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腋下小切口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6例报告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秀滨 王东进 吴清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2-343,共2页
目的 报道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修补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1997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月 ,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完成了二尖瓣成形 (心脏跳动下观察二尖瓣返流情况及成形效果 )加Ⅰ孔房缺... 目的 报道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修补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1997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月 ,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完成了二尖瓣成形 (心脏跳动下观察二尖瓣返流情况及成形效果 )加Ⅰ孔房缺修补术。其中 1例解剖性单心房 ,1例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 6例均有二尖瓣前叶裂 ,其中 3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1例重度关闭不全 ,1例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结果 切开长度 (8 3± 1 3)cm ,循环阻断时间 (32 8± 8 3)分钟 ,体外循环时间 (6 6 0± 9 0 )分钟。 1例术后二尖瓣仍有少 -中量返流 ,其余患者二尖瓣关闭良好 ,无房水平残余分流。 6例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 (1 1± 0 7)年 ,患者心功能良好 ,无死亡及并发症。 结论 经右侧腋下小切口行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 ,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其中心脏跳动下观察二尖瓣返流情况 ,可为瓣膜成形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 小切口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 修补术
下载PDF
肺动态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雪梅 史蓉芳 +4 位作者 潘世伟 方纬 王道宇 王琦 张海龙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1-353,共3页
目的 探讨核素肺动态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简称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价值。方法 瓣膜病患者140例手术前均行右心导管、肺动态显像、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水平分为4组,MPAP<2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目的 探讨核素肺动态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简称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价值。方法 瓣膜病患者140例手术前均行右心导管、肺动态显像、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水平分为4组,MPAP<2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正常组,20 mm Hg<MPAP<30mm Hg为轻度升高组,30mm Hg≤MPAP<50 mm Hg为中度升高组,≥50mm Hg为重度升高组。对照组53例,均行肺动态显像,分为冠心病对照组(13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冠心病对照组均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 ①冠心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瓣膜病各组肺动态显像测定的肺平衡时间(LET)分别为(16.88±5.12)、(15.89±4.69)、(18.56±3.04)、(25.37±5.89)、(37.69±6.25)及(61.33±10.14)s,冠心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与瓣膜病MPAP正常组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瓣膜病各组间及对照组与MPAP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②肺动态显像测定的LET与右心导管所测MPAP相关系数r为0.88,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压力与肺动脉收缩压r为0.64。③瓣膜病各组LET与MPAP的符合率分别为71%、78%、81%、100%。④以MPAP≥20mm Hg为标准LET测定肺动脉压力的灵敏度为85%,特异性79%,准确性83%。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态显像 瓣膜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临床价值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抑肽酶对离体模拟肺移植兔供体肺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兴澎 吴清玉 +4 位作者 潘广玉 杨研 王东 刘小燕 唐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钾右旋糖酐液(LPD)中加入抑肽酶对供体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供体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LPD液(70ml/kg)经肺动脉灌注供体肺,B组用含150kU/ml抑肽酶的LPD液(70ml/kg)灌注供体肺,4℃保... 目的探讨低钾右旋糖酐液(LPD)中加入抑肽酶对供体肺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供体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LPD液(70ml/kg)经肺动脉灌注供体肺,B组用含150kU/ml抑肽酶的LPD液(70ml/kg)灌注供体肺,4℃保存16h,应用肺移植动物模型模拟肺移植过程1h。