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包裹体组合对测温数据有效性的制约及数据表达方法 被引量:101
1
作者 池国祥 卢焕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45-1953,共9页
本文探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的原理及其对包裹体测温数据有效性的制约以及数据的表达方法。流体包裹体组合指的是一组同时被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其同时性的依据是岩相学关系而不是测温数据的相似性。如果根据岩相学关系建立了一个 FIA,... 本文探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的原理及其对包裹体测温数据有效性的制约以及数据的表达方法。流体包裹体组合指的是一组同时被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其同时性的依据是岩相学关系而不是测温数据的相似性。如果根据岩相学关系建立了一个 FIA,且这个 FIA 内的包裹体测温数据很一致,那么这些包裹体可能属于均一捕获且在捕获后未受破坏,这些包裹体的测温数据是有效的。在进行数据汇总或统计时,应取整个 FIA 内所有包裹体的平均值为代表,而不应将每个包裹体的数据都列入。如果同一 FIA 内包裹体的测温数据变化很大,那么这些包裹体可能属于非均一捕获或在捕获后遭受了显著改变(如卡脖子、拉伸)。这种情况下包裹体的测温数据是无效的,不应纳入数据汇总或统计。在很多情况下,一组包裹体是否属于同时捕获是很难确定的,因此不能严格地用 FTA 的方法来判定数据的有效性。但是,FIA 的原理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制约的。例如,如果相邻包裹体显示相似的测温数据,那么这些包裹体可能属于均一捕获且无显著捕获后变化。各个包裹体的数据都应纳入数据汇总及统计,但要注意不要将数据点过分集中在某个小区域。反之,如果相邻包裹体的测温数据相差很大,就要怀疑是不是非均一捕获、捕获后破坏,或不同期次包裹体叠加。详细的包裹体测温"填图",结合与已知 FIA 数据的比较,可能可以解决这种多解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组合 包裹体测温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高温型强过铝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7
2
作者 周刚 张招崇 +6 位作者 罗世宾 何斌 王祥 应立娟 赵华 李爱红 贺永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09-1920,共12页
玛因鄂博岩体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深大断裂北东侧。主体岩石类型包括片麻状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中含有较高的黑云母,并可见夕线石、堇青石、电气石等富铝特征矿物。锆石的 SHRIMP U—Pb 定年表... 玛因鄂博岩体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深大断裂北东侧。主体岩石类型包括片麻状英云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石中含有较高的黑云母,并可见夕线石、堇青石、电气石等富铝特征矿物。锆石的 SHRIMP U—Pb 定年表明该岩体结晶年龄为283Ma。岩石具有低的 SiO_2、CaO、Ba、Sr、Nb、P_2O_5、Al_2O_3/TiO_2比值及高 MgO、FeO^T、Cr、Ni、TiO_2、REE(∑REE=126.8×10^(-6)~218.11×10^(-6))、A/CNK(>1.1)等特征,富集轻稀土((La/Yb)_N=5~11),具有中等的 Eu负异常(δEu=0.52~0.74)。上述特征表明该岩体与典型的高温型强过铝花岗岩相似。岩石的 Nd 同位素分析表明,其 Nd 初始值变化大(-0.3~-3.5),而其中辉长岩体的 Nd 初始值为5.5。基于上述,我们认为花岗岩原始岩浆来源于底侵的玄武岩浆引起的低成熟度碎屑岩部分熔融,并有部分玄武岩浆的加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它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属于后碰撞强过铝花岗岩。在阿勒泰地区早二叠纪强过铝花岗岩的界定为阿尔泰乃至中亚造山带的后碰撞花岗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岩石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 二叠纪强过铝花岗岩 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的壳幔导电性结构研究 被引量:64
3
作者 张乐天 金胜 +5 位作者 魏文博 叶高峰 段书新 董浩 张帆 谢成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26-4137,共12页
自从2008年MS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青藏高原东缘便成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区域.该区域的龙门山断裂带标志着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边界.汶川地震即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内的映秀—北川断裂上.该地区现有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 自从2008年MS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青藏高原东缘便成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区域.