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笑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例行患者围手术期施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针对术前引起增加腹压诱因、术后引起相关并...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1例行患者围手术期施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针对术前引起增加腹压诱因、术后引起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出院指导预防腹股沟疝复发采取规范、系统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5.7±10.1)min,平均住院时间(5.4±1.1)d。术后合并腹股沟区感觉障碍者2例,给予局部理疗及止痛药对症处理;阴囊血肿1例,经细针抽吸加压包扎等处理;以上病患均痊愈出院。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无疝复发及补片感染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接受腹腔镜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围手术期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
原文传递
肝胆管结石术中Oddi括约肌保护的意义及措施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桂臣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85,共3页
Oddi括约肌为一受神经和体液支配的复杂的调节装置,在肝胆管结石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损伤Oddi括约肌可导致严重的反流性胆管炎,肝胆管结石复发以及胆管癌的发病率升高。为保护Oddi括约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一定要严格把握内镜... Oddi括约肌为一受神经和体液支配的复杂的调节装置,在肝胆管结石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损伤Oddi括约肌可导致严重的反流性胆管炎,肝胆管结石复发以及胆管癌的发病率升高。为保护Oddi括约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一定要严格把握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指征,禁忌应用EST治疗伴有肝内胆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谨慎应用胆肠吻合治疗肝胆管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 反流性胆管炎 肝胆管结石
原文传递
复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与再次手术切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城硕 富大智 +5 位作者 张佳林 李乐 李鑫 周翔宇 孙宁 刘永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射频消融(RFA)与再次手术切除(SRR)对符合米兰标准的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收集2013年12月前公开... 目的对比分析射频消融(RFA)与再次手术切除(SRR)对符合米兰标准的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收集2013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比较射频消融与再次手术切除治疗符合米兰标准复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文献。两名研究人员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独立的质量评价后,提取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资料,采用RevMan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6篇纳入文献中,共有545例符合米兰标准的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其中223例行射频消融治疗,322例行再次手术切除治疗。虽然再次手术切除组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优于射频消融治疗组(OR=0.50;95%CI:0.30-0.83;P=0.007),但两组在1、3、5年总生存率及肿瘤再次复发率方面无显著差别。射频消融治疗由于ClavienII级以上并发症相对较少故更具临床安全性(OR=0.21;95%CI:0.11-0.42;P〈0.01)。结论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由于射频消融具有微创、经济、可重复操作和临床安全性相对较高等优势,因而更适合符合米兰标准的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肝细胞癌 米兰标准 射频消融 再次手术切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胰肠吻合方式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胰肠吻合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118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引起胰瘘的危险因素,并对2种常用胰肠吻合方式(端端套入式和端侧胰管对黏膜吻...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胰肠吻合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118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引起胰瘘的危险因素,并对2种常用胰肠吻合方式(端端套入式和端侧胰管对黏膜吻合)进行比较。结果 118例患者中胰瘘发生率32.2%(38/118),均为B级胰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胰腺质地和术中失血量为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分别为0.047、0.001)。胰肠吻合方式比较显示端端套入式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端侧胰管对黏膜吻合(P=0.026)。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腺质地软、术中失血量大的患者胰瘘发生率高。与端端套入式比较,端侧胰管对黏膜吻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危险因素 胰肠吻合
下载PDF
复发性肝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毛廷辉 吴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48-1051,共4页
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高,>50%的肝癌病人最终将接受全身系统治疗。晚期肝癌的全身系统治疗手段匮乏,近十年来索拉非尼是惟一的一线治疗药物。目前,仑伐替尼、瑞戈非尼、卡博替尼和雷莫卢单抗等靶向治疗药物的Ⅲ期临床试验已得到阳性结... 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率高,>50%的肝癌病人最终将接受全身系统治疗。晚期肝癌的全身系统治疗手段匮乏,近十年来索拉非尼是惟一的一线治疗药物。目前,仑伐替尼、瑞戈非尼、卡博替尼和雷莫卢单抗等靶向治疗药物的Ⅲ期临床试验已得到阳性结果,且肝癌的免疫治疗也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仍存在客观反应率低,缺乏有效的临床生物标记物等不足,而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取得较单药更满意的抗肿瘤效果,且未产生更严重的副反应,其将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性肝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婷 李金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2期2618-262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20例胃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45~101分,平均(69.92±9.85)... 目的探讨胃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20例胃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45~101分,平均(69.92±9.85)分,单题平均得分为(2.80±0.39)分,不确定性因素得分为29~71分,平均(45.32±8.18)分,复杂性因素得分为14—35分,平均(24.61±4.14)分。处于低程度不确定感的患者6例占5%,中等程度者108例占90%,高程度者6例占5%。术前、术后至化疗前及化疗中3个治疗阶段的胃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分别为(80.12±8.31),(64.08±5.33),(64.82±4.86)分,其两因子不明确性因素得分分别为(52.83±8.31),(40.78±5.01),(41.79±3.51)分,复杂性因素得分分别为(27.29±3.72),(23.30±3.91),(23.03±3.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1.81,50.10,17.27;P〈0.01);术前、术后至化疗前及化疗中3个治疗阶段患者的应对方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因子与“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且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需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不确定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肾移植受体术后新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姜 陈旭春 +1 位作者 孟一曼 杨蕾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总结肾移植受体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特点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59例肾移植受体中43例术后新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肾移植受体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发生率为5.7%。... 