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波 胡扬 +6 位作者 赵静 张谦 王德志 马琏 孙宏莉 张占杰 梅丹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136-2140,共5页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10年)和整治后(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1~2013...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10年)和整治后(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1~2013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期间我院的门诊量和收治患者人天数分别增加20.8%和21.4%,但全院抗菌药物采购金额、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别下降2.6%(262.23万元)、16.4%(46 985.91DDDs)、31.1%(17.88DDD/100人)、17.3%(64.1%vs 46.8%)和25.2%(2.1%);整治前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发生变化,2011~2013年一代头孢、二代头孢、三代头孢、硝基咪唑类、氨基糖苷类和糖肽类等6类抗菌药物采购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36.0%、20.2%、10.7%、8.1%、7.0%和2.0%;抗菌药物采购量增加幅度较大的包括酰胺醇类(198.0%)、浅表抗真菌类(103.7%)、磺胺类(60.8%)、四环素类(39.0%)、林可霉素类(38.4%)、碳青霉烯类(37.5%)和四代头孢(33.8%);与2010年相比,2013年全院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下降明显,分别降低13.8%(43.4%vs 29.6%)、6%(56.2%vs 50.2%)和5.6%(30.4%vs 24.8%),其他多药耐药菌的检出率和2010年相比变化不大。结论 3年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我院取得了显著成效,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细菌的耐药性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应进一步持续监测抗菌药物使用和细菌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管理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性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汉族人群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丹丹 叶阿里 +3 位作者 甘勇 李鹏昌 吴洁 邱玲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汉族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荟萃(meta)分析北京地区与北方其他地区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方法用PCR-金磁微粒层析法检测MTHFR C677T基因,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3 945例体检健康者MTHFR基...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汉族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荟萃(meta)分析北京地区与北方其他地区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方法用PCR-金磁微粒层析法检测MTHFR C677T基因,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3 945例体检健康者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查阅中外文献数据库,并对北京地区与北方其他地区汉族的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结果北京地区体检健康人群男性MTHFR C677T基因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3.3%,50.5%和26.2%,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6%和51.4%。女性人群MTHFR C677T基因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7%,49.4%和27.9%,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4%和52.6%,男、女性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地区体检人群MTHFR C677T基因CC、CT和TT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均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和河南等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北京地区体检人群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在男、女性人群中的分布无差异;北京地区MTHFR基因分布有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MTHFR 基因多态性 北京
下载PDF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聪丽 冯俊 +7 位作者 沈恺妮 苏薇 张春兰 黄栩芾 曹欣欣 张路 周道斌 李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42-945,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游离轻链(sFLC)检测在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pAL)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且有完整sFLC数据的126例pA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sFLC的诊断价值,并采用Cox回归法分析sFLC差值(dFLC)... 目的研究血清游离轻链(sFLC)检测在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pAL)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且有完整sFLC数据的126例pA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sFLC的诊断价值,并采用Cox回归法分析sFLC差值(dFLC)的预后价值。结果12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7:1,中位年龄为57(37~81)岁,九轻链型者80例(63.5%),肾脏受累者87例(69.0%),心脏受累者79例(62.7%)。126例患者的中位dFLC为99(1-4263)mg/L。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尿免疫固定电泳和sFLC比值异常法检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9%(44/126)、63.5%(80/126)、77.0%(97/126)和8I.0%(102/126)。联合上述四种方法可将M蛋白的检出率提高至98.4%(124/126)。中位随诊16个月后,37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尚未达到。多因素分析发现dFLC〉1130mg/L是影响pA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272,95%CI1.384~7.739,P=0.007)。结论sFLC检测可显著提高pAL患者M蛋白的检出率;高水平dFL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轻链 淀粉样变性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合并肢端缺血表现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七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炎 曹玮 +8 位作者 肖盟 李源杰 杨阳 赵静 周翔 江伟 赵永强 张抒扬 李太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总结合并肢端缺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凝血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5日至2020年2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疗队在武汉收治的7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 目的:总结合并肢端缺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凝血功能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5日至2020年2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疗队在武汉收治的7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9(49~71)岁,3例合并基础病。