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早-中侏罗世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及成因
被引量:
15
1
作者
李仰春
张克信
+6 位作者
吴淦国
肖庆辉
杨晓平
张达
赵焕利
韩振哲
刘旭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729,共13页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出露的大面积侵入岩传统认为属于华力西期。通过对3个典型岩体的解剖,获得了最新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69Ma±2Ma和177.4Ma±1.7Ma,闪长质包体为179Ma±2Ma,主量、微量元素特征表明...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出露的大面积侵入岩传统认为属于华力西期。通过对3个典型岩体的解剖,获得了最新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69Ma±2Ma和177.4Ma±1.7Ma,闪长质包体为179Ma±2Ma,主量、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为形成于早—中侏罗世的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各岩体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平均0.704668)和正εNd(t)(1.3837~3.10652)值特点,包体发育针柱状角闪石和空心磷灰石,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各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花岗质岩浆主要是从地幔中分离出的新生地壳和原有古老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与来自亏损地幔岩浆相互混合形成的。通过区域动力学分析,认为本区大陆地壳生长可能经历了2个连续过程,首先是晚古生代造山期后岩石圈拆沉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底垫作用;区域上大范围三叠纪沉积记录的缺失说明此时应是北方造山带强烈的造山时期,这一机制很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海闭合造山有密切联系,之后岩石圈板块拆沉,并导致先存新生地壳和原有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可能是引起本区大陆地壳生长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侏罗世
侵入岩
壳-幔相互作用
陆壳生长方式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富蕴希力库都克地区岩浆混合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
42
2
作者
王玉往
王京彬
+3 位作者
王书来
王莉娟
丁汝福
蒲克信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33,I0005,I0006,共15页
新疆北部希力库都克地区为一斑岩型铜钼金矿区,含矿的花岗闪长岩体中广泛发育4种暗色岩微粒包体:似隐晶状安山玄武岩、细粒闪长岩、少斑状安山(玢)岩和安山玢岩,矿区还产有安山玢岩、英安斑岩、正长岩等脉岩。花岗闪长岩及其包体的岩相...
新疆北部希力库都克地区为一斑岩型铜钼金矿区,含矿的花岗闪长岩体中广泛发育4种暗色岩微粒包体:似隐晶状安山玄武岩、细粒闪长岩、少斑状安山(玢)岩和安山玢岩,矿区还产有安山玢岩、英安斑岩、正长岩等脉岩。花岗闪长岩及其包体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其中酸性的花岗闪长质与基性的闪长质岩浆混合,形成了过渡相岩石——安山玢岩质岩浆混合岩。本区矿化与暗色微粒包体有关:矿化较好的地段暗色微粒包体较多,有些包体中磁铁矿微粒普遍发育,有时甚至含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研究发现,本区岩浆混合岩——安山玢岩,与蚀变矿化的花岗闪长岩虽然在野外产状和岩石结构上截然有别,但二者的化学成分相当接近:在哈克图上二者的投影点靠近;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上,标准化曲线型式相似(或相同),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成因,换言之,岩浆混合作用可能伴随了热液蚀变和矿化的发生。推测本区岩浆混合作用可能是幔源基性岩浆与陆壳花岗质岩浆的混合,由此产生的中酸性岩浆经过分异和流体作用造就了本区的铜钼金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岩
矿化
希力库都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早-中侏罗世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及成因
被引量:
15
1
作者
李仰春
张克信
吴淦国
肖庆辉
杨晓平
张达
赵焕利
韩振哲
刘旭光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察院.黑龙江哈尔滨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729,共13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5万卧都河幅黑河市幅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编号:1212010510608)
文摘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出露的大面积侵入岩传统认为属于华力西期。通过对3个典型岩体的解剖,获得了最新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69Ma±2Ma和177.4Ma±1.7Ma,闪长质包体为179Ma±2Ma,主量、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为形成于早—中侏罗世的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各岩体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平均0.704668)和正εNd(t)(1.3837~3.10652)值特点,包体发育针柱状角闪石和空心磷灰石,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各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花岗质岩浆主要是从地幔中分离出的新生地壳和原有古老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与来自亏损地幔岩浆相互混合形成的。通过区域动力学分析,认为本区大陆地壳生长可能经历了2个连续过程,首先是晚古生代造山期后岩石圈拆沉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底垫作用;区域上大范围三叠纪沉积记录的缺失说明此时应是北方造山带强烈的造山时期,这一机制很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海闭合造山有密切联系,之后岩石圈板块拆沉,并导致先存新生地壳和原有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可能是引起本区大陆地壳生长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早-中侏罗世
侵入岩
壳-幔相互作用
陆壳生长方式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
Keywords
early-middle Jurassic
granites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continental crustal growth modes
Da-xiao xinganling copula
分类号
P534.5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富蕴希力库都克地区岩浆混合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
42
2
作者
王玉往
王京彬
王书来
王莉娟
丁汝福
蒲克信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出处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1-233,I0005,I0006,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7CB411304和2001CB409806)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GPMR0523)联合资助成果
文摘
新疆北部希力库都克地区为一斑岩型铜钼金矿区,含矿的花岗闪长岩体中广泛发育4种暗色岩微粒包体:似隐晶状安山玄武岩、细粒闪长岩、少斑状安山(玢)岩和安山玢岩,矿区还产有安山玢岩、英安斑岩、正长岩等脉岩。花岗闪长岩及其包体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其中酸性的花岗闪长质与基性的闪长质岩浆混合,形成了过渡相岩石——安山玢岩质岩浆混合岩。本区矿化与暗色微粒包体有关:矿化较好的地段暗色微粒包体较多,有些包体中磁铁矿微粒普遍发育,有时甚至含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研究发现,本区岩浆混合岩——安山玢岩,与蚀变矿化的花岗闪长岩虽然在野外产状和岩石结构上截然有别,但二者的化学成分相当接近:在哈克图上二者的投影点靠近;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上,标准化曲线型式相似(或相同),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成因,换言之,岩浆混合作用可能伴随了热液蚀变和矿化的发生。推测本区岩浆混合作用可能是幔源基性岩浆与陆壳花岗质岩浆的混合,由此产生的中酸性岩浆经过分异和流体作用造就了本区的铜钼金矿化。
关键词
岩浆混合
暗色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岩
矿化
希力库都克
Keywords
magma mixing
melanocrat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magma mixed rock
mineralization
Xilikuduke
分类号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早-中侏罗世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及成因
李仰春
张克信
吴淦国
肖庆辉
杨晓平
张达
赵焕利
韩振哲
刘旭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疆富蕴希力库都克地区岩浆混合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王玉往
王京彬
王书来
王莉娟
丁汝福
蒲克信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