该区域的龙门山断裂带标志着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边界.汶川地震即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内的映秀—北川断裂上.该地区现有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的西部,对四川盆地东部构造情况的研究目前较少.在SinoProbe项目的资助下,完成了一条跨越青藏高原东缘及整个四川盆地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该剖面自西北始于青藏高原内部的松潘—甘孜地块,向东南延伸穿过龙门山断裂带、四川盆地内部及四川盆地东部的华蓥山断裂,最终止于重庆东南的川东滑脱褶皱带附近.维性分析表明剖面数据整体二维性较好,通过二维反演得到了最终的电性结构模型.该模型表明,从电性结构上看,沿剖面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电性结构单元,分别为:浅部高阻、中下地壳低阻的松潘—甘孜地块,浅部低阻、中下地壳相对高阻的四川盆地,以及华蓥山以东整体为高阻特征的扬子克拉通地块.龙门山断裂带在电性结构上表现为倾角较缓、北西倾向的逆冲低阻体,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相对四川盆地的推覆作用.其在地下向青藏高原内部延伸,深度约为20km左右.在标志逆冲推覆滑脱面的低阻层下存在一电性梯度带,表征着低阻的青藏高原中下地壳与高阻的扬子地壳之间的电性转换.位于四川盆地东边界的华蓥山断裂在电性结构上表现为一倾向为南东向的低阻体插入高阻的扬子克拉通结晶基底,切割深度约为30km左右.这一结构反映出华蓥山向西的推覆作用.在电性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壳内物质流、青藏块体与扬子块体的深部关系以及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机制等构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青藏高原东缘 四川盆地 壳幔电性结构 龙门山断裂带 华蓥山断裂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段区域成矿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陈良 张达 +4 位作者 狄永军 徐俊 王策 宛胜 来守华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67-271,281,共6页
大兴安岭中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文章对大兴安岭中南段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矿床分布与构造-岩浆活动及地层的关系、矿床类型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将区内铜多金属矿床划分为5个成矿系列,对每一... 大兴安岭中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文章对大兴安岭中南段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矿床分布与构造-岩浆活动及地层的关系、矿床类型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将区内铜多金属矿床划分为5个成矿系列,对每一个成矿系列的成矿特征进行了简要归纳。最后,探讨了大兴安岭中南段的区域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成矿规律 铜多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大兴安岭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0
5
作者 莫宣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1-853,共13页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年青的高原,被国际地学界公认为世界上研究大陆动力学最理想的天然实验室。特提斯的形成演化及高原的隆起是青藏高原地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包含了众多引人入胜的重要科学问题。笔者对其中8个科学问题进行了回...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年青的高原,被国际地学界公认为世界上研究大陆动力学最理想的天然实验室。特提斯的形成演化及高原的隆起是青藏高原地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包含了众多引人入胜的重要科学问题。笔者对其中8个科学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它们是:青藏高原的前身——特提斯的形成演化;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青藏高原壳幔结构与物质组成;青藏巨厚地壳的成因;青藏高原深部物质的横向流动;地幔柱;高原隆升与生长;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特提斯 碰撞 隆升 地质学研究 回顾展望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合作—大井剖面地壳电性结构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金胜 张乐天 +2 位作者 金永吉 魏文博 叶高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79-3990,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合作—大井剖面的大地电磁探测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电性结构呈明显的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特点,中下地壳普遍存在高导层.