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方法在地层划分及等时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洛夫 徐敬领 +3 位作者 高鹏 邹长春 王远征 徐新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4-572,共9页
针对目前地层划分、对比存在人为性、多解性等问题,首先仔细分析了野外露头与岩心的沉积序列特点,研究了地层的叠置序列与旋回结构;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通过地质模型把地层的旋回结构转化成数值模拟信号;最后根据信号特征,提出了... 针对目前地层划分、对比存在人为性、多解性等问题,首先仔细分析了野外露头与岩心的沉积序列特点,研究了地层的叠置序列与旋回结构;进而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通过地质模型把地层的旋回结构转化成数值模拟信号;最后根据信号特征,提出了综合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方法,并研究出该方法的原理、步骤、功能。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分析,提取出反映地层叠置及旋回结构的频谱趋势线,并搞清频率趋势线的地质意义乃间接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及基准面变化过程。由此,可以找出反映同一等时地层界面的拐点及变化趋势,根据拐点及变化趋势完成了地层的等时对比。这为地层精确划分及真正意义上的等时对比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实际测井数据的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数据 滤波分析 等时对比 地层划分
下载PDF
大地电磁法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被引量:99
2
作者 谭捍东 余钦范 +1 位作者 John Booker 魏文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5-711,共7页
系统地论述了大地电磁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算法实现过程中交错网格剖分、积分公式离散化、边界条件、方程组求解、三维张量阻抗的计算等内容 .由于提出了简洁的边界条件 ,采用了解大型系数矩阵方程组的双共轭梯度稳定解法 ,所... 系统地论述了大地电磁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算法实现过程中交错网格剖分、积分公式离散化、边界条件、方程组求解、三维张量阻抗的计算等内容 .由于提出了简洁的边界条件 ,采用了解大型系数矩阵方程组的双共轭梯度稳定解法 ,所实现的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算法具有迭代收敛稳定、计算精度高、速度快等特点 .通过两个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检验了算法的正确性和计算精度 .所实现的三维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算法为研究三维反演问题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法 交错采样有限差分法 三维正演 双共轭梯度稳定解法 边界条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走滑断裂系统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被引量:85
3
作者 邬光辉 成丽芳 +3 位作者 刘玉魁 汪海 曲泰来 高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发育的走滑断裂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研究系统中主要发育着花状构造、雁列构造、拉分地堑、辫状构造、剪切断裂带等多种构造样式。晚加里东-早海西运动期受阿尔金地区... 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发育的走滑断裂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研究系统中主要发育着花状构造、雁列构造、拉分地堑、辫状构造、剪切断裂带等多种构造样式。晚加里东-早海西运动期受阿尔金地区强烈的斜向碰撞挤压作用,在塔中地区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的左旋走滑断裂;晚海西运动期受控南天山洋的斜向闭合拼贴作用,在塔北隆起轴部发育北东东向的压扭断裂,在塔北隆起南缘发育近南北向右旋走滑断裂;印支-燕山运动期受阿尔金走滑作用,在塔东发育左旋压扭断裂;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受西昆仑-帕米尔斜向挤压,在巴楚地区发育压扭-走滑断裂。走滑断裂形成演化具有多期性、断裂发育具有继承性与区段性。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走滑断裂破坏早期古油藏,是晚期油气运聚的主要通道,走滑断裂带造成油气分布的区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走滑断裂 构造演化 碳酸盐岩 油气
下载PDF
大地电磁法三维快速松弛反演 被引量:66
4
作者 谭捍东 余钦范 +1 位作者 John Booker 魏文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0-854,T005,共6页
实现大地电磁法快速三维反演的关键在于找到快速计算灵敏度矩阵的方案 .本文在对大地电磁三维张量阻抗表达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获得了三维快速松弛反演算法的灵敏度函数表达式 ,解决了三维快速松弛反演的核心问题 ;为了减小反演解... 实现大地电磁法快速三维反演的关键在于找到快速计算灵敏度矩阵的方案 .本文在对大地电磁三维张量阻抗表达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获得了三维快速松弛反演算法的灵敏度函数表达式 ,解决了三维快速松弛反演的核心问题 ;为了减小反演解的多解性 ,针对三维问题定义了最小构造函数 ,实现了求最小构造的三维快速松弛反演算法 .对二维棱柱体、三维棱柱体理论模型的大地电磁合成数据进行了反演试算 ,反演结果与理论模型相吻合 .对日本Kayabe地区实测资料进行了XY模式反演 ,反演得到的地电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地热资源的分布 .反演试算结果表明大地电磁三维快速松弛反演具有计算速度快、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 ;使三维快速松弛反演在普通微机上得以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法 三维快速松弛反演 最小构造 Kayabe实测资料