循环灌注期间每隔10min记录肺动脉压(PaP)、气道峰压(PawP),并检测供体肺血气标本(PaO2、PaCO2),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差(A-aDO2)、肺顺应性(CL)。光镜、电镜观察各组供体肺移植前后的组织变化;TUNEL-Fluorescein及PI双染色法定量观察各组供体肺移植前后细胞凋亡变化,分析细胞凋亡与供体肺功能的关系。结果再灌注早期(前20min)两组供体肺氧合能力无差异,再灌注30min后各时段,A组PaO2低于B组(54.42~118.87mmHgvs112.33~183.73mmHg,P<0.01);B组供体肺在整个灌注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氧合能力(PaO2≥112.33mmHg)。再灌注末期,A组PaCO2及含水量均明显高于B组(50.96mmHgvs41.42mmHg,P<0.01;88.90%vs82.48%,P<0.001),B组供体肺的PaP、PawP、CL则明显优于A组。光镜及电镜观察见A组供体肺细胞结构破坏,间质水肿,而B组则基本保持正常结构。两组供体肺移植后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且A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B组(24.67%vs15.50%,P<0.01)。供体肺凋亡指数与PaO2、CL呈负相关(r=-0.895,r=-0.683,P<0.001)。结论LPD液中加入抑肽酶可提高移植术后供体肺功能,抑制移植后早期供体肺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可能是供体肺移植术后早期肺功能减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器官保存 抑肽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专项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琼 刘迎龙 王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研究开发了先天性心脏病专项数据库系统 ,该系统具有 5个功能模块 ,16 8项数据项 ,包含了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需的全部数据资料。该数据库系统与美国心胸外科协会应用Access系统开发的第一代数据库比较 ,功能更加完善 ,能够充分满足临床... 研究开发了先天性心脏病专项数据库系统 ,该系统具有 5个功能模块 ,16 8项数据项 ,包含了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需的全部数据资料。该数据库系统与美国心胸外科协会应用Access系统开发的第一代数据库比较 ,功能更加完善 ,能够充分满足临床管理、医学统计、科研应用等要求 ,并可为远程信息共享互换提供数字化平台。鉴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矫治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 ,该系统特别注重系统的可扩充功能 ,利用辅助表可以随时将新出现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专项数据库系统 开发 医学信息数字化
下载PDF
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分离及定向培养内皮细胞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滨 刘迎龙 +2 位作者 冯凯 陈虎 龚茹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7-630,共4页
用Ficoll(比重1.077 g/ml)从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骨髓基质细胞(BMSCs),DMEM-HG 培养基内含20%FBS、GM-CSF(100 u/ml)、VEGF(10 ng/ml)、FGF(5 ng/ml)、L-谷氨酰胺(2mmol/ L)、肝素(90 u/ml),以及抗生素液进行定向培养和扩增其中的内皮细... 用Ficoll(比重1.077 g/ml)从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骨髓基质细胞(BMSCs),DMEM-HG 培养基内含20%FBS、GM-CSF(100 u/ml)、VEGF(10 ng/ml)、FGF(5 ng/ml)、L-谷氨酰胺(2mmol/ L)、肝素(90 u/ml),以及抗生素液进行定向培养和扩增其中的内皮细胞(ECs),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法和透射电镜观察(TEM)鉴定其细胞的性质。结果5.0×105个BMSCs在体外经定向ECs 培养和扩增8代后,获得了6.0×109个ECs,扩增了约1.2×104倍。70%-80%的细胞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呈阳性反应;光镜下细胞呈典型的“鹅卵石”样;TEM下可观察到胞浆内有Weible- palade小体,证实为内皮细胞。实验表明,BMSCs在体外分离和定向培养的ECs,经扩增后可能是心血管组织工程所需种子细胞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 骨髓基质细胞 体外分离 定向培养 内皮细胞 种子细胞 心血管组织工程
下载PDF
肺灌注显像评价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血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楚军民 吴清玉 +2 位作者 王文明 史蓉芳 刘秀杰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1-343,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肺灌注显像评价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血分布的价值。方法  19例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的患者 ,根据上下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的方式分为 3组。第 1组 (6例 ) :上下腔静脉对称地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 ;第 2组 (10例 ) :下腔静脉通过... 目的 探讨肺灌注显像评价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血分布的价值。方法  19例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的患者 ,根据上下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的方式分为 3组。第 1组 (6例 ) :上下腔静脉对称地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 ;第 2组 (10例 ) :下腔静脉通过心外管道或心内隧道与主肺动脉端端吻合 ;第 3组 (3例 ) :下腔静脉与主肺动脉端端吻合 ,左右上腔静脉与左右肺动脉端侧吻合。患者术后均接受肺灌注显像 ,根据显像结果 ,定性和定量分析上、下腔静脉血及全部肺血在左右肺内的分布特征。结果 第 1组 :上下腔静脉血均匀地回流至左右肺 ,全部静脉血均匀地分布到左右肺 ;第 2组 :大多数或全部上腔静脉血回流到右肺 ,极少数回流到左肺 ;大多数或全部下腔静脉血回流到左肺 ;全部肺血主要分布到左肺 ;第 3组 :右上腔静脉血全部回流至右肺 ;左上腔静脉血全部回流至左肺 ;下腔静脉血液多数分布至左肺 ,少数分布至右肺。结论 不同方式的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可导致不同的肺血分布 ;肺灌注显像是一种简单、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肺动脉吻合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肺血分布
