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和季节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瓦力江.瓦黑提 任国玉 孙秀宝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年第1期21-28,共8页
运用2013—2014年28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季节特征。结果表明:(1)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均为北京时间17时,出现频率在20%以上。日最低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为08时,频率... 运用2013—2014年28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季节特征。结果表明:(1)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均为北京时间17时,出现频率在20%以上。日最低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为08时,频率在30%以上;(2)城郊年平均气温差异即城市热岛强度在夜晚较大,07时左右达到最大,在1.5℃以上,白天较小,16时左右最小,仅有0.3℃左右;(3)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与城区基本一致,但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差别,冬季郊区最低气温出现滞后城区1 h,其他季节保持一致;(4)城区逐小时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08—17时为下降时期,17—22时为迅速上升时期,22—08时为稳定的强热岛时期;(5)候平均气温城市热岛强度年内变化,最大值发生在年终的第72候,为1.53℃,最小值发生在秋末第67候,为0.33℃;(6)综合来看,各季代表月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春季(4月)夜晚较强,夏季(7月)夜晚和白天都相对较弱,秋季(9月)夜晚最强,但白天最弱,甚至白天部分时刻(15—18时)出现了负值。冬季白天和晚上都比较强,是四季代表月份平均热岛强度最强的季节。日内变化即日变化,大家公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乌鲁木齐 气温 日变化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武汉城市相对湿度气候学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 被引量:13
2
作者 索南看卓 任国玉 +1 位作者 贾文茜 孙秀宝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5-724,共10页
在对相对湿度(RH)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4个城市站RH的气候学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迁站对RH序列引起较大非均一性偏差,其中武汉站2010年迁站引起的偏差达到8%;(2)城区年平均RH较高,介于75%~85%,武汉... 在对相对湿度(RH)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4个城市站RH的气候学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迁站对RH序列引起较大非均一性偏差,其中武汉站2010年迁站引起的偏差达到8%;(2)城区年平均RH较高,介于75%~85%,武汉站最高;(3)每年1~6月城区RH逐渐增加,6月达到峰值,之后缓慢减少,但季节内变化一般很小,月际间差异仅有0.1%~2.5%,存在夏季RH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的季节性特征;(4)武汉城市区域1961~2015年平均RH总体呈长期减少趋势,线性变化趋势-0.81%/10 a,20世纪90年代之后下降趋势加剧;(5)近55年城区春、秋、冬3个季节平均RH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春季最为明显,夏季存在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但1991后年及四季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资料非均一性 武汉 城市化 气候特征 长期趋势
下载PDF
牛粪燃烧实时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颖 孔少飞 +14 位作者 郑煌 姚立全 盛九江 赵德龙 丁德平 程溢 严沁 吴剑 牛真真 曾昕 刘玺 覃思 郑淑睿 吴方琪 祁士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32-1939,共8页
在实验室模拟青海和西藏2种牛粪在民用炉具中的燃烧过程,采用稀释通道系统与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在线分析牛粪燃烧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电子秤实时记录燃料质量的动态变化,获得牛粪燃烧排放VOCs浓度的时间序列与... 在实验室模拟青海和西藏2种牛粪在民用炉具中的燃烧过程,采用稀释通道系统与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在线分析牛粪燃烧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电子秤实时记录燃料质量的动态变化,获得牛粪燃烧排放VOCs浓度的时间序列与实时排放因子.结果表明,70g牛粪一次燃烧过程持续1100~1500s.牛粪燃烧排放VOCs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总体上呈单峰分布;西藏牛粪在燃烧450s左右VOCs浓度达到峰值7.92×10^-6;青海牛粪在燃烧400s左右VOCs浓度达到峰值6.01×10^-6.牛粪燃烧VOCs实时排放因子变化范围为40.74~156.88mg/g,趋势不同于VOCs浓度变化,随燃烧过程进行排放因子呈上升趋势.牛粪燃烧至3~4min左右,VOCs排放因子最低.甲醇、甲醛和乙醛3种VOCs排放因子占比最大,其中西藏牛粪燃烧3种VOCs排放占比分别为24.0%±1.9%、11.9%±1.8%和27.4%±1.4%,青海牛粪为22.0%±1.1%、13.3%±2.9%和17.7%±4.6%.本研究首次给出了牛粪燃烧VOCs实时排放因子,可为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建立和青藏高原地区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燃烧 挥发性有机物 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 实时排放 排放因子
