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检查评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伟凡 李艳龙 +3 位作者 杨志鹏 张文轩 盛良 韩庐平 《电气化铁道》 2020年第S02期81-86,共6页
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是保障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运用状态良好的必要手段,而评定是6C系统维修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通过评定可以及时发现检测精度和性能不满足技术条件的设备,从而确保6C系统迅速、准确、全面地发现供电设... 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是保障电气化铁路供电设备运用状态良好的必要手段,而评定是6C系统维修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通过评定可以及时发现检测精度和性能不满足技术条件的设备,从而确保6C系统迅速、准确、全面地发现供电设备的潜在问题。本文在对6C系统检测功能和评定指标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部分子系统评定所需数据的测量手段及分析方法,在评定中通过实际应用对所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同时也指出了应用过程中的典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6C系统 评定方法 典型问题
下载PDF
铁路运营隧道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石磊 高岩 +4 位作者 齐法琳 柯在田 李红艳 雷洋 彭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57,共17页
为了解铁路运营隧道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梳理了隧道病害特点与检测方法,从表观状态、内部状态、几何形态、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机器人和数据信息化5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检测技术现状,探讨了检测技术体系与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表... 为了解铁路运营隧道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梳理了隧道病害特点与检测方法,从表观状态、内部状态、几何形态、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机器人和数据信息化5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检测技术现状,探讨了检测技术体系与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表观状态检测主要有相机摄像和激光扫描技术,相机摄像系统适用于车载平台,检测速度达80km·h^-1,激光扫描系统结构精巧,检测速度约为5km·h^-1;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是表观病害识别的2种技术,拓展设计病害特征、提高识别效率、降低非病害因素干扰是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方向,计算机视觉推广关键在于构建行业级病害样本库;地质雷达是开展内部状态检测的关键技术,地耦型雷达速度约为10km·h-1,空耦型雷达速度达80km·h^-1,空耦型雷达检测系统关键在于优化天线结构、信号增强、抑制电气化设施和机械系统振动干扰,地质雷达、红外热成像、超声层析成像、激光缺陷检测法等检测技术在探测范围、精度、效率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可构成多技术综合运用策略;几何形态检测主要有激光扫描、激光摄像、惯性测量技术,激光扫描测量精度高,速度约为10km·h^-1,激光摄像速度达60km·h^-1,提高激光摄像测量精度关键在于系统标定与振动补偿,可基于惯性测量深化研究开展仰拱上拱变形检测;发展和推广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机器人、检测数据信息化是与隧道规模相适应、状态精准管理相匹配的保障措施;检测技术体系建议由“车载式快速综合检测+原位与地面移动精确检测+数据信息化平台”3部分组成,未来发展方向应集中在空耦型雷达快速检测、复合变形快速精确测量、高精度地面移动检测、病害智能识别及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检测技术 车载检测装备 无损检测 检测机器人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SOM-BP混合神经网络的道岔设备退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利民 许庆阳 +3 位作者 李锋 杨吉 孟景辉 杨树忠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8,共9页
针对道岔设备故障频繁、维修成本高,且现有基于故障数据的诊断方法无法描述道岔退化过程,难以实现故障超前预判的问题,进行基于SOM-BP混合神经网络的道岔设备退化状态研究。依据采集的道岔非故障功率数据按区段提取峰值、方差、峭度等... 针对道岔设备故障频繁、维修成本高,且现有基于故障数据的诊断方法无法描述道岔退化过程,难以实现故障超前预判的问题,进行基于SOM-BP混合神经网络的道岔设备退化状态研究。依据采集的道岔非故障功率数据按区段提取峰值、方差、峭度等特征参数,基于平均影响值进行特征参数选择,并确定输入维数;使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对输入特征参数进行多次聚类学习,分析学习结果得到6种退化状态样本数据;构建15-13-6型BP神经网络结构模型,实现对道岔设备退化状态的识别。结果表明,采用SOM-BP混合神经网络进行道岔设备退化状态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岔 退化状态 SOM-BP混合神经网络 平均影响值 功率数据