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北祁连南缘断裂带、北祁连北缘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及龙首山南缘断... 青藏高原东北缘合作—大井剖面的大地电磁探测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电性结构呈明显的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特点,中下地壳普遍存在高导层.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北祁连南缘断裂带、北祁连北缘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及龙首山南缘断裂带等区域性断裂带在电性结构模型中均表现为电性梯度带或低阻异常带.电性结构的横向分区与构造上的地块划分有明显的一致性,各个地块的电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作是一个大型的板块边界,但板块结合带附近没有明显逆冲或俯冲痕迹,可能主要以左旋走滑为主.北祁连地块向北仰冲与阿拉善地块向南俯冲边界可能不是海原断裂带,而是龙首山南缘断裂带.西秦岭造山带内的壳内高导层与青藏高原内部存在的高导层具有可对比性,可能是由于部分熔融与含盐水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中祁连地块内的高导层可能是含盐水流体引起的.而北祁连与河西走廊过渡带内的高导层则可能是板块俯冲或仰冲的构造运动痕迹,也可能是由含盐水流体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海原断裂 高导层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东段晚二叠世-早侏罗世侵入岩岩石组合时空分布、构造环境的讨论 被引量:46
7
作者 王秉璋 陈静 +3 位作者 罗照华 陈发彬 王涛 郭贵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13-3228,共16页
祁漫塔格地区是青藏高原北部最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晚二叠世-早侏罗世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以祁漫塔格东段为研究区分析讨论了祁漫塔格及临区晚二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特点,从晚二叠世-早侏罗世可以识别出4个阶段5个花岗岩组合。... 祁漫塔格地区是青藏高原北部最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晚二叠世-早侏罗世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以祁漫塔格东段为研究区分析讨论了祁漫塔格及临区晚二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特点,从晚二叠世-早侏罗世可以识别出4个阶段5个花岗岩组合。(1)晚二叠世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与偏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合,LA-ICP-MS U-Pb年龄在252.0~258.5Ma,普遍含暗色铁镁质微粒包体;(2)中三叠世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LA-ICP-MS U-Pb年龄在226.9~238.6Ma,富含暗色铁镁质微粒包体,为偏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Sr含量一般在400×1^0-6~537×10^-6,δEu在0.67~0.95;(3)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LA-ICP-MS U-Pb年龄在211.7~214.1Ma,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Sr含量一般在341×10^-6~515×10^-6,δEu在0.69~0.95之间;(4)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花岗岩组合,LA-ICP-MS U-Pb年龄在199.5~204.4Ma,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Sr含量在54×10^-6~195×10^-6。晚二叠世花岗岩组合为大陆边缘弧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相关;中三叠世花岗岩组合出露面积巨大,构成了印支期北昆仑岩浆弧的主体,形成于俯冲-碰撞转换阶段,与俯冲岩石圈板片的断离相关,这一事件在东昆仑具有普遍意义,是东昆仑造山带最具规模的地幔物质注入与壳幔岩浆混合事件,晚三叠世花岗岩组合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是加厚陆壳底部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组合 晚二叠世-早侏罗世 祁漫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东秦岭石窑沟斑岩钼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年龄 被引量:44
8
作者 高亚龙 张江明 +3 位作者 叶会寿 孟芳 周珂 高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9-739,共11页
