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检查在小肠平滑肌肉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立阳 赵玉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5期287-289,共3页
小肠平滑肌肉瘤临床相当少见,因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故诊断较困难。作者分析和讨论辅助检查对小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意义,回顾了本院1984~1996年收治的2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临床病例,分析了辅助检查在本病诊断... 小肠平滑肌肉瘤临床相当少见,因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故诊断较困难。作者分析和讨论辅助检查对小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意义,回顾了本院1984~1996年收治的2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临床病例,分析了辅助检查在本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是2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查B超检查12例,阳性11例。CT查7例,阳性7例。钡餐查14例,阳性10例。DSA查6例,阳性6例。放射性核素显像3例,阳性3例。所以B超或CT检查能确定有无占位性病变。X线钡餐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及病变与肠管关系。经上述检查仍无阳性发现者,而又高度怀疑本病,可行DSA或核素检查。认为每种检查有其不同检查意义,应选择应用有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小肠肿瘤 诊断 辅助检查
原文传递
胰腺节段切除术在胰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文铭 赵玉沛 +3 位作者 廖泉 张太平 戴梦华 刘子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总结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行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的28例胰腺良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人胰腺功能无明显变化,症状得到改善。术后... 目的总结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行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的28例胰腺良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人胰腺功能无明显变化,症状得到改善。术后胰瘘发生率14.2%(4/28)。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84个月,疗效满意。结论胰腺节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保存器官功能的手术方式,适合于胰腺良性肿瘤病人。可以保存病人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节段切除术 胰腺肿瘤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手助与辅助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邱辉忠 徐徕 +3 位作者 牛备战 吴斌 林国乐 肖毅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5-548,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助与辅助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同一组医师2002年3月至2006年11月采用腹腔镜手助技术(HALS组.47例)和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腹腔镜辅助技术(LAS组,48例)...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助与辅助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同一组医师2002年3月至2006年11月采用腹腔镜手助技术(HALS组.47例)和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腹腔镜辅助技术(LAS组,48例)完成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肿瘤根治性、医疗费用和随访结果。结果HALS组和LAS组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HALS组与LAS组相比,术中出血(P〈0.01)、手术时间(P〈0.05)和切口长度(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中转开腹、术中副损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进食时间、术后镇痛例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ALS组手术切除标本长度为(25.6±9.9)cm,与LAS组的(26.8±7.9)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淋巴结清扫总数为(18.2±12.1)枚,与LAS组的(24.1±9.3)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组的医疗费用(28049.8±7576.1)元,多于HALS组的(21132.7±5323.4)元(P〈0.05)。HALS组和LAS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和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结论腹腔镜手助和辅助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可获得相同的微创效果和肿瘤学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助 结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经肛门微创外科手术在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邱辉忠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010-1012,共3页