下载PDF
重症复杂先天心脏畸形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存涛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9年第2期96-99,共4页
重症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进步很快,且日益向难度大,过去认为“绝症”的病种发展,手术年龄也明显提前。本文拟从减状、生理矫正及解剖矫正手术三方面,介绍近年来重症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心脏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总结 被引量:55
8
作者 胡盛寿 王小啟 +2 位作者 许建屏 孙立忠 刘迎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6-770,共5页
目的总结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494例心脏肿瘤的资料,年龄43岁±16岁(4个月~78岁),其中黏液瘤432例,非黏液性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35例。结果黏液瘤手术死亡11例(病死... 目的总结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494例心脏肿瘤的资料,年龄43岁±16岁(4个月~78岁),其中黏液瘤432例,非黏液性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35例。结果黏液瘤手术死亡11例(病死率2.5%),非黏液性良性肿瘤无死亡,恶性肿瘤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8.6%)。对1990年1月到2004年7月黏液瘤手术患者241例进行随访,失访17例,随访率为92.9%,平均随访70个月±36个月;远期死亡10例,5例死于复发,5例原因不明。恶性肿瘤完整切除10例(28.6%),大部分切除15例(42.9%),因广泛浸润转移仅做活检者10例(28.6%);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12个月(4~38个月);死亡18例(51.4%),均在3个月至2年内死于复发或转移;5例失访。结论外科治疗心脏良性肿瘤具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介入技术和外科手术同期“复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胡盛寿 李守军 +4 位作者 张浩 孙寒松 沈向东 王浩 蒋世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结合介入器械和外科手术,实施“复合(Hybrid)”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实施治疗。方法2005年3—10月,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术中Hybrid技术治疗。球囊扩张组包括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新生儿和4例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缺... 目的结合介入器械和外科手术,实施“复合(Hybrid)”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实施治疗。方法2005年3—10月,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术中Hybrid技术治疗。球囊扩张组包括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新生儿和4例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缺损封堵组13例,包括10例房间隔缺损和3例多发室间隔缺损。正中或右侧腋下小切口进胸,在超声引导下经右室流出道置入球囊扩张管扩张肺动脉瓣或经右心房置入封堵器。2例多发室间隔缺损于体外循环下经三尖瓣置入封堵器。合并的其他心脏病变同期常规外科矫正,术式包括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正、动脉导管结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术后心脏超声随访。结果患者全部顺利出院。1例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术后2个月接受常规右室流出道成形术,1例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因无法置入封堵器而转为常规术式。其余患者均顺利实施Hybrid术式。随访期内未发现介入器材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复合”Hybrid技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减少手术创伤,对于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血管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活动期感染性自然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9
10