在东秦岭钼成矿带最近探明的石窑沟大型钼矿床位于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带与北东向石窑沟-焦园断裂带的交汇部位,获得钼金属储量10余万吨,平均品位0.068%。钼矿化呈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斑岩体及其围岩熊耳群火山岩中,与矿化有关的围岩... 在东秦岭钼成矿带最近探明的石窑沟大型钼矿床位于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带与北东向石窑沟-焦园断裂带的交汇部位,获得钼金属储量10余万吨,平均品位0.068%。钼矿化呈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斑岩体及其围岩熊耳群火山岩中,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具有斑岩型钼矿床的一些基本特点。在矿床中选取5件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采用ICP-MS法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131.3±2.4~134.3±2.6Ma,等时线年龄135.2±1.8Ma(MSWD=0.18),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豫西熊耳山地区雷门沟、鱼池岭等钼矿床形成时代相近。据辉钼矿Re含量(8.242×10-6~30.24×10-6)推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矿床为东秦岭-大别山地区中生代第三期钼成矿作用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斑岩钼矿 岩石圈伸展 石窑沟 东秦岭
下载PDF
重磁数据三维物性反演方法进展 被引量:40
9
作者 陈召曦 孟小红 郭良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3-511,共9页
综述了重磁数据三维物性反演方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包括正演快速算法、反演框架、约束因子讨论、反演算法实现等方面.正演快速算法主要讨论了等效存储几何格架技术、基于GPU加速的并行计算技术以及小波压缩技术.三维物性反演则是在... 综述了重磁数据三维物性反演方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包括正演快速算法、反演框架、约束因子讨论、反演算法实现等方面.正演快速算法主要讨论了等效存储几何格架技术、基于GPU加速的并行计算技术以及小波压缩技术.三维物性反演则是在最小二乘意义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极小的线性或非线性反演.指出,对于特定地质问题需要谨慎选择不同且合适的约束方法乃至反演算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最后讨论了重磁数据三维物性反演较好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快速算法 反演框架 约束因子 反演算法
下载PDF
中亚地区中、南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及成矿背景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左国朝 刘义科 +1 位作者 张招崇 黄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共14页
横贯中亚地区的中、南天山造山带,在元古宙末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时,先后以中天山南缘断裂为主线分裂出被洋区围限的众多大小不一的地块群。斜贯全区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在古生代演化过程中具有转换断层性质,明显控制了南天山东西两... 横贯中亚地区的中、南天山造山带,在元古宙末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时,先后以中天山南缘断裂为主线分裂出被洋区围限的众多大小不一的地块群。斜贯全区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在古生代演化过程中具有转换断层性质,明显控制了南天山东西两侧的构造演化及成矿过程的差异性发展。中天山微板块北缘发育寒武纪—奥陶纪古洋盆,其南缘西段由寒武纪到中泥盆世经历两次扩张,形成多岛洋的构造格局,其中志留纪洋区被动陆缘上的碳硅质砂页岩建造成为金矿床的最佳赋存层位;东段洋区从震旦纪开始扩张,直到晚泥盆世闭合,晚石炭世南天山东西两侧在造山构造极性上发生西段由南向北、而东段由北向南呈相反方向逆掩推覆的造山过程,同时伴有碰撞型花岗岩浆活动,形成了钨、锡、铌-钽、钼、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晚二叠世—三叠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以右旋走滑运动为特征,伴随有后碰撞型花岗岩浆活动,从而为汞锑成矿带的生成奠定了基础。侏罗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进入走滑拉分期。新生代印度板块向北推挤,致使南天山发生挤压缩短而强烈抬升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成矿背景 多岛洋 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 西南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基性墙群几何学研究及对地幔柱中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李宏博 张招崇 吕林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43-3152,共10页
