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式乳腺旋切切除乳腺表浅良性肿物的可行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宋仁凤 崔建春 +4 位作者 俞学伟 刘政帅 张颖 费翔 李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探讨水平式乳腺旋切技术切除肿物上缘与皮肤距离≤1.0 cm浅表良性乳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7月~2019年6月,采用水平式旋切(旋切刀槽在肿物的水平正侧方,超声探头与旋切刀槽垂直)乳腺表浅良性肿物69例,并与2017年7月~2018年6月... 目的探讨水平式乳腺旋切技术切除肿物上缘与皮肤距离≤1.0 cm浅表良性乳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7月~2019年6月,采用水平式旋切(旋切刀槽在肿物的水平正侧方,超声探头与旋切刀槽垂直)乳腺表浅良性肿物69例,并与2017年7月~2018年6月传统垂直式旋切(旋切刀槽在肿物的正下方,超声探头与旋切刀槽平行)33例进行比较,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皮肤瘀斑、皮肤破损和肿物残留情况。结果水平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7.7±1.1)min vs.(9.5±1.3)min,t=-7.458,P=0.000];皮肤破损明显少于传统组(0例vs.3例,P=0.032)。2组术中出血、术后皮肤瘀斑和术后6个月肿物残留差异无显著性[(6.0±1.3)ml vs.(6.5±1.5)ml,t=-1.853,P=0.067;4例vs.2例,χ^2=0.000,P=1.000;0例vs.2例,P=0.103]。97例术后随访6~30个月,(16.5±4.5)月,复查超声2组均未再见残留和复发。结论对于乳腺浅表良性肿物,水平式乳腺旋切技术较传统垂直式乳腺旋切技术能够有效避免皮肤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立体定位 水平式旋切 乳腺肿物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建春 李立 董齐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期133-137,共5页
新辅助化疗(NA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ⅡA、ⅡB、ⅢA期以及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治疗中.检测磁共振成像(MRI)下三维重建肿瘤病灶体积之和的变化是评估其疗效的最准确的方法,而联合应用MRI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时间-信号曲... 新辅助化疗(NA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ⅡA、ⅡB、ⅢA期以及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治疗中.检测磁共振成像(MRI)下三维重建肿瘤病灶体积之和的变化是评估其疗效的最准确的方法,而联合应用MRI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和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等多参数来对乳腺癌NAC疗效进行更加有效地判定以及乳腺癌NAC后不同的退缩类型,对评估的影响是目前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为临床提供更加实用、准确的乳腺癌NAC疗效评估手段和方法是医学研究者不变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颈托在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淋巴漏中的应用
3
作者 高洋 崔建春 +2 位作者 费翔 徐景超 李立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0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托在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淋巴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单侧腺叶+峡部+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漏13... 目的探讨颈托在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淋巴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单侧腺叶+峡部+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漏13例患者,其中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的5例患者为颈托组,给予颈托加压包扎、棉球内填塞、持续负压吸引、低脂饮食。2009年7月至2019年2月的8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吸引、禁食禁水及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天数、引流量<10 ml/d所用时间、换药时间及治疗淋巴漏的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颈托组在治疗天数[(13.8±0.7)d vs(16.0±0.9)d,t=5.887,P<0.01]、引流量<10 ml所用时间[(10.9±1.0)d vs(13.6±1.2)d,t=5.294,P<0.01]、换药时间[(19.1±2.6)min vs(26.0±3.5)min,t=4.640,P<0.01]、治疗淋巴漏的费用[(2937.5±978.2)元vs(10745.5±3115.0)元,t=6.803,P<0.01]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托加压包扎+棉球内填塞+持续负压吸引+低脂饮食是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淋巴漏的可行且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漏 甲状腺癌 颈托 加压包扎 负压吸引 引流量