相对于直肠癌根治术而言,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风险低、能保肛以及术后无性功能和泌尿功能障碍等优点。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盛行的一种直肠癌局部切除技术.同传统的局部切除术相比.TEM具有优良... 相对于直肠癌根治术而言,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风险低、能保肛以及术后无性功能和泌尿功能障碍等优点。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盛行的一种直肠癌局部切除技术.同传统的局部切除术相比.TEM具有优良的术野显露和宽敞的操作空间,更配有制造精良、性能优越的多种手术器械,为外科医师在术中精细的组织解剖、精准的肿瘤切除、降低和避免肿瘤切缘不足或切缘阳性提供了极佳的手术条件和技术上的保障。术前准确评估、仔细遴选病例以及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基础。TEM最佳的适应证为直肠腺瘤高级别瘤变(Tis期)、T1期中低危组直肠癌以及癌仅侵及sm1和sin2的患者。经过新辅助治疗后降期明显(肿块缩小大于50%者)的T,期和L期直肠癌也可进入TEM的研究性治疗。TEM术中对病灶行局部根治性切除是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直肠肿瘤 早期 术前分期:局部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的分型和治疗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志飞 王晓军 +1 位作者 朱琳曾 昂乔群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395,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的合理分类方法和治疗。方法 对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间所做的105例各种重睑伴上睑皮肤松弛中老年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眉毛位置、上睑臃肿与否和上睑皮肤宽度等进行分类,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的合理分类方法和治疗。方法 对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间所做的105例各种重睑伴上睑皮肤松弛中老年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眉毛位置、上睑臃肿与否和上睑皮肤宽度等进行分类,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05例患者手术满意率87%(77例),基本满意率11%(10例),不满意率2%(3例)。结论 对于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者,应依据上睑松弛特点,按不同分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皮肤松弛
原文传递
经肛门括约肌径路的直肠阴道瘘修补术 被引量:7
6
作者 邱辉忠 陆君阳 周皎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括约肌径路行直肠阴道瘘修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1994年4月至2014年5月采用经肛门括约径肌径路手术治疗23例直肠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肛门括约肌径路的直... 目的:探讨经肛门括约肌径路行直肠阴道瘘修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1994年4月至2014年5月采用经肛门括约径肌径路手术治疗23例直肠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肛门括约肌径路的直肠阴道瘘修补术;术后发生伤口感染3例(13%),均经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随访3月至7年,经再次住院检查被确诊瘘口愈合者19例(82.6%),瘘口未完全愈合者4例(17.4%)。全组未发生直肠皮肤瘘和肛门功能障碍。结论经肛门括约肌径路行直肠阴道瘘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成功率较高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阴道瘘 经括约肌径路 瘘口切除术
原文传递
尾加压素ⅡmRNA在正常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国强 曾正陪 +4 位作者 李汉忠 范欣荣 刘冬梅 童安莉 郑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Ⅱ ,UⅡ )mRNA在正常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取自 9例意外死亡的中青年 ,嗜铬细胞瘤组织取自 19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 ,分别提取组织总RNA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Ⅱ ,UⅡ )mRNA在正常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取自 9例意外死亡的中青年 ,嗜铬细胞瘤组织取自 19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 ,分别提取组织总RNA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研究 ,以UⅡ和内参照GAPDH(甘油醛 3 三磷酸脱氢酶 )进行同管扩增 ,以扩增的目的条带灰度和内参照条带灰度比值UⅡ /GAPDH进行UⅡmRNA表达的半定量分析。结果 UⅡ的PCR扩增产物长度为 385bp ,测序结果与GeneBank所登记碱基序列相同率为 99.7%。正常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组织UⅡ /GAPDH比值分别为 0 .6 9± 0 .2 9和 0 .2 2± 0 .18(P <0 .0 5 )。结论 UⅡmRNA在正常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组织中均有表达 ,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肾上腺髓质 嗜铬细胞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缩血管物质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柳义夫 杨义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6年第3期187-191,共5页
脊索瘤(chordoma)是来源于原始脊索组织的肿瘤,其发生部位也多见于残余脊索常见部位即骶尾部(50%)、颅底斜坡区(35%)及椎体(15%)。本文主要复习了颅底脊索瘤,重点讨论其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时机和疗效。通过复习国内外近... 脊索瘤(chordoma)是来源于原始脊索组织的肿瘤,其发生部位也多见于残余脊索常见部位即骶尾部(50%)、颅底斜坡区(35%)及椎体(15%)。本文主要复习了颅底脊索瘤,重点讨论其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时机和疗效。通过复习国内外近期文献报道,我们认为,尽管脊索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治疗存在很多争论,争取根治性切除,术后辅以质子束放疗是目前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肿瘤 颅底手术入路 质子束放疗
下载PDF
