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5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40
1
作者 王玉平 +2 位作者 汪凯 潘集阳 何金彩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4-574,共11页
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趋升高,且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本共识着重阐述了中国成人失眠、抑郁、焦虑的概念、诊断和治疗,以期能为临床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失眠 成人 抑郁 焦虑 治疗
原文传递
纳络酮对脑缺血的作用 被引量:128
2
作者 黄海威 黄如训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2年第2期55-57,共3页
内啡肽在脑缺血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而其拮抗剂纳络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脑缺血组织损害.本文着重介绍纳络酮对脑缺血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情况。
关键词 纳络酮 脑缺血 内啡肽
下载PDF
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 被引量:124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吴志英 +4 位作者 李洵桦 王柠 梁秀龄 杨任民 王训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0-319,共10页
本指南在2008年版《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由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领域内知名专家反复讨论并执笔成稿,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讨论定稿。内容包括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诊断... 本指南在2008年版《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由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领域内知名专家反复讨论并执笔成稿,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讨论定稿。内容包括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修订
原文传递
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5
4
作者 吕发金 谢鹏 +5 位作者 罗天友 张志伟 何怡红 孙晓川 牟君 方维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2例经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SH患者的CTA资料,比较常规CTA和数字减影CTA的三维容积再现(3DVR)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重建使用时间、检出动脉瘤...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72例经DSA和(或)手术确诊为动脉瘤的SH患者的CTA资料,比较常规CTA和数字减影CTA的三维容积再现(3DVR)图像重建的图像质量、重建使用时间、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72例88个动脉瘤,DS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9.8%,特异性为100%;DSCTA与常规CTA检出动脉瘤的大小无显著性差异;DSCTA可检出全部床突下与颅骨紧贴的动脉瘤,图像信噪比略下降,但增加了血管对比度,图像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增加。结论DSCTA同常规CTA相比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CTA技术,使血管对比度明显增加,有利于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DSCTA可作为检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避免有创的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病灶发生部位与患者的睡眠障碍 被引量:87
5
作者 蒋安杰 裴正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80-81,共2页
目的:应用SPIEGEL量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结合头颅CT或MRI结果分析与脑卒中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9/2004-0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生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9例,缺血... 目的:应用SPIEGEL量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结合头颅CT或MRI结果分析与脑卒中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9/2004-0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生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9例,缺血性脑卒中31例。进行头颅CT或MRI分析,并用SPIEGEL量表问卷对睡眠情况进行调查,评分≥12分为无睡眠障碍。结果:60例脑卒中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睡眠障碍发生率:60例患者中发生睡眠障碍62%(37/60)。29例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睡眠障碍患者68%(20/29),31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睡眠障碍54%(17/31)。②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与睡眠障碍的关系:发生在额叶皮质,脑干部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发生在相同部位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犤29%(5/17),10%(2/20);12%(2/17),5%(1/20),P<0.05犦,发生在基底节部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发生率低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犤59%(10/17),85%(17/20),P<0.05犦。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出血或梗死部位面积相等的条件下,发生在基底节区、额叶皮质、脑干等部位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急性病 睡眠障碍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4
6
作者 李芳芳 罗丹 谢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423-3424,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临床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痊愈、进步)组和未好转(病情无变化、恶化、死亡)组,比较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用回归分析筛选有独立影响的预后...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临床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痊愈、进步)组和未好转(病情无变化、恶化、死亡)组,比较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用回归分析筛选有独立影响的预后因素。结果性别、周围血白细胞数、血小板、糖尿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占位效应、出血部位及肺部感染等因素与预后无显著相关(均P>0.05);而意识障碍、D-二聚体(D-D)、合并脑疝、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和年龄等因素与预后相关(均P<0.05)。结论维持血压正常是预防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环节,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
下载PDF
黄芪的抗神经细胞缺氧损伤作用 被引量:60
7
作者 何小华 李承晏 余绍祖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抗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方法用氰化钠造成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模型,比较黄芪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形态、存活细胞数(四唑盐微量自动比色检测A值)、乳酸脱氢酶(LDH)值和钾离子(K+)流出的变化... 目的观察黄芪抗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方法用氰化钠造成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缺氧模型,比较黄芪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形态、存活细胞数(四唑盐微量自动比色检测A值)、乳酸脱氢酶(LDH)值和钾离子(K+)流出的变化。结果缺氧48小时后,对照组A值由缺氧前的0325±0031降至0145±0011,LDH和K+漏出量分别由6580±290U/L、523±011mmol/L增至14880±840U/L、731±018mmol/L。而此时黄芪组A值为0178±0011、LDH漏出量为12725±784U/L,K+含量为693±015mmol/L。与对照组相比,黄芪组受损程度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缺氧 神经细胞 中药 病理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 被引量:71