下载PDF
2016年南极海冰破纪录减少及其成因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双林 韩哲 +2 位作者 刘娜 张超 蔡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共10页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不断减少,但南极海冰却在小幅增加。正当人们试图解释南极海冰这一"变暖悖论"时,2016年末南极海冰范围却突然跌破纪录,达到历史最低。其中,12月海冰减少范围最大,达到2.13×10^(6)km... 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不断减少,但南极海冰却在小幅增加。正当人们试图解释南极海冰这一"变暖悖论"时,2016年末南极海冰范围却突然跌破纪录,达到历史最低。其中,12月海冰减少范围最大,达到2.13×10^(6)km^(2),相对于1981–2010年的30年平均海冰范围减少了20.5%。这立即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人们从大气环流、物理海洋和冰间湖等诸多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这些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显示:在大气方面,主要的异常信号包括9–10月的纬向3波异常和11–12月的负位相南半球环状模以及气旋活动增加等,纬向3波大气环流受到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异常的调制,而南半球环状模异常主要是平流层极涡减弱下传导致;海洋方面,南大洋海温较常年偏暖,威德尔海出现了自1976年以来最大的冰间湖,对海冰减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的研究难以说明这一极端事件是由全球变暖或其他外部强迫主导,还是由气候系统内部变率产生,亦或者是两者的共同作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未来南极海冰趋势的预估,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潜在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冰减少 2016年 破纪录低值 物理成因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全球地表温度变化及物理机制的模拟研究
5
作者 熊力 刘博 孙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0-1018,共9页
本研究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末次间冰期模拟试验(lig127k)与工业革命前参照试验(piControl)数据,利用气候反馈响应分析方法,揭示了地球轨道参数改变引起的全球地表温度变化及其关键过程和机制。5个模式的分析结果表... 本研究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末次间冰期模拟试验(lig127k)与工业革命前参照试验(piControl)数据,利用气候反馈响应分析方法,揭示了地球轨道参数改变引起的全球地表温度变化及其关键过程和机制。5个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1)与piControl相比,lig127k试验中地球轨道参数的改变主要影响了大气层顶入射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差异,其中北半球冬季大气层顶入射太阳辐射明显减少,全球平均为-19.60 W/m^(2),而夏季则显著增加,为20.42 W/m^(2),全年平均变化较小,仅为-0.06 W/m^(2);2)lig127k的地表温度也表现为冬季(夏季)显著的降低(升高),其中北半球冬季全球平均降温-0.61 K,夏季增温0.67 K;3)从物理过程分解来看,北半球冬季(夏季)的降温(增温)均主要来自大气层顶入射太阳辐射的贡献,其次来自水汽的正反馈贡献,而云辐射效应则抵消了大部分降温(增温);4)与工业革命前时期相比,在末次间冰期,海陆热力对比在北半球显著加强,而在南半球显著减弱,其中起正贡献的主要过程为陆地/海洋热输送和云辐射效应,而太阳辐射强迫效应和地表湍流热通量则是主要的负贡献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间冰期 地表温度变化 物理机制 气候反馈响应分析方法 地球轨道参数变化 海陆热力对比
原文传递
超强台风“莫兰蒂”强度急剧变化过程的结构特征及其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立诚 张强 +2 位作者 顾西辉 陈蕾 杨正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1,F0002,F0003,共8页