下载PDF
基于高低不平顺变化特征的轨道板拱起识别与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飞 赵钢 +3 位作者 尤明熙 梁雪江 靳海涛 李东昇 《铁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116,共11页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夏季高温时会发生上拱变形,造成板间接缝破损和层间离缝等现象,由于缺乏专用检测设备以及夜间天窗检查环境受限等,病害检查效率较低。以高速铁路动态检测数据为基础,研究轨道板拱起引起的轨道几何敏感性参数、波形...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夏季高温时会发生上拱变形,造成板间接缝破损和层间离缝等现象,由于缺乏专用检测设备以及夜间天窗检查环境受限等,病害检查效率较低。以高速铁路动态检测数据为基础,研究轨道板拱起引起的轨道几何敏感性参数、波形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在里程校正和异常值剔除的基础上建立轨道板上拱多方法识别与预警模型并进行试用。研究表明:轨道板拱起主要引起波长6.5 m左右的局部高低不平顺波峰变化,运用多阶段决策和多种相关性判别方法可实现里程校正,结合集成学习和机器视觉,运用变化识别、趋势识别、频谱识别和综合识别等多种方法可识别轨道板拱起区段;基于时序建模与神经网络组合建模方法,结合动检不平顺的变化趋势可实现轨道板拱起的预警。对分析结果的现场确认表明识别结果可靠,结合现场复核结果分析得出轨道板上拱引起的高低峰值变化趋势可归纳总结为持续型和突变型,与气温、结构初始状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拱起 识别预警 变化趋势
下载PDF
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牛道安 刘金朝 +2 位作者 杨飞 王婧 孟景辉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随着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逐步完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更加精准、及时研判和科学评估基础设施服役状态的需求愈加迫切。围绕数据归集、传输、存储、治理、挖掘、共享、应用,构建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大数据总体架构... 随着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体系逐步完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更加精准、及时研判和科学评估基础设施服役状态的需求愈加迫切。围绕数据归集、传输、存储、治理、挖掘、共享、应用,构建铁路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大数据总体架构,提出干扰数据修正、动态波形数据精准对齐、海量数据融合及综合展示等关键技术。在较为完善的大值安全报警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实践,解决了工务、供电、电务等设备安全风险全面感知、设备状态准确评价、趋势变化精准预测等难题,为实现高铁安全超前防范和基础设施精准维修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基础设施 检测监测 大数据 全生命周期管理 病害识别 预警
下载PDF
基于6C系统大数据分析的接触网零部件缺陷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乔凯庆 汪海瑛 +3 位作者 王婧 卢剑 杨志鹏 王小兵 《中国铁路》 2023年第7期39-44,共6页
铁路供电专业构建6C系统对沿线接触网等供电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测监测,在提升养护维修效率的同时积累了海量数据,令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成为可能。为促进数据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共享运用,综合考虑现场维修与数据分析的需求,采用线分类与面... 铁路供电专业构建6C系统对沿线接触网等供电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测监测,在提升养护维修效率的同时积累了海量数据,令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成为可能。为促进数据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共享运用,综合考虑现场维修与数据分析的需求,采用线分类与面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形成6C缺陷描述分类规范;利用文本分析,对已归集全路6C系统缺陷数据中人工填写的缺陷描述字段特征进行挖掘,得到高频词组排序规律;利用可视化图表分析等方法,得到接触网零部件缺陷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通过基于归集数据形成的缺陷图像库,验证了对智能识别算法训练效果的支撑作用。该研究可为接触网养护维修策略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供电 6C系统 接触网 零部件 缺陷 大数据
下载PDF
提升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检测服务维修能力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盛良 杨志鹏 +3 位作者 孙刚 芦志广 高显云 王佳 《中国铁路》 2023年第5期98-103,共6页
