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20特异性启动子调控腺病毒分泌stTRAIL对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张砚君 袁向飞 +6 位作者 张晓龙 张晴 卢杨 杨圆圆 吴杰 熊冬生 范冬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0-298,共9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CD20启动子调控的TRAIL基因特异性杀伤B-NHL细胞的作用。方法:人工合成含有CD20启动子片段-分泌信号-异亮氨酸拉链-s TRAIL(aa114~aa281)-真核poly(A)序列的融合基因,装入腺病毒载体Ad Easy系统,包装出携带P20-st TR...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CD20启动子调控的TRAIL基因特异性杀伤B-NHL细胞的作用。方法:人工合成含有CD20启动子片段-分泌信号-异亮氨酸拉链-s TRAIL(aa114~aa281)-真核poly(A)序列的融合基因,装入腺病毒载体Ad Easy系统,包装出携带P20-st TRAIL序列的腺病毒感染细胞,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研究CD20启动子在CD20+细胞系中的特异性转录,Western blotting验证TRAIL蛋白在细胞内的特异性表达,体外MTT法检测TRAIL特异性抑制CD20+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成功构建携带P20-st TRAIL序列的腺病毒载体并分别感染CD20阳性和阴性淋巴瘤细胞系后发现,CD20启动子仅在CD20+的BJAB淋巴瘤细胞中具有转录活性、启动s TRAIL表达并在体外形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同源三聚体结构;在细胞中和培养上清中均检测到st TRAIL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但在CD20-细胞系中则无明显表达。体外功能实验显示,BJAB细胞在被Ad P20-st TRAIL感染后自身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Ad P20-st TRAIL感染的CD20阴性细胞以及空白载体感染的细胞未见生长抑制现象。结论:CD20启动子可以特异性调控腺病毒携带的治疗基因st TRAIL的表达,实现TRAIL对CD20+B-NHL细胞的靶向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启动子 基因治疗 腺病毒 st TRAIL 淋巴瘤 BJAB细胞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前景及伦理与监管问题探讨 被引量:23
2
作者 赵钦军 韩忠朝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6年第3期1-11,共11页
2015年4月我国英文学术期刊《蛋白质与细胞》(Potein and Cell)发表了中山大学黄军就副教授关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胚胎中地中海贫血症致病基因修饰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大讨论。本文简... 2015年4月我国英文学术期刊《蛋白质与细胞》(Potein and Cell)发表了中山大学黄军就副教授关于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胚胎中地中海贫血症致病基因修饰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大讨论。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由于ZFNs和TALENs相对低效有更容易发生脱靶等缺点,而NgAgo基因编辑技术在几个月之前刚刚发表,目前的研究文献不多,因此本文主要总结了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其疾病基因治疗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对涉及的伦理和相关法规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监管机构制定政策提出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人类生殖细胞 人类胚胎 伦理 法律法规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对NK细胞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斐斐 郑国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5-559,共5页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成员之一,不仅能够通过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支持机体后续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然而肿瘤细胞会通过多种机制成功规避NK...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成员之一,不仅能够通过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支持机体后续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然而肿瘤细胞会通过多种机制成功规避NK细胞的识别,肿瘤微环境还能诱导多种免疫细胞功能异常,如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M2-TAM)、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等,通过干扰NK细胞活化相关信号通路或者受体表达,抑制NK细胞的活化和抗肿瘤活性,造成肿瘤免疫逃逸。本文从NK细胞的视角,在讨论NK细胞功能的转录调控机制同时,重点综述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类型细胞对NK细胞功能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自然杀伤细胞 功能调节
下载PDF
抗抗CD3 ScF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邵晓枫 熊冬生 +5 位作者 高灜岱 许元富 郭红星 刘芳 郭桂庆 杨纯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制备抗抗CD3 ScFv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活性。方法:分离纯化后的抗CD3 ScFv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杂交瘤技术制备抗抗CD3 ScFv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亚类和抗原结合特异性;采用FACS测定抗抗CD3 ScFv单... 目的:制备抗抗CD3 ScFv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活性。方法:分离纯化后的抗CD3 ScFv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杂交瘤技术制备抗抗CD3 ScFv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亚类和抗原结合特异性;采用FACS测定抗抗CD3 ScFv单克隆抗体对Jurkat细胞特异活性。结果:成功筛选出一株能稳定分泌抗抗CD3 ScF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0B7),其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1。该抗抗CD3 ScFv单克隆抗体直标后可特异性结合抗CD3 ScFv蛋白和抗CD3抗体。