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24
1
作者 陈万旭 李江风 +2 位作者 曾杰 冉端 杨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73-2187,共15页
中国复杂的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控形成了当前中国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厘清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对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 中国复杂的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控形成了当前中国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厘清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对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以往研究缺乏对中国县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性及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基于1995-2015年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尝试采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方法测度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并且综合运用重心分析、热点分析工具(Getis-Ord G_i~*)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1995-2015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如下:①东部季风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高于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生态环境质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和经济集聚的城市群以及省会城市周边地区。研究期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迁移;②1995-2015年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新疆、重庆、贵州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省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以及河南)境内,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省份以及东南部沿海地区省份;③土地利用程度对于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力显著强于其他因子,东部季风区的社会经济和交通区位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力强于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生态大区过渡带;④影响因子之间相互作用主要包括非线性增强作用和双因子增强作用两种类型,以非线性增强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空间分异性 重心分析 热点分析 地理探测器 形成机理 中国
原文传递
武汉城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11
2
作者 曾杰 李江风 姚小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3-891,共9页
基于武汉城市圈1990、2000和2009年3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参照"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采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估算武汉城市圈不同地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期间的时序变化和空间... 基于武汉城市圈1990、2000和2009年3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参照"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采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估算武汉城市圈不同地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期间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武汉城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之间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得益于水域面积的大幅增长,1990—2009年武汉城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不断上涨的时序变化趋势,增幅达9.5%,其中,水文调节、废物处理等服务价值的增幅明显;各地区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仙桃市、新洲区、云梦县等地的增长最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且随时间推移,在东、西、北方向逐步形成以武汉市区为中心的"低-高-低"层级分布特征,北部山地丘陵地区的生态优势逐步消减,而南部的高价值组团到2009年发生了结构性扩张.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序变化与林地、水域、草地、耕地的面积变化呈正相关,而其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与耕地和未利用地的空间离散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相关特征 被引量:106
3
作者 姚小薇 曾杰 李旺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9-256,共8页
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基于武汉城市圈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不同地域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研究区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系... 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基于武汉城市圈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不同地域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研究区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不同城镇化水平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除经济城镇化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均与生态服务价值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其中人口城镇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负相关性较强,其次分别为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具体的,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与原材料生产价值之间的负相关性最强,人口、空间和生活城镇化与大气调节和保持土壤之间也分别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不同城镇化水平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双变量LISA图也具有相似的空间特征,高-低聚集区多分布于武汉城市圈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中部地区,而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幕阜山区和北部的大别山一带。该研究能够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管护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相关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城镇化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基于改进城市引力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引力格局划分研究 被引量:96
4
作者 钱春蕾 叶菁 陆潮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科学合理地划分城市经济联系是完善城市圈功能布局、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引入相对引力常量、改进城市引力模型,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探讨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引力格局划分方法。结果如下:1改进的引力模型能客观反映城市间... 科学合理地划分城市经济联系是完善城市圈功能布局、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引入相对引力常量、改进城市引力模型,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探讨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引力格局划分方法。结果如下:1改进的引力模型能客观反映城市间不相等的相对引力现状;2武汉城市圈呈现出经济辐射型、经济依赖型、经济复合型3类城市经济联系结构,武汉市是城市圈内唯一的强经济辐射型城市;3根据城市经济联系结构,将武汉城市圈引力格局划分为以孝感—武汉—咸宁为中心,黄石—鄂州—黄冈和仙桃—天门—潜江为两翼的城市组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引力模型 相对引力常量 引力格局划分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 被引量:94
5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2 位作者 金贵 程丙银 侯现慧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36-1042,共7页