下载PDF
利用能量比法拾取地震初至的一种改进方法 被引量:51
5
作者 左国平 王彦春 隋荣亮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4期345-347,共3页
介绍了能量比法拾取地震道初至的一种改进方法,即利用时窗滚动来计算能量比值,并从比值特征中判断初至。在以前的计算中是把要计算的地震道划分成许多个时窗,然后逐个求能量比值。由于各道初至的到达有先有后,如果静态地划分时窗,有可... 介绍了能量比法拾取地震道初至的一种改进方法,即利用时窗滚动来计算能量比值,并从比值特征中判断初至。在以前的计算中是把要计算的地震道划分成许多个时窗,然后逐个求能量比值。由于各道初至的到达有先有后,如果静态地划分时窗,有可能初至到达前后时窗的能量比值并不是最大的,也就是说这时的拾取结果是错误的。但是通过时窗滚动可以多次计算初至前后时窗内的能量比值,经比较得出最佳比值。改进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拾取地震道的初至,并且可以提高拾取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比法 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道 折射波 面波 地震波 地震记录
下载PDF
地球物理数据网格化方法的选取 被引量:57
6
作者 刘兆平 杨进 武炜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绘制地球物理数据等值线图时,需要根据客观环境特征和数据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网格化方法。通过实例,分别介绍了加权反距离插值法、克里格法、最小曲率法、最近邻点法、多项式回归法、径向基函数法、带线性插值的三角剖分法等常用网... 绘制地球物理数据等值线图时,需要根据客观环境特征和数据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网格化方法。通过实例,分别介绍了加权反距离插值法、克里格法、最小曲率法、最近邻点法、多项式回归法、径向基函数法、带线性插值的三角剖分法等常用网格化方法的选取方法、适用范围及参数设置等使用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数据 等值线图 网格化方法 克里格法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范亮 钱荣毅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介绍了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的基本原理。对煤矿采空区做了正演模型,得出的异常响应对实际的资料解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根据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分析多道电压感应剖面图和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可以准确的探测出采空区的位置。以山... 介绍了瞬变电磁法探测采空区的基本原理。对煤矿采空区做了正演模型,得出的异常响应对实际的资料解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根据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分析多道电压感应剖面图和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可以准确的探测出采空区的位置。以山西灵石采空区为例介绍了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采空区的应用及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正演模型 采空区
下载PDF
基于数据一致性预测与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理论研究与试处理 被引量:44
8
作者 黄新武 孙春岩 +2 位作者 牛滨华 王焕弟 曾闽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3-180,共8页
从声波波场理论出发 ,首先在不考虑自由表面反射的情况下研究了有效波波场传播及反射规律 ,继而考虑自由表面反射的情况 ,并详尽推导了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的正演和反演数学模型 .从物理本质上对自由表面多次波的产生、预测及压制做了深... 从声波波场理论出发 ,首先在不考虑自由表面反射的情况下研究了有效波波场传播及反射规律 ,继而考虑自由表面反射的情况 ,并详尽推导了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的正演和反演数学模型 .从物理本质上对自由表面多次波的产生、预测及压制做了深入的剖析 ,讨论了基于数据一致性时空域褶积的多次波预测方法原理 ,实现了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自适应压制的迭代方法过程 .复杂起伏海底的理论模型试算实例表明 :在多次波产生系统非常复杂的情况下 ,本方法仍能非常有效地压制各种与自由表面相关的多次波 ,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持有效波的能量 ,取得了很好的压制多次波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自由表面多次波 数据一致性原理 时空域褶积 迭代 自适应
下载PDF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45
9
作者 魏文博 金胜 +4 位作者 叶高峰 王林飞 谭捍东 邓明 方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23,共9页
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则是目前用于探测岩石圈导电性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先进技术。它把现代性能优良的宽频带大地电磁系统 (MT 2 4NS或V5 2 0 0 0 )与长周期智... 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则是目前用于探测岩石圈导电性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先进技术。它把现代性能优良的宽频带大地电磁系统 (MT 2 4NS或V5 2 0 0 0 )与长周期智能化大地电磁系统 (LIMS)配套使用 ,采集地面上频率范围为n× 10 -4~n× 10 2 Hz的天然电磁场信号 ,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 ,获得深达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地下导电性结构模型。