基于ECMWF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最佳路径数据集,对2016年14号台风"莫兰蒂"(mulanti)在形成与移动过程中的内部流场结构特征,以及外部高压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急剧增强和急剧减弱时刻的机... 基于ECMWF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最佳路径数据集,对2016年14号台风"莫兰蒂"(mulanti)在形成与移动过程中的内部流场结构特征,以及外部高压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急剧增强和急剧减弱时刻的机制进行研究,初步探讨"莫兰蒂"台风在中国近海急剧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台风急剧增强时刻,台风中心附近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对流层高层辐散增强、对流层中低层正涡度增大和正涡度柱向对流层中上层发展;而在减弱时刻主要表现为对流层中层辐散和正涡度柱的消散.对外部高压演变研究表明:"莫兰蒂"台风在急剧加强和急剧减弱时,均与100 hPa位势高度南亚高压、500 hPa位势高度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呈反向变化关系.对其急剧变化时的机制探究发现:在急剧增强前12 h,对流层高层的辐散作用促使大气上升运动的发展,低空扰动得以加强,为台风的增强提供充足的能量;环流形势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正相对涡度的增加,进一步为台风急剧增强提供了动力机制;环境风较低的垂直切变使得积云对流所产生的凝结潜热始终加热一个有限范围内的气柱,有利于暖心结构的维持和发展.此外,"莫兰蒂"台风在急剧增强前具有明显特征.以上分析可为提前预测台风强度急剧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兰蒂台风 副热带高压 南亚高压 涡度 散度
下载PDF
中国东部季风区不同气候带城市热岛效应的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贾文茜 任国玉 +2 位作者 于秀晶 张永强 张盼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9-582,共14页
选取中国东部季风区长春、北京、武汉和广州市4个代表性城市,利用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和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4年高密度自动站气温资料,比较了南北不同纬度带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UHI)强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长春... 选取中国东部季风区长春、北京、武汉和广州市4个代表性城市,利用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和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4年高密度自动站气温资料,比较了南北不同纬度带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UHI)强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长春、北京、武汉和广州市建城区年平均UHII分别为0.96℃、1.06℃、0.91℃和0.78℃,北方城市秋、冬季多呈静稳和逆温天气,加上人为热释放量高于其他季节,UHII明显高于春夏季;而南方城市秋季“秋高气爽”,利于热岛的发生发展,冬季和夏季UHII次之,且季节间差异较小;2)4个城市热岛形成机制是一致的,均表现为夜间高于白天,清晨和午后UHII分别开始下降和上升;武汉市内水体较多,UHII日内波动幅度最大,广州市四季温和,UHII波动幅度最小;3)与南方城市比较,北方城市秋、冬季夜间高值时段长,白天低值时段短。本文揭示的南北不同气候带城市热岛强度差异,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运行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带 代表城市 城市热岛强度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下载PDF
资料均一化对气温变化趋势及其城市化偏差估计的影响:以北京地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何佳骏 任国玉 张盼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3-513,共11页
当前的地面气候观测资料普遍存在非气候性因素导致的非均一性,对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结论可靠性造成重要影响。结合观测台站的历史沿革数据,使用ACMANT和Pairwise Comparisons方法以及RHtest V4软件,对北京地区20个台站均一化前的月平均... 当前的地面气候观测资料普遍存在非气候性因素导致的非均一性,对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结论可靠性造成重要影响。结合观测台站的历史沿革数据,使用ACMANT和Pairwise Comparisons方法以及RHtest V4软件,对北京地区20个台站均一化前的月平均气温序列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最后评估了均一化对北京地区气温序列变化趋势及其城市化偏差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元数据中记录的断点外,无元数据记录的断点也会对序列的趋势变化造成明显影响,其中乡村站最显著;经过订正,1958—2018年整个北京地区、乡村站以及城市站增温趋势分别为0.27℃/(10 a)、0.10℃/(10 a)和0.32℃/(10 a),较订正前分别上升了0.03℃/(10 a)、0.06℃/(10 a)和0.02℃/(10 a)。利用均一化资料估算,1958—2018年北京观象台的城市化影响为0.24℃/(10 a),城市化贡献率为70.2%,评估结果较前人结论有所降低。可见,在现有的北京地区气温资料序列中,仍可能存在较明显的非均一性和未被记录的断点,对区域平均气温趋势估算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化 气温 气候变化 趋势 城市化影响 北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