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激素分泌谱、克隆状态及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文斌 池田秀敏 吉本高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82-1387,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垂体泌乳素瘤生物学行为的因素。方法123例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其中男40例,女83例。将123例患者的肿瘤组织镜下标本经10%福尔马林或70%乙醇固定,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测定123例患者肿瘤切除前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 目的探讨影响垂体泌乳素瘤生物学行为的因素。方法123例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其中男40例,女83例。将123例患者的肿瘤组织镜下标本经10%福尔马林或70%乙醇固定,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测定123例患者肿瘤切除前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对26例女性患者肿瘤组织标本提取的DNA进行了HUMARA分析,确定肿瘤的克隆状态。结果123例患者中单激素分泌性61例(50%),多激素分泌性62例(50%)。患者年龄大小与血清泌乳素水平呈正相关(ρ=0.337,P<0.01),患者年龄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ρ=0.378,P<0.01),肿瘤体积与血清泌乳素水平呈正相关(ρ=0.670,P<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只有肿瘤体积与血清泌乳素水平存在明显相关。Mann-WhitneyU检验提示,泌乳素水平越高肿瘤体积越大,患者年龄越大,肿瘤侵袭海绵窦越明显。男性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同时肿瘤体积明显较大。11例患者多激素分泌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为单克隆起源。结论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除了分泌泌乳素外,还可以分泌多种垂体激素,而且绝大多数多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的起源是单克隆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泌乳素腺瘤 激素分泌谱 克隆状态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俊超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66-168,共3页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样品制备、双向凝胶电泳 (2 DE)、蛋白质的鉴定技术及相应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库 4大方面。目前 ,蛋白质组学研究已应用于膀胱癌、乳腺癌、结肠癌...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样品制备、双向凝胶电泳 (2 DE)、蛋白质的鉴定技术及相应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库 4大方面。目前 ,蛋白质组学研究已应用于膀胱癌、乳腺癌、结肠癌、食管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研究 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围术期容量治疗策略对心肺转流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慧丽 苗齐 +2 位作者 曹丽华 罗爱伦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对比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与琥珀酰明胶(佳乐施)对心肺转流(CPB)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3例择期CPB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的CPB预充液及术中、术后48h容量治疗选用羟乙基淀粉;Ⅱ组选用... 目的对比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与琥珀酰明胶(佳乐施)对心肺转流(CPB)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3例择期CPB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的CPB预充液及术中、术后48h容量治疗选用羟乙基淀粉;Ⅱ组选用琥珀酰明胶。观察两组患者的容量治疗策略和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停机时、术后2、24、48h采动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P选择素(P-selectin)和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性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相似;术后24、48h两组CRP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48hⅠ组比Ⅱ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24、48h两组ICAM-1均较麻醉诱导后升高(P<0.05),而术后48hⅡ组比Ⅰ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48hⅠ组P-Selectin、IL-6显著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应用羟乙基淀粉有利于激活急性期反应蛋白,并减轻内皮损伤维持内皮稳定性,从而减轻CABG后急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心肺转流 羟乙基淀粉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P选择素 细胞间黏附因子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对体外循环后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慧丽 苗齐 +2 位作者 曹丽华 罗爱伦 黄宇光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3期146-149,162,共5页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用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冠脉搭桥手术的安全性,及其对ECC后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的ECC预充液及围术期48h容量治疗选用万汶;组Ⅱ使用琥珀酰明胶(佳...