结论:文中所研制的抗抗CD3 ScFv单克隆抗体具有与抗CD3抗体、抗CD3 ScFv蛋白特异结合的活性,在肿瘤导向治疗中抗CD3/抗肿瘤双特异抗体的亲和层析纯化、药代动力学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 ScFv蛋白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双特异抗体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基质细胞调节miRNA-15a/-16表达在骨髓瘤细胞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藏美蓉 李菲 +6 位作者 安刚 谢振卿 李长虹 于珍 徐燕 邱录贵 郝牧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骨髓瘤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5—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骨髓瘤诊疗中心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标本5份,健康供者骨髓标本5份,分离培养其中骨髓基质细胞(BMSC),收...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骨髓瘤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5—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骨髓瘤诊疗中心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标本5份,健康供者骨髓标本5份,分离培养其中骨髓基质细胞(BMSC),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将MM患者BMSC与人骨髓瘤细胞系共同培养,分别加入美法仑、硼替佐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Y)法观察骨髓瘤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骨髓瘤细胞微小RNA(miRNA)15a/-16的表达。人骨髓瘤细胞系中加入细胞因子,qRT.PCR检测miRNA-15a/-16的表达。转染上调骨髓瘤细胞miRNA-15a表达,采用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miRNA-15a上调表达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得到BMSC细胞,MM患者BMSC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189±9)比(115±15)pg/ml,(1497±40)比(1239±21)pg/ml,均P〈0.05]。美法仑、硼替佐米均上调骨髓瘤细胞miRNA-15a和miRNA-16的表达(均P〈0.05);而MM患者BMSC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后,可抑制美法仑和硼替佐米对miRNA-15a和miRNA-16的上调作用[美法仑:4.690±0.050比34.440±4.100,0.760±0.070比12.030±1.020;硼替佐米:1.440±230比11.480±1.488,0.880±0.040比3.680±0.420;均P〈0.05l。IL-6可抑制骨髓瘤细胞miRNA-15a/-16表达,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转染上调骨髓瘤细胞miRNA-15a表达,导致细胞周期G1/S阻滞,抑制细胞增殖(P〈0.05)。结论骨髓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可能通过分泌高水平IL-6抑制骨髓瘤细胞miRNA-15a/-16表达,抑制细胞增殖,降低骨髓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参与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抗药性 肿瘤 微RNAS 骨髓基质细胞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并发细胞因子风暴的临床特征、机制与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袁诗如 程涛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5-67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又名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 V-2),是已知的冠状病毒家族中第7个能够感染人类的成员,其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具... 新型冠状病毒,又名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 V-2),是已知的冠状病毒家族中第7个能够感染人类的成员,其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为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威胁[1].研究指出,发热、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系统 新型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细胞因子风暴 肌痛 肺炎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共突变基因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滕广帅 王颖韶 +9 位作者 徐晶 杜晨霄 王艳 陈亚芳 盛梦瑶 白姣姣 张磊 周圆 杨逢春 白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探讨具有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对1 335例髓系肿瘤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筛选出ASXL1突变患者,对这部分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发病... 目的探讨具有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包含112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对1 335例髓系肿瘤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筛选出ASXL1突变患者,对这部分患者的共突变基因谱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发病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1 335例髓系肿瘤患者中筛选出138例ASXL1突变阳性患者,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52例(37.68%),骨髓增殖性肿瘤(MPN)29例(21.01%)、MDS/MPN10例(7.2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7例(34.06%)。与ASXL1共突变基因谱分析结果显示,96.4%(133例)的患者伴有至少1个共突变基因;共突变基因谱中,表观遗传学基因占55.8%(77/138),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占65.9%(91/138),转录因子基因占36.9%(51/138),细胞周期与凋亡相关基因占18.8%(26/138)。其中最常见的共突变基因组为RAS(25.4%)、SETBP1(21.7%)、FAT1(18.8%)、CREBBP(15.9%)及TET2(15.2%)。五大共突变基因组中,与ASXL1+RAS-患者相比,ASXL1+RAS+患者预后较差,表现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染色体核型异常比例升高,生存时间缩短;而ASXL1合并SETBP1、FAT1、CREBBP及TET2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XL1突变的髓系肿瘤患者常伴随多种基因共突变,其中伴随RAS通路基因共突变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SXL1突变 髓系肿瘤 二代测序:共突变