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进行科学研究,对于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实现土地整治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以相关研究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项目区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由1... 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进行科学研究,对于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实现土地整治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以相关研究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项目区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由15个指标所组成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景观效益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方面,拟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完善做出有益探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项目区土地整治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使得各效益均有明显提高,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景观效益潜力巨大,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并将其作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效益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长阳
原文传递
基于G2SFCA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分析 被引量:86
6
作者 许基伟 方世明 刘春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0-440,共11页
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和结构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格局,对城市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因此,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为例,采用含有距离衰减系数的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 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和结构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格局,对城市规划建设至关重要。因此,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为例,采用含有距离衰减系数的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探讨居住区尺度下不同等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1)距离因素会改变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并且不同等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变化存在差异;(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评价结果并不理想,"严重不公平"级别所占面积比重始终比较大;(3)区域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要优于全市性公园绿地的空间公平性;(4)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特征,空间公平性的区域差异较大。街道人口数量、公园绿地数量、公园绿地的服务能力是造成其空间公平性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结合人口需求科学地规划公园绿地的数量和等级,以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2SFCA 公园绿地 可达性 公平性 供给 需求 武汉市
原文传递
企业劳动力成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倒逼”机制的考察 被引量:83
7
作者 程晨 王萌萌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32,共15页
针对近期引起普遍关注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本文利用2002—2013年上市公司样本探索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1)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促使企业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表现为全要素... 针对近期引起普遍关注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本文利用2002—2013年上市公司样本探索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1)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促使企业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加显著。(3)我们对机制的探索发现,技术创新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客观上,趋势性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对于企业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政府应着力推进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以驱动可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上升 全要素生产率 倒逼机制 技术进步
下载PDF
基于改进城市引力模型的湖南省经济区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81
8
作者 郭源园 胡守庚 金贵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7-72,90,共7页
提出从"城市质量"和"吸引惯性指数"两个方面改进城市引力模型,并以湖南省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研究区各城市在2002、2007、2010年3个时间点彼此间的吸引力。同时基于层次聚类法分析了14个城市的经济区空间... 提出从"城市质量"和"吸引惯性指数"两个方面改进城市引力模型,并以湖南省1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研究区各城市在2002、2007、2010年3个时间点彼此间的吸引力。同时基于层次聚类法分析了14个城市的经济区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结果表明:①2002年湖南省可分为长株潭经济区、环洞庭湖经济区、湘中南经济区和湘西经济区;②2007年和2010年相比于2002年则增加了一个离心经济区。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引力测算及区域城市间经济协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引力模型 吸引惯性指数 经济区空间格局 动态演变 湖南省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3
9
作者 陈万旭 李江风 朱丽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5-337,共13页
生态系统功能的不断退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焦点问题。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构建中国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干扰程度,基于长江中... 生态系统功能的不断退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焦点问题。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构建中国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干扰程度,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结果,采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贡献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方法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地区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历了"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过程,山区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平原地区、城市群地区、大城市周边县区以及主要交通道路沿线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变化呈现"两纵三横"的空间分布格局;(2)1995-2015年间退耕还林、还水、还湿是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改善的主要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建设用地对林地和耕地的占用是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恶化的主要原因;(3)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土壤保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五种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敏感性有所增加,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敏感性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各项子功能的持续供给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异 敏感性 长江中游地区
原文传递
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空间关系 被引量:68
10
作者 周婷 陈万旭 +1 位作者 李江风 梁加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6134-6145,共12页
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的加剧对于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科学测度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关系,可为制定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 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的加剧对于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科学测度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关系,可为制定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借助InVEST模型测度神农架林区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且结合多源数据测度其人类足迹指数的时空分布,综合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对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空间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生境质量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无剧烈变化,超过60%的区域处于较高生境质量和高生境质量类;(2)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人类足迹指数呈现“西部低,东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两极化”的发展趋势;(3)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二者呈现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林区中部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以负面效应为主且愈加显著,人类活动会导致生境质量的恶化。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的人类活动管理以及生态系统保护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空间依赖效应,科学合理划定保护范围,提高生态保护规划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人类足迹指数 InVEST模型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神农架林区
