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直接内镜普查中的应用和效果 被引量:52
1
作者 王国清 郝长青 +5 位作者 赖少清 王贵齐 吕宁 林冬梅 杨玲 谢永强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6期377-379,共3页
目的 研究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直接内镜普查中的应用和效果以及对比碘染色前后癌和异型增生的发现率。方法 在高发现场对3 022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记录食管黏膜颜色、形态和黏膜下血管纹理,碘染色后再观察其颜色变化,并... 目的 研究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直接内镜普查中的应用和效果以及对比碘染色前后癌和异型增生的发现率。方法 在高发现场对3 022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记录食管黏膜颜色、形态和黏膜下血管纹理,碘染色后再观察其颜色变化,并行组织活检。结果 经活检组织学诊断,并发现食管癌131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659例。碘染色前后发现食管癌分别为57例、111例,发现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154例、505例。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内镜检查中碘染色可明显提高浅表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发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染色 食管癌 高发区 直接内镜普查 应用
原文传递
人乳头状瘤病毒负荷量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6
2
作者 李淑敏 章文华 +4 位作者 吴令英 赵芳辉 黄曼妮 李楠 陈凤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0-402,共3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负荷量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5月 ,对山西省宫颈癌高发现场的 90 75例 35~ 5 0岁的已婚妇女 ,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C Ⅱ )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PV DNA的含量 (以...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负荷量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5月 ,对山西省宫颈癌高发现场的 90 75例 35~ 5 0岁的已婚妇女 ,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C Ⅱ )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PV DNA的含量 (以此表示宫颈HPV负荷量 )。对其中HPV DNA阳性妇女 ,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诊刮术。结果  2 0 87例HPV阳性妇女中 ,子宫颈炎14 0 2例 (6 7 2 % ) ,子宫颈癌前病变 [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Ⅲ ]6 6 3例 (31 8% ) ,子宫颈浸润癌 (SCC) 2 2例 (1 1% )。急、慢性宫颈炎的HPV DNA含量分别为 10 8± 13和 15 0± 11,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5 ) ;不同级别子宫颈癌前病变的HPV DNA含量 ,CINⅠ为 332± 2 9,CINⅡ为 35 8±35 ,CINⅢ为 370± 31,均明显高于宫颈炎 (P =0 0 0 0 ) ,但不同级别CIN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SCC的HPV DNA含量为 5 93± 86 ,显著高于不同级别CIN和宫颈炎的HPV DNA含量 (P <0 0 5 ,P <0 0 1)。结论 HC Ⅱ方法是检测宫颈HPV感染的有效手段 ,HPV DNA含量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可作为子宫颈癌的一种初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负荷量 子宫颈癌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阴道滴虫与宫颈HR-HPV感染及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旻 郭会芹 +4 位作者 陈凤 曹箭 李中林 张询 潘秦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滴虫是否能增加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和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方法对受检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R-HPV DNA检测,并在细胞学诊断中记录是否存在滴虫。对所有细胞学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及以上病变、HR-HPV DNA阳性... 目的探讨阴道滴虫是否能增加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和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方法对受检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R-HPV DNA检测,并在细胞学诊断中记录是否存在滴虫。对所有细胞学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及以上病变、HR-HPV DNA阳性病例和部分细胞学阴性及HR-HPV DNA阴性病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分别比较滴虫在HR-HPV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细胞学及组织学各级诊断中的存在率。结果在13024例受检者中有1687例(12.95%)涂片中有滴虫。滴虫存在率在HR-HP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中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细胞学阴性病例组显著高于鳞状上皮内病变组(P<0.05),在组织学阴性病例组显著高于在≥CIN2病例组(P<0.05)。结论滴虫的存在不增加HR-HPV感染率,也不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阴道滴虫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早期贲门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国清 焦广根 +6 位作者 宋金祥 方卫红 吕宁 林冬梅 谢永强 张俊会 魏文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总结90例早期贲门腺癌外科切除治疗的经验和远期效果。方法1972年至1997年间,对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早期贲门腺癌的90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手术经左侧开胸,行包括部分胃和食管的贲门切除术,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和胸腹腔... 目的总结90例早期贲门腺癌外科切除治疗的经验和远期效果。方法1972年至1997年间,对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早期贲门腺癌的90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手术经左侧开胸,行包括部分胃和食管的贲门切除术,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和胸腹腔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肿瘤切除率100%,术后死亡率1.1%(1/9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90)。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发现:黏膜内癌46例(51.1%),无淋巴结转移;黏膜下浸润癌44例(48.9%),淋巴结转移5例(11.4%)。所有患者随访至2002年,其间失访7例,其总体5、10、15、20和25年生存率分别为91.9%、83.6%、69.6%、49.8%和16.6%。结论为提高胃贲门癌生存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最佳途径。早期贲门癌外科切除治疗可提供很好的长期生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贲门癌 内镜筛查 贲门切除术