发热7例,干咳6例,呼吸困难4例,腹泻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端缺血,表现为肢端青斑或青紫、血疱、干性坏疽等。7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时均存在D-二聚体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正常,6例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升高,4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随着病情进展,D-二聚体及FDP进行性升高,4例患者符合2017年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6例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D-二聚体及FDP下降,但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中位随访26 d,5例患者死亡,从出现肢端缺血症状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2(7~16)d。结论:部分危重型COVID-19患者存在明显高凝倾向,应关注此类患者凝血功能,及时识别高凝期并予抗凝治疗,肢端缺血提示预后不良。抗凝治疗能否改善预后仍需更多临床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 高凝状态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网织血小板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病因鉴别中的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惊 赵永强 +4 位作者 吴卫 华宝来 朱祖懿 杨仁池 王书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82-485,共4页
本研究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检测对各型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意义。以恶嗪为RNA荧光染料,使用Sysmes XE2100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37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与187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的RP绝对值及其与总血小板数量的比值(IPF)。结果表明... 本研究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检测对各型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意义。以恶嗪为RNA荧光染料,使用Sysmes XE2100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37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与187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的RP绝对值及其与总血小板数量的比值(IPF)。结果表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组)共109例,IPF为(10.28±7.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IPF(1.07±0.82)%(p<0.01)。RP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在ITP组中,原发性ITP(PITP)组IPF为(10.47±7.69)%,继发性ITP(SITP)组IPF为(9.45±8.69)%,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ITP与SITP组之间IPF值无显著差异(p=0.635)。骨髓增生低下组共28例,IPF为(2.37±1.13)%,较对照组增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RP绝对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PF最佳临界值为2.45%。该点灵敏度92.7%,特异度94.1%。结论:IPF检测可作为一个鉴别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增生及血小板生成情况良好的初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血小板 网织血小板比值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重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于晓晨 苏薇 庄俊玲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评价重轻链(HLC)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纳人2013至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45例MM患者,连续收集其治疗过程中115份血清。采用常规M蛋白检查及HLC比值(rHLC)法同时评估疗效。结果①45例患者中男30例... 目的评价重轻链(HLC)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纳人2013至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45例MM患者,连续收集其治疗过程中115份血清。采用常规M蛋白检查及HLC比值(rHLC)法同时评估疗效。结果①45例患者中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43-80)岁,其中IgG型27例(IgGk12例,IgGX15例),IgA型18例(IgAk和IgAλ各9例)。②治疗前34例患者留取了血清标本,rHLC异常检出率为94.1%(32/34),2例rHLC正常的患者均为IgG型,部分缓解(P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完全缓解(CR)时rHL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1.8%(18/22)、50.0%(9/18)、16.0%(4/25),结果显示随着治疗后缓解程度的加深,rHLC异常率逐渐下降。③25例CR患者中IgG型13例,IgA型12例,其中有4例患者rHLC异常(IgG型和IgA型各2例)。④对同一患者进行HLC动态监测,发现rHLC恢复正常较M蛋白转阴(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及游离轻链恢复正常延迟。结论rHLC检测可以作为MM患者微小残留病的辅助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重链 免疫球蛋白轻链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凝血因子ⅩⅢ表达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石大雨 王书杰 +2 位作者 赵永强 范连凯 吴卫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59-861,共3页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根据受累的细胞类型,通常可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是谷氨酰胺转移酶(transglutaminase,TG)家族的一员,催化纤维蛋白单体之间的...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根据受累的细胞类型,通常可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是谷氨酰胺转移酶(transglutaminase,TG)家族的一员,催化纤维蛋白单体之间的聚合反应,形成稳定纤维蛋白凝块,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凝血因子ⅩⅢ 白血病患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恶性克隆性疾病 谷氨酰胺转移酶 活性 纤维蛋白单体
原文传递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4
8