原文传递
SG500-dnk联合DFDC治疗人乳腺癌转移瘤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马帅 李立 +6 位作者 崔建春 肖轩 孙铁 费翔 高洋 张颖 毕冬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复制型腺病毒SG500-dnk联合二氟脱氧聚胱氨酸(DFDC)对乳腺癌肺转移瘤的影响。方法:30只裸鼠接种MDA-MB-231细胞悬液,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移植瘤内隔天注射SG500-dnk,对照组移植瘤内隔天注射... 目的:探讨选择复制型腺病毒SG500-dnk联合二氟脱氧聚胱氨酸(DFDC)对乳腺癌肺转移瘤的影响。方法:30只裸鼠接种MDA-MB-231细胞悬液,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移植瘤内隔天注射SG500-dnk,对照组移植瘤内隔天注射生理盐水。10 d后,实验组给予DFDC1 mg/(kg·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PBS 1mg/(kg·d)腹腔注射,注射10 d。记录裸鼠饮食量、饮水量、体质量,观察裸鼠肿瘤大小变化。8周后处死,解剖后观察肺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比较,体质量及饮食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移植瘤体积变化曲线差异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肺转移率为13.3%(2/15)和53.3%(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500-dnk联合DFDC能明显缩小裸鼠的乳腺移植瘤,并有效抑制乳腺癌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腺病毒SG500-dnk Dm-dnk 裸鼠
下载PDF
乳头内陷诱发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5
作者 高洋 崔建春 李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4期61-63,共3页
乳头内陷是一种较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在我国女性乳头内陷发生率为2%[1],在国外其发生率约为10%[2]。我院为辽宁省征兵体检指定单位,通过对2020年7月来我院进行征兵体检的300名年轻女性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乳头内陷发生率、诱... 乳头内陷是一种较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在我国女性乳头内陷发生率为2%[1],在国外其发生率约为10%[2]。我院为辽宁省征兵体检指定单位,通过对2020年7月来我院进行征兵体检的300名年轻女性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乳头内陷发生率、诱发乳头内陷的相关因素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内陷 征兵体检 治疗策略 年轻女性 指定单位 乳房畸形 体格检查 问卷调查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治疗策略及新方法(附2例报道) 被引量:9
6
作者 费翔 崔建春 +2 位作者 毕冬宁 张颖 李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治疗策略重点及介绍一种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5月期间辽宁省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2例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轻中度乳糜漏患者,采取颈托外固定加棉球内填塞加压...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治疗策略重点及介绍一种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5月期间辽宁省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2例甲状腺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轻中度乳糜漏患者,采取颈托外固定加棉球内填塞加压包扎加充分负压引流并辅助低脂饮食的保守治疗方法(其中1例患者为在外院采取禁食水、静脉营养、局部盐袋压迫等方法保守治疗3周拔管后乳糜漏复发而来我院就诊)。结果2例患者的引流量均在2 d内快速减少到10 mL以下,继续维持治疗10 d后恢复正常饮食3 d,然后观察引流液量无变化时于第14天拨除引流管,拨管后再观察3 d后复查颈部超声示仍无明显积液时提示淋巴漏已临床治愈。结论局部压迫、充分引流、减少淋巴液生成是治愈甲状腺癌术后轻中度乳糜漏的策略重点;颈托外固定加棉球内填塞的加压包扎是对颈根部进行加压包扎的一种新方法,低脂饮食是减少淋巴液产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漏 甲状腺癌 颈托 低脂饮食
原文传递
甲状腺自动拉钩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崔建春 刘学伟 +5 位作者 姜久志 宋仁凤 于长帅 高洋 马帅 李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9期177-180,共4页
小切口微创甲状腺手术具有安全、微创、美容、医疗费用低等明显的优点,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三级医院甲状腺手术的主流。本研究通过采用甲状腺自动拉钩,辅以弓状拉钩,完成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上下皮瓣的牵开以及术区的显露,使切开显露这一手术... 小切口微创甲状腺手术具有安全、微创、美容、医疗费用低等明显的优点,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三级医院甲状腺手术的主流。本研究通过采用甲状腺自动拉钩,辅以弓状拉钩,完成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上下皮瓣的牵开以及术区的显露,使切开显露这一手术环节更加简单、方便、快速、微创、安全。其在国内多家县级基层医院临床应用,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望在更大范围内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小切口 自动拉钩 弓状拉钩
