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6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皱眉肌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子华 刘晓燕 宋起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08X期113-114,共2页
目的:了解支配皱眉肌的神经来源、走行和分布。方法:对13具成人尸体标本共26侧颜面的眶区内、外侧面神经进行大体和显微局部解剖分离,研究支配皱眉肌的神经来源、走行和分布。结果:从眶外侧区走行支配皱眉肌的神经是穿经眼轮匝肌的颞支... 目的:了解支配皱眉肌的神经来源、走行和分布。方法:对13具成人尸体标本共26侧颜面的眶区内、外侧面神经进行大体和显微局部解剖分离,研究支配皱眉肌的神经来源、走行和分布。结果:从眶外侧区走行支配皱眉肌的神经是穿经眼轮匝肌的颞支前、中支吻合网,其入肌区域分布于皱眉肌外侧1/2;在眶内侧区进入眼轮匝肌的神经主要由面神经颧支中下支穿经颧大肌、颧小肌深层向内上进入眼轮匝肌下方深层并行向内眦方向走行,自深面发出分支进入眶区内侧面的降眉间肌、降眉肌,最后自深面进入皱眉肌,其入肌区域分布于皱眉肌内侧即近起点端1/3。结论:支配皱眉肌的神经受皱眉肌内侧及外侧面神经的双重支配,对选择性神经阻断除皱手术在眶内侧区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皱眉肌 解剖学
下载PDF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法外耳再造术 被引量:230
2
作者 庄洪兴 蒋海越 +4 位作者 潘博 杨庆华 何乐人 赵延勇 韩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1992年至2005年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的方法进行外耳再造共3 248例。结果经1至13年随访观察,再造耳廓皮瓣色泽红润、柔软、感觉功能无明显异常;移植耳廓软骨支架无软...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1992年至2005年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的方法进行外耳再造共3 248例。结果经1至13年随访观察,再造耳廓皮瓣色泽红润、柔软、感觉功能无明显异常;移植耳廓软骨支架无软化、吸收、变形;再造耳廓位置、形态、大小和对侧基本一致。结论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移植的外耳再造方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先天性小耳畸形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耳畸形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自体肋软骨支架 外耳再造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29
3
作者 刘鲲鹏 廖旭 薛富善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6期454-457,共4页
舒芬太尼(Sulfentanil)于1974年合成,是芬太尼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见附图.在阿片类制剂中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最强.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欧洲和美国已开始对静注舒芬太尼麻醉进行临床研究.近二十年来对舒芬太尼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的认识... 舒芬太尼(Sulfentanil)于1974年合成,是芬太尼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见附图.在阿片类制剂中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最强.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欧洲和美国已开始对静注舒芬太尼麻醉进行临床研究.近二十年来对舒芬太尼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已证实舒芬太尼在许多方面优于芬太尼,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主要就舒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临床应用 药理学 阿片类制剂 化学结构 镇痛效应 临床研究 20世纪 药理特性 衍生物
下载PDF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术 被引量:100
4
作者 归来 侯全志 +1 位作者 张智勇 滕利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索治疗下颌角肥大的一种新型截骨术。方法我们根据下颌骨解剖结构及中国人的审美观对传统手术方法作了两点改进。一是一次性下颌角弧形截骨;二是不切除咬肌。手术操作由口内入路直视下完成。结果 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共完成38... 目的探索治疗下颌角肥大的一种新型截骨术。方法我们根据下颌骨解剖结构及中国人的审美观对传统手术方法作了两点改进。一是一次性下颌角弧形截骨;二是不切除咬肌。手术操作由口内入路直视下完成。结果 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共完成38例手术,随访3~12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结论本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更适合国人的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弧形截骨术 口内入路
原文传递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毒副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1
5