此模型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岩石圈地质构造轮廓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可以间接反映现今地下深部的热结构特征和物质状态分布特点。多年来 ,应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表明 ,高原的中、下地壳确实是良导电性的 ;它可能说明西藏地壳中普遍存在岩石的局部熔融 ,或地热流体。沿着应县—商河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从电性的角度证明了太行山山前断裂为一组向东倾斜的深断裂 ,华北地区岩石圈以其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为低阻区 ,与构造活动区的岩石圈导电性特征相符 ;西区为高阻区 ,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岩石圈 导电性 地球科学 大地电磁系统 地幔 地壳
下载PDF
综合电法在深部隐伏矿体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被引量:50
10
作者 张前进 杨进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综合应用中梯装置的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和相位激电测深等,在内蒙古东北部德尔布干多金属成矿带进行金属矿床勘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明利用多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互相补充,相互验证,测量信息丰富,可减少物探... 综合应用中梯装置的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和相位激电测深等,在内蒙古东北部德尔布干多金属成矿带进行金属矿床勘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明利用多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互相补充,相互验证,测量信息丰富,可减少物探勘查的多解性,提高地质解释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法勘探 隐伏矿勘查 多金属成矿带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 相位激电测深法 电磁测深法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研究——中国南海HD152测线应用实例 被引量:48
11
作者 刘学伟 李敏锋 +4 位作者 张聿文 张光学 吴能友 黄永样 王宏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的高速地质体是水合物带的特征, 水合物带泊松比降低, 利用纵横波速度信息易于识别水合物带下是否存在游离气。基于上述水合物的识别模式, 以中国南海HD152测线为实例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地震数据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泊松比 中国南海
下载PDF
一种基于加权欧氏距离聚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宋宇辰 张玉英 孟海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9-180,226,共3页
聚类分析中最常用的距离度量方法是欧氏距离。针对传统的基于欧氏距离计算相似度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领域知识未知的情况下基于加权欧氏距离的计算方法,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欧氏距离的缺陷,... 聚类分析中最常用的距离度量方法是欧氏距离。针对传统的基于欧氏距离计算相似度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领域知识未知的情况下基于加权欧氏距离的计算方法,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欧氏距离的缺陷,而且能够提高聚类质量,优化聚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加权欧氏距离 权重 复相关系数
下载PDF
西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电性结构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谭捍东 魏文博 +4 位作者 Martyn Unsworth 邓明 金胜 John Booker Alan Jones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5-690,共6页
为了探测西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浅部和深部构造沿东西和南北方向的变化特征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布设了三条南北向剖面 (错那—墨竹工卡、亚东—雪古拉、吉隆—措勤 ) ,采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进行了地壳、上... 为了探测西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浅部和深部构造沿东西和南北方向的变化特征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布设了三条南北向剖面 (错那—墨竹工卡、亚东—雪古拉、吉隆—措勤 ) ,采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进行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研究 ,发现该区主要电性结构特征为 :1.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表层发育大规模的高阻体 ,岩体延伸最深达 30km以上 ,是冈底斯花岗岩体的反映 .2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南部有小规模的良导体 ,在其下方和北侧发育有大规模良导体 .3.沿剖面从南往北壳内普遍发育良导体 ,各良导体主体间是不连续的 ,规模逐渐增大 ,总体北倾 ,在缝合带附近产状较陡 .4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良导体由西往东规模逐渐增大 ,导电性逐渐变好 ,相对雅鲁藏布江在剖面上的位置逐渐南移 .这些重要的电性特征可能是印度板块向北俯冲所形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性结构 大地电磁测深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西藏高原南部
