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演进、文化自觉与道路换择——于发轫处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学斌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5,157,共12页
百余年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之发轫,机缘可谓风云际会,过程堪称筚路蓝缕。从一战的爆发,引来中西文明重新审视对方进而反省自身,到中国思想界因争论如何处理古今中西文化关系问题面出现空前裂变,终至迎来中国... 百余年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之发轫,机缘可谓风云际会,过程堪称筚路蓝缕。从一战的爆发,引来中西文明重新审视对方进而反省自身,到中国思想界因争论如何处理古今中西文化关系问题面出现空前裂变,终至迎来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实现“两个相结合”之发轫,其间曲折颇多,意蕴甚丰。要之,卓见纷呈的各派学人为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极其厚重的议题资源与极为必要的思想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个结合” 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文传递
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个维度
2
作者 王学斌 《风流一代》 2023年第34期8-9,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观点、论断、部署,形成了主旨鲜明、系统完备、逻辑严密、意蕴深邃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标志着这成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观点、论断、部署,形成了主旨鲜明、系统完备、逻辑严密、意蕴深邃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标志着这成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思想理论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文化建设实践 理论总结
原文传递
从文明古国迈向文化强国——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学斌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第10期4-5,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意识形态领域 文化自信 文化繁荣发展 四个自信 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
原文传递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双向奔赴”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学斌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如何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二者更好地结合?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 底蕴
原文传递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思想体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学斌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3-17,共5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扎根人民群众之“主体”,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总体”,立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整体”,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之“大体”。这是执一端而驭万象之“体”,亦是纳诸多“用”于其中且熔于一炉之“体”,具有... 习近平文化思想扎根人民群众之“主体”,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总体”,立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整体”,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之“大体”。这是执一端而驭万象之“体”,亦是纳诸多“用”于其中且熔于一炉之“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全局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明体达用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深刻把握历史自信的现实依据、理论内涵与未来指向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学斌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2-19,共8页
作为党中央最新提出的重大论断和理论命题,历史自信具有强烈的现实依据、深刻的理论内涵与鲜明的未来指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源于自身历史最深处的对既有文明进程、百年奋斗历程、伟大复兴征程与人类发展前程的深厚高远且持久... 作为党中央最新提出的重大论断和理论命题,历史自信具有强烈的现实依据、深刻的理论内涵与鲜明的未来指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源于自身历史最深处的对既有文明进程、百年奋斗历程、伟大复兴征程与人类发展前程的深厚高远且持久坚实的信仰、信念与信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唯有不断增强历史认知,深刻把握历史自信的现实依据,不断挖掘其理论内涵,充分彰显其未来指向,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才能交出一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异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自信 历史精神 历史经验 四个自信 新的赶考之路
下载PDF
战国时期燕国在辽东地区的货币经济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子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65-69,共5页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论述燕国在辽东地区货币经济发展中的开拓作用。就货币形式来说,从尖首刀发展到明刀;从经营内容上看,从皮毛发展到铁器。燕人的历史功绩,不仅对促进辽东地区的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而且...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论述燕国在辽东地区货币经济发展中的开拓作用。就货币形式来说,从尖首刀发展到明刀;从经营内容上看,从皮毛发展到铁器。燕人的历史功绩,不仅对促进辽东地区的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而且促进了整个东北亚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首刀 战国时期 辽东地区 明刀 货币经济 布币 燕下都遗址 冶铁 货币形式 昭王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8
作者 王学斌 《国家治理》 2024年第10期17-23,共7页
漫长的中国历史与浑厚的文明积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国家治理传统,这是我们通过“第二个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宝贵资源。经过追根溯源、循名责实的梳理和考察,把握“两个结合”的具体含义、理论渊源与历史脉络,在深刻把握中国的文... 漫长的中国历史与浑厚的文明积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国家治理传统,这是我们通过“第二个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宝贵资源。经过追根溯源、循名责实的梳理和考察,把握“两个结合”的具体含义、理论渊源与历史脉络,在深刻把握中国的文化国情、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找准通过“第二个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构建中国自主学科知识体系,在因创结合、熔铸扬弃中实现国家治理的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国情 “第二个结合”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华文明发展规律
原文传递
坚守魂根 传承经典——《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特别节目观感
9
作者 王学斌 《党建》 CSSCI 2024年第4期69-70,共2页
近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以下简称“《平‘语’近人》(第三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延续以往两季的特色,对讲述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与编排... 近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以下简称“《平‘语’近人》(第三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延续以往两季的特色,对讲述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与编排,分配成六个环节,先用“原声微视频”引出经典,接着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进行“思想解读”和“经典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制作 综合频道 微视频 古代典籍 中共中央宣传部 特别节目 系列重要讲话 广播电视总台
原文传递
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
10
作者 王学斌 《时事报告》 2024年第3期22-23,共2页
文明如水,川流不息。任何文明的延续和弘扬,皆离不开创新与发展。交流互鉴是每个文明丰富完善的外在助力,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来自于内生的持续创新能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新时代... 文明如水,川流不息。任何文明的延续和弘扬,皆离不开创新与发展。交流互鉴是每个文明丰富完善的外在助力,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来自于内生的持续创新能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变革中,摸索并积累了新鲜有效的路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创”不仅适用于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问题,还应用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议题,逐渐升格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持续创新能力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现代转化 交流互鉴 创新与发展 传承和创新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难民救济工作试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滕兰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131-134,共4页