作者 霍孟华 黄金井 戚可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0,T002,共3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琼脂覆盖法和MTT法评价其对细胞的毒性。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SD鼠皮下 ,定期取材 ,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两种方法测得的细胞毒性均在 2级以上 ;注射局...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琼脂覆盖法和MTT法评价其对细胞的毒性。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SD鼠皮下 ,定期取材 ,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两种方法测得的细胞毒性均在 2级以上 ;注射局部轻度组织学反应 ,仅形成菲薄的包膜 ,其形态和位置不稳定 ,不能完全回抽 ,质地逐渐变硬 ;对鼠肾脏有一定的毒性反应。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细胞及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毒副作用 整形外科
原文传递
5例轴型皮瓣转移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的护理 被引量:71
6
作者 曹艳 杨国荣 +2 位作者 屈希珍 王欣 廉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58-960,共3页
关键词 轴型皮瓣转移术 临床分析 护理 静脉危象
原文传递
食管引流型与标准型喉罩通气道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63
7
作者 毛鹏 薛富善 +5 位作者 李成文 刘鲲鹏 许亚超 刘毅 张国华 孙海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43-645,共3页
目的 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和标准型喉罩通气道(SLMA)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和SLMA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PLMA或SLMA,并将通气罩充气至60cmH2O。评... 目的 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和标准型喉罩通气道(SLMA)在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和SLMA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PLMA或SLMA,并将通气罩充气至60cmH2O。评价两种喉罩通气道的插入特征、气道密封压和漏气部位,记录麻醉诱导前后、喉罩插入时和喉罩插入后5min内SBP、DBP和HR的变化情况。记录麻醉期间发生的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结果 PLMA组首次插入即获得满意肺通气的例数高于SLMA组,但PLMA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SLMA组(P〈0.05)。PLMA组通气罩充气量和气道密封压明显高于SLMA组(P<0.05)。两组插入操作所致的血液动力学反应相似,而且均非常轻微。结论 与SLMA相比,PLMA可达到更好的气道密封性,并可提供良好的胃管插入通路,是全身麻醉患者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 标准型喉罩通气道 肺通气 血液动力学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62
8
作者 孙宝东 乔群 +3 位作者 岳颍 赵茹 孙家明 戚可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方法 分析 4 8例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者术后出现的多种并发症 ,采取手术取出加残腔灌洗以及病变组织切除术等综合治疗手段。结果 本组 4 8例术后效果均感满意 ... 目的 探讨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方法 分析 4 8例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者术后出现的多种并发症 ,采取手术取出加残腔灌洗以及病变组织切除术等综合治疗手段。结果 本组 4 8例术后效果均感满意 ,辅助检查显示无肉眼可见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残留。结论 手术取出加残腔灌洗以及病变组织切除术是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一种切实有效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注射隆乳术 并发症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的心理调查 被引量:62
9
作者 赵茹 乔群 +5 位作者 岳颍 乙苏北 陈凛 陈杰 孙强 宋三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明确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90例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进行当面问卷调查 ,分别按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城乡地域分组 ,比较其心理变化是否相同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乳房缺损... 目的 明确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90例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进行当面问卷调查 ,分别按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城乡地域分组 ,比较其心理变化是否相同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乳房缺损可对半数患者造成心理影响 ,主要临床表现为 :对癌症的恐惧、缺乏身体完整感、性生活频率减少、情绪低落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及社交活动。多数患者认为再造乳房没有必要 ,少数患者对乳房再造无知。年龄、职业、经济收入及地域不同对心理的影响也不同。结论 乳房缺损有碍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 乳房缺损 心理分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121例整形美容受术者心理状态初步分析 被引量:55