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线验收、运营检测、科学试验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梳理1C的发展历程,指出其现阶段在安全预警和设备质量评价方面的不足。分析1C的技术特点及其在6C系统中的功能... 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线验收、运营检测、科学试验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梳理1C的发展历程,指出其现阶段在安全预警和设备质量评价方面的不足。分析1C的技术特点及其在6C系统中的功能定位,指出应从精准诊断和发挥周期检测优势上提升检测服务能力。系统梳理了1C检测当前存在的技术制约,提出构建一体化量值保障体系、深耕弓网动态运行机理研究、持续推进智能分析研究的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提升1C检测服务接触网运行维修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 养护维修 6C系统 1C检测 质量评价 校准评定 弓网数学模型
下载PDF
高速铁路不同轨下基础无砟轨道不平顺谱的构建及对比分析
8
作者 刁洪宝 欧燕强 +2 位作者 支洋 赵钢 杨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40-2855,共16页
为将高速铁路轨道谱细化以应用到不同工况动力学分析中,基于10条设计速度为350 km/h的典型高速线路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数据及谱构建算法,对高速线路不同轨下基础无砟轨道谱进行构建分析。首先,对动态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不同窗函数... 为将高速铁路轨道谱细化以应用到不同工况动力学分析中,基于10条设计速度为350 km/h的典型高速线路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数据及谱构建算法,对高速线路不同轨下基础无砟轨道谱进行构建分析。首先,对动态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不同窗函数、参数模型估计阶数及谱估计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选用新矩形窗的改进周期图法计算各类轨道谱,分析谱概率分布特征,提出谱峰自动识别剔除算法并对比不同阶数多项式拟合模型以对随机谱线进行表征,构建CRTSⅠ型、Ⅱ型、Ⅲ型板式及双块式高速铁路路基、桥梁、隧道地段轨道谱,并对各类型不同波段无砟轨道几何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基、桥梁地段Ⅲ型板线路轨道不平顺状态最优,其次为Ⅱ型板线路、Ⅰ型板线路,双块式随机不平顺状态最差;隧道地段Ⅱ型板线路轨道不平顺状态比双块式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不平顺 功率谱密度 无砟轨道 谱估计方法
下载PDF
铁路工务、电务、供电检测装备发展现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飞 涂文靖 +4 位作者 魏子龙 柯在田 刘秀波 杨爱红 王石磊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69,共23页
从铁路工务、电务、供电检测装备的类型、检测对象等角度,梳理了各国检测装备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综合检测车、专业检测车、搭载式检测装置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与应用情况,比较了国内外同类型检测装备在设计理念、功能集成、运用维护等... 从铁路工务、电务、供电检测装备的类型、检测对象等角度,梳理了各国检测装备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综合检测车、专业检测车、搭载式检测装置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与应用情况,比较了国内外同类型检测装备在设计理念、功能集成、运用维护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中国检测装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凝练了中国检测装备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铁路工务、电务、供电检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与实际运营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检测项目不充足,检测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检测数据利用不充分,检测成本较高等;针对上述问题,检测装备的发展应朝着检测功能综合化、检测装备小型化与模块化、检测过程智能化与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可靠性高、检测项目齐全、检测数据精准的现代化检测装备体系,以期实现对铁路基础设施的状态维修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铁路工务 铁路电务 铁路供电 检测装备 发展现状
原文传递
高速道岔轨道几何状态评价与规律研究
10
作者 解婉茹 秦航远 +3 位作者 戚志刚 杨飞 赵钢 毛学耕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1,共7页
高速道岔的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能够直观反映其服役性能,开展高速道岔区段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管理是道岔检养修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高速综合检测列车2023年1月—5月采集得到的检测数据为研究对象,从道岔结构、管理速度、道岔型号、辙叉... 高速道岔的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能够直观反映其服役性能,开展高速道岔区段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管理是道岔检养修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高速综合检测列车2023年1月—5月采集得到的检测数据为研究对象,从道岔结构、管理速度、道岔型号、辙叉号角度进行分类,分析当前高速正线道岔铺设概况。以道岔区轨道质量指数为基础,提出能够量化一定检测周期内道岔区段轨道几何整体状态与变化情况的道岔轨道状态指标与波动率指标。最后,以铺设最广的1/18道岔为研究对象,分析主型1/18道岔的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规律。研究结果为后续应用TQI-T评价高速正线道岔动态轨道几何不平顺状态以及指导道岔区段养护维修等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 轨道几何不平顺 动态检测 轨道质量指数 状态管理