作者 韩虹晓 曹欣欣 +4 位作者 苏薇 沈恺妮 张路 周道斌 李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 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21.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1.3%)、自身免疫性疾病(14.8%)和血液系统肿瘤(11.5%)。31.1%患者为特发性。常见首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热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冷球蛋白水平为215.9(22.0~17075.8)g/L,54例(88.5%)为IgM单克隆。类风湿因子(RF)升高患者占93.2%,C3下降患者占57.6%,C4下降患者占61.0%。共49例(80.3%)患者接受治疗,总体临床缓解率为75.5%,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89.3%。结论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以肝炎病毒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球蛋白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 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晚期轻链型淀粉样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沈恺妮 苗会蕾 +4 位作者 高雅娟 曹欣欣 周道斌 苏薇 李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晚期轻链(AL)型淀粉样变患者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例于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初治或复发难治晚期AL型淀粉样变患者。收集患者治疗前基线临床资料及治疗随... 目的回顾性分析晚期轻链(AL)型淀粉样变患者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例于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初治或复发难治晚期AL型淀粉样变患者。收集患者治疗前基线临床资料及治疗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血液学、器官缓解情况,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45~73)岁,男女比例2.3∶1,9例为初治,11例为复发难治,梅奥2004分期为Ⅱ/Ⅲ期。4例患者于第1个疗程死亡,其余16例患者中位接受3(1~10)个疗程化疗。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血液学总缓解率均为8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5%、60%及60%,中位血液学起效时间为13(6~28)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心脏缓解率分别为20%、30%及40%,中位起效时间为91(30~216)d,1年总生存率为48.4%。至末次随访,9例(45%)患者死亡,1个月内死亡率为25%,Ⅲb期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为40%。3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以淋巴细胞减少最为常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注反应及感染。结论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晚期AL型淀粉样变可快速诱导高水平的血液学缓解,但Ⅲb期患者仍有较高的早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达雷妥尤单抗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进展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关艾 沈恺妮 +4 位作者 张路 曹欣欣 苏薇 周道斌 李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究我国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进展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1037例MGU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37例患者中,男636例(61.3%),中位诊断年龄58(18~94)岁,... 目的探究我国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进展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1037例MGU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37例患者中,男636例(61.3%),中位诊断年龄58(18~94)岁,中位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水平为2.7(0~29.4)g/L。IgG型、IgA型、IgM型、IgD型、轻链型分别为380例(59.7%)、143例(22.5%)、103例(16.2%)、4例(0.6%)、6例(0.9%)。血清游离轻链比例(sFLCr)异常患者171例(31.9%)。按照梅奥危险分层,低危、中低危、中高危、高危组患者分别为254例(59.5%)、126例(29.5%)、43例(10.1%)、4例(0.9%)。中位随访47(1~204)个月后,34例(4.3%)发生疾病进展,22例(2.8%)死亡,进展率为1.06(0.99~1.13)/100人年。IgM-MGUS的进展率显著高于非IgM-MGUS(2.87/100人年对0.99/100人年,P=0.002)。在非IgM-MGUS组患者中,梅奥分层为低危、中低危、中高危组患者的进展率依次为0.32(0.25~0.39)/100人年、1.82(1.55~2.09)/100人年和2.71(1.93~3.49)/100人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与非IgM-MGUS相比,IgM-MGUS的疾病进展风险更高。梅奥危险分层模型适用于中国非IgM-MGU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疾病恶化
原文传递
宏基因组学测序诊断曼氏裂头蚴病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冲敏 杨兴林 +3 位作者 王燕 翟慧 缪峰 张时民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558,共3页
患者于2000年无明显诱因发现下腹部游走性包块,20年来多次就诊,未明确病因。2020年8月11日发现包块游走于左侧腋前,微创手术取出不完整白色虫体3段,用宏基因组学测序鉴定虫体,明确诊断为曼氏裂头蚴病。2021年10月21日经手术取出完整虫体... 患者于2000年无明显诱因发现下腹部游走性包块,20年来多次就诊,未明确病因。2020年8月11日发现包块游走于左侧腋前,微创手术取出不完整白色虫体3段,用宏基因组学测序鉴定虫体,明确诊断为曼氏裂头蚴病。2021年10月21日经手术取出完整虫体,患者康复出院;随访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全身未发现新包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病 宏基因组学测序 病例报道
原文传递
1例血清游离轻链结果异常的病例报告
12
作者 蔺美霖 苏薇 韩建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2期279-281,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血清和/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是MM的诊断标准之一[1]。传统的检测M蛋白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清蛋白电泳(SPE)和免疫固定电泳(IFE),但自从血清游离轻链(sFLC)定量检测...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血清和/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是MM的诊断标准之一[1]。传统的检测M蛋白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清蛋白电泳(SPE)和免疫固定电泳(IFE),但自从血清游离轻链(sFLC)定量检测出现以来,其以高灵敏度和对某些疾病的高特异性[2]逐渐被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织作为浆细胞疾病(PCD)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手段之一[3],尤其是其对只分泌轻链型的单克隆浆细胞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4]。近期在实验室发现1例血清游离轻链结果异常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游离轻链 多发性骨髓瘤 抗原过量
下载PDF
自体脂肪填充术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伟 孙秋宁 +1 位作者 王辉 朱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8-180,共3页
