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3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22
1
作者 于波 王雅洁 +3 位作者 李阳 张子新 徐峰 程颖 《医学教育探索》 2009年第1期61-63,共3页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自20世纪60年代在医学教育中应用以来,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下,该模式在应用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又有着其内在或外在原因,...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自20世纪60年代在医学教育中应用以来,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下,该模式在应用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又有着其内在或外在原因,加深对这些问题以及其存在原因的认识能够使未来的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医学教育 不利因素 局限性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汀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64
2
作者 高远 关启刚 +8 位作者 孙宇姣 李玉泽 张海山 田文 郭亮 贾大林 张月兰 孙英贤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围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连续入选瑞舒伐他汀组(冠脉造影前给予30 mg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组(冠脉造影前给予120 mg阿托... 目的评估不同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围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连续入选瑞舒伐他汀组(冠脉造影前给予30 mg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组(冠脉造影前给予120 mg阿托伐他汀)共188名患者,评估两组患者PCI术后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的情况;hs-CRP,IL-1,IL-6和TNF-α的变化;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相比术后3月,6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围PCI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率低,围PCI术期炎性因子增加值小。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围PCI术期应用负荷瑞舒伐他汀30 mg治疗与阿托伐他汀组120 mg相比,有更好的抗炎作用,具有更好的心脏保护作用,术后3个月及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炎症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心肌及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 被引量:40
3
作者 邹吉丽 尹照萍 +2 位作者 张利群 王永权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表达情况.方法 将98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又分7个小组,每组8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表达情况.方法 将98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又分7个小组,每组8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近端45 min,打开系袢,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再灌注15 min、30 min、1h、2h、4h、6h、24h各时间点采集右心房血及梗死心肌组织,检测该时间点心肌组织及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对照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又分7个小组,每组6只大鼠.开胸在心脏同样部位(ALD近端)穿线但不结扎,分别在与实验组相同各时间点相同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及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各组心肌、血清中TNF-α和IL-6均明显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心肌组织及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均明显表达,再灌注15 min至2h各指标逐渐升高,4h至6h逐渐下降,24 h又略有升高,峰值在再灌注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晓峰 徐峰 +3 位作者 李林 李璐斐 彭燕 卢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2-635,共4页
目的 评价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210例患者,根据血小板聚集率... 目的 评价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210例患者,根据血小板聚集率(PAR)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抵抗组,计算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并分析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36.67%。抵抗组和正常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2.62±9.23)%和(32.71±11.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氯吡格雷抵抗呈正相关(P=0.037,OR 1.241,95%CI 1.013~1.519)。结论 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如不注意血糖控制,将明显增加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抵抗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付龙 郭亮 张月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84-1988,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31例,随机交替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31例,随机交替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静脉注射rh-BNP治疗24 h,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静脉注射硝酸甘油(NTG)治疗24 h。治疗组6例,对照组5例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并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0.25、0.5、1、2、3、6、9、12、24 h的肺毛细血管压(PCWP)、肺动脉压(PAP);测定用药前和用药后24 h的心率(HR)、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用药前后的24 h尿量;记录用药前与用药后各时间点呼吸困难情况;测定用药前与用药后24 h血清钾离子(K+)、血肌酐(Scr)、血浆BNP水平;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WP和PAP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用药前的PCWP和P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0.25、0.5、1、2、3 h的PCWP和P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治疗组用药后各时间点的PCWP、PAP均低于用药前(P<0.05);对照组用药后2、3、6、9、12、24 h的PCWP低于用药前(P<0.05);对照组用药后6、9、12、24 h的PAP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后治疗组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0.25 h和用药后0.5 h治疗组的呼吸困难评分差值为(1.42±0.47)分和(2.08±0.52)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0.29±0.47)分和(1.43±0.85)分(t=4.915、2.409,P<0.05)。用药前和用药后24 h两组血清K+、Scr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24 h血浆BNP水平均低于用药前(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症状性低血压、过敏及肾功能恶化等与rh-BNP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住院治疗1周内未发生MACE。结论 r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杨蕾 王丽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如何降低冠状动脉ISR的发生。方法选择100例冠状动脉ISR和100例无冠状动脉ISR的患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支架情况来分析影响冠状动脉ISR的相关因素,并...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如何降低冠状动脉ISR的发生。方法选择100例冠状动脉ISR和100例无冠状动脉ISR的患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支架情况来分析影响冠状动脉ISR的相关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因素的相关强度排序。结果吸烟、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支架直径、长度、部位、数量在冠状动脉ISR组与无冠状动脉ISR组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未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及C反应蛋白增高者在两组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ISR与餐后2 h血糖及吸烟相关性较强;冠状动脉ISR与冠状动脉支架情况的相关性强度为:多枚支架>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部位。结论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重度狭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C反应蛋白升高是冠状动脉ISR的重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再狭窄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徐峰 杨学成 +2 位作者 程璐 卢云凤 王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4-97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AMI合并泵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AMI合并泵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对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BNP)、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抗利尿激素(ADH)、肌酐(C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房内径(LA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以上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试验组患者的BNP、NE、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肌梗死泵功能衰竭患者心肌重构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并可改善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裴丽峰 韩英 +1 位作者 向东贤 胡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入选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70例(30例单纯高血压、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32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入选者血浆Hc...