下载PDF
切口牵开固定器在3.0 cm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颖 宋仁凤 +2 位作者 崔建春 俞学伟 李立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72-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切口牵开固定器在3.0 cm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60例常规行3.0 cm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患者纳入A组,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0例应用切口牵开固定... 目的探讨切口牵开固定器在3.0 cm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60例常规行3.0 cm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患者纳入A组,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0例应用切口牵开固定器行3.0 cm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患者纳入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相关指标、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纯置入切口牵开固定器操作,1~2次成功完成,平均1.3次;操作时间10~30 s,平均15 s。因缝针不慎刺破切口牵开固定器通道部而破损8例(1.9%),更换并适当扩大切口;因切口牵开固定器与切口间隙明显而出现脱落6例(1.4%),对切口一侧适当缝合以缩小切口。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医师、拉钩数量均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皮缘修剪的发生率为4.2%(15/360),高于B组的1.2%(5/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0 cm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切口牵开固定器,能够持续显露甲状腺手术的局部视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拉钩、电刀超声刀对切口皮缘组织的损伤和灼伤,提高切口愈合质量,节省医师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小切口 切口牵开固定器
下载PDF
介绍一种乳房肿物体表定位激光投影灯尺
9
作者 崔建春 李立 +2 位作者 柳青峰 王英姿 董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54-154,156,共2页
乳房肿物体表定位膜(专利证号ZL201020172673.2;产品注册证号:冀石药监械(准)字2013第16400),已被广泛应用于触诊阴性的乳房肿物精准定位动态观察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病灶原始位置及边界的确定。
关键词 乳房肿物 体表定位
原文传递
从病理角度学习甲状腺炎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红凯 崔建春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4年第1期75-75,共1页
【内容简介】目前甲状腺炎性疾病,尤其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包括桥本甲状腺炎、木样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由于甲状腺炎常常引起甲状腺结节状或弥漫性肿大,在临床诊断中常须警惕辨别是否伴有甲状腺乳头状癌... 【内容简介】目前甲状腺炎性疾病,尤其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包括桥本甲状腺炎、木样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由于甲状腺炎常常引起甲状腺结节状或弥漫性肿大,在临床诊断中常须警惕辨别是否伴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能,而对Ig G4相关性甲状腺疾病的正确识别与判定也存在不少难点;因此深入了解甲状腺炎的各种病理生理机制对甲状腺炎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学结构出发,系统阐述了各类甲状腺炎的病理与临床特征,着重介绍了Ig G4相关性甲状腺炎的诊断鉴别标准以及治疗原则,为临床精准诊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Ig G4相关性甲状腺疾病
原文传递
从病理角度学习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红凯 崔建春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251-251,共1页
近年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诊断中常需与乳腺癌鉴别,且其分类复杂,治疗效果欠佳,是临床诊治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作者从正常的乳腺组织学结构出发,阐述了乳腺炎病理诊断的基础、命名来由与依据;重点分析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 近年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诊断中常需与乳腺癌鉴别,且其分类复杂,治疗效果欠佳,是临床诊治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作者从正常的乳腺组织学结构出发,阐述了乳腺炎病理诊断的基础、命名来由与依据;重点分析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及囊性中性粒细胞性乳腺炎的区别与联系;明确了棒状杆菌在囊性中性粒细胞性乳腺炎中的作用,并对临床诊治乳腺炎的路径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乳腺炎 棒状杆菌 诊治路径