下载PDF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67
11
作者 杨剩富 胡守庚 +1 位作者 叶菁 童陆亿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9,共7页
在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分法、变异系数分析法、地统计全局趋势分析法等方法探索了2001年以来中部地区80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2010年,中部地区分类城镇化差异呈现出... 在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分法、变异系数分析法、地统计全局趋势分析法等方法探索了2001年以来中部地区80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2010年,中部地区分类城镇化差异呈现出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省域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表现为湖北省>安徽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湖南省。2自2001年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综合水平差异总体呈现减小趋势,但这并未带来城镇化协调度的稳步增高,而是整体降低且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3武汉、长株潭城市圈内城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提升速度较快,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然而京九段等经济带所辖城市虽形成经济协作关系,但在城镇化协同发展上还未显现明显规律。4中部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中部重大经济战略体的形成、产业转移承接及集聚要素创新等因素对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协调度 时空变化 形成机制 中部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证据权模型的青藏高原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8
12
作者 金贵 王占岐 +2 位作者 胡学东 胡守庚 张道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41-250,共10页
在中国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在青藏高原区有效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备受关注,开展自然质量适宜性评价研究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该文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选取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 在中国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在青藏高原区有效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备受关注,开展自然质量适宜性评价研究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该文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选取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等4个方面的8个因子,引入知识与数据驱动一体化的模糊证据权模型,得出全域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适宜性等级,并与综合指数模型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模糊证据权模型的评价结果显示,99.38%的耕地"参照物"处于适宜性三等以上,说明该模型能有效评价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适宜性;2)对比综合指数模型评价结果中90.83%的耕地"参照物"处于三等以上,说明模糊证据权模型较综合指数模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克服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和自然条件多样化所带来的计算复杂性等问题;3)研究区11 434.1 km^2耕地后备资源在自然质量上具有不同程度的适宜性,其中一等占9.6%,二等占5.5%,三等占38.6%,四等占22.8%,五等占23.4%;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可以重点关注日喀则市、贡嘎、扎囊、拉孜、乃东、拉萨市和白朗等县市。该文可为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提供方法借鉴,并为西藏一江两河流域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农村地区 耕地后备资源 适宜性评价 模糊证据权模型 青藏高原区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 被引量:59
13
作者 童陆亿 胡守庚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61,共12页
多维度城市扩张度量,是深刻揭示城市扩张规律及驱动力,实现高效城市扩张控制,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城市扩张自由度、蔓延度、感观优劣度指数对中国216个主要城市2000-2012年期间的扩张特征进行了综合... 多维度城市扩张度量,是深刻揭示城市扩张规律及驱动力,实现高效城市扩张控制,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城市扩张自由度、蔓延度、感观优劣度指数对中国216个主要城市2000-2012年期间的扩张特征进行了综合度量。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扩张总体趋于紧凑,但低约束扩张模式所催生的"低质量"城市发展态势严峻;2不同维度城市扩张特征不尽相同,东、中部地区是中国近年城市扩张的集中地,扩张自由度及蔓延度较高、区域差异明显,扩张模式不尽合理;广东、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低质量"扩张现象较为严重,西部省份及少数民族自治区扩张模式整体较优;城市圈地区扩张紧凑度较高,但统筹协调程度较低,区域扩张差异明显,局部地区扩张质量较低;3内陆及城市圈地区将成为中国城市扩张的重要发生地;4广州、石家庄、济南、合肥、湘潭城市扩张感观优劣度相对较低。努力构建并完善"国家-地区-城市"多级城市扩张监管体系,是统筹协调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积极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扩张 自由度 蔓延度 感观优劣度 中国
原文传递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路径——基于几个试点地区的观察 被引量:58
14
作者 唐健 谭荣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2,共10页
现行法律法规不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这不利于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层面自上而下的改进和地方自下而上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从201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 现行法律法规不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这不利于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层面自上而下的改进和地方自下而上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从201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明确规定了入市的地类和途径。试点地区在改革过程中,根据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探索出适合当地需求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模式。在今后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管理中,应拓宽入市主体和客体,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布局,将可以入市的土地从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扩大到新增建设用地,从仅限于经营性用地扩大到所有集体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入市路径 改革方向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方法研究 被引量:56
15
作者 叶菁 谢巧巧 谭宁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2-271,共10页
为揭示城市生态承载力空间特征,探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方法,该文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弹性力-社会经济协调力"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状态空间法在市域范围进行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利用三维... 为揭示城市生态承载力空间特征,探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方法,该文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弹性力-社会经济协调力"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状态空间法在市域范围进行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利用三维魔方法设计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关联模型,结合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与评价单元主体功能分区结果进行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最大值为0.233 8,位于梁子镇,最小值为0.050 9,位于临江乡。受到资源环境本底和社会经济投入条件影响,研究区生态承载力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湖一带,北部相对较低,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国土空间格局划为城市经济核心区、城市经济拓展区、农业生产区、生态功能涵养区四大功能区域和一类禁止开发区域,能够较好地反映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能够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理论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 生态承载力 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状态空间法 三维魔方法 鄂州市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和城镇化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54
