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与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
13
1
作者
宇洪浩
原泉
+2 位作者
王欢
安春厚
林新鸿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PTED)与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PTED组(n=45)与MED组(n=53),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及视觉模拟...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PTED)与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PTED组(n=45)与MED组(n=53),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量表(JOA)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腰椎曲度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1)PTED组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MED组,但MED组手术时间短于PTED组,透视次数少于PTED组(P<0.05)。(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6个月,两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障碍指数均降低、JOA评分上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ED组术后6个月Cobb角缩小,与PTE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但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损伤
椎间孔镜
显微椎间盘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
10
2
作者
宫瑜
于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2期2715-2718,共4页
目的探讨周期性充气加压(IPC)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药物预防;IPC组44例在对照组预防措施基础上加用周期性充气...
目的探讨周期性充气加压(IPC)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药物预防;IPC组44例在对照组预防措施基础上加用周期性充气加压。观察患者术后第3,7,14天D-二聚体变化和下肢周径差值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周径差值在第3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含量在第7,14天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术后下肢周径差值第7天(2.8698±0.8887)cm,第14天(3.3558±0.9064)cm,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1,-2.702;P〈0.01)。术后第3天D-二聚体含量IPC组(0.6498±0.2175)ng/L,对照组(0.7541±0.2380)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3,P〈0.05)。IPC组DVT发生率为13.95%(6/43),对照组31.82%(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920,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期性充气加压可明显缓解患者下肢肿胀,降低D-二聚体含量,具有明显的血栓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部骨折
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
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骨肉瘤中cyclinD1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
3
3
作者
宇洪浩
原泉
+2 位作者
王欢
安春厚
林新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9期1549-1550,共2页
骨肉瘤是原发恶性骨肿瘤,青少年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疼痛、肿块、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贫血等,多采取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治疗,但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预后差,死亡率高[1],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骨肉瘤发生机制可...
骨肉瘤是原发恶性骨肿瘤,青少年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疼痛、肿块、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贫血等,多采取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治疗,但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预后差,死亡率高[1],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骨肉瘤发生机制可能与多种基因同时改变有关,cyclinD1蛋白能够调节细胞周期,p53蛋白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抑制细胞增殖,两种蛋白在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D1蛋白
p53蛋白
骨肉瘤
抑制细胞增殖
调节靶基因
原发恶性骨肿瘤
病理性骨折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与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
13
1
作者
宇洪浩
原泉
王欢
安春厚
林新鸿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
盛京
医院
第二
骨科
脊柱
外科
疗
区
中国医科大学
出处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57-60,共4页
文摘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PTED)与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PTED组(n=45)与MED组(n=53),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量表(JOA)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腰椎曲度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1)PTED组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MED组,但MED组手术时间短于PTED组,透视次数少于PTED组(P<0.05)。(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6个月,两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障碍指数均降低、JOA评分上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ED组术后6个月Cobb角缩小,与PTE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但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更小。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损伤
椎间孔镜
显微椎间盘镜
Key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Nerve root injury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Microendoscope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
10
2
作者
宫瑜
于红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
盛京
医院
第二
骨科
脊柱
外科
出处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2期2715-2718,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周期性充气加压(IPC)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药物预防;IPC组44例在对照组预防措施基础上加用周期性充气加压。观察患者术后第3,7,14天D-二聚体变化和下肢周径差值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周径差值在第3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含量在第7,14天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术后下肢周径差值第7天(2.8698±0.8887)cm,第14天(3.3558±0.9064)cm,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1,-2.702;P〈0.01)。术后第3天D-二聚体含量IPC组(0.6498±0.2175)ng/L,对照组(0.7541±0.2380)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3,P〈0.05)。IPC组DVT发生率为13.95%(6/43),对照组31.82%(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920,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期性充气加压可明显缓解患者下肢肿胀,降低D-二聚体含量,具有明显的血栓预防效果。
关键词
老年
髋部骨折
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
静脉血栓
Keywords
Elder
Hip fracture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ep venous thrombosis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骨肉瘤中cyclinD1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
3
3
作者
宇洪浩
原泉
王欢
安春厚
林新宏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
盛京
医院
第二
骨科
脊柱
外科
出处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9期1549-1550,共2页
文摘
骨肉瘤是原发恶性骨肿瘤,青少年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疼痛、肿块、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贫血等,多采取手术切除结合放化疗治疗,但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预后差,死亡率高[1],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骨肉瘤发生机制可能与多种基因同时改变有关,cyclinD1蛋白能够调节细胞周期,p53蛋白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抑制细胞增殖,两种蛋白在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CYCLIND1蛋白
p53蛋白
骨肉瘤
抑制细胞增殖
调节靶基因
原发恶性骨肿瘤
病理性骨折
临床表现
分类号
R738.1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与显微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比较
宇洪浩
原泉
王欢
安春厚
林新鸿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宫瑜
于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0
原文传递
3
骨肉瘤中cyclinD1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宇洪浩
原泉
王欢
安春厚
林新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