8
作者 任艳 唐力 +2 位作者 聂迎雪 宋平梅 任卫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3-65,共3页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 3 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及 2 4例无脑卒中病史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存在部位和斑块内回声情况。结果发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 49%者与对照组无...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 3 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及 2 4例无脑卒中病史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存在部位和斑块内回声情况。结果发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 49%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狭窄程度大于 5 0 %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 ,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为对照组的 4.3倍 (OR =4.3 1,OR95 %可信区间为 1.3 4~ 13 .8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对照组斑块内无回声或弱回声区占斑块面积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为 49.77%± 16.40 %及 2 3 .5 5 %± 8.42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相关性
下载PDF
辽宁省彰武县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62
9
作者 时景璞 王海龙 +11 位作者 李辉 董卫 付凌雨 齐国先 贾志梅 杨慧英 宫伟 康辉 高旭光 王文利 姜玉山 李继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47-550,共4页
目的 调查彰武县农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现状 ,以确定该县是否为高血压的高发区。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 1 5岁的人群 5 2 0 8人进行血压测量 ,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 ,采用SPSS 1 0 .0软件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 目的 调查彰武县农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现状 ,以确定该县是否为高血压的高发区。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 1 5岁的人群 5 2 0 8人进行血压测量 ,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 ,采用SPSS 1 0 .0软件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结果 该县农村高血压的标化患病率为35 .0 % ,男性高于女性 ,其中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为 40 .0 % ,女性为 32 .0 % ;无论男女 ,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不同乡、村间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明显差别 ,最高乡的标化患病率可达 43 .0 % ,最低的为 2 9.0 % ,最高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 59.4 % ,最低的为 2 6 .9% ;在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中 ,Ⅱ、Ⅲ期的占 72 .0 %。结论 彰武县农村为高血压的高发地区 ,其患病率实属罕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彰武县 农村 高血压 患病率 调查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0
10
作者 伊恋 李星达 +1 位作者 王建秀 张忠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4130-4132,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IS患者2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控制血压、降糖、调脂、稳定斑块和营养脑细...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IS患者2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控制血压、降糖、调脂、稳定斑块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胶囊200 m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ivgtt,bi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血清炎性因子、血清微小RNA(mi R)222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mi R-222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降低,血清mi R-222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AIS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mi R-222表达,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丁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炎性因子 血清微小RNA222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三):神经心理评估的量表选择 被引量:65
11
作者 贾建平 王荫华 +16 位作者 张振馨 肖世富 周爱红 汪凯 丁新生 张晓君 张朝东 李焰生 杨莘 陈晓春 罗本燕 唐牟尼 徐江涛 章军建 彭丹涛 蔡晓杰 魏翠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35-741,共7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日益增多,神经心理评估已经成为神经科临床和科研中的重要工具.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可以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社会和日常能力减退、精神行为症状三部分,临床和研究中,神经心理评估主要针对... 随着社会老龄化,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日益增多,神经心理评估已经成为神经科临床和科研中的重要工具.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可以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社会和日常能力减退、精神行为症状三部分,临床和研究中,神经心理评估主要针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心理学 心理评估 认知障碍 诊治指南 痴呆 量表 中国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7
12
作者 宋程光 刘长喜 +12 位作者 曹群 高红安 王立姝 张建强 李莉 何元发 岳晓棠 陈奥 王汝 徐晓琳 李良媛 巴一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4-187,共4页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选取同一时期内39例未同意溶栓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选取同一时期内39例未同意溶栓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 h、14 d的NIHSS评分;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结果显示,阿替普酶组治疗后24 h、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4 h 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阿替普酶组治疗后24 hNIHSS评分明显减少(P <0.05),而治疗后14 d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90 d时2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认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双重抗血小板疗效相似,可用来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双重抗血小板 疗效
下载PDF
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6
13
作者 赖智勇 李光勤 +1 位作者 付敏 黄浩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53例大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30 d后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并...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53例大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30 d后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组的病死率(34.78%)明显低于对照组(63.33%,P<0.05);两组中出血量≥80 ml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分的患者,死亡率100%。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存活者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可减少大量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但对于出血量≥80 ml或GCS评分<9分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4