10
作者 刘晨 栾杰 +3 位作者 丛中 田品 牛兆河 穆大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5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手术对受术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尊量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方法,对121例受术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121例整形美容受术者中,术前焦虑、抑郁状...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手术对受术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尊量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方法,对121例受术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121例整形美容受术者中,术前焦虑、抑郁状态者分别为57%和27%。受术者术后自尊量表分值较术前上升2.631(P<0.01),体像障碍及精神质量表、神经质量表和掩饰程度分值分别下降6.131(P<0.01)、1.966(P<0.05)、3.458(P<0.01)和2.829(P<0.01)。术前受术者体像障碍与抑郁状态相关性r=0.193(P<0.05),回归方程为y=0.125x+30.278。结论受术者的自尊和体像障碍状态在整形美容手术术后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 心理状态 美容手术 心理学 量表测试
原文传递
我院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十年回顾 被引量:52
11
作者 王阳 戚可名 +7 位作者 马越波 刘珍君 赵玉明 王友彬 霍孟华 石蕾 童成国 丁玉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总结 1991~ 2 0 0 0年我院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 334例的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对 334例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治疗经验的回顾与总结 ,提出正确的抽吸、注射技术及原则。结果 本组 334例中 ,1例 (0 2 9% )出现并发症 ,31例 (... 目的 总结 1991~ 2 0 0 0年我院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 334例的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对 334例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治疗经验的回顾与总结 ,提出正确的抽吸、注射技术及原则。结果 本组 334例中 ,1例 (0 2 9% )出现并发症 ,31例 (9 38% )脂肪存活率较低。结论 采用正确的抽吸及注射技术 ,遵循正确的规程 ,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脂肪颗粒 移植 整形手术
原文传递
神经干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曹学诚 矢岛弘嗣 +1 位作者 玉井进 蔡锦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21-324,共4页
为观测神经干在端侧吻合后的侧支发芽能力,分别在供体神经上作外膜开窗,检查其侧支发芽情况,并与端端吻合作比较。实验用16只成年SD大白鼠,将其随机分为4个组。1组,腓神经切断后在胫神经外膜上开窗,然后将两者作端侧吻合。... 为观测神经干在端侧吻合后的侧支发芽能力,分别在供体神经上作外膜开窗,检查其侧支发芽情况,并与端端吻合作比较。实验用16只成年SD大白鼠,将其随机分为4个组。1组,腓神经切断后在胫神经外膜上开窗,然后将两者作端侧吻合。2组,手术步骤同1组,但不作胫神经外膜开窗。3组,胫神经不开窗,离断的腓神经与胫神经平行缝合。4组,腓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端端吻合。术后3个月,所有动物分别测定腓神经功能指数(PFI),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第1组与第2组的PFI,ChA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侧支发芽纤维的存在,即使在第3组,也可见到大量的神经纤维,侧支发芽的纤维为小的有髓纤维。但1组的ChAT活性仅是第4组的2/3。结果提示,外膜鞘在远期对神经的侧支发芽能力几乎没有影响。神经侧支发芽能力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强,但在临床应用以前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干 端侧吻合 侧支发芽
下载PDF
鼻成形术中额颞部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2
13
作者 范飞 陈宗基 严义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为解决临床上额部皮瓣修复鼻缺损时常出现的血运障碍,全鼻再造时的衬里缺损以及应用耳廓复合组织修复鼻翼缺损时面积受限等问题。方法:对29例(58例)尸体额、鼻和颞部血管进行解剖。结果:滑车上动脉由两侧向内上行走,滑... 目的:为解决临床上额部皮瓣修复鼻缺损时常出现的血运障碍,全鼻再造时的衬里缺损以及应用耳廓复合组织修复鼻翼缺损时面积受限等问题。方法:对29例(58例)尸体额、鼻和颞部血管进行解剖。结果:滑车上动脉由两侧向内上行走,滑车上动脉的分支、眶上动脉的浅支、颞浅动脉额支的额眶支相互吻合成网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发出2~3支耳支分布至耳轮。结论:额部皮瓣应设计在旁正中的滑车上动脉血管走行轴线上;可同时用两侧额部皮瓣行全鼻缺损的修复;亦可经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及其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成形术 眶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 颞浅动脉额支