下载PDF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冰雪飞溅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毅 徐旸 +3 位作者 涂英辉 郄录朝 戚志刚 赵一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1-16,28,共7页
在严寒地区,由于动车组车体及轨旁设备积雪、融冰,列车速度在低于200 km/h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冰雪飞溅现象,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在我国某有砟高铁首次开展了冰雪条件下有砟轨道空气动力学及行车动力性能试验,主要结论有:行车安全性指... 在严寒地区,由于动车组车体及轨旁设备积雪、融冰,列车速度在低于200 km/h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冰雪飞溅现象,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在我国某有砟高铁首次开展了冰雪条件下有砟轨道空气动力学及行车动力性能试验,主要结论有:行车安全性指标有较大的安全余量,但冰雪条件下有一定增长,增幅最高为155.1%;隧道口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较大;钢轨、轨枕及道床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均在安全限值内,但雪天增幅明显,最高为晴天的22.8倍;桥上轨道振动加速度较大,在冰雪风场作用下易发生道砟飞溅;道心、枕底及砟肩风压随车速增加而增大,在冰雪条件下有小幅度的提升,增幅最高为48.5%,导致道砟及冰雪颗粒更易飞起;隧道口道心风压远超其他测点,在风振耦合作用下最容易发生道砟飞溅。在晴天未观察到道砟飞溅,雪天则出现明显的积雪飞起。建议在隧道口等风振耦合效应明显的区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冰雪飞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冰雪飞溅 现场试验 有砟轨道 道砟飞溅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器材分类编号规则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盛良 黎锋 +3 位作者 王小兵 王伟 卢剑 李光 《中国铁路》 2023年第9期125-131,共7页
论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器材分类编号的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现行标准中接触网器材相关分类与编号规则的制定和研究现状,提出我国接触网器材分类与编号的总体路线,明确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接触网器材范围、分类深度、分类依据及具有可扩展性... 论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器材分类编号的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现行标准中接触网器材相关分类与编号规则的制定和研究现状,提出我国接触网器材分类与编号的总体路线,明确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接触网器材范围、分类深度、分类依据及具有可扩展性的接触网器材分类原则,选定了器材分类方法,将接触网器材划分为4个层级、212个类目。明确了接触网器材编号原则,选定了与接触网器材分类方法相适应的编号方法,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接触网器材分类和编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器材 分类 编码 标准
下载PDF
基于Kalman滤波思想的接触线高度检测数据粗差修正算法
13
作者 王斌 王婧 +2 位作者 杨志鹏 刘晓峰 曹春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8,共7页
接触线高度平顺性是评价接触网设备动态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接触线高度检测数据中的粗差,基于Kalman滤波思想提出相应的粗差辨识与修正算法。将接触线高度视作一个连续平稳系统,利用矩形窗函数定义系统状态值,实现检测数据的分段... 接触线高度平顺性是评价接触网设备动态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接触线高度检测数据中的粗差,基于Kalman滤波思想提出相应的粗差辨识与修正算法。将接触线高度视作一个连续平稳系统,利用矩形窗函数定义系统状态值,实现检测数据的分段线性化;依据系统状态值的回归预测方法和状态差异的量化方案,构建粗差辨识与修正算法,并引入适用于锚段关节处双支接触线采集特征的回溯机制;基于大量实测数据,采用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确定算法参数,并从回溯、修正、运用和实时性等方面,对算法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完成各类接触线高度检测粗差的高速实时辨识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接触线高度 检测数据 粗差修正 KALMAN滤波 回溯机制
下载PDF