目的总结肾移植受体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特点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59例肾移植受体中43例术后新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肾移植受体术后新发恶性肿瘤发生率为5.7%。发病年龄(52±11)岁,肿瘤确诊时间为移植术后60(13~193)个月。43例恶性肿瘤中包括原肾肾癌9例、膀胱癌7例、肺癌6例、淋巴瘤5例、大肠癌4例、乳腺癌4例、皮肤癌2例、肾上腺癌1例、胃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胰腺癌1例、头皮血管肉瘤1例和脑膜瘤1例,确诊后采取手术、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等方案治疗。术后1、5年存活率分别为81%和63%。结论肾移植受体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且以泌尿系统肿瘤最常见。治疗应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无法手术者采用抗肿瘤综合治疗,同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并调整用药方案,可有效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恶性肿瘤 新发 泌尿系统 免疫抑制剂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肾癌 膀胱癌 肺癌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估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凝血状态 被引量:8
8
作者 孙赫 李晓航 张佳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 采用新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结合传统凝血指标,评估肝移植患者凝血功能并指导围术期输血。方法 利用血栓弹力图结合常规凝血指标,评估肝移植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将血栓弹力图各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肝移植患者术前... 目的 采用新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结合传统凝血指标,评估肝移植患者凝血功能并指导围术期输血。方法 利用血栓弹力图结合常规凝血指标,评估肝移植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将血栓弹力图各指标与常规凝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肝移植患者术前病情严重程度进行Child-Pugh分级,比较不同肝功能损伤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的差异。结果 常规凝血指标示肝移植患者术前血小板明显降低、凝血因子严重不足;血栓弹力图示除了MA值略有异常,余均在正常范围。相关性分析显示除R时间与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相关性,血栓弹力图其他指标与其对应的常规凝血指标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前重度肝功不全的患者更趋于低凝状态。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前处于轻度低凝状态,肝功能障碍越重的患者低凝状态越严重,可根据实时的血栓弹力图指标指导围术期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肝移植 输血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郭瑞 李晓航 +6 位作者 李峰 刘青鹏 逯宪良 王博文 孟一曼 杨蕾 张佳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D)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室治疗的138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EAD的诊断标准分为2组:发生EAD组(EAD组)和未发生EAD组(非EAD组)。比较...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对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D)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室治疗的138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根据EAD的诊断标准分为2组:发生EAD组(EAD组)和未发生EAD组(非EAD组)。比较2组患者入肝血流量与各高危因素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发生EA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AD组比较,EAD组术中门静脉最大血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术中门静脉最大血流量<1 600 mL/min是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术中门静脉最大血流量<1 600 mL/min是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肝移植术中入肝血流量可为术后是否发生EA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血流量 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与β链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祥宇 吴刚 +3 位作者 郑昆明 夏书官 王雅玮 程颖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5-252,共8页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与β链蛋白(β-caten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表达状态下患者的预后情况,探讨ATAD2与β-catenin异常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实时PCR检测...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与β链蛋白(β-caten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表达状态下患者的预后情况,探讨ATAD2与β-catenin异常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实时PCR检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ATAD2与β-catenin表达情况,实时PCR及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肝癌细胞系ATAD2、APC、β-catenin及wnt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表达。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80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20例对应癌旁组织中相同部位ATAD2与β-catenin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不良因素。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TAD2与β-caten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0%和55.0%,高于对应癌旁组织的30.0%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ATAD2高表达与肿瘤大小(P〈0.05)、转移(P〈0.05)、血AFP含量(P〈0.05)及TNM分期(P〈0.05)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转移(P〈0.05)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TAD2与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78,P〈0.01;R2=0.3607,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95)。此种相关性在除外SK-hepl细胞系的其余4株细胞系中均被发现。ATAD2基因敲除后,APC表达上调,β-catenin表达下调。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AD2及β-catenin表达情况、肿瘤大小、转移、血AFP水平及TNM分期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ATAD2及β-catenin表达状态、肿瘤转移情况及血AFP水平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TAD2与β-catenin共表达患者的预后差于两者单阳性表达和双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ATAD2基因敲除能抑制writ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survivin、cyclinDl、c-myc及MMP7蛋白表达。结论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 β链蛋白 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干预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丽娜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通过对经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干预,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7例行经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于围手术期施... 目的通过对经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干预,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7例行经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于围手术期施以有效干预治疗。干预主要针对术前引发高腹压病因的控制与纠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出院后疝复发的防治及健康指导等。结果本组4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2.7±8.3)min,平均住院时间(6.8±3.7)d。术后并发阴囊积液1例,经细针反复穿刺抽吸、阴囊抬高等干预后痊愈出院。本组患者术后随访观察6~48个月,无补片感染及疝复发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接受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干预,是患者的快速康复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护理