下载PDF
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器 被引量:38
14
作者 邓明 魏文博 +3 位作者 谭捍东 金胜 董浩斌 邓靖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7-223,共7页
进行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 ,需借助于专用的水下探测设备 .虽然大地电磁测深法无论是仪器或是测量手段在陆地上的应用已较为成熟 ,但把该方法移植到海洋中 ,还需解决一些与海洋探测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主要包括 :水下电场信号的提取 ,... 进行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 ,需借助于专用的水下探测设备 .虽然大地电磁测深法无论是仪器或是测量手段在陆地上的应用已较为成熟 ,但把该方法移植到海洋中 ,还需解决一些与海洋探测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主要包括 :水下电场信号的提取 ,海底环境的监测 ,仪器在非实时监控运行中的纠错对策以及测量部件的密封承压等等 .在研制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器的过程中 ,采用先进的材料工艺 ,高精度的电子线路 ,可靠的软件编程以及牢固的器件安装结构 ,有效地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用所研制的仪器首次在我国海域进行了探测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海洋探测 数据采集 GPS同步 密封承压
下载PDF
用于区域重力场定量解释的多尺度刻痕分析方法 被引量:45
15
作者 杨文采 孙艳云 +1 位作者 侯遵泽 于常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0-531,共12页
本文介绍一个把小波多尺度分析、表面刻痕分析以及位场频率域解释理论和反演方法结合起来的数据处理、反演解释和信息提取的方法系统.这一方法系统简称为区域重力场多尺度刻痕分析方法,应用于刻画地壳分层的三维密度结构、地壳变形带分... 本文介绍一个把小波多尺度分析、表面刻痕分析以及位场频率域解释理论和反演方法结合起来的数据处理、反演解释和信息提取的方法系统.这一方法系统简称为区域重力场多尺度刻痕分析方法,应用于刻画地壳分层的三维密度结构、地壳变形带分布和构造单元分区.多尺度刻痕分析包含频率域重力场场源分层、重力场小波变换多尺度分解、场源分层深度及密度扰动反演、分层刻痕分析和构造边界定位四个子系统.文中扼要地介绍这四个子系统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及应用效果.从地球物理探测到大地构造学发现,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探索过程.要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必须研发和组合来自不同学科的多个新方法技术,使多学科综合研究有宽厚的理论支撑.本文介绍的四个子系统组合的理论支撑分别来自应用数学、地球物理学和信息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力场 信息提取 小波变换 多尺度分析 密度扰动反演 刻痕分析 地壳构造
下载PDF
我国探地雷达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4
16
作者 谢昭晖 李金铭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1-75,共5页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探地雷达(GPR)的基本原理,回顾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我国在仪器设备引进、仪器自主研发、探测理论及分析技术研究、工程应用等方面的成果。文章重点综述了探地雷达技术在国内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探地雷达(GPR)的基本原理,回顾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我国在仪器设备引进、仪器自主研发、探测理论及分析技术研究、工程应用等方面的成果。文章重点综述了探地雷达技术在国内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质量检测、地下埋藏物探测、塌陷和岩溶勘察、矿产资源勘探和考古等众多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指出了探地雷达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开展深入研究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的应用现状 探地雷达的前景
下载PDF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地热田勘查中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43
17
作者 刘瑞德 黄力军 孟银生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地热作为新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开发。我国地热资源以中低温地热田为主,成因类型多为传导型和对流型,其中以沉积盆地隆起传导型地热田最多,这类地热田面积大,资源储量丰富,紧邻城市周围,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潜力巨大。地热田勘查... 地热作为新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开发。我国地热资源以中低温地热田为主,成因类型多为传导型和对流型,其中以沉积盆地隆起传导型地热田最多,这类地热田面积大,资源储量丰富,紧邻城市周围,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潜力巨大。地热田勘查方法较多,但以电磁法勘查为主,电阻率异常是指示地热田的重要信息。本文介绍了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对流型和传导型两种地热田上的成功勘查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系统 热传导 热对流
下载PDF
藏南岩石圈导电性结构与流变性——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 被引量:42
18
作者 魏文博 金胜 +4 位作者 叶高峰 邓明 景建恩 Unsworth MARTYN Jones G.ALAN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91-1606,共16页