下载PDF
基于DRGs测算数据分析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问题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洪强 张晓斌 +6 位作者 张宏伟 赵芊 孙坤 宓韵珩 高洁 李欣 王津雨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2期223-226,共4页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体支付方式,对医院发展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对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路径(CP)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参照2019年天津市落实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体支付方式,对医院发展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对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路径(CP)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参照2019年天津市落实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某三甲专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出院数据展开DRG付费模拟数据测算。试行DRG病组标准价格与病例总费用的差额定义为收入增减额,若试行DRG病组标准价格高于该病例住院总费用,则认为改革后收入增加,DRG盈亏额为正,反之定义为收入减少,盈亏额为负。本研究从试行DRG后收入盈亏额入手,首先测算改革后该院住院总收入的盈亏趋势,重点分析收入盈亏前10的病组和科室,通过分析数据、查询病历、咨询DRG工作组负责人,发现收入盈亏病组和科室的特点和原因,提出针对CP管理方面的建议,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临床路径提高医院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S 临床路径 管理 血液系统疾病
下载PDF
白血病病毒病因的现代观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克复 郑国光 +1 位作者 马小彤 宋玉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5-330,共6页
20世纪70年代,已有研究证明逆转录病毒可诱发动物白血病,后续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有大量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但是仅在局部地区有逆转录病毒相关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流行。近年来,对APOBEC3(apolipoprotein B mRNA... 20世纪70年代,已有研究证明逆转录病毒可诱发动物白血病,后续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有大量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但是仅在局部地区有逆转录病毒相关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流行。近年来,对APOBEC3(apolipoprotein B mRNA 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 3)成员的深入研究阐释了人类对逆转录病毒诱发白血病的抵御机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人群中广泛传播,以隐性感染形式长期存在于体内,与部分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部分实体瘤也与EBV相关,表明其致瘤性。其他病毒感染与人类白血病/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部分可能通过复杂、曲折的网络关系间接相关,大部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病毒 病因学 肿瘤病毒 逆转录病毒
下载PDF
含笑内酯通过促进自噬增强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齐春胜 张庆怀 +5 位作者 祁麟 章萍 崔纪芳 张伟华 苏延军 张春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研究含笑内酯(micheliolide,MCL)对结直肠癌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P)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μmol/L MCL、100μmol/L OxP单独或联合处理结直肠癌HCT116、Lovo细胞,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分别检测对细... 目的:研究含笑内酯(micheliolide,MCL)对结直肠癌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P)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μmol/L MCL、100μmol/L OxP单独或联合处理结直肠癌HCT116、Lovo细胞,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分别检测对细胞活力和体外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HCT116细胞转染GFP-LC3慢病毒后采用2、5μmol/L MCL分别处理24 h,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MCL诱导HCT116细胞中自噬小体聚集情况,WB检测MCL对LC3B-Ⅰ、LC3B-Ⅱ、p62和STAT3表达的影响;Autodock Version构建MCL和STAT3的分子对接模型。结果:2μmol/L MCL联合100μmol/L OxP后,可以导致结直肠癌HCT116和LoVo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均P<0.01),使HCT116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1);2、5μmol/L MCL处理组HCT116细胞自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LC3BⅡ/Ⅰ比例为对照组的3.25和5.78倍,p62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25.5%和9.8%,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为对照组的2.18和3.87倍;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CL可能和STAT3蛋白在体内直接结合。结论:MCL可能通过STAT3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自噬,从而增强其对OxP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含笑内酯 奥沙利铂 自噬 STAT3