原文传递
三步法三维立体水平式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建春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1年第1期74-74,共1页
乳腺微创旋切技术自1995年问世至今,已经有20余年。旋切刀槽位于乳腺肿物下方,我们称之为垂直式旋切,一直被大家视为常规、标准的手术操作方法。但垂直式旋切,对于表浅的乳腺肿物有损伤乳腺肿物表面皮肤的风险,对于靠近胸肌的乳腺肿物... 乳腺微创旋切技术自1995年问世至今,已经有20余年。旋切刀槽位于乳腺肿物下方,我们称之为垂直式旋切,一直被大家视为常规、标准的手术操作方法。但垂直式旋切,对于表浅的乳腺肿物有损伤乳腺肿物表面皮肤的风险,对于靠近胸肌的乳腺肿物容易误入胸肌导致出血;此外,手术时手握超声探头,会习惯性向下用力,肿物因受压而左右移位,导致切除困难。为解决上述技术上的难题,我们研发并推出了旋切刀槽位于乳腺肿物水平正侧方的水平式旋切技术。此外,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我们将超声下对于旋切刀槽和乳腺肿物的定位分解为冠状面(左右方向)、矢状面(上下方向)、水平面(前后方向)三个步骤(三个平面)依次进行,从而实现精准定位、快速切除、避免副损伤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肿 旋切 水平式
原文传递
水平式旋切与保乳手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建春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1年第6期441-441,共1页
由于传统垂直式乳腺旋切技术在手术过程中肿物相对活动,刀槽不易对其精准定位,对于浅表的乳腺肿物操作时容易误伤皮肤,而对于深部靠近胸肌的肿物又容易损伤胸肌出血。作者及其研究团队改良创新的水平式旋切方法通过在超声下立体定位乳... 由于传统垂直式乳腺旋切技术在手术过程中肿物相对活动,刀槽不易对其精准定位,对于浅表的乳腺肿物操作时容易误伤皮肤,而对于深部靠近胸肌的肿物又容易损伤胸肌出血。作者及其研究团队改良创新的水平式旋切方法通过在超声下立体定位乳腺肿物与旋切刀槽的相对位置,让刀槽从肿物的正侧方沿水平进行快速完整旋切,从而有效降低手术过程损伤。视频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以及对其精细化的质控规范,并结合其优势,设计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治疗(提出21刀切除法),在保证乳腺肿瘤周围组织切缘阴性的前提下,极大保留了乳房皮肤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式旋切 保乳 手术
原文传递
复杂乳腺旋切手术分型、分度及治疗原则
14
作者 崔建春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2年第6期460-460,共1页
【内容简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手术即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良性乳腺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如果乳腺肿瘤具有过大或过小、过于表浅、靠近胸肌、靠近血管以及乳房本身活动度过大等复杂因素,手术的难度将会明显... 【内容简介】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手术即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良性乳腺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如果乳腺肿瘤具有过大或过小、过于表浅、靠近胸肌、靠近血管以及乳房本身活动度过大等复杂因素,手术的难度将会明显增加,手术的质量也将受到影响,进而也将影响这项技术在复杂病例中的应用。作者及其团队提出将乳腺旋切病例依据复杂因素的不同分成Ⅰ、Ⅱ、Ⅲ型,并分别采取精准定位、水平式旋切和多层次注射隔离带、加强固定的原则进行处理;依据复杂因素的多少分成轻、中、重三度,采取单一方法或多种方法联合进行具体的应对,从而起到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扩大手术适应证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旋切 分型 分度
原文传递
3.0 cm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切开和显露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建春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年第6期457-457,共1页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切开和显露技术是由一种崔建春教授团队开展创新的手术方式,通过应用切口自动牵开器、弓状拉钩和切口保护套等器械并联合超声定位,无需游离皮瓣和横断颈阔肌和颈前肌,把常规术式中5.0~8.0 cm切口下对甲状腺"一...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切开和显露技术是由一种崔建春教授团队开展创新的手术方式,通过应用切口自动牵开器、弓状拉钩和切口保护套等器械并联合超声定位,无需游离皮瓣和横断颈阔肌和颈前肌,把常规术式中5.0~8.0 cm切口下对甲状腺"一览无余"的显露,改为通过≤3.0 cm的小切口,应用拉钩辅助移动术野,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与传统方式相比较,该技术具有微创、精准、简单、快速的优点,适宜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小切口 显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