为了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青藏高原岩石圈深部结构,探讨高原岩石圈形变特征、应变状态、热结构、板块(或地体)运动和壳、幔物质流变等重要科学问题,必须研究高原内部各个地质构造区域壳、幔电性结构沿东西方向的变化;INDEPTH-MT在喜马拉... 为了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青藏高原岩石圈深部结构,探讨高原岩石圈形变特征、应变状态、热结构、板块(或地体)运动和壳、幔物质流变等重要科学问题,必须研究高原内部各个地质构造区域壳、幔电性结构沿东西方向的变化;INDEPTH-MT在喜马拉雅-西藏南部地区完成了6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研究.通过这6条剖面的电性结构成像,讨论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导电性三维结构特点;发现西藏南部沿东西方向超出1000km范围,较普遍存在中、下地壳高导层,这高导层并不完全是连续的,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高导层变薄、变浅、电阻率升高.讨论了藏南岩石圈的流变性问题,认为藏南中、下地壳具有良导电性,可以证明西藏巨厚的地壳中确实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藏南巨厚的中、下地壳的物质状态是热的、软弱的、塑性的,甚至可能是"流变"的;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的讨论认为,与藏南大地电磁资料相适应的地壳部分熔融百分比应能达到5%~14%;对于地壳中的细晶岩来说,在这个熔融百分比下引起黏度的降低量有可能达到引起地壳"流变性"的要求;但对于花岗岩来说,也许不足以引起地壳产生"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南部 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 地壳 导电性 流变性
原文传递
井地直流电法三维数值模拟及异常规律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王志刚 何展翔 刘昱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6年第2期87-92,共6页
在直流电法基本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井地电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均匀二层介质中的数值模拟解与之对应的解析解对比,表明数值井地直流电法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方法是正确的。与以往井地直流电数值模拟不同,在数值模拟... 在直流电法基本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井地电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均匀二层介质中的数值模拟解与之对应的解析解对比,表明数值井地直流电法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方法是正确的。与以往井地直流电数值模拟不同,在数值模拟中对金属套管和井液进行了充填,这样就考虑了金属套管和井液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通过模拟井中供电,改变地下的低阻体的埋深、尺寸、厚度、与围岩的电性差异以及利用重力勘探中位场异常处理技术,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异常规律。井地直流电法三维数值模拟,为井地直流电三维反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直流电法 三维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法 异常规律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面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40
20
作者 黄忠贤 李红谊 胥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1-1131,共11页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面波记录和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的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特征.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的东边界不但是地壳厚度剧变带,也是地壳速度的显著分界.其西侧中下地壳的S波速度显著低于东侧,强震大多发...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面波记录和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的岩石圈S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特征.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的东边界不但是地壳厚度剧变带,也是地壳速度的显著分界.其西侧中下地壳的S波速度显著低于东侧,强震大多发生在低速区内部和边界.青藏高原东缘中下地壳速度显著低于正常大陆地壳,在松潘甘孜地块和川滇地块西部大约25~45km深度存在壳内低速层;这些低速特征与高原主体的低速区相连,有利于下地壳物质的侧向流动.地壳的各向异性图像与下地壳流动模式相符,即下地壳物质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运动,东向的运动遇到扬子坚硬地壳阻挡而变为向南和向北东的运动.面波层析成像结果支持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的下地壳流动模型.南北地震带的岩石圈厚度与其东侧的扬子和鄂尔多斯地块相似但速度较低.川滇西部地块上地幔顶部(莫霍面至88km左右)异常低速;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盖层中有低速夹层(约90~130km深度).岩石圈上地幔的速度分布图像与地壳显著不同,在高原主体与川滇之间存在北北东向高速带,可能会阻挡地幔物质的东向运动.上地幔各向异性较弱且与地壳的分布图像显然不同.因此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的构造运动具有与地壳不同的模式,软弱的下地壳提供了壳幔运动解耦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岩石圈 速度结构 面波 层析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