本文以1:20万和1:5万区调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观察研究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要分布区内的基性(辉绿岩)岩墙群的几何学特征。结果表明,岩墙群的几何学特征表现为中心放射状,由6条巨型岩墙群组成,辐射角度近200°。其中心收敛于永仁一... 本文以1:20万和1:5万区调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观察研究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要分布区内的基性(辉绿岩)岩墙群的几何学特征。结果表明,岩墙群的几何学特征表现为中心放射状,由6条巨型岩墙群组成,辐射角度近200°。其中心收敛于永仁一带,与地层学指示的最大隆起位置吻合,指示了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事件的地幔柱中心位置。岩墙群分布呈中东部较多而西部少的特点,这可能与不同的剥蚀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基性岩墙群 几何学 地幔柱
下载PDF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构造带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32
12
作者 管烨 王安建 +2 位作者 李朋武 曹殿华 刘俊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32-841,共10页
笔者利用云南西部已有的DSS地震测深、石油反射地震资料的再解释,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矿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是一条... 笔者利用云南西部已有的DSS地震测深、石油反射地震资料的再解释,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矿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是一条近南北走向的集断裂带、伸展构造、深部隆起为一身的大型构造带。地震测深的速度结构及反射地震剖面表明,中轴构造带在思茅盆地南部存在有深部地幔的上隆现象,该构造带内的断裂系统倾向在盆地南北有差异。研究发现该构造带与矿床、侵入碱性岩体及区域地化异常分布有密切的关系。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表明该构造带是一多期活动的重要构造带,具有伸展走滑的性质;中轴构造带在形成、演化过程中被近东西向的多条直线型断裂所错断,从构造形态上看与大洋中脊有相似的展布特征。该构造带对盆地的构造演化以及矿产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构造带 地球物理 反射地震 DSS
下载PDF
显生宙罕见的巨鲕及其鲕粒形态多样性的意义:以湖北利川下三叠统大冶组为例 被引量:36
13
作者 梅冥相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3-698,共16页
上扬子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地层,从西向东由滨岸相砂泥岩(飞仙关组)到台地碳酸盐岩(大冶组),代表了一个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之后、三叠纪早期缓坡型台地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制于三叠纪早期的两个海侵—海退旋回... 上扬子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地层,从西向东由滨岸相砂泥岩(飞仙关组)到台地碳酸盐岩(大冶组),代表了一个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之后、三叠纪早期缓坡型台地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制于三叠纪早期的两个海侵—海退旋回,早三叠世印度期大冶组中的鲕粒滩相灰岩经历了自西向东的进积作用。上述沉积作用过程的结果,在湖北利川的三叠系大冶组顶部发育厚层块状鲕粒滩相灰岩;该鲕粒灰岩,较大的粒径以及多样的宏观形态,成为一个窥视鲕粒成因的典型地点。这些主要由碳酸盐泥晶粘聚而成的粒径多超过2 mm的鲕粒,包括同心鲕粒、椭圆鲕粒、复合鲕粒、不规则鲕粒、核心不太清楚的鲕粒等多种类型。这些粒径超过2 mm的巨鲕,不但代表了显生宙较为罕见的沉积学现象,而且有可能代表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之后荒凉海底环境的沉积响应,为进一步了解成因还未完全明了的鲕粒所代表的碳酸盐世界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鲕 鲕粒多样性 大冶组 三叠系 湖北利川
下载PDF
新疆贝勒库都克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李月臣 杨富全 +4 位作者 赵财胜 张岩 闫升好 代军治 徐林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83-2492,共10页
贝勒库都克正长花岗岩体位于东准噶尔贝勒库都克富碱花岗岩带中,该带由正长花岗岩、钠铁闪石花岗岩、钠闪石花岗岩体组成。通过对贝勒库都克正长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306±5 Ma的^(206)pb/^(238)U年龄,表明岩体侵... 贝勒库都克正长花岗岩体位于东准噶尔贝勒库都克富碱花岗岩带中,该带由正长花岗岩、钠铁闪石花岗岩、钠闪石花岗岩体组成。通过对贝勒库都克正长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306±5 Ma的^(206)pb/^(238)U年龄,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末。结合前人的年龄数据限定了贝勒库都克富碱花岗岩带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307~290 Ma)。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贝勒库都克正长花岗岩具有富硅、碱、REE、Rb、Th、Ce、Nd、Hf元素,贫Ba、Sr、P、Ti、Eu、Nb、Zr元素,富集轻稀土,强负铕异常,(Ga/Al)×10~4=4~4.1,具有A_2型花岗岩特征。贝勒库都克富碱花岗岩的形成是紧随造山运动之后发生,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张性构造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正长花岗岩体 后碰撞 贝勒库都克 新疆