下载PDF
阴囊皮肤多源性血供系统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8
14
作者 刘元波 李森恺 +4 位作者 李养群 杨明勇 赵振民 翟洪峰 霍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3,1,2,3,共6页
目的 探讨阴囊皮肤血供模式 ,明确可能的阴囊皮瓣供区。方法 对 10具 (2 0侧 )成年男尸阴囊皮肤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 阴囊前动脉来自阴部外浅动脉 ,于阴茎根部侧方分成内、外侧支 ,分布于阴囊前外侧皮肤 ,内侧支口径为 (0 5 4±... 目的 探讨阴囊皮肤血供模式 ,明确可能的阴囊皮瓣供区。方法 对 10具 (2 0侧 )成年男尸阴囊皮肤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 阴囊前动脉来自阴部外浅动脉 ,于阴茎根部侧方分成内、外侧支 ,分布于阴囊前外侧皮肤 ,内侧支口径为 (0 5 4± 0 34)mm和 (0 6 9± 0 0 9)mm ;来自闭孔动脉前皮支的阴囊外侧动脉 [出现率为 85 % ,外径 (0 6 2± 0 19)mm]分布于阴囊外侧中 1/ 3区皮肤 ;阴囊后动脉于阴囊后极处 ,分成阴囊后动脉外侧支与阴囊中隔动脉 ,前者 [外径 (0 8± 0 1)mm]分布于阴囊后外侧区皮肤 ,后者 [外径 (0 9± 0 2 )mm]分布于阴囊中隔及阴囊中缝侧方皮肤。结论 上述 4组血管均在阴囊肉膜层内走行 ,其终末支血管相互吻合 ,在每一侧阴囊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动脉网络 ,由此提出 4种类型的阴囊皮瓣切取方式 ,其他类型的阴囊皮瓣是上述阴囊皮瓣切取方式的变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皮瓣 解剖学 多源性血供系统
原文传递
口内入路L型截骨术矫正高颧骨 被引量:46
15
作者 归来 邓诚 +8 位作者 张智勇 滕利 黄绿萍 金骥 牛峰 俞宾 季莹 罗今超 夏德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8-290,T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口内入路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的解剖特点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完全截断颧骨体的L型截骨术 :包括颧骨体上份斜形截开 ,颧骨体前份垂直截断及颧骨弓根部的“青枝状”折断。再参考颧骨高出的程度把颧骨体... 目的 探讨口内入路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的解剖特点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完全截断颧骨体的L型截骨术 :包括颧骨体上份斜形截开 ,颧骨体前份垂直截断及颧骨弓根部的“青枝状”折断。再参考颧骨高出的程度把颧骨体前下后份切除后将颧骨体和颧弓整体降低。结果  1995~ 2 0 0 0年临已床应用 39例。其中对称性高颧骨畸形 32例 ,非对称性高颧骨畸形 7例 ,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L型截骨术矫正高颧骨畸形在保证颧骨体和颧弓解剖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降低高颧骨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效果良好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颧骨 L型截骨术 口内入路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颅骨缺损的个性化修复 被引量:39
16
作者 归来 左锋 +5 位作者 张智勇 夏德林 牛峰 金骥 俞宾 罗金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索修复颅骨缺损的一种新型材料和方法。方法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 ,采用医用钛预制成个性化钛植入体修复颅骨缺损。结果 自 2 0 0 1年以来 ,采用此法完成 9例颅骨缺损的修复 ,随访 3~ 12个月 ,效果良好。结... 目的 探索修复颅骨缺损的一种新型材料和方法。方法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 ,采用医用钛预制成个性化钛植入体修复颅骨缺损。结果 自 2 0 0 1年以来 ,采用此法完成 9例颅骨缺损的修复 ,随访 3~ 12个月 ,效果良好。结论 颅骨缺损的个性化修复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以及修复精确、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等优点 ,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个性化修复 生物力学 生物相容性 三维重建技术 医用钛
原文传递
阴道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7
作者 高静 岳纪良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2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阴道成形术 研究进展 阴道再造
原文传递
臀上、臀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穆兰花 严义坪 +2 位作者 栾杰 范飞 李森恺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臀大肌肌皮瓣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继承其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寻找改进手术操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5具10侧成人尸体,对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其相应区域皮肤的穿支血管分布情况,包括主干血管、穿支血管的走行...