报告2例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2例患者均为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术后相继发生脓肿,脓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培养鉴定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治疗。提醒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尤其在局部外伤... 报告2例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2例患者均为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术后相继发生脓肿,脓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培养鉴定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治疗。提醒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尤其在局部外伤、手术或局部穿刺后出现脓肿者,对可疑病例行分枝杆菌培养及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脓肿 皮肤
下载PDF
美法仑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一线治疗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张聪丽 沈恺妮 +6 位作者 冯俊 曹欣欣 毛玥莹 张路 苏薇 周道斌 李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美法仑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MDex)方案一线治疗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pAL)的疗效。 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接受MDex方案治疗的76例初治pAL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生存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76例患者中,男4... 目的探讨口服美法仑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MDex)方案一线治疗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pAL)的疗效。 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接受MDex方案治疗的76例初治pAL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生存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①76例患者中,男47例,女29例,中位年龄为56(20~74)岁。66例患者可进行梅奥2004分期(1、2、3期者分别为21、32、13例),65例(85.53%)患者存在≥2个器官受累。中位疗程数为5(1~21)个。②在可评价疗效的60例患者中,总体血液学缓解率为48.33%(29/60),完全缓解率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均为20.00%(12/60),获得最佳血液学缓解的中位时间为5(1~15)个月;总体器官缓解率为36.67%(22/60)。③生存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3(1~11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OS)时间及分别为34、43个月。治疗3个月后仍存活患者的中位PFS和OS时间分别为46、65个月。④梅奥2004分期3期和1~2期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5、6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MDex方案是pAL早期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不适用于心脏受累的晚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法仑 地塞米松 淀粉样变 轻链型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人群获得性骨髓衰竭综合征患者端粒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博 韩冰 +3 位作者 汪玄 崔巍 林洁 赵永强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08-811,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人群骨髓衰竭综合征(BMF)患者端粒酶复合体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方法收集北方地区4家综合医院诊断明确的BMF患者90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方法扩增TERC基因及TERT基因第一、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人群骨髓衰竭综合征(BMF)患者端粒酶复合体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方法收集北方地区4家综合医院诊断明确的BMF患者90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方法扩增TERC基因及TERT基因第一、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正常对照45名。提取患者外周血DNA。PCR二外显子,双脱氧核酸终止法测序。结果90例BMF患者中发现2例TERC基因突变和2例TERT突变。TERC突变为n37 A→G和n66 G→C。TERT基因突变为n1870 G→T,造成氨基酸缺失E/*和n1780 G→T,造成氨基酸替换S/I。除TREC n37 A→G突变外,均为首次报道。其中1例TERT突变患者最终诊断为先天性角化不良(DKC),而非获得性BMF。90例患者最终确诊获得性BMF患者共89例,其中发现3例突变。中国北方BMF人群中端粒酶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4%。结论首次报道了我国BMF患者端粒酶基因的3种突变。中国北方人群中获得性BMF患者端粒酶复合体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4%。端粒酶基因突变可引起端粒的缩短,可能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衰竭综合征 基因突变 端粒酶 端粒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RIB1基因rs2235110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生河 李琳 +4 位作者 鄢盛恺 杨辉 贾莉婷 夏良裕 程歆琦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10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RIB1基因rs2235110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47例对照组、97例2型糖尿病组(DM组)和7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M+CHD...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RIB1基因rs2235110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47例对照组、97例2型糖尿病组(DM组)和7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M+CHD组)TRIB1基因rs2235110多态性基因型,分析了不同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探讨了基因多态性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我国北方汉族人群rs2235110多态性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51、0.483、0.116,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92、0.408,与其他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族人群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1)。3组研究对象间的TRIB1基因rs2235110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DM+CHD组中AG+GG型患者HDL-C水平明显低于AA型,DM组AG+GG型患者LDL-C水平明显低于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等位基因不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95%CI:0.579~2.552,OR=1.216,P=0.605)。结论 TRIB1基因rs2235110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无明显关联,不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B1 基因多态性 糖尿病 冠心病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10例获得性骨髓衰竭综合征患者端粒长度的检测