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用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冠脉搭桥手术的安全性,及其对ECC后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的ECC预充液及围术期48h容量治疗选用万汶;组Ⅱ使用琥珀酰明胶(佳乐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容量治疗策略和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情况、肝肾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采取动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P选择素(P-selection)和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的含量。结果组Ⅰ患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较组Ⅱ患者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急性炎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相似;与组Ⅱ相比,组Ⅰ患者术后48 h的CRP升高更为显著(P<0.05);术后48 h,组Ⅱ患者的ICAM-1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术期容量治疗,但应警惕其对患者肝功能的潜在影响,另外,羟乙基淀粉130/0.4有利于激活急性期反应蛋白,维持内皮稳定,从而减轻CABG后急性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 体外循环 容量治疗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P选择素 细胞间黏附因子
下载PDF
局部应用榄香烯治疗颅内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剑 张波 +1 位作者 侯菊生 魏明海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第2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广谱抗肿瘤新药榄香烯局部用药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局部用药治疗颅内恶性肿瘤19例,其中恶性胶质瘤17例,脑转移瘤2例。采用经颅穿刺多点注药,有囊性变者先抽取囊液后,囊内注药。剂量实质肿瘤每次2~5ml,有囊液时注入量... 目的探讨广谱抗肿瘤新药榄香烯局部用药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局部用药治疗颅内恶性肿瘤19例,其中恶性胶质瘤17例,脑转移瘤2例。采用经颅穿刺多点注药,有囊性变者先抽取囊液后,囊内注药。剂量实质肿瘤每次2~5ml,有囊液时注入量应少于抽出囊液量。1~2次/周,4次为1个疗程。结果多数病人症状明显缓解。肿瘤消失(CR)4例(21.05%),肿瘤缩小50%(PR)10例(52.63%),总缓解率(CR+PR)为73.68%,治疗前后肿瘤平均缩小54.04%。结论榄香烯经肿瘤局部多点注射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行,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适应证应有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治疗 颅内恶性肿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液质联用色谱测定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中丙烯酰胺含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薇薇 张珙 +4 位作者 李晖 刘志飞 朱琳 吴永宁 乔群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可靠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液质联用色谱(HPLC—MS/MS)和同位素稀释定量技术,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测定医用聚丙烯酰胺样本及20例聚丙烯酰胺临床样本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以丙烯酰胺标准...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可靠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液质联用色谱(HPLC—MS/MS)和同位素稀释定量技术,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测定医用聚丙烯酰胺样本及20例聚丙烯酰胺临床样本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以丙烯酰胺标准品为对照,样本经水溶液振荡提取,硅藻土柱净化。色谱条件:MG120C18色谱柱(5μm粒径,150mm×4.6mm),柱温均26℃;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1:9,流速为0.6mL/M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丙烯酰胺分离良好。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可达3000μg,/L。加标水平在50斗g/L时,回收率为103.1%,相对标准差(RSD)为6.20%。医用聚丙烯酰胺样本中丙烯酰胺含量为3.9×10^-9-3.1×10^-8g/L。20例聚丙烯酰胺临床样本中丙烯酰胺含量为(14.39±6.40)×10^-9g/L。结论该方法样本处理简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适合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丙烯酰胺 液质联用色谱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瓣膜环行缩窄术的整体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志新 王蓉 +1 位作者 陈红 李丽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外瓣膜成形术 整体护理
原文传递
尾加压素Ⅱ对大鼠及人嗜铬细胞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16
作者 刘国强 曾正陪 +4 位作者 李汉忠 范欣荣 刘冬梅 童安莉 李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63-766,共4页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及体外培养的人原代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噻唑兰法(MTT法)观察UⅡ对PC12细胞及体外培养的人原代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UⅡ对PC12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10-...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及体外培养的人原代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噻唑兰法(MTT法)观察UⅡ对PC12细胞及体外培养的人原代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UⅡ对PC12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10-7、10-6mol/L浓度的UⅡ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原代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结论UⅡ可促进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在嗜铬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嗜铬细胞瘤 细胞 增殖