16
作者 陈万旭 刘志玲 +2 位作者 李江风 冉端 曾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137-5150,共14页
中国的城镇化进入到以大都市群作为主要载体的发展阶段,由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城镇化进程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数据测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 中国的城镇化进入到以大都市群作为主要载体的发展阶段,由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城镇化进程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数据测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布特征,并且综合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普通最小二乘法以及空间回归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降低,而城镇化水平有显著的增加,二者呈现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2)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3)空间回归模型被证明更适合测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城镇化的发展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降低,二者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仅受到自身格网单元要素的影响,而且受到邻近格网单元或者是更远格网单元要素的影响。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系统保护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空间依赖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行跨区域的联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城镇化 空间回归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长沙都市区生境质量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 被引量:52
17
作者 戴云哲 李江风 杨建新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0-1351,共12页
生境质量是评价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掌握其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规律,有助于提升都市区城乡规划质量和生态管控的合理性。本文在运用InVEST模型对长沙都市区1995-2015年生境质量时空演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缓冲区由内向外... 生境质量是评价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掌握其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规律,有助于提升都市区城乡规划质量和生态管控的合理性。本文在运用InVEST模型对长沙都市区1995-2015年生境质量时空演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缓冲区由内向外逐层剖析,探讨长沙都市区近20年来城市扩张格局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沙都市区建设用地面积从170.26 km2增至487.19 km2;三环线以内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从三环线起向外扩张逐渐放缓;(2)生境质量中等及以上的区域占比从1995年的43.49%下降到2015年的27.22%,生境质量平均值则相应地从0.46下降到0.31,且退化最明显的区域从核心外围区(5-10号缓冲区)外移到三环线附近(10-15号缓冲区);(3)各圈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与生境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生境质量变化对城市扩张响应最强烈的区域始终位于核心外围区;(4)建设用地空间布局零散和几何形态不规则程度的增加加剧了生境质量的退化,并在三环线附近区域(10-15号缓冲区)表现最为明显,应成为未来长沙都市区城乡规划和生态管控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城市扩张 长沙都市区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9
18
作者 邹利林 杨俊 胡学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9-1489,共11页
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历来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住宅价格在空间、时间分布上具有内在规律性,探索这一规律信息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房价调控和土地利用政策。本文在总结中国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 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历来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住宅价格在空间、时间分布上具有内在规律性,探索这一规律信息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房价调控和土地利用政策。本文在总结中国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动力机制与模式、影响因素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深化。研究结论如下:未来中国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研究应立足于经济转型与制度改革的特殊背景,重视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理论框架的构建;加强宏观因素对住宅价格影响的定量研究以及探索住宅价格低值集聚的内外因素,全面考察各类因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强化GIS技术对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特征信息的挖掘,并探索多维空间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GIS模型,实现对住宅价格时空演变与分布的模拟分析与趋势预测;拓展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的普及性应用,并将研究成果与城市住宅价格监测成果形成动态互补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宅价格 时空演变 研究进展 中国
原文传递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湖北大冶为例 被引量:48
19
作者 黄天能 李江风 +1 位作者 许进龙 廖晓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7-1428,共12页
转型发展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及依据。根据转型发展的内涵,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利用、环境整治、产业转型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以湖北大冶市为例,评价2007... 转型发展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及依据。根据转型发展的内涵,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利用、环境整治、产业转型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以湖北大冶市为例,评价2007-2016年转型发展的绩效并诊断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大冶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年转型发展绩效分值均在0.9以上,总体呈两个阶段:2007-2010年为转型初期,产业接替阶段,发展绩效不稳定,由2007年的0.9976升至2008年的0.9998,2010年下滑至0.9098;2011-2016年为稳定转型发展期,绩效稳步提升,由0.9142升至0.9458。(2)影响大冶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排序十年一致,障碍度从强到弱依次为: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城镇登记失业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大冶市今后转型发展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绩效评价 障碍因子 大冶市
原文传递
在线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个集成计划行为理论与隐私计算的模型 被引量:47
20
作者 张星 陈星 侯德林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3,共6页
文章在对计划行为理论与隐私计算理论进行回顾后,提出了一个影响在线健康信息的披露意愿的集成模型。根据获得的237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SPSS20,0和AMOS20.0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结论表明,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用户的感知收益(包括个性化服务... 文章在对计划行为理论与隐私计算理论进行回顾后,提出了一个影响在线健康信息的披露意愿的集成模型。根据获得的237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SPSS20,0和AMOS20.0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结论表明,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用户的感知收益(包括个性化服务和情感支持)和感知成本(隐私关注)影响用户的信息披露态度,而用户的信息披露态度、互惠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影响用户的信息披露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健康信息 披露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隐私计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