作者 董超 孙立忠 +2 位作者 王水云 孙寒松 胡盛寿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 总结活动期感染性自然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自 1996年 10月 1日至 2003年 12月 31日,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共手术治疗活动期感染性自然心内膜炎 54例。有明确感染诱因的 21例,先天性心内结构畸形 23例,风湿性瓣膜病 ...  目的 总结活动期感染性自然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自 1996年 10月 1日至 2003年 12月 31日,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共手术治疗活动期感染性自然心内膜炎 54例。有明确感染诱因的 21例,先天性心内结构畸形 23例,风湿性瓣膜病 1例。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6例,Ⅱ级 12例,Ⅲ级 7例,Ⅳ级 29例。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径 ( 63±11 )mm。发病至手术间隔 8 ~629d(中位数 125d)。行主动脉瓣置换 25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 15例,二尖瓣置换 6例,二尖瓣成形 3例,肺动脉瓣置换 1例,单纯心内分流修补 4例。术后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 6 ~8周。结果手术死亡 5例,死因均为感染,术后即失访 4例,手术死亡率 17% (9 /54)。14例 ( 26% )发生手术并发症。45例随访 6~67个月,平均(31±19)个月。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 41例,Ⅱ级 3例,Ⅲ级 1例,左心室舒张末径 (52±8)mm。2例病人接受再次手术,术后康复;有再次手术指征但未手术者 3例。术后晚期意外死亡 1例,抗凝过量致颅内出血 1例。结论 活动期感染性自然心内膜炎经积极的外科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期 感染性自然心内膜炎 手术治疗 抗生素 人工机械瓣
原文传递
心血管手术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 被引量:16
11
作者 萧明第 漆志涛 +2 位作者 陶田富 凤伟 王欣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96-498,共3页
为提高心血管手术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的疗效,降低手术死亡率,作者于1984年11月至1996年7月施行此类手术51例,其中瓣膜手术45例,室间隔穿孔和室壁瘤切除4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各1... 为提高心血管手术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的疗效,降低手术死亡率,作者于1984年11月至1996年7月施行此类手术51例,其中瓣膜手术45例,室间隔穿孔和室壁瘤切除4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各1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5.88%(1990年以后为4.17%),晚期死亡3例。作者认为:50岁以上或有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依据的心血管外科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狭窄程度>50%的主要分支,在纠正其他心血管病变同时,须行CABG。术中充分再血管化,注意心肌保护,尽量减少升主动脉阻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脏外科手术 CABG 同期施行
原文传递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对策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琼 张怀军 +1 位作者 孙立忠 常谦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51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12例。总结体外...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51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12例。总结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输入血液制品量,二次开胸止血比率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112例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中男性9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0±12.8)岁,体重(51~95)kg,平均(69±10.6) kg。在完成分流后,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得到充分止血,术后胸腔引流量400~1340 ml,平均(848±271)ml。平均输血(750±250)ml,血浆(370±230)ml。3例因主动脉远端吻合口渗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3个月因血管移植物感染死亡外,余患者均存活。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流流动。超高速CT(UFCT)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有血栓形成。结论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主动脉外科
下载PDF
低温保护液对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时的肺功能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强 刘迎龙 +4 位作者 龙村 于坤 李桂芬 孙桂民 郑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82-485,共4页
目的 评价保护液低温肺灌注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对照组 (2 3例 )和肺保护组 (11例 ) ,对照组行常规手术矫治心内畸形 ,保护组于心脏阻断后向肺动脉灌... 目的 评价保护液低温肺灌注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4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对照组 (2 3例 )和肺保护组 (11例 ) ,对照组行常规手术矫治心内畸形 ,保护组于心脏阻断后向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 ,此后亦行常规手术完成心内畸形的矫治。术中、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及生化指标 ,并留肺标本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肺血管阻力保护组术后 6、12、2 4、36、48h分别为 (6 49± 10 4)、(6 83± 113)、(5 83± 96 )、(492± 40 )和(5 17± 70 )dyne·s·cm-5,对照组术后为 (110 5± 118)、(10 0 6± 132 )、(874± 10 0 )、(844± 10 1)和 (830± 85 )dyne·s·cm-5,保护组下降非常显著 (P <0 .0 1) ;气道阻力术后 6、12和 2 4h对照组分别为 (2 0 .0±0 .6 7)、(19.8± 0 .6 1)和 (2 1.0± 0 .96 )cmH2 O (1cmH2 O =0 .0 98kPa) ,保护组为 (15 .7± 0 .45 )、(15 .3±0 .6 7)和 (15 .0± 1.0 5 )cmH2 O ,保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氧指数术后 72h内保护组均较对照组高 ,术后 36h保护组为 373± 38,对照组为 2 2 6± 2 1(P <0 .0 5 ) ;保护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辅助时间分别为 (2 6± 7)h和 (6 8± 19)h(P <0 .0 1) ;对照组静 /动脉中性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高压 体外循环 低温保护液