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广西也遭受了日军的两次入侵 ,导致大量难民的产生 。在严重的难民潮面前,新桂系当局采取了许多救济措施 ,这些措施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较好地解决了当时严重的难民问题 。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广西 难民 救济
下载PDF
全面把握“历史自信”的构成与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学斌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第7期41-44,共4页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自信是主体基于主观判断与客观验证高度一致而内生的一种精神认知和状态。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自信是主体基于主观判断与客观验证高度一致而内生的一种精神认知和状态。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生活会 教育专题 继续前进 盛衰兴亡 历史自信 天下为公 主观判断 真实记录
原文传递
领导干部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学斌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76,共4页
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 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作为“六大思维”之一,历史思维更持久、深沉与浑厚,也更需要领导干部从历史变迁、文明延续、国家治理与时势应对等多层面去系统理解和把握其自身内涵、重要作用及同另外五大思维间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习近平总书记
原文传递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学斌 江珂 《前线》 2022年第12期46-49,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明确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准确把握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努力实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汇、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明确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准确把握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努力实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汇、升华,厚植广大青年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自觉;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筑牢党员干部、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理想信念之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最终实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伟大建党精神 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下载PDF
以电子农务为安徽新农村建设助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勤 柏桦 《中国科技奖励》 2007年第4期63-65,共3页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安徽省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开展电子农务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以电子农务推进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安徽省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开展电子农务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以电子农务推进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农务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 电子农贸 电子文化平台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提出“历史自信”的五重依据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学斌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第2期13-15,共3页
在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这次全会《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之后"历史自信"这一论断被不断提... 在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这次全会《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之后"历史自信"这一论断被不断提及。仔细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我们不难感受到其思想含量、知识含量之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议》 知识含量 历史自信 仔细研读 理想信念 六中全会 重大成就 政治性
原文传递
守护历史文化根脉 彰显现代文明光辉
17
作者 王学斌 《前线》 2023年第8期52-56,共5页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思考谋划未来首都文化建设与发展,必须以守护历史文化根脉为基石。通过不断实践与创新,展现首都文化风范、描摹古城风...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思考谋划未来首都文化建设与发展,必须以守护历史文化根脉为基石。通过不断实践与创新,展现首都文化风范、描摹古城风韵画卷、构建时代风貌品牌。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北京智慧、提供北京经验、贡献北京力量、展现北京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文化建设 历史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下载PDF
审时度势,长久之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教训与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学斌 《团结》 2021年第4期51-57,共7页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国际上,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开展它的东方战略,打破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封锁,便开始着手指导中国的革命,而马林的来华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
关键词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东方战略 历史教训 审时度势 十月革命 苏俄 帝国主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科学运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学勤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91,160,共8页
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精髓就是以科学辩证的方法诠释历史,但其目的却是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与未来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因此,它从不提倡为过去而研究过去,也不主张历史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宏观历史的抽象论述或构想上,而是注重微观实证... 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精髓就是以科学辩证的方法诠释历史,但其目的却是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与未来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因此,它从不提倡为过去而研究过去,也不主张历史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宏观历史的抽象论述或构想上,而是注重微观实证与宏观抽象之间的有机互动。当前学界在个案与实证研究中出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缺乏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辩证思维。我们必须明确,问题意识的自觉生成是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前提与最终目标,实证研究离不开思想引领,寻求个案实证与理论抽象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提升历史认识成熟度的最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研究 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 实证研究 问题意识
原文传递
政史系中国史教研室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20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5-62,共8页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历史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研讨会 教材 课程 综述 教学内容 教学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