下载PDF
浙皖赣相邻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29
15
作者 余心起 张达 +2 位作者 汪隆武 颜铁增 邓国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84,共9页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到有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证据。同时,古陆南侧及东侧震旦纪—早志留世盖层向南(东)滑脱,接触带附近与基底一并形成倒转产状及倒转褶皱;北侧向北滑脱形成滑覆褶皱及临溪盆地、兰田残留向斜盆地。印支、燕山事件对加里东构造形迹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基本延续至今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构造事件 基底隆升 滑脱伸展 倒转褶皱 滑覆褶皱 后期叠加改造 浙皖赣相邻区
下载PDF
断层泥石英微形貌特征在断层活动性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26
16
作者 申俊峰 申旭辉 +1 位作者 曹忠全 郭士金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6,共7页
断层泥是断层活动的信息载体,其中的石英颗粒微形貌特征能够反映断层活动方式、期次和活动年代。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西藏拉萨那林拉卡断裂白定段断层泥石英样品进行了溶蚀微形貌统计分析及应力痕迹微形貌观察。结果表明:石英颗粒呈现... 断层泥是断层活动的信息载体,其中的石英颗粒微形貌特征能够反映断层活动方式、期次和活动年代。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西藏拉萨那林拉卡断裂白定段断层泥石英样品进行了溶蚀微形貌统计分析及应力痕迹微形貌观察。结果表明:石英颗粒呈现出以钟乳状为主和桔皮状为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溶蚀微形貌特征。对照Kanaori Y等关于石英微形貌与年代关系的图谱可知,该断层形成以后至少有过两次再活动,其活动年代分别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这与热释光定年法确定该断层最后一次活动时间为287.08 Ka±24.40 Ka的结果相吻合;另外,代表晚期活动特征的应力痕迹微形貌观察结果显示,同一石英颗粒上发育了代表蠕滑和粘滑两种滑动的阶步状刻痕(蠕滑)-撞击碎裂痕(粘滑)组合,以及阶步状刻痕(蠕滑)-贝壳状断口(粘滑)-平直擦线(粘滑)的组合,说明该断层在晚期(中更新世)曾经历了蠕滑和粘滑两种滑动方式。代表蠕滑的阶步状刻痕清晰突显,而代表粘滑的线状擦痕明显受到溶蚀,这说明粘滑运动在先,蠕滑运动在后。此外,擦痕线的叠加、切穿现象还表明,断层在中更新世的滑动至少有3个亚期次。综合应力痕迹微形貌特征认为,3个亚期次滑动的前两次表现为粘滑,第三次为蠕滑或粘滑向蠕滑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泥 石英 溶蚀微形貌 应力痕迹微形貌 断层活动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最年轻碱性玄武岩SHRIMP年龄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17
作者 罗照华 莫宣学 +2 位作者 万渝生 李莉 魏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8-584,共7页
青藏高原北缘康西瓦地区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含有大量的岩浆锆石,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3.8Ma)揭示该玄武岩形成于上新世早期(赞克尔期)。与世界典型地区玄武岩相比,该区玄武岩具有富集包括Zr,U,Th在内的不相容元素的特征。根据前人... 青藏高原北缘康西瓦地区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含有大量的岩浆锆石,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3.8Ma)揭示该玄武岩形成于上新世早期(赞克尔期)。与世界典型地区玄武岩相比,该区玄武岩具有富集包括Zr,U,Th在内的不相容元素的特征。根据前人的实验成果,这种富集与这类元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流体相中浓度增加有关。玄武岩中发育黑云母斑晶可以作为熔浆富含挥发分的证据,而导致熔浆富含挥发分的原因则可能是幔源橄榄岩包体中金云母的脱水熔融。当黑云母开始晶出时,水流体的消耗造成熔浆中ZrO_4的浓度降低,同始晶出锆石。这表明,含水矿物呈斑晶产出有利于锆石在硅酸不饱和熔浆中的结晶。因此,锆石U-Pb定年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类似岩石学特征的火成岩中。另一方面,由于幔源岩浆事件可以作为一个地质旋回或阶段开始的触发事件,建议将该测年结果看作是青藏高原最新一期隆升的起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SHRIMP 锆石 定年 隆升 玄武岩
下载PDF
粤北梅子窝钨矿区隐伏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与^40Ar/^39Ar成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8