下载PDF
消减免疫法制备抗HL60、HL60/ADR表面抗原差异抗体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思楣 俞云 +7 位作者 佘鸣 邵晓枫 师锐赞 彭洪薇 林阳 张秀丽 张砚君 熊冬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建立可特异识别HL60和HL60/ADR细胞膜表面差异蛋白的抗体库,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Cp诱导的消减免疫法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杂交瘤技术制备可特异识别两种细胞差异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FACS和激光共... 目的:建立可特异识别HL60和HL60/ADR细胞膜表面差异蛋白的抗体库,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Cp诱导的消减免疫法免疫BALB/c小鼠,采用传统杂交瘤技术制备可特异识别两种细胞差异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FACS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其和两种靶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和差异性。结果:获得51株候选的差异抗体,成功筛选并纯化其中一株单抗(5F6)。5F6与可特异稳定的识别HL60/ADR细胞,结合率扣除本底为68.2%,而该抗体与HL60细胞的结合率为17%。结论:SI结合差异筛选的方法是制备差异抗体便捷可行的方法,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与HL60和HL60/ADR细胞膜蛋白结合有特异性和差异性,实验中所获得的单抗是寻找肿瘤耐药的新靶点和发现肿瘤耐药新机制的工具,为研究这些问题开拓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减免疫 肿瘤耐药 单克隆抗体 差异识别
下载PDF
人血清结合珠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秀荣 孙雪 +1 位作者 任怡然 高瀛岱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0期89-93,共5页
目的:对人血清结合珠蛋白(Hp)的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分析预测人血清Hp,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血清Hp的理化性质、跨膜区域、核定位序列、蛋白亲疏水性、信号肽、蛋白二、三级机构、蛋白互作及功能(... 目的:对人血清结合珠蛋白(Hp)的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分析预测人血清Hp,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血清Hp的理化性质、跨膜区域、核定位序列、蛋白亲疏水性、信号肽、蛋白二、三级机构、蛋白互作及功能(GO)注释进行分析预测。结果:人血清Hp由406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为6.13的酸性蛋白,是一种胞内蛋白,不具有跨膜区域,无核酸定位序列,为亲水性蛋白,具有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和延伸链及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预测模型可信度高,拉曼图谱表明预测结构稳定;蛋白互作和GO结果显示,Hp主要在炎性反应、抗氧化作用、细胞凋亡的正向调控、结合游离血红蛋白、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蛋白水解以及细菌防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p与游离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Hp-Hb复合物,阻断血红蛋白诱导的氧化损伤。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得到的人血清Hp预测结构具有可靠性,Hp在炎症反应、抗菌抗氧化作用以及促进血管生成等方便发挥重要功能,是血管内溶血性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珠蛋白 溶血 结合珠蛋白与游离血红蛋白复合物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输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玉萍 滕燕 +2 位作者 任仟 罗鸿博 马凤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286-1291,共6页
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患者极易发生细菌和真菌感染。目前,临床治疗粒细胞缺乏诱发的感染的主要方式是应用广谱的抗细菌和真菌药物,对于抗菌药物耐药或粒细胞缺乏严重的患者,粒... 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患者极易发生细菌和真菌感染。目前,临床治疗粒细胞缺乏诱发的感染的主要方式是应用广谱的抗细菌和真菌药物,对于抗菌药物耐药或粒细胞缺乏严重的患者,粒细胞输注(GTX)可作为1项辅助的治疗措施。尽管很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显示GTX有助于清除感染,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是最新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认为GTX的有效性以及适用的患者仍然不明确。随着新型抗细菌和真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以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帮助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GTX治疗感染的临床应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综述将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GTX的临床应用现状,研究者为明确GTX的剂量、时机、适应证和确切疗效与提高GTX治疗效果所做的努力,并讨论GTX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输注 粒细胞缺乏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抗菌药物耐药
下载PDF
体外培养单个造血干细胞实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乔 纪庆 +7 位作者 王金宏 许静 田晨 程辉 刘延风 张娜 程涛 高瀛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5-438,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一种体外稳定培养单个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的实验方法,在未来筛选可以促进HSC体外扩增的化合物。方法通过配制HSCs体外培养液并结合流式分选技术,我们建立了一种在体外不需要基质细胞支持的,稳定的,高... 目的通过建立一种体外稳定培养单个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的实验方法,在未来筛选可以促进HSC体外扩增的化合物。方法通过配制HSCs体外培养液并结合流式分选技术,我们建立了一种在体外不需要基质细胞支持的,稳定的,高通量培养单个HSC形成一个血细胞集落的实验方法。结果只需培养10~14 d即可观察到化合物对HSC的作用,并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替代人工计数血细胞分化情况,进一步节省人力,具有客观、重复性强的特点,满足了高通量筛选药物的要求,为后续的研究和化合物筛选工作打下基础。为了验证此方法的可靠性,使用BIO(一种通过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3,进而可以促进HSC自我更新的化合物)时,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结论该实验方法在有关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药物筛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HSC培养 流式细胞分选与分析 血细胞涂片 P18 小分子 干细胞扩增
