 1.9Ma,平均为 132 .4± 2 .0 Ma。结合前人资料 ,认为东秦岭钼矿的形成时代局限于 2 2 1.5± 0 .3~ 132 .4± 2 .0 Ma之间 ,主要出现在 2 2 1.5± 0 .3Ma左右和 14 4 .8± 2 .1~ 132 .4± 2 .0 Ma时限之间 ,其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床 成矿年龄 RE-OS同位素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东秦岭
下载PDF
西藏北部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唐古拉山的隆起 被引量:77
9
作者 李亚林 王成善 +2 位作者 伊海生 刘志飞 李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18-1130,T0002,共14页
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地区新生代发育一大型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带走向与唐古拉山脉延伸方向一致,主体呈NW-SE向展布,由北部乌兰乌拉湖—巴庆构造带(锋带)、雀莫错—改纳构造带(中带)和南部各拉丹东—鄂碎玛构造带(根带)构成,构造样式上... 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地区新生代发育一大型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带走向与唐古拉山脉延伸方向一致,主体呈NW-SE向展布,由北部乌兰乌拉湖—巴庆构造带(锋带)、雀莫错—改纳构造带(中带)和南部各拉丹东—鄂碎玛构造带(根带)构成,构造样式上由根带到锋带表现为:高角度叠瓦逆冲构造、褶皱—逆冲构造和中低角度叠瓦逆冲构造,逆冲推覆运动方向由南西向北东,并在推覆构造带北侧发育新生代沱沱河前陆盆地。同构造岩浆侵入体同位素年代学和前陆盆地沉积充填序列演化表明,推覆构造形成时限为67.1~23.8Ma。推覆构造形成演化受控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造山和其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俯冲动力学体制,并造成唐古拉山地区地壳在始新世—渐新世的强烈缩短、增厚和唐古拉山脉的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 新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前陆盆地
下载PDF
成岩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3
10
作者 刘建清 赖兴运 +2 位作者 于炳松 陈晓林 隋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2,77,共9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发展,成岩作用在理论研究及具体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有机质热降解机理及次生孔隙的研究;化学热力学平衡理论对于成岩反应热力学条件及状况的标定;流体、温度、压力、盆地沉降史等多位一体高度综合...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发展,成岩作用在理论研究及具体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有机质热降解机理及次生孔隙的研究;化学热力学平衡理论对于成岩反应热力学条件及状况的标定;流体、温度、压力、盆地沉降史等多位一体高度综合的石油地质分析;成岩作用与现代地层学、沉积学研究的紧密结合等。成岩作用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开展成岩作用实验研究和成岩作用热力学模拟;以盆地—成岩作用系统分析的新观点深化成岩作用研究;探讨地层水的来源及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溶蚀 成岩反应 热力学平衡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蓟县系首获高精度年龄制约——蓟县剖面雾迷山组和铁岭组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研究 被引量:69
11
作者 李怀坤 苏文博 +5 位作者 周红英 相振群 田辉 杨立公 Warren D HUFF Frank R ETTENSOHN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99-3012,共14页
近期在蓟县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铁岭组和雾迷山组首次发现斑脱岩、并测得其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为~1440Ma(1439±14Ma)和~1485Ma(1483±13Ma和1487±16Ma),这标志着这条传统的标准剖面上以碳酸盐岩为主体的蓟... 近期在蓟县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铁岭组和雾迷山组首次发现斑脱岩、并测得其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为~1440Ma(1439±14Ma)和~1485Ma(1483±13Ma和1487±16Ma),这标志着这条传统的标准剖面上以碳酸盐岩为主体的蓟县系上部的两个重要组,从此也获得了直接的、高精度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约束。这是华北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蓟县系相关地层单位首次获得直接而精确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约束,也是在整个华北北缘燕山地区雾迷山组内部首次获得精确的直接定年。这一进展为闻名中外的天津蓟县剖面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以及今后继续作为华北该阶段的标准剖面,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关地层的正确对比等,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锚点",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县剖面 斑脱岩 铁岭组 雾迷山组 SHRIMP U-Pb同位素测年 中元古界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湘黔下寒武统铂族元素来源与矿化年龄的Re-Os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57