既有高速铁路提速条件下低频晃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雅 魏子龙 +3 位作者 杨飞 吴军 李红艳 李威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0-2073,共14页
针对某高速铁路列车在运营速度由200 km/h提升至250 km/h后,部分直线区段出现的车体横向低频晃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首先对比分析提速前、后轨道动态检测数据在晃车区段和未晃车区段的时频特征以及乘坐舒适性,进而研究晃车区... 针对某高速铁路列车在运营速度由200 km/h提升至250 km/h后,部分直线区段出现的车体横向低频晃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首先对比分析提速前、后轨道动态检测数据在晃车区段和未晃车区段的时频特征以及乘坐舒适性,进而研究晃车区段的轮轨接触特性,通过建立车辆-有砟轨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深入分析轮轨廓形、列车运行速度以及轨道平顺状态对高速铁路直线运行晃车问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提速至250 km/h后,晃车区段车体横向加速度出现明显周期性波动,振动频率为1.37 Hz,与提速前相比,车体横向加速度振动幅值增加了一倍,舒适性等级接近超限,乘坐舒适性明显降低;与采用CHN60&LMA廓形相比,采用实测轮轨廓形时的轮对蛇形运动加剧,轮对运动向一侧钢轨偏移,直接影响车体横向振动频率;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后车辆系统响应对轮轨廓形的变化更为敏感,采用实测轮轨廓形,列车运行速度为250 km/h时的车体横向加速度谱峰较运行速度为200 km/h时的增大了1.6倍,较采用CHN60&LMA廓形时的增大了1.5倍;当列车提速至250 km/h后,轨道不平顺振动频率与轮对蛇形运动频率相同,轮轨动态响应进一步加剧,从而造成车体产生横向低频晃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提速列车 横向低频晃车 有砟轨道 动力响应
下载PDF
高速铁路道岔区几何不平顺动态管理限值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爱红 杨飞 +4 位作者 孙加林 刁洪宝 徐井芒 李红艳 常文浩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39,共5页
以高速铁路18号道岔为研究对象,利用京广、京哈高速铁路的动态检测数据对道岔区与正线区轨道几何不平顺和轮轨力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道岔区的轨道几何和轮轨力比正线更恶劣,道岔区不宜和正线采用相同的不平顺管理限值标准。通过建... 以高速铁路18号道岔为研究对象,利用京广、京哈高速铁路的动态检测数据对道岔区与正线区轨道几何不平顺和轮轨力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道岔区的轨道几何和轮轨力比正线更恶劣,道岔区不宜和正线采用相同的不平顺管理限值标准。通过建立车辆-道岔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道岔区几何不平顺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道岔区轨道几何不平顺限值。结果表明:对于350 km/h速度等级的18号道岔,建议水平不平顺管理标准严于正线,偏差等级Ⅰ—Ⅳ级对应限值3、5、6、8 mm;对于250 km/h速度等级,建议轨向、水平不平顺管理标准严于正线,轨向不平顺偏差等级Ⅰ—Ⅳ级对应限值5、6、8、9 mm,水平不平顺偏差等级Ⅰ—Ⅳ级对应限值3、5、9、1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区 统计分析 数值模拟 几何不平顺 轮轨力 管理限值
下载PDF
高速铁路接触网三级修检测分析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盛良 王小兵 +1 位作者 杨志鹏 王婧 《中国铁路》 2023年第7期45-52,共8页
为了充分挖掘6C系统检测监测数据价值,科学开展接触网状态诊断与质量评估,指导三级修维修工作精准实施,分析梳理高速铁路接触网三级修内涵,依据有关规章及标准要求探索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三级修检测分析模式,明确检测项目及装备要求,确... 为了充分挖掘6C系统检测监测数据价值,科学开展接触网状态诊断与质量评估,指导三级修维修工作精准实施,分析梳理高速铁路接触网三级修内涵,依据有关规章及标准要求探索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三级修检测分析模式,明确检测项目及装备要求,确定检测分析方法及评价依据。通过现场实践,验证该检测分析模式的有效性,为高质量开展三级修精测分析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三级修 精测 检测分析 质量评价 缺陷诊断
下载PDF
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激扰下列车车内振动噪声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道安 魏子龙 +2 位作者 孙宪夫 杨飞 柯在田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为探究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与车内振动噪声的关系,以高铁站区线路中出现的钢轨波磨为对象,开展了实车试验与轨面平直度现场测试;采用同步压缩小波变换提取了车厢内部振动与噪声信号的时频特征,并引入全局小波功率谱和小波能量比对信号进... 为探究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与车内振动噪声的关系,以高铁站区线路中出现的钢轨波磨为对象,开展了实车试验与轨面平直度现场测试;采用同步压缩小波变换提取了车厢内部振动与噪声信号的时频特征,并引入全局小波功率谱和小波能量比对信号进行量化分析;建立了波磨严重程度与车厢内振动噪声水平的关联关系,对比了车体与走行部构件之间动力响应的差异,探讨了波磨所在曲线半径对车内振动噪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半径曲线地段,车厢内振动与噪声信号的优势频率为500~550 Hz,与钢轨波磨引起的轮轨冲击频率一致,且该频段的能量在波磨严重区段愈加显著;轴箱与转向架构架振动信号在500~550 Hz频带也存在能量峰值,而轴箱振动信号中出现的330、1 046 Hz等峰值频率被一系悬挂有效过滤,使得构架振动响应中未见此频率成分;在车厢内采集的各项信号中,车体垂向振动响应与钢轨波磨沿线路里程的分布特征最为相关,而车内噪声、纵/横向振动、侧滚运动的相关性次之,摇头运动的相关性最低;与直线和大半径曲线相比,小半径曲线区段的车体振动与噪声水平受钢轨波磨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波磨 振动响应 车内噪声 小半径曲线 时频分析