17
作者 刘博 韩冰 +3 位作者 汪玄 崔巍 林洁 赵永强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突变与端粒长度变化问的关系。方法收集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河北廊坊市中医院诊断明确的10例骨髓衰竭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标本,提取有核细胞DNA,筛查TERC基因及TERT基因的突变,Southernblot法测定患者端粒长度,并与2...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突变与端粒长度变化问的关系。方法收集来自北京协和医院、河北廊坊市中医院诊断明确的10例骨髓衰竭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标本,提取有核细胞DNA,筛查TERC基因及TERT基因的突变,Southernblot法测定患者端粒长度,并与2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及45名同龄健康对照者的端粒长度进行比较。结果经基因突变筛查,10例患者中2例携带端粒酶基因突变患者(其中1例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最终证实为先天性角化不良)端粒长度严重缩短,小于同龄正常对照长度的50%,与部分恶性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Ⅱ)患者的端粒长度重叠,提示有恶性转化的可能。部分无突变的骨髓衰竭综合征患者端粒也有缩短,只有同龄正常对照长度的50%~80%,但缩短程度不及有突变者。结论端粒酶基因突变患者端粒长度较同龄正常对照严重缩短(〈正常对照长度50%),提示可能为基因突变的结果。部分无突变患者也存在端粒长度的缩短,但不及有突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衰竭综合征 端粒长度 基因突变 印迹法 DNA
原文传递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39
18
作者 刘正印 王贵强 +13 位作者 朱利平 吕晓菊 章强强 俞云松 周志慧 刘焱斌 蔡卫平 李若瑜 张文宏 张福杰 吴昊 徐英春 卢洪洲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7-323,共7页
引言2000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首次发表了“隐球菌病治疗的实践指南”,2010年更新为“隐球菌病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美国感染病学会2010更新”,该指南经过多年临床应用,确实发挥了规范... 引言2000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首次发表了“隐球菌病治疗的实践指南”,2010年更新为“隐球菌病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美国感染病学会2010更新”,该指南经过多年临床应用,确实发挥了规范隐球菌感染治疗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临床实施过程中,的确发现有很多不适用于中国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实践指南 Diseases 专家 诊治 隐球菌病 隐球菌感染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单独与联合检测四项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7
19
作者 倪军 郭子健 张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 探讨单独与联合检测4项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胸外科就诊的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肺癌的初治患者入选肺癌组,确诊为良性肺病者入选良性肺病组.检测治疗前血... 目的 探讨单独与联合检测4项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胸外科就诊的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肺癌的初治患者入选肺癌组,确诊为良性肺病者入选良性肺病组.检测治疗前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21片段抗原(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水平,评价其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初步判断4项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受试者134例,肺癌组73例,良性肺病组61例.血清Cyfra21-1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67.1%,特异性为45.1%,AUCRoC为0.658;联合ProGRP、Cyfra21-1、CEA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57.4%,AUCROC为0.702.血清ProGRP> 65 ng/L诊断小细胞肺癌的AUCROC为0.954;血清SCC-Ag> 1.5μg/L诊断肺鳞癌的AUCROC为0.788.Ⅲ+Ⅳ期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Ⅰ+Ⅱ期肺癌患者[4.360 0(2.870 0,11.450 0) μg/L比2.915 0(1.442 5,4.585 0) μg/L;P=0.004].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roGRP水平高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2 654.950 0(2 120.760 0,4 519.460 0) ng/L比355.450 0(130.325 0,1 257.065 0) ng/L;P=0.005].结论 在具有肺癌高危因素患者中,采用ProGRP、Cyfra21-1 、CEA组成的肿瘤标志物谱诊断肺癌敏感性有所提高.血清SCC-Ag诊断肺鳞癌、血清ProGRP诊断小细胞肺癌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细胞角蛋白21片段抗原 癌胚抗原 诊断
原文传递
2011年中国CHINET不动杆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94
20
作者 张辉 张小江 +27 位作者 徐英春 杨青 汪复 朱德妹 倪语星 孙景勇 孙自镛 简翠 胡云建 艾效曼 张泓 李万华 贾蓓 黄文祥 王传清 薛建昌 魏莲花 吴玲 卓超 苏丹虹 张朝霞 季萍 徐元宏 沈继录 单斌 杜艳 俞云松 林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2-348,共7页
目的了解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共收集15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6 723株不动杆菌属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5 958株(88.6%)。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 2012年... 目的了解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共收集15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6 723株不动杆菌属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5 958株(88.6%)。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 2012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6 723株不动杆菌属细菌中,分离自住院患者6 003株(89.3%),分离自门急诊患者720株(10.7%)。33.9%不动杆菌属细菌分离自ICU,其次为内科病房(29.3%)。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43.4%和31.1%,其次为阿米卡星(52.4%);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5.2%和66.2%。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分离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科室中以ICU分离耐药菌株耐药率最高。出现较多多重耐药(51.7%,3 081/5 958)和泛耐药(27.4%,1 635/5 958)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菌种,该菌除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0%以上,且检出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不同地区医院、不同科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