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院24小时内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年内全因死亡的关系
1
作者 郭瑞瑞 何卓乔 +7 位作者 周艳 田萃红 张奎 郭文玉 高佳佳 彭丽容 徐验 谭学瑞 《中国医药》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24 h内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衰病房住院的AHF患者598例。按入院24 h内血清尿酸中位数496μmol/L分为血清尿酸... 目的探讨入院24 h内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衰病房住院的AHF患者598例。按入院24 h内血清尿酸中位数496μmol/L分为血清尿酸高水平组(297例,49.7%,>496μmol/L)和血清尿酸低水平组(301例,50.3%,≤496μmol/L)。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随访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全因死亡累积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对AHF患者出院后1年内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与血清尿酸低水平组相比,血清尿酸高水平组男性占比更高,年龄更小,体重指数更高,心功能更差,血肌酐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更高,β受体阻滞剂、袢利尿剂、静脉利尿剂使用比例更高(均P<0.05)。598例AHF患者在1年随访时间内,共87例(14.5%)发生全因死亡,其中血清尿酸高水平组54例(18.2%),血清尿酸低水平组33例(11.0%)。Kaplan-Meier曲线显示,在1年随访期间内,血清尿酸高水平组的全因死亡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尿酸低水平组(Log-rank检验P=0.012)。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NT-proBNP、血肌酐、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的使用后,血清尿酸高水平组AHF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是血清尿酸低水平组的1.735倍(P=0.020)。结论入院24 h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AHF患者出院1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血清尿酸 危险因素 死亡率
下载PDF
微信强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规范用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关德娟 彭丽容 谭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251-253,共3页
目的评价微信强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规范用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 目的评价微信强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规范用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采用微信强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出院后的血压控制效果、用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出院后6个月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强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且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强化模式 延续性护理 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的预测因素和预后: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
3
作者 韩桂圆 高佳佳 +5 位作者 曾倩 李国成 郭瑞瑞 郭文玉 李镒冲 徐验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4期312-320,共9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FimpEF)患者的临床特征、预测因素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队列研究。纳入自2017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住院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FimpEF)患者的临床特征、预测因素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队列研究。纳入自2017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住院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基线值和随访数据,将HFrEF患者分为HFimpEF组(基线LVEF≤40%,复查LVEF>40%)和持续性HFrEF组(基线LVEF≤40%,复查LVEF最大值仍≤40%)。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及全因再住院的复合结局;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全因再住院。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3例HFrEF患者,年龄为(57.8±14.6)岁,女性64例(26.3%),随访时间为13(7~20)个月。HFimpEF组83例(34.2%),持续性HFrEF组160例(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率较快[比值比(OR)1.025,95%可信区间(CI)1.006~1.044,P=0.009]、收缩压较高(OR 1.222,95%CI 1.035~1.444,P=0.018)、基线LVEF较高(OR 1.081,95%CI 1.006~1.162,P=0.035)和基线LVEDD较低(OR 0.348,95%CI 0.136~0.890,P=0.028)是LVEF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与持续性HFrEF相比,HFimpEF患者的主要终点(P=0.005)和全因死亡(P<0.001)发生率更低。根据LVEF较基线上升的幅度将HFimpEF进一步分为LVEF改善<10%和LVEF改善≥10%,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LVEF改善≥10%亚组的主要终点发生率较持续性HFrEF组低(P=0.023),而LVEF改善<10%组与持续性HFrE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持续性HFrEF相比,HFimpEF患者临床预后更好,LVEF改善≥10%患者预后改善可能更为明确。基线心率较快、收缩压较高、LVEF较高、LVEDD较低是LVEF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 预测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