原文传递
肝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崇 张佳林 +2 位作者 张城硕 周翔宇 孙宁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7-309,共3页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的常见转移方式,发生率可高达10%~25%。手术切除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的有效方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项近年来才开展的治疗实质...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的常见转移方式,发生率可高达10%~25%。手术切除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的有效方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项近年来才开展的治疗实质性肿瘤的微创技术。其优势在于可以在不开腹手术的情况下局部灭活肝脏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射频消融治疗 META分析 临床疗效 肝切除 liver 实质性肿瘤 转移方式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联合DC-CIK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金瑞 钟鑫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9期2830-2833,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诊断为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DC-CIK免疫细胞治疗,...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诊断为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DC-CIK免疫细胞治疗,治疗组在细胞治疗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射频消融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后外周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清甲胎蛋白(AFP)、H-亚基铁蛋白(H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外周血清CD3、CD8、CD56/CD3、CD16/CD3、IgG、IgM、IgA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CD4/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CD4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外周血清CD3、CD8、CD4、CD4/CD8、CD56/CD3、CD16/CD3较治疗前无有所升高(P<0.05),对照组IgG、IgM、IgA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清AFP、HF、CEA、CA199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清CD3、CD8、CD56/CD3、CD16/CD3、IgG、IgM、Ig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出现发热、寒战伴高热、皮疹;治疗组术后出现腹痛、恶心伴呕吐、肝周血肿。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DC-CIK能提高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在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规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术 DC-CIK 临床疗效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护理
下载PDF
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乐 张城硕 张佳林 《辽宁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细胞融合技术是近30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细胞工程技术。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细胞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2个或2个以上异源(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或核融合形成双核或多核的杂合细胞... 细胞融合技术是近30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细胞工程技术。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细胞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2个或2个以上异源(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或核融合形成双核或多核的杂合细胞的过程。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已在农业、畜牧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融合技术 应用 细胞工程技术 细胞杂交 原生质体 诱导剂 膜融合 畜牧业
原文传递
机械灌注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颖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90-393,共4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单纯冷保存一直是临床肝脏保存的主要模式。但供肝短缺,扩大标准供肝应用增加,对供肝保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肝脏机械灌注相关研究日益成熟,相关设备开发也越加完善,有望成为供肝保存与修复的有效手段。目...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单纯冷保存一直是临床肝脏保存的主要模式。但供肝短缺,扩大标准供肝应用增加,对供肝保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肝脏机械灌注相关研究日益成熟,相关设备开发也越加完善,有望成为供肝保存与修复的有效手段。目前研究较多的机械灌注主要包括低温机械灌注、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和常温机械灌注。经动物实验证明,机械灌注可以有效地挽救部分边缘供肝,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且灌注液中生化指标、胆汁量等均可为供肝质量评估提供客观指标。近两三年,在欧美地区也开展了临床应用,结果令人振奋,机械灌注对"不理想"的边缘供肝的确有修复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病例还较少,欧洲数个移植中心已经拟开展相关的多中心研究。尽管机械灌注的前景乐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应用指征、灌注参数设置、灌注液的选择等仍未达成统一,尚需大量的临床实践进行探索,其效果也需长期观察进一步验证。机械灌注不仅是一种理想的保存和修复手段,同时为药物治疗、基因干预等手段提供了平台。理想的机械灌注可以实现"个体化"保存,最大程度地保存、修复供肝。期待这一技术尽早成熟,真正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机械灌注 肝脏保存 低温机械灌注 低温氧合机械灌注 常温机械灌注
下载PDF
合并供肝动脉变异肝移植肝动脉重建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虞桦 张佳林 +5 位作者 张城硕 王凤山 吴刚 李桂臣 刘树荣 刘永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2-355,360,共5页