原文传递
前列腺素E_1治疗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世伟 萧明弟 +3 位作者 刘迎龙 张露沙 徐琼芝 赫晓丽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2-144,共3页
为了解前列腺素E1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对29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病儿,用前列腺素E1(PGE1)进行治疗。用量为每分钟100~200ng/kg,每天持续治疗4~5小时,连... 为了解前列腺素E1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对29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病儿,用前列腺素E1(PGE1)进行治疗。用量为每分钟100~200ng/kg,每天持续治疗4~5小时,连续用药4~7天。结果:用药后肺内核素计数、动脉血氧饱和度、右心射血指数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CHD合并PH的病儿,其心(主要是右心)、肺功能皆有异常,应用PGE1治疗后可明显改善其心、肺功能,而且用药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前列腺素E1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氯沙坦、依那普利及其合用防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塑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跃进 张沛 +8 位作者 阮英茆 宋来凤 徐新林 李永利 周燕文 田毅 陈纪林 陈在嘉 徐义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1-364,共4页
目的 对比氯沙坦、依那普利及其合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AMI)左室重塑的防治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经冠状动脉结扎致AMI,术后 48h存活的 83只随机分成 :(1)AMI对照组 ,(2 )氯沙坦 (3mg·kg-1·d-1)组 ,(3)依那普利 (1mg·... 目的 对比氯沙坦、依那普利及其合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AMI)左室重塑的防治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经冠状动脉结扎致AMI,术后 48h存活的 83只随机分成 :(1)AMI对照组 ,(2 )氯沙坦 (3mg·kg-1·d-1)组 ,(3)依那普利 (1mg·kg-1·d-1)组 ,(4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合用 (3mg·kg-1·d-1和 1mg·kg-1·d-1)组 ;另设 :(5 )假手术组和 (6 )正常组作对照。在给药治疗 4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心脏标本固定和病理分析。最终 5 6只大鼠获完整资料 ,上述各组分别为 11、10、10、11、6和 8只大鼠。结果  1~ 4组间MI面积 (4 1 7~ 43 4)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与假手术组相比 ,AMI组左室舒张末期压 (LVEDP)、容积 (LVV)、长 (L)、短 (D)轴长度和左室实际重量 (LVAW)及相对重量 (LVRW)均显著增加 (P <0 0 5~ 0 0 0 1) ,发生了左室重塑 ;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及其校正值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0 1)。与AMI对照组相比 ,氯沙坦、依那普利及其合用三个治疗组的LVEDP、LVV、LVAW和LVRW均显著降低或减小 (P <0 0 5~ 0 0 0 1) ;除氯沙坦组的 -dp/dt校正值外 ,±dp/dt校正值在三个治疗组均显著恢复 (P <0 0 5~ 0 0 0 1)。上述各指标在三个治疗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依那普利 心肌梗塞 左室重塑 大鼠 治疗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心病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萧明第 吕锋 朱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10期600-602,共3页
本文分析了1972年至1993年冠心病外科术后患者施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67例(14.5%)的治疗经验。应用IABP的适应证包括:①左室室壁瘤较大或合并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以及病变广... 本文分析了1972年至1993年冠心病外科术后患者施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67例(14.5%)的治疗经验。应用IABP的适应证包括:①左室室壁瘤较大或合并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以及病变广泛且远端血管较细等;②术中脱离体外循环机有困难;③术后顽固性低心输出量综合征;④围术期心肌梗死。得出如下结论:①预防性IABP有助于重症冠心病外科术后患者的顺利恢复;②IABP使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及左心功能不全得以改善,从而降低了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术
下载PDF
可降解壳聚糖血管外周支持与静脉移植物早期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斌 吴清玉 +3 位作者 李巅远 阮英茆 宋民 谢涌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88-690,共3页