原文传递
应用内镜下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普查的意义 被引量:85
5
作者 王贵齐 魏文强 +7 位作者 吕宁 郝长青 林冬梅 张宏图 孙耘田 乔友林 王国清 董志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77,共3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其早诊率较低。为提高食管癌的早诊率,本研究探讨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应用直接内镜下碘染色进行普查提高食管癌早诊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直接内镜下碘染色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对3164名...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其早诊率较低。为提高食管癌的早诊率,本研究探讨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应用直接内镜下碘染色进行普查提高食管癌早诊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直接内镜下碘染色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对3164名高危人群进行3次普查,每个普查对象均在着色区取一块活检组织,且每例可疑病例也均在食管的不着色区取活检组织作病理检查,然后将食管鳞状上皮的着色情况与其对应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早期食管癌100%碘染色阳性,染色级别多为Ⅰ级。早期食管癌检出率为1.6%~4.59%,中晚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为0.29%~1.09%,食管癌的早诊率均在75%以上。(2)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95.6%碘染色阳性,其中91.3%病例碘染色级别为Ⅰ和Ⅱ级。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4.49%~7.68%。(3)中度不典型增生96.6%碘染色阳性,73.3%病变染色级别为Ⅱ和Ⅲ级。(4)92.3%轻度不典型增生碘染色阳性,86.5%病变染色级别为Ⅱ和Ⅲ级。(5)而只有0.9%的炎症和0.4%的正常组织碘染色级别为Ⅰ和Ⅱ级,正常组织大多数为阴性或Ⅲ级。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应用直接内镜下碘染色进行普查,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碘染色 食管癌 高发区 普查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应用内镜普查研究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的发病情况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贵齐 魏文强 +7 位作者 吕宁 林冬梅 张宏图 郝长清 孙耘田 王国清 乔友林 董志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的发病情况,制定更为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应用电子内镜直接碘染色检查法对高危人群共行3次内镜普查。结果:1)贲门癌的癌前病变即贲门腺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为0.62%~1.50%。2)早期... 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的发病情况,制定更为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应用电子内镜直接碘染色检查法对高危人群共行3次内镜普查。结果:1)贲门癌的癌前病变即贲门腺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为0.62%~1.50%。2)早期贲门癌的检出率分别为0.44%、0.68%及0.64%。中晚期贲门癌检出率分别为0.22%、0.17%及0.21%。3)91.30%~95.00%贲门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贲门癌病变位于贲门时钟位(顺时针)10点位~2点位。大多数贲门癌前病变及早期贲门癌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贲门粘膜糜烂或浅溃疡。4)食管癌与贲门癌检出率之比为2.4~4.1:1。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直接应用内镜进行普查,除对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外,对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也有较高的检出率,因此在食管癌高发区也应重视贲门癌的防治及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高发区 内镜 普查 贲门癌
下载PDF
乳腺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德忠 李槐 +1 位作者 曾辉英 杨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96-697,共2页
目的 评价乳腺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疗效 ,探讨其在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 993~ 1 998年对 3 4例肝转移乳腺癌患者共进行 73次介入治疗 ,药物选择为表阿霉素(EADM) ,顺铂 (DDP) ,丝裂霉素 (MMC) ,5 氟尿嘧啶 (5 FU)等。... 目的 评价乳腺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疗效 ,探讨其在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 993~ 1 998年对 3 4例肝转移乳腺癌患者共进行 73次介入治疗 ,药物选择为表阿霉素(EADM) ,顺铂 (DDP) ,丝裂霉素 (MMC) ,5 氟尿嘧啶 (5 FU)等。其中 2 2例行超液化碘油栓塞。结果应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实体瘤测量标准评价治疗后疗效 ,3 4例中完全缓解 (CR) 6例 (1 7 65% ) ,部分缓解 (PR) 1 2例 (3 5 2 9% ) ,无变化 (NC) 1 0例 (2 9 41 % ) ,进展 (PD) 6例 (1 7 65% )。总有效率为52 94%。 1、2、3、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56 90 %、2 5 0 0 %、5 0 0 %、5 0 0 %。累积中位生存期为1 1 5个月。结论 乳腺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疗效显著 ,毒副作用小 ,应作为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介入性放射学 疗效 肝转移瘤
原文传递
老年危重患者麻醉诱导方法选择
8
作者 杨萍 邹小农 孙莉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减少老年危重患者麻醉诱导时循环波动的最佳用药方法。方法  75例 6 5岁以上ASAⅢ~Ⅳ级择期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异丙酚组 (P组 )、咪唑安定组 (M组 )和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 (P +M组 ) ,每组 2 5例。比较三组麻醉前 ... 目的 探讨减少老年危重患者麻醉诱导时循环波动的最佳用药方法。方法  75例 6 5岁以上ASAⅢ~Ⅳ级择期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异丙酚组 (P组 )、咪唑安定组 (M组 )和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 (P +M组 ) ,每组 2 5例。比较三组麻醉前 ,诱导插管时 ,插管后 1、3、5、10、15、2 0min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时血压、心率不平稳发生率P组为 4 4 % (11例 ) ,M组为 2 4 % (6例 ) ,P +M组为 12 % (3例 )。结论 复合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最小 ,提示对老年危重患者采取复合麻醉诱导可利用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减少用药量 ,降低不良反应的程度 ,较单一用药更平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异丙酚 咪唑安定 复合麻醉诱导 老年人 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