12
作者 李胜荣 肖启云 +3 位作者 申俊峰 孙丽 刘波 阎柏琨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68-575,共8页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底部页岩层富含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元素、分散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称“多元素富集层”.为了厘定其中贵金属的来源和矿化年龄,对黔北中南村、湘西柑子坪和三岔采集的6件样品进行了Re和Os含量及同位素测定.Re-Os基... 华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底部页岩层富含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元素、分散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称“多元素富集层”.为了厘定其中贵金属的来源和矿化年龄,对黔北中南村、湘西柑子坪和三岔采集的6件样品进行了Re和Os含量及同位素测定.Re-Os基本呈正消长关系.187Os/188Os-187Re/188Os相关系数为0.99856 在187Os/188Os-187Re/188Os协变图上,6个点均匀分布,与542±11Ma拟合等时线高度吻合,187Os/188Os初始值为0.84±0.12.结果表明,Re和Os等元素的定位年龄为542±11Ma,与其所在地层的地层学年龄一致;湘黔地区“多元素富集层”的形成具有高度的等时性;同一地区“多元素富集层”中不同物质在形成时间上的差异没有超出Re-Os年龄拟合所允许的误差范围;黑色岩系成岩期显微脉体的形成与“多元素富集层”的形成没有明显的时间间隔或没有造成Re-Os同位素组成的明显变化;玄武岩质地壳可能是湘黔地区下寒武统“多元素富集层”中Re和Os以及其他铂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最主要供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铂族元素 矿化年龄 黑色岩系 RE-OS同位素 物质来源 湘黔地区
原文传递
胶西北东季金矿床钾长石和石英的Ar-Ar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60
13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2 位作者 沈远超 刘铁兵 张连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7,共6页
东季金矿床位于焦家_新城金矿带中 ,其围岩蚀变以钾长石化为特征。作者采用Ar_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东季金矿床矿脉中的石英及其两侧的蚀变钾长石进行了测试 ,获得钾长石Ar_Ar坪年龄为 (116 .0 7± 0 .30 )Ma ,等时线年龄为 (116 .34&... 东季金矿床位于焦家_新城金矿带中 ,其围岩蚀变以钾长石化为特征。作者采用Ar_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东季金矿床矿脉中的石英及其两侧的蚀变钾长石进行了测试 ,获得钾长石Ar_Ar坪年龄为 (116 .0 7± 0 .30 )Ma ,等时线年龄为 (116 .34± 0 .81)Ma ,石英脉中石英Ar_Ar坪年龄为 (115 .2 2± 0 .2 0 )Ma ,等时线年龄为(114.44± 0 .16 )Ma。这些年龄基本上代表了焦家断裂成矿带的成矿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AR-AR年龄 石英 钾长石 金矿床 围岩 成矿时代
下载PDF
湖南宝山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定年 被引量:57
14
作者 伍光英 马铁球 +3 位作者 柏道远 李金冬 车勤建 王先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通过湖南宝山地区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表明岩体中的角砾与基质岩石的特征大致相近, 均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质岩石, 其成因为壳-幔同熔型。锆石SHRIMPU Pb定年研究表明, 隐爆角砾岩中花岗闪长斑岩... 通过湖南宝山地区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表明岩体中的角砾与基质岩石的特征大致相近, 均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质岩石, 其成因为壳-幔同熔型。锆石SHRIMPU Pb定年研究表明, 隐爆角砾岩中花岗闪长斑岩的角砾岩石年龄为(164 1±1 9) Ma, 基质岩石年龄为(162 2±1 6) Ma, 表明两者的形成时间相近, 是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隐爆角砾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又与其共生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相似, 岩体中的角砾与基质岩石中的W、Mo、Cu、Pb、Zn成矿元素丰度都很高, 其周围有利部位也有矿化, 说明隐爆角砾岩体同样可为成矿母岩, 这对该区岩体成因及其多金属矿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 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SHRIMP定年 宝山 湖南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山及邻区盆-山系统演化与动力学 被引量:56