下载PDF
双环中央蒂乳房缩小成形术的加网或外侧附加切口技术并发症的特点和适应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茹 乔群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 比较双环中央蒂乳房缩小成形术中加网和外侧附加切口的并发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58例乳房缩小成形术,比较两种方法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肿、脂肪液化、... 目的 比较双环中央蒂乳房缩小成形术中加网和外侧附加切口的并发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58例乳房缩小成形术,比较两种方法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肿、脂肪液化、乳头乳晕血运障碍、皮肤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切口瘢痕明显、网片折叠、双侧乳房不对称、缩小程度不足等。结果 加网组19例,发生并发症者6例,其中4例早期并发症患者平均切除腺体重276g;无网也无外侧附加切口3例,无并发症。附加切口组36例,发生并发症者7例(19.4%),其中5例早期并发症患者平均切除腺体重1008g。结论 加网组的并发症主要与网片有关,而附加切口组的并发症与乳房过大、切除腺体多、影响保留的腺体血供有关,改进网片材质和编织工艺、调整网片张力、避免用于表面皮肤过薄的患者,可以减少加网组的并发症。巨大乳房不宜选用双环中央蒂乳房缩小成形术的附加切口法或双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缩小成形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的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备战 邱辉忠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5期298-300,共3页
随着结直肠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和普查技术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结直肠肿瘤患者被发现和诊断,对于这些患者及时的手术治疗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早期直肠肿瘤而言,简单的局部切除不但可获得可靠的疗效,而且还可避免根治性手术... 随着结直肠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和普查技术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结直肠肿瘤患者被发现和诊断,对于这些患者及时的手术治疗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早期直肠肿瘤而言,简单的局部切除不但可获得可靠的疗效,而且还可避免根治性手术带来的各种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局部切除术 结直肠肿瘤 高危人群筛查 肿瘤患者 根治性手术 手术治疗 早期
原文传递
PCR-SSCP银染色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P53基因突变
19
作者 夏溟 臧美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81-684,共4页
采用PCRSSCP银染色法检测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脱落细胞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结果发现健康者和非膀胱癌患者的尿脱落细胞均无P53基因突变,19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存在P53基因突变,其中Ⅰ、Ⅱ、Ⅲ级... 采用PCRSSCP银染色法检测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脱落细胞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结果发现健康者和非膀胱癌患者的尿脱落细胞均无P53基因突变,19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存在P53基因突变,其中Ⅰ、Ⅱ、Ⅲ级膀胱癌分别为0%(0/16),25%(7/28)和86%(12/14),P<001;表浅性(PTis~T1)和浸润性膀胱癌(PT2T4)分别为11%(4/36)和68%(15/22),P<001;初发和复发膀胱癌分别为9%(2/22)和47%(17/36),P<001;单发和多发膀胱癌分别为31%(12/39)和37%(7/19),P>005。结论:PCRSSCP银染色法是一种可靠、快速、实用的P53基因突变检测方法。P53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高级、期的膀胱癌,与膀胱癌的早期复发有密切关系,而与其多灶性无关。P53基因突变的检测对预测膀胱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P53基因 PCR 银染色法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含部分肌肉的纵行腹直肌肌皮瓣阴道形成术
20
作者 李薇薇 刘志飞 +2 位作者 曾昂 朱琳 乔群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9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含部分肌肉的纵行腹直肌肌皮瓣阴道形成术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应用含部分肌肉的纵行腹直肌肌皮瓣形成阴道9例,年龄20~35岁,均为先天性无阴道。术前常规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腹壁下动脉血管走行,设计纵行6cm×... 目的探讨应用含部分肌肉的纵行腹直肌肌皮瓣阴道形成术的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应用含部分肌肉的纵行腹直肌肌皮瓣形成阴道9例,年龄20~35岁,均为先天性无阴道。术前常规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腹壁下动脉血管走行,设计纵行6cm×20cm的类梭形皮瓣,将穿支点包括在皮瓣内。于腹股沟韧带与耻骨下方沿耻骨结节及耻骨上支内侧面形成腹膜外隧道,将皮瓣经隧道转移至剥离的人工阴道腔隙中,对折缝合成皮面朝内的皮筒状,形成阴道。结果9例形成阴道的肌皮瓣均成活,腹壁供区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12个月,形成阴道质地柔软、宽敞,6例均暂未有性生活,但患者感觉满意,3例已结婚,诉性生活满意。结论应用含部分肌肉的纵行腹直肌肌皮瓣形成阴道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形成术 含部分肌肉的纵行腹直肌肌皮瓣 女性生殖器 术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