作者 翟伟 孙晓明 +5 位作者 邬云山 孙红英 华仁民 杨永强 李文铅 李社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85,共9页
梅子窝钨矿位于粤北瑶岭—梅子窝钨矿带的东部,成矿作用同期形成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55.9±0.6)Ma,与华南中生代燕山期大规模W,Sn成矿作用的年龄一致,代表梅子窝钨矿的成矿年龄。矿床下部600m中段附近出现的隐伏黑云母花岗闪... 梅子窝钨矿位于粤北瑶岭—梅子窝钨矿带的东部,成矿作用同期形成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55.9±0.6)Ma,与华南中生代燕山期大规模W,Sn成矿作用的年龄一致,代表梅子窝钨矿的成矿年龄。矿床下部600m中段附近出现的隐伏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体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430.4±3.6)Ma,为加里东期,与成矿作用无关。因此,矿区不存在前人提出的两套叠加的"五层楼"成矿模式。成矿年龄与隐伏花岗闪长岩的年龄显示梅子窝钨矿的形成可能与更深部的隐伏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矿床向深部可能延伸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子窝钨矿 隐伏花岗闪长岩 锆石SHRIMP年龄 成矿年龄
下载PDF
河南栾川地区陈南沟钼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孙社良 徐青峰 +2 位作者 张寿庭 高永璋 顾文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85-1793,共9页
陈南沟钼矿区位于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内,地处栾川断裂南侧,属北秦岭褶皱系。将矿区成矿地质环境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内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后圈出找矿有利靶区,并对靶区进行了野... 陈南沟钼矿区位于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内,地处栾川断裂南侧,属北秦岭褶皱系。将矿区成矿地质环境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内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后圈出找矿有利靶区,并对靶区进行了野外检查和工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陈南沟钼矿属于与老君山花岗岩体有关的热液矿床,燕山期红岩寨花岗岩体边部及其外接触带是钼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北东向小型构造对辉钼矿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次工作完善了与花岗岩基有关的热液矿床研究,对栾川矿集区内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花岗岩体 接触带 地质累积指数 河南栾川地区
下载PDF
铂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全球主要铂族金属矿床类型 被引量:21
20
作者 苏尚国 沈存利 +2 位作者 邓晋福 汤中立 耿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1-370,共10页
全球铂族金属矿床主要有6种类型,分别为:(1)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铂族金属矿床;(2)镁铁质—超镁铁质Cu-N i硫化物矿床伴生的铂族金属矿床;(3)Urals杂岩体型铂族金属矿床;(4)蛇绿岩型铂族金属矿床;(5)与热液相关的铂族金属矿床;(6)... 全球铂族金属矿床主要有6种类型,分别为:(1)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铂族金属矿床;(2)镁铁质—超镁铁质Cu-N i硫化物矿床伴生的铂族金属矿床;(3)Urals杂岩体型铂族金属矿床;(4)蛇绿岩型铂族金属矿床;(5)与热液相关的铂族金属矿床;(6)外生型铂族金属矿床。除第4类型外其他类型的铂族矿床都具有经济意义。铂族金属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幔源岩浆性质及岩浆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大规模的幔源岩浆活动及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具有产生硫饱和的条件是形成铂族金属矿床的有利条件,同时岩浆期后的热液作用能使铂族元素迁移并在特定条件下富集,对铂族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利。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形成铂族金属矿床的有利条件是岩浆分异作用强,并且具有能产生高R因子的环境;镁铁质—超镁铁质Cu-Ni硫化物矿床中形成铂族金属矿床的有利条件是硫化物熔体的结晶分异作用;Urals型杂岩体中,由于岩浆在早期演化过程中硫的不饱和,形成的主要铂族矿物为Pt-Fe、Pt-Ir合金,且主要与铬铁矿共生,在岩浆演化硫饱和阶段可形成富Pd的铂族矿物,且与Cu-Fe-V-Ti-P金属共生;蛇绿岩型杂岩体中,主要形成的铂族矿物为含Ir-、Os-、Pt-的合金或少量硫化物矿物,且主要赋存于铬铁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地球化学行为 铂族金属矿床类型 Urals杂岩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