15
作者 刘少峰 张国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43-1960,共18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受不同块体间的拼合碰撞及其之后陆内变形的控制,在造山带边缘和内部形成了不同的盆山系统造山带北缘响应北秦岭与华北板块的弧陆碰撞及其之后的陆内变形作用,形成了后陆逆冲与弧后前陆盆地系统。三叠纪至白垩纪,造山...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受不同块体间的拼合碰撞及其之后陆内变形的控制,在造山带边缘和内部形成了不同的盆山系统造山带北缘响应北秦岭与华北板块的弧陆碰撞及其之后的陆内变形作用,形成了后陆逆冲与弧后前陆盆地系统。三叠纪至白垩纪,造山带南缘随着扬子板块与秦岭-大别微板块沿勉略缝合带自东向西的斜向俯冲和之后的陆内旋转挤压,在扬子北缘形成了前陆逆冲与周缘前陆盆地系统。晚侏罗世末至白垩纪,造山带挤压与伸展并存,伸展自核部向边缘发展,形成造山带伸展塌陷和近东西向裂谷盆地系统。大致在中始新世之后,受中国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带东西向伸展作用和深部构造作用的控制,横跨造山带形成近南北向的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大别山 弧后前陆盆地 周缘前陆盆地 盆山系统演化 动力学
下载PDF
湘南大义山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56
16
作者 伍光英 潘仲芳 +2 位作者 李金冬 肖庆辉 车勤建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34-442,共9页
通过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的调查研究,对大义山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认为它是由印支期和燕山期3期次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成矿作用主要与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的花岗质岩浆活动相关。并对含锡多金属矿花岗岩提出... 通过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的调查研究,对大义山花岗岩体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认为它是由印支期和燕山期3期次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成矿作用主要与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的花岗质岩浆活动相关。并对含锡多金属矿花岗岩提出了如下认识:①同一超单元内花岗质岩浆演化从早至晚次单元有由酸性向(贫钙富碱)酸碱性演化的规律;即晚期次更具弱钙碱性—偏碱性岩系,成矿专属性明显。②斜长石的An值常为4~15;以钠长石为主;黑云母Mf值<0.12,属铁叶云母—铁质黑云母。具高硅SiO2>73×10-2,富碱Na2O+K2O>7.5×10-2、K2O/Na2O>1.20,贫钙CaO<0.80×10-2;过铝指数AKNC>1.10,碱度指数AR>2.5,分异指数DI>90,氧原子数与分子总数比大于1.98及富F、B的特征。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Eu亏损值小于0.30。③岩石中Sn、W、F、As、Sb、Pb、Zn、Cu、U等有高的综合异常和重砂有锡石、黑钨矿、锑矿物、辰砂及铅、锌、铜矿物异常。④印支—燕山期北西向郴州—邵阳断裂有早期为左行压扭剪切,晚期为张扭的复合多次转换特征,与断裂同活动的花岗质岩浆有沿北西向构造带从南东向北西斜上方先后3期次顺序侵位的规律。岩体内部构造及接触带围岩的构造位态显示为“被动”侵位特征,岩体定位方式属剪切扩张型。锡多金属矿床(点)有围绕岩体展布的规律;矿床类型主要有蚀变花岗岩体型、云英岩脉型、断裂破碎带型等,并总结分析了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条件 锡多金属矿 地球化学背景 花岗岩 大义山 湖南
下载PDF
胶东地区壳-幔作用与金成矿效应 被引量:48
17
作者 邓军 杨立强 +3 位作者 方云 丁式江 王建平 孟庆芬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0-70,共11页
胶东矿集区的形成、演化受地幔剪切带和深部流体控制,壳- 幔作用和地球动力体制转换是成矿物质活化→运移→聚集→成矿的基本动力学保障,构造应力场转换是其重要表现形式。郯庐断裂是深切地幔的成熟岩石圈断裂,是富含地幔流体的幔... 胶东矿集区的形成、演化受地幔剪切带和深部流体控制,壳- 幔作用和地球动力体制转换是成矿物质活化→运移→聚集→成矿的基本动力学保障,构造应力场转换是其重要表现形式。郯庐断裂是深切地幔的成熟岩石圈断裂,是富含地幔流体的幔内剪切带,其内发生流体- 热- 化学- 物理耦合,决定了胶东矿集区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其剪切深熔作用是成矿物质活化、运移的重要驱动力,是成岩成矿作用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地幔流体通过壳- 幔相互作用,形成碱交代热液,沿郯庐断裂带向上发散、运移,将含矿流体系统输运到更高的层位,为流体成矿作用提供了矿源。胶东金矿集中区为相对于周边的地幔隆起区,金矿床产于莫霍面的梯度变化处或变形部位,凹陷区局部隆起部位金的成矿强度明显小于其它地段。超大型矿床决定于超大型碱交代岩规模和深部流体活动强度及成矿元素的高效富集效应,在早期剪压体制下,流体组分、成岩组分和成矿组分大量交换运移;晚期剪张体制下,热液析出、交代作用和成矿作用易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作用 岩石圈 金矿床 成矿效应 胶东地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油气资源远景评价问题 被引量:51
18
作者 王成善 李亚林 李永铁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共7页