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入选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70例(30例单纯高血压、4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32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入选者血浆Hcy浓度及其颈动脉IMT。对Hcy浓度与颈动脉IMT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各组血浆Hcy浓度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浆Hcy浓度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老年高血压各组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右颈内动脉IMT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右颈内动脉IMT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浆Hcy浓度与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IMT正相关(r=0.585、0.404,P<0.05)。结论血浆Hcy浓度在老年高血压组升高,且合并2型糖尿病组比单纯高血压组更高。颈动脉IMT在老年高血压组增厚,合并2型糖尿病组右颈内动脉IMT比单纯高血压组增厚更为显著。血浆Hcy浓度与颈动脉IMT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高血压病 糖尿病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水平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节武 刘晓东 +3 位作者 张冠茂 耿松 贾志梅 贾志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6,共3页
比较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水平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分析其在冠心病中的价值。结果表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non-HDL-C和AI水平高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non-HDL-C和AI水平可能成为评价... 比较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水平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分析其在冠心病中的价值。结果表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non-HDL-C和AI水平高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non-HDL-C和AI水平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冠心病
下载PDF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蛟龙 陈莉 齐国先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比较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在除外应用美托洛尔禁忌后,按1∶2比例随机分配到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25例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组51例。前者给予琥珀酸... 目的比较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在除外应用美托洛尔禁忌后,按1∶2比例随机分配到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25例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组51例。前者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23.75 mg,日1次口服,后者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12.5 mg,日2次口服。在此基础上,两组均常规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ACEI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分别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24、48、72 h静息状态的心率,比较用药后心率下降的程度和趋势。结果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在用药后24、48、72 h 3个时间点的心率分别下降了0、1%、9%,次数下降了0.5次/min、1.6次/min、7.6次/min,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组心率分别下降了3%、5%、6%,次数下降了3.5次/min、4.1次/min、5.7次/min。P均<0.05,认为不同时间点上患者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因素心率和剂型的交互作用的P值均>0.05,尚不能认为剂型和心率有交互作用。两组患者服药后72 h内,心率变化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或酒石酸美托洛尔片,72 h内心率降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服药后72 h内,心率的降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72 h内两组心率下降的趋势,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不同给药途径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胡文宇 赵奕楠 +1 位作者 田文 孙英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5-920,共6页
目的评价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IC)或经静脉(IV)不同给药途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从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纳入的国内外文献中公开发表的我国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目的评价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IC)或经静脉(IV)不同给药途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从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纳入的国内外文献中公开发表的我国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患者PCI术中IC与IV不同给药途径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所有学术论文35篇。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行meta分析,对不同纳入标准的结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经筛选后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16篇,共计1 314例患者,其中IC组658例,IV组6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替罗非班IV组比较,IC组PCI术后达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的比率{RR=1.13,95%CI[1.05,1.23],P<0.01}、TMP心肌灌注(TMP)达3级的比率{RR=1.28,95%C[I 1.12,1.46],P=0.0002}明显增加;术后7 d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平均增加2.33%{WMD=2.33%,95%CI[0.88%,3.78%],P=0.002},与IV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长期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出血{RR=0.99,95%CI[0.76,1.30],P=0.96}和血小板减少症{RR=0.79,95%CI[0.42,1.51],P=0.48}的发生率与IV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静脉注射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能对改善我国ACS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有一定的意义,且不增加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给药途径 META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用药风险调查对临床药师参与慢病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7
12
作者 梁宇 杨红梅 +1 位作者 韩吉 姜明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778-1782,共5页
目的: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冠心病患者开展用药风险评估,总结普遍存在的用药问题,为提高患者疾病管理水平、探索临床药师参与慢病管理模式提供有益信息。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12月期间入住心血管内科病房治疗,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qu... 目的: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冠心病患者开展用药风险评估,总结普遍存在的用药问题,为提高患者疾病管理水平、探索临床药师参与慢病管理模式提供有益信息。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12月期间入住心血管内科病房治疗,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既往有冠心病史的患者120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用药风险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个体化用药指导,收集患者对药学服务的需求信息,并对药学服务满意度展开调查。结果:大部分患者存在对疾病及药物治疗认识不足,用药依从性不佳,安全用药知识欠缺等问题,92.5%的患者认为临床药师提供系统的药学服务很有必要,全部接受个体化用药指导的患者对服务非常满意并愿意接受长期随访。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入医疗团队参与慢病管理,为患者提供主动、个体化、持续性的药学服务,提升患者疾病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用药风险 调查 慢病管理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4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峰 于海侠 +2 位作者 陶斯阳 刘金尧 杨学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056-4057,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不仅死亡率高,也有极大的可能性导致患者残疾〕。近年来,AMI治疗的首选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但同时也存在着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灌注损伤及无复流发生等风险,手术中使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收到了... 急性心肌梗死(AMI)不仅死亡率高,也有极大的可能性导致患者残疾〕。近年来,AMI治疗的首选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但同时也存在着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灌注损伤及无复流发生等风险,手术中使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收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尤其是如何评价出血的风险和收益,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观察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替罗非班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晓东 张冠茂 +2 位作者 刘节武 贾志梅 贾志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6-1038,104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心内科住院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或者非ST段抬高)患者共444例,根据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391例和新发心房颤动...