目的探讨供肝动脉变异对肝移植术后动脉及胆道并发症的影响,总结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方式。方法查阅我院2005年5月至2015年4月实施的肝移植手术病例210例,其中,合并供肝动脉变异(动脉变异组)42例,未合并供肝动脉变异(非变异组)168... 目的探讨供肝动脉变异对肝移植术后动脉及胆道并发症的影响,总结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方式。方法查阅我院2005年5月至2015年4月实施的肝移植手术病例210例,其中,合并供肝动脉变异(动脉变异组)42例,未合并供肝动脉变异(非变异组)168例。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肝移植中,供肝动脉变异42例,变异率20.0%。动脉变异组肝动脉重建后血流均值(174.7±95.1)mL/min,非变异组血流均值(190.9±101.6)mL/min,2组无统计学差异(P=0.519)。共有12例(5.71%)患者发生动脉并发症,其中动脉变异组4例(4/42),非变异组8例(8/168),2者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72,P〉0.05)。共有25例(11.9%)发生了胆道并发症,其中动脉变异组5例(5/42),非变异组20例(20/1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05,P〉0.05)。结论供肝动脉变异重建不会增加肝动脉及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变异 肝动脉重建 动脉并发症 胆道并发症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文青 吴刚 +3 位作者 王雅玮 付雪岩 许绍林 刘永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在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H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TAD2在HC的表达情况,分析ATAD2的表达水平与临...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在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H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TAD2在HC的表达情况,分析ATAD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HC组织中ATAD2阳性表达率70%(57/81),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的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78,P<0.01),且ATAD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分别χ2=28.619,31.612,均P<0.01)。ATAD2阴性HC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54.1%和33.3%,ATAD2阳性HC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0.3%、14.0%和1.7%,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2,P<0.01)。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ATAD2表达是H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F=4.703,4.961,5.013,均P<0.05)。结论ATAD2在HC中表达增加,且ATAD2过表达与H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肿瘤侵润 预后
原文传递
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与上皮钙黏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昆明 秦晓明 +3 位作者 吴刚 王雅玮 孟祥宇 程颖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37-842,共6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中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ATAD2与E—cadherin两者的相关性,探讨ATAD2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0例肝细胞...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中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ATAD2与E—cadherin两者的相关性,探讨ATAD2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0例肝细胞癌标本以及16例癌旁组织标本中ATAD2、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利用慢病毒载体sh.ATAD2干扰ATAD2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干扰ATAD2后肝癌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干扰ATAD2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在肝细胞癌组织中ATAD2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6.7%比31.3%,P〈0.05),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比例显著低于癌旁组织(43.3%比68.7%,P〈0.05)。ATAD2、E—cadherin的表达均与肝癌转移相关(P〈0.05)。在肝癌组织中ATAD2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263,P〈0.05)。在肝癌细胞HCCLM3中干扰ATAD2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迁移,42.5±2.6比78.1±3.8,P〈0.05;侵袭,33.0±4.7比72.7±5.6,P〈0.05),同时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ATAD2蛋白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增加。沉默ATAD2可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E—cadherin的调控可能是ATAD2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潜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 上皮钙黏蛋白 肝细胞癌 侵袭 转移
原文传递
XAV939对肝癌细胞增殖及糖酵解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昆明 吴刚 +3 位作者 秦晓明 王雅玮 夏书官 孟祥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3期2023-2026,共4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XAV939对肝癌细胞增殖及糖酵解过程的影响。方法: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XAV939对肝癌细胞Bel-7402、HCCLM3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XAV939对肝癌Bel-7402、HCCLM3细胞Wnt/β-cate...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XAV939对肝癌细胞增殖及糖酵解过程的影响。方法: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XAV939对肝癌细胞Bel-7402、HCCLM3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XAV939对肝癌Bel-7402、HCCLM3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和其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糖酵解过程中关键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MT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XAV939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Bel-7402、HCCLM3细胞增殖能力,XAV939对两种细胞的抑制率接近50%时,浓度分别为:30μmol/L、20μmol/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XAV939可以显著抑制Wnt/β-catenin及其下游基因c-myc、Cyclin D1的表达,有效抑制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同时,XAV939可以通过抑制HK-2、LDHA而非Glut-1的蛋白表达水平来抑制肝癌细胞的糖酵解过程。结论:XAV939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依赖性细胞增殖和糖酵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V939 肝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糖酵解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营养疗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悦 张佳林 +4 位作者 葛春林 王凤山 刘树荣 李晓航 刘永锋 《辽宁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166-17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方式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方式对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122例行PD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方式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方式对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122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不同的营养方式分为EN+PN组(n=65)和TPN组(n=5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等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其中两组总蛋白和白蛋白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各项指标在术后7天和术后14天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增高(P<0.05)。EN+PN组较TPN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EN+PN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TPN组明显缩短(P<0.05),EN+PN组住院费用较TPN组有降低趋势(P>0.05)。结论 PD后应用EN与PN同样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两者的营养疗效是相似的。此外,PD后EN+PN支持方式与TPN相比,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具有独特的优越性。EN+PN是PD后一种理想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可依据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早期应用肠内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