原文传递
巨型复杂铁路网基础设施动态检测管理探讨
18
作者 刘维桢 张子亮 +2 位作者 陈春雷 李连东 代春平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2,共6页
随着我国铁路网日趋巨型化和复杂化,对铁路基础设施进行高质量运用维修,保证路网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重中之重。采用动态检测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实施铁路基础设施精准维修和预防性状态修,是保证铁路持续安全稳定的重要技... 随着我国铁路网日趋巨型化和复杂化,对铁路基础设施进行高质量运用维修,保证路网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重中之重。采用动态检测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实施铁路基础设施精准维修和预防性状态修,是保证铁路持续安全稳定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深入分析目前动态检测管理工作中任务资源统筹、装备安全运用、同等工况覆盖检测、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针对性解决措施,大幅提高了检测覆盖率和效率,降低了装备故障率,检测数据质量稳步提升,同时给出后续动态检测管理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复杂铁路网 基础设施 动态检测 检测管理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散体有砟轨道动力特性及能量传递研究
19
作者 李毅 徐旸 +2 位作者 赵一馨 郄录朝 杨轶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4-259,268,共7页
地震波在轨道结构的传播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与传递,而有砟轨道的散粒体特性又使得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更为复杂。本文提出了基于轨道能量系数以及HHT的地震过程中轨道结构能量分析方法,并建立了离散元有砟道床地震动力响应理论模型,研... 地震波在轨道结构的传播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与传递,而有砟轨道的散粒体特性又使得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更为复杂。本文提出了基于轨道能量系数以及HHT的地震过程中轨道结构能量分析方法,并建立了离散元有砟道床地震动力响应理论模型,研究不同地震烈度下道床的动力响应及能量传递,主要结论有:(1)地震动从道床底层传递至顶层时,能量平均衰减了47.14%,能量系数随地震烈度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2)随地震烈度的增加,道床横向阻力和支承刚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道床横向阻力随地震烈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支承刚度随地震烈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3)直接堆积边坡和设置挡墙两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存在差异。设置挡墙后,道砟颗粒接触与运动分布更加均匀,震后道床横向阻力最高提升6.95%,支承刚度提升27.28%,能量系数提升6.43%。建议在高地震烈度区采取设置挡墙替代传统的边坡有砟轨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地震响应 数值计算 能量传递 地震能量系数
下载PDF
基于超声相控阵全聚焦DAC图谱的钢轨缺陷定量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天骥 石永生 +2 位作者 陈峰 胡宏伟 李雄兵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2-41,共10页
用相控阵全聚焦(Total focusing method,TFM)技术复核钢轨缺陷的超声检测结果时,存在缺陷定量不够准确的问题。对此本研究将传统的距离幅值校正(Distance amplitude correction,DAC)方法引入到了TFM技术中:结合声场模型、系统函数和缺... 用相控阵全聚焦(Total focusing method,TFM)技术复核钢轨缺陷的超声检测结果时,存在缺陷定量不够准确的问题。对此本研究将传统的距离幅值校正(Distance amplitude correction,DAC)方法引入到了TFM技术中:结合声场模型、系统函数和缺陷散射模型,建立超声测量模型以预测钢轨缺陷的全矩阵回波信号集;通过延时叠加模拟了TFM成像结果;对缺陷位置和尺寸进行遍历,构建超声相控阵TFM-DAC图谱。试验结果表明,用TFM-DAC图谱对钢轨缺陷进行定量时精度优于6%,而传统-6 dB法的定量精度高达13%。研究中还进一步揭示了坏晶片对TFM声能分布和钢轨缺陷定量的影响规律,模拟了存在25%坏晶片的两种工况,探明了坏晶片分布方式和TFM-DAC图谱之间对应性质,发现钢轨缺陷的定量精度并没有降低,对于延长相控换能器的经济使用寿命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相控阵 钢轨检测 距离幅值校正(DAC) 全聚焦 缺陷定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