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心内科住院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或者非ST段抬高)患者共444例,根据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391例和新发心房颤动组53例按照潜在危险因素收集数据,对影响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t.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444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新发心房颤动53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Killip分级和β-受体阻滞剂的比值比(OR值)分别为1.653、10.728和0.317,95%CI分别为1.047~2.610、4.725~24.359和0.152~0.663结论年龄和心功能状况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而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房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郭亮 高远 +4 位作者 张海山 关启刚 田文 贾大林 孙英贤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23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19)和强化治疗组(n=120),...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23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19)和强化治疗组(n=120),常规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qN),强化治疗组入院采血后即刻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后予阿托伐他汀40mg(qN)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后1个月血脂[包括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治疗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结果两组治疗后TC、LDL-C、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中强化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ALT、Cr、血小板聚集率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无改变(P>0.05);强化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15.0%vs.26.9%;心力衰竭:9.2%vs.18.5%,P<0.05),但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术后早期服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且不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他汀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通路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邹麓 吴楠 +2 位作者 李晓岩 刘春婷 贾大林 《解剖科学进展》 2017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257-326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 C组)。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TC染色...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257-326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 C组)。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TC染色评价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及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IR组较Con组梗死面积增加,而Bcl-2表达显著降低,GRP78、CHOP、cleaved caspase12、cleaved caspase3、Bax及p-PERK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缺血后处理显著缩小梗死面积,并部分逆转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论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抑制PERK通路介导的ERS相关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内质网应激 PERK
原文传递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心肌功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阳 马春燕 +3 位作者 刘爽 王永槐 邹麓 杨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左心室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对右心室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52例患者(AMI组),结合心电图、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左心室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对右心室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52例患者(AMI组),结合心电图、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下后壁心肌梗死亚组(A组,n=26)和非下后壁心肌梗死亚组(B组,n=26)。另选取2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TI技术进行评价,比较左、右心室心肌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组右心室纵向峰值应变(RV-LS)、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LV-LS)、室间隔纵向峰值应变(Sep-L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P均<0.05),WMSI增大(P<0.05);与A组比较,B组RV-LS、RVFAC、LV-LS、Sep-LS减小(P均<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比值增大(P<0.05)。RV-LS与LV-LS、Sep-LS和LVEF均呈正相关(r=0.48、0.55、0.39,P均<0.05)。结论非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且右心室心肌收缩功能主要受室间隔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下载PDF
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爽 马春燕 +4 位作者 李阳 杨军 张立敏 邹麓 赵世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STE)技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重构(LVR)的价值。方法对75例AMI患者于PCI术后72h及6个月行STE检查,测算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纵向应变(GLS)。以术后6个月左心...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STE)技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重构(LVR)的价值。方法对75例AMI患者于PCI术后72h及6个月行STE检查,测算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纵向应变(GLS)。以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15%作为LVR诊断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I术后6个月,75例中56例未发生重构(非重构组),19例发生LVR(重构组),发生率25.33%(19/75)。与术后72h比较,重构组术后6个月LVEF减低,非重构组术后6个月LVEF增高(P均<0.05)。与非重构组比较,重构组术后72h及术后6个月GCS及GLS均减低(P均<0.05)。LVEF、GCS及GLS均与LVR呈负相关(r=-0.39、-0.52、-0.64,P均<0.01)。GLS及GCS是LVR的独立预测因子。GLS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预测LVR的阈值为-12.4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及87.2%。STE参数测量观察者间差异为(9.32±3.14)%,观察者内差异为(7.18±2.26)%。结论通过STE测得的GLS可用以准确预测AMI患者PCI术后L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下载PDF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孟平平 李东东 +5 位作者 朱丹 王永 王永槐 张维辛 马春燕 杨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采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UF)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CSF的患者34例(CSF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的内径(D)、内-中膜厚度(IMT)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 目的采用超声极速成像技术(UF)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CSF的患者34例(CSF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的内径(D)、内-中膜厚度(IMT)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同时采用UF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前壁收缩起始时和结束时PWV(BS和ES)。结果 CSF组的BS和ES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而D、IMT及P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SF患者的BS和ES增大,CSF可能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UF技术可准确、敏感检测早期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极速成像 脉搏波传导速度 冠状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京京 张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6-667,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可查证的在院期间发生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通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加强护理,治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离院1例。因此认为对PCI后患者加强术...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可查证的在院期间发生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通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加强护理,治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离院1例。因此认为对PCI后患者加强术后针对性观察,加强护理能够提高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存活率,为医生进一步治疗提供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