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臀大肌肌皮瓣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继承其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寻找改进手术操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5具10侧成人尸体,对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其相应区域皮肤的穿支血管分布情况,包括主干血管、穿支血管的走行层次、数量、管径及分布、穿出位置及体表投影、相应区域神经分布情况进行大体解剖学研究。另对6例12侧成年女性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分布区,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定位。结果臀上动脉、臀下动脉起于髂内动脉,臀上动脉穿支分布区域集中在坐骨旁及臀大肌中部,数量约为10~15支,穿支血管的长度3~8cm,其外径约为1~1.5mm。这些穿支血管穿过臀大肌及筋膜直接供应相应区皮肤。来自腰神经背支的臀上皮神经越过髂棘在髂后上嵴外侧穿出深筋膜,向臀部走行,与血管穿支密切相邻,支配臀部皮肤感觉。在皮瓣上缘切口处注意分离直径合适的神经,与皮瓣一同切取,可与受区相应神经(如为乳房再造可与第4肋间神经)相吻合。在成人6例12侧女性患者,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进行定位,每侧可明确定位3~5支,均集中于由髂后上嵴、股骨大转子及坐骨结节所形成的三角区内,此为穿支血管的体表投影区域。结论臀上动脉穿支血管分布区域恒定,管径粗细合适,切取该区域皮瓣,完全可以不携带肌肉,既包含了肌皮瓣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又克服了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临床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血管定位,简单可靠。切取皮瓣可同时携带臀上神经,为与受区神经吻合成为可能。由于臀下动脉穿支分布区为臀部负重部位,且臀下动脉主干与坐骨神经毗邻,因此,建议临床上尽量不采用臀下动脉穿支皮瓣。臀上动脉穿支皮瓣预期可行带蒂移植用于修复骶尾部褥疮等创面,也可成为乳房再造又一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穿支皮瓣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臀上动脉 分布情况 体表投影 超声血流 分布区域 乳房再造 解剖学基础 臀上皮神经 股骨大转子 骶尾部褥疮 皮瓣切取 手术操作 成人尸体 主干血管 成年女性 髂内动脉 皮肤感觉 女性患者
原文传递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90例 被引量:41
19
作者 岳颍 栾杰 +4 位作者 乔群 穆兰花 范飞 尤建军 王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进行讨论分析,适时采取正确治疗,避免进一步损伤。方法对我科1999年至2006年诊治的90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0例179只乳房(1例为单侧注射... 目的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进行讨论分析,适时采取正确治疗,避免进一步损伤。方法对我科1999年至2006年诊治的90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0例179只乳房(1例为单侧注射隆乳)并发症主要为疼痛、硬结、形态异常、注射物移位、低热、上肢活动受限、溢乳溢血、破溃、乳头凹陷、感染,处理方法全部采用开放式手术取除。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本身特性、注射操作不规范均可导致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时反复抽吸取除会使注射物分布更加混乱,损伤加重。开放式取除手术能最大限度地取除注射物,是目前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较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隆乳术
原文传递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春梅 百束比古 +2 位作者 张启旭 严笠 中泽南堂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寻找瘢痕疙瘩致病相关基因,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生机理。方法利用含1100个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的cDNA芯片(cDNAmicroarray)对耳垂和胸部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检测,初步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总体表... 目的寻找瘢痕疙瘩致病相关基因,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生机理。方法利用含1100个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的cDNA芯片(cDNAmicroarray)对耳垂和胸部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检测,初步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总体表达的差异,并筛选出差异基因。结果在耳垂及胸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分别有8种和17种特异性表达基因被检出。在正常皮肤中特异性表达的细胞增殖抑制基因Mda7,在耳垂及胸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均未被表达。结论多种基因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形成过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之间存在基因表达的差异,增殖因子受体PAR1和增殖抑制基因Mda7可能参与瘢痕疙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基因组学研究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特异性表达基因 MDA-7 致病相关基因 cDNA芯片 肿瘤相关基因 抑制基因 PAR-1 发生机理 细胞基因 差异基因 细胞增殖 形成过程 基因表达 增殖因子 胸部 耳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