位于全球特提斯巨型油气构造域东段的青藏高原是我国现今陆上面积最大、油气调查和研究程度最低的地区。尽管近些年来对青藏高原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仍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问题,从而影响并制约着该区油气... 位于全球特提斯巨型油气构造域东段的青藏高原是我国现今陆上面积最大、油气调查和研究程度最低的地区。尽管近些年来对青藏高原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仍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基础地质和石油地质问题,从而影响并制约着该区油气资源远景评价。根据特提斯构造域演化、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属性、盆地基底以及新生代大陆碰撞、高原隆升对盆地的改造作用,提出了影响该区油气资源远景评价的10个重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指出了该区油气地质调查与远景评价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油气资源 保存条件 盆地改造 远景评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层序发育对同生期岩溶作用的控制 被引量:53
19
作者 刘忠宝 于炳松 +2 位作者 李廷艳 樊太亮 蒋宏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是塔里木油田的主要采油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区内重要的目的层段之一。在剖面、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基础上 ,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对区内中上奥陶统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地层研究 ,划分出了三级层序界...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是塔里木油田的主要采油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区内重要的目的层段之一。在剖面、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基础上 ,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对区内中上奥陶统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地层研究 ,划分出了三级层序界面。结合镜下薄片分析 ,以特征成岩组构为大气淡水成岩作用的识别标志 ,识别出 4个大气淡水成岩透镜体。在横向连井层序对比的基础上 ,结合大气淡水成岩透镜体的发育层位 ,建立了层序地层和大气淡水成岩透镜体对比剖面。揭示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对台地边缘碳酸盐岩同生期岩溶的控制 ,对于正确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规律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层序地层学 塔里木油田 同生期岩溶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燕山期火成岩成岩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52
20
作者 杜建国 戴圣潜 +2 位作者 莫宣学 邓晋福 许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51-560,共10页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的中段。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时代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等综合研究,证明该区存在一元古宙基底缝合带,即“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的强烈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是“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的中段。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时代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等综合研究,证明该区存在一元古宙基底缝合带,即“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的强烈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是“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的“再活化”的表现。燕山期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岩浆作用有关的矿种组合表征它也是深达地幔的岩石圈尺度不连续,实质上岩石圈尺度不连续为区内的重要控岩、控矿构造,而燕山期挤压加厚环境中形成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Cu,Au组合、橄榄安粗岩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Fe,S组合是岩浆成矿受壳幔相互作用和幔源物质贡献等因素控制的直接反映。同时,文中还利用了Nd-Sr同位素示踪体系对区内中、新生代地幔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论证了中-新生代岩石圈/软流圈发生了灾变事件,区内晚中生代属富集型地幔(EMⅡ),火成岩为富集型地幔(EMⅡ)与亏损地幔(DM)或下地壳(IC)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生代则成为亏损型地幔(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不连续 燕山期再活化 火成岩岩石组合 成岩成矿背景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