14
作者 王爱明 王佼佼 +3 位作者 张凤佳 韩杰 孙大勇 李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影像学早期征象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分为溶栓患者18例及对照组13例,发病24h后复查头颅CT脑梗死面积均>1/3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影像学早期征象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分为溶栓患者18例及对照组13例,发病24h后复查头颅CT脑梗死面积均>1/3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溶栓患者根据治疗前头颅CT观察的>1/3 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分为显影组6例与未显影组12例;对照组治疗前头颅CT均观察到>1/3 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显影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影组、未显影组与对照组并发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1/3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不增加颅内出血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诊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缺血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数字减影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59
15
作者 吕发金 罗天友 +6 位作者 谢鹏 张志伟 沈云 牟君 廖静敏 方维东 陈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A(Digital 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DS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用颅底骨血管模型,16层螺旋CT(Brightspeed elite)扫描:1)轴位螺旋和非螺旋同一参数重复10次扫描;(2)两组同样的参数放在同一序列内,曝光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CTA(Digital 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DS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用颅底骨血管模型,16层螺旋CT(Brightspeed elite)扫描:1)轴位螺旋和非螺旋同一参数重复10次扫描;(2)两组同样的参数放在同一序列内,曝光间隔时间不同(2.3s,3.5s,4.1s,4.7s,5.9s;4s,5s,6s,7s,8s)和采集层数不同(32,41,48,51,55;60,64,72,77,80),各重复1次扫描;(3)模拟注药后按(2)的参数扫描,采集80层,曝光间隔时间为2.4s,重复5次扫描。结果:非螺旋轴扫重复10次,减影成功率为100%,螺旋轴扫重复10次减影成功率为20%;同一序列相同两组扫描,球管重复曝光间隔时间为0.6的整数倍时减影成功率为100%,球管重复曝光间隔时间不为0.6的整数倍时减影均不成功。不同采集层数减影成功率为85%,不成功扫描重复后完全减影。模拟注药后球管重复曝光间隔时间为9s,5次减影成功率为100%,得到清晰的减影“血管”图像。结论:球管曝光起始位置是影响DSCTA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控制球管重复曝光间隔时间为球管转速的整数倍可确保球管曝光起始位置相同;探测器的使用宽度不影响DSCTA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电针下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大脑皮质促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 被引量:36
16
作者 罗勇 董为伟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线栓法闭塞 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观测电针双侧“合谷”穴(LI4)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大脑皮质促凋亡基因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脑皮质bax蛋白弱... 线栓法闭塞 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观测电针双侧“合谷”穴(LI4)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大脑皮质促凋亡基因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脑皮质bax蛋白弱表达,局灶性脑缺血3小时大脑皮质bax蛋白表达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 P> 0. 05),再灌注 3小时、 6小时大脑皮质 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P<0. 01),而电针可以明显减少再灌注 3小时、6小时大脑皮质 bax蛋白表达( P< 0. 01)。结果提示,电针“合谷”穴( LI4)区可下调大脑皮质促凋亡基因 bax蛋白的表达,这可能与电针抗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时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 凋亡 脑缺血 BAX蛋白 电针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58
17
作者 韩颖 郭松奇 +2 位作者 王楠 范莉萍 程阅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9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干部病房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干部病房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临床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冠心病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早期锻炼活动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影响 被引量:51
18
作者 钱迪迪 孙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锻炼活动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7例,随机分为早期锻炼组(锻炼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早期锻炼活动内容包括:呼吸运动、下肢运动、全身运动、床边活动、下床活动... 目的观察早期锻炼活动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7例,随机分为早期锻炼组(锻炼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早期锻炼活动内容包括:呼吸运动、下肢运动、全身运动、床边活动、下床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和腹部按摩等活动,并分超早期和早期两个时段进行。结果锻炼组的胃肠道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锻炼活动可明显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术后各种胃肠道症状表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早期锻炼活动术后 胃肠道症状 胃肠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1
19
作者 周秉博 王晓宏 杨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1-1104,111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输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1例急性脑梗死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性转化者为病例组,并选择同一时期63例急性脑梗死接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输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1例急性脑梗死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脑出血性转化者为病例组,并选择同一时期63例急性脑梗死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未发生脑出血性转化者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中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高血压(溶栓前收缩压≥140 mmHg)、溶栓前血糖值升高、具有心房颤动史和脑血管疾病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收缩压≥140 mmHg(OR=14.59,95%CI:1.63~130.95)、溶栓前血糖值升高(OR=9.92,95%CI:0.97~101.24)以及具有脑血管疾病史(OR=10.75,95%CI:1.76~65.78)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溶栓前收缩压≥140 mmHg、溶栓前血糖值升高以及具有脑血管疾病史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神经疾病领域循证医学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39
20
作者 刘鸣 何俐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68-370,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疾病 循证医学 诊断 治疗 预防 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