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心包积液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红梅 罗健 +1 位作者 廖国清 刘鹏辉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947-948,共2页
为探讨B超引导下心包内穿刺并置管引流加腔内化学药物注入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对5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心包腔后置入导丝,沿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彻底引流后每周给予化学药物治疗。经治疗后17例完... 为探讨B超引导下心包内穿刺并置管引流加腔内化学药物注入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对5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心包腔后置入导丝,沿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彻底引流后每周给予化学药物治疗。经治疗后17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65.5%。无心包缩窄及窦道形成。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心包内穿刺置管引流加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具有方便、有效、安全等特点,有助于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引流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袁瑞荣 孙燕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84-487,共4页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在结构上具有蒽并一个六元环为基础带有侧链和一氨基糖的化合物,在体内、外都具有抗肿瘤作用。第一代蒽环类抗生素柔红霉素和第二代的阿霉素在60年代已进入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其对骨髓的抑制,尤...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在结构上具有蒽并一个六元环为基础带有侧链和一氨基糖的化合物,在体内、外都具有抗肿瘤作用。第一代蒽环类抗生素柔红霉素和第二代的阿霉素在60年代已进入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其对骨髓的抑制,尤其是心脏毒性,限制了剂量提高和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试图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以去除或降低毒性特别是心脏毒性,就成为近年来药理学家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多种蒽环类抗肿瘤药物陆续进入临床试用(表1)图1。其中表阿霉素 (EDR)、去甲氧基柔红霉素(DMDR)及结构相似的米托蒽醒已进入临床试用显现较为突出的结果。本文将主要结合UICC蒽环类抗癌药物圆桌讨论会内容,综述这几种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表阿霉素(EDR或E—ADM) EDR是由阿霉素(ADM)半合成的衍生物,由氨基糖4位的顺式OH基变成了反式而与ADM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 抗癌药
下载PDF
基于外周血分子分型的肺癌个体化诊疗体系建立及临床推广应用
3
作者 王洁 +8 位作者 王绿化 王志杰 毕楠 陈克能 白桦 白凡 高亦博 段建春 阮力 《中国科技成果》 2020年第2期67-69,共3页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是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利用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是分子分型的常规标准,但是同一肿瘤不同治疗阶段或不同病灶间基因变异差异很大,严重影响检测准确性;加之缺...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是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利用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是分子分型的常规标准,但是同一肿瘤不同治疗阶段或不同病灶间基因变异差异很大,严重影响检测准确性;加之缺乏有效的无创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临床上30%~40%的患者不能提供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导致靶向治疗盲目或不足;中晚期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争议较多,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受益患者比例较低.该项目创造性提出并实现基于外周血的肺癌分子分型,历经10年系统性创新研究和开发,创建ctDNA无创分子分型新技术、制定提高肺癌精准诊治受益人群的策略、建立肺癌综合治疗疗效预测体系、开发肺癌个性化诊疗系列产品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项目整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肺癌 个体化诊疗 精准治疗 预测体系 基因变异 靶向治疗 分子分型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