目的 探讨可降解壳聚糖血管外周支持 (CES)对静脉移植物 (VG)早期结构变化的影响 ,为临床提高VG通畅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兔右颈内静脉端 端吻合于同侧颈总动脉建立静脉移植模型 ,以有无CES干预分为支架组与无支架组 (每组 ... 目的 探讨可降解壳聚糖血管外周支持 (CES)对静脉移植物 (VG)早期结构变化的影响 ,为临床提高VG通畅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兔右颈内静脉端 端吻合于同侧颈总动脉建立静脉移植模型 ,以有无CES干预分为支架组与无支架组 (每组 2 4只兔 )。术后 1、2、4周分别切除移植静脉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指数观察平滑肌细胞增殖程度。 结果 CES在术后 2周开始降解。支架组VG ,术后 1~ 2周内膜、中膜的厚度和面积、PCNA指数在术后 1周轻度增加 ,1~ 2周维持稳定 ,术后 2周分别为(2 6 3± 3 7) μm、(2 6 0± 1 9) μm、(0 5 6± 0 0 8)mm2 、(0 34± 0 0 5 )mm2 与 (11 5± 2 1) % ,明显低于无支架组的 (5 6 4± 9 4 ) μm、(47 6± 4 9) μm、(1 17± 0 0 8)mm2 、(1 2 0± 0 4 3)mm2 与 (36 6± 2 9) % (P <0 0 1) ;术后 4周虽然又增加 ,分别为 (31 7± 1 6 ) μm、(31 7± 1 6 ) μm、(0 72± 0 12 )mm2 、(0 4 2± 0 0 6 )mm2 与 (13 4± 1 2 ) % ,但仍低于无支架组的 (76 8± 8 0 ) μm、(5 7 4± 9 5 ) μm、(1 2 7± 0 17)mm2 、(1 2 7± 0 0 9)mm2 与 (16 8± 2 2 ) % (P <0 0 5 )。结论 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壳聚糖 血管外周支持 静脉移植物 结构
原文传递
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简介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炜健 张浩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 手术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欧洲 高危病人 麻醉科医师 现代医学 术前评估 评估体系 围术期
下载PDF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潘世伟 胡盛寿 +6 位作者 吴清玉 宋云虎 王雪梅 史蓉芳 於其宾 杨克明 刘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目的 了解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在判断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PH)患者肺血管病变程度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方法 对 2 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在手术前和术后第7天行锝标记的大分子聚合人血清白蛋白 (99mTc MAA)肺灌注... 目的 了解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在判断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PH)患者肺血管病变程度的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方法 对 2 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在手术前和术后第7天行锝标记的大分子聚合人血清白蛋白 (99mTc MAA)肺灌注显像检查。对肺灌注平台时间 (PT) ,右上、下肺核素记数比 (RULR)与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PT≥ 2 0s、RULR≥ 2时 ,肺动脉收缩压和全肺阻力分别为 (60± 2 1)mmHg和 (42 1± 10 6)达因 ;PT <2 0s、RULR <2时 ,则上述指标分别为 (2 8± 5)mmHg和 (188± 2 8)达因。在手术后早期 ,PT和RULR分别由术前的 (2 3± 10 )s和1 56± 0 47降至 (16± 6)s和 1 3 9± 0 3 5(P <0 0 1,<0 0 5)。 结论 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 ,在判断风湿性心脏病合并PH方面有特异性 ,具无创、简便、安全、可重复等优点 ,可用于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灌注显像 风湿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核素 诊断价值 患者 临床应用 人血清白蛋白 特异性
原文传递
核素肺灌注显像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初步分析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世伟 萧明第 +6 位作者 刘迎龙 胡盛寿 史容芳 刘秀杰 余坚芳 李胜庭 田月琴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了解核素肺灌注扫描检查在判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血管病变程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81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为受试对象,行99mTc-MAA肺灌注显像检查(PPS)。通过分... 目的了解核素肺灌注扫描检查在判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血管病变程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81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为受试对象,行99mTc-MAA肺灌注显像检查(PPS)。通过分析肺内核素总计数(LRC)、右上下肺核素计数比(RULR)、肾显影核素计数比(KCR)等指标,与右心导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PPS各项指标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全肺阻力(TPR)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KCR、RULR与mPAP相关系数(γ)分别为0.25和0.35;LRC、KCR与TPR的相关性分别为-0.34和0.29。术后随诊5例,发现术后近期与术前比较,PPS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来了解PH的病变程度。它做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以其简便、安全、可多次重复等优点,在CHD合并PH的术前常规筛选、术后随诊等方面,皆有其明显的优点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放射性核素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