下载PDF
依布替尼的临床应用及相关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蓉蔚 杨仁池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715-719,共5页
依布替尼(Ibrutinib)是一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和白细胞介素-2诱导型T细胞激酶(interleukin-2-inducible T-cell kinase,ITK)的活性,损害B细胞和... 依布替尼(Ibrutinib)是一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和白细胞介素-2诱导型T细胞激酶(interleukin-2-inducible T-cell kinase,ITK)的活性,损害B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BTK是表达于多种造血细胞、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细胞的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信号激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布替尼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白细胞介素-2诱导型T细胞激酶 BTK抑制剂 ITK抑制剂
原文传递
Twist-1通过MPL促进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耐药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艳萍 王楠 +6 位作者 郭丹 赵杨杨 刘晓燕 尹静 任倩 林永敏 马小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8-594,共7页
目的:检测Twist-1与骨髓增生性白血病病毒癌基因(myeloproliferative leukemia virus oncogene,MPL)在髓系白血病患者和髓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Twist-1是否通过MPL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耐药发挥促进作用。方... 目的:检测Twist-1与骨髓增生性白血病病毒癌基因(myeloproliferative leukemia virus oncogene,MPL)在髓系白血病患者和髓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Twist-1是否通过MPL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耐药发挥促进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初次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的骨髓标本41例(其中AML 23例、CML 18例),用Real-time PCR检测AML、CML患者以及髓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Twist-1和MPL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构建MPL过表达载体,制备慢病毒并感染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U937,通过细胞计数实验、集落形成实验以及药物敏感实验评价其对白血病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能力以及耐药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Twist-1是否通过MPL发挥白血病促进作用。结果:在U937和K562细胞中过表达Twist-1明显增加MPL蛋白水平(P<0.05),敲降Twist-1后MPL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AML、CML患者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Cs)中Twist-1 mRNA表达与MPL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过表达MPL使K562和U937细胞对化疗药物柔红霉素及伊马替尼的敏感性显著降低(P<0.01),且提高K562-MPL、U937-MPL的细胞增殖、集落形成数目(均P<0.01);干扰Twist-1并过表达MPL显著降低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均P<0.01)。结论:Twist-1通过MPL促进AML、CML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st-1基因 MPL基因 髓系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存活
下载PDF
定量多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卵巢癌研究中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宇婷 胡林萍 +3 位作者 鞠宝辉 袁卫平 程涛 郝权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定量多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QM-FISH)在卵巢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缺口平移法,制作出Spectrum Green:c-myc,Pro-moFluor-555:Rb1,PromoFluor-590:Chk2,HyPer5:p53,PromoFluor-415:BRCA1五色荧光探... 目的:初步探索定量多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QM-FISH)在卵巢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缺口平移法,制作出Spectrum Green:c-myc,Pro-moFluor-555:Rb1,PromoFluor-590:Chk2,HyPer5:p53,PromoFluor-415:BRCA1五色荧光探针。采集卵巢癌腹水标本制片后固定细胞并进行QM-FISH检测。测量平均荧光信号强度、背景信号强度及荧光信号分裂率。结果:Spectrum Green、Cy3 v1(PromoFluor-555)、TexasRed(PromoFluor-590)、Zeiss CY5 Custom(HyPer5)、Zeiss(PF415)滤光片下观察,QM-FISH荧光信号/背景信号比值分别为12.8±0.2,8.8±0.4,3.8±0.5,5.0±0.4,9.0±0.2。荧光信号分裂率分别为(8.5±1.6)%,(12.4±1.4)%,(15.3±2.6)%,(14.4±2.2)%,(11.9±2.4)%。结论:QM-FISH技术可以成功应用于卵巢癌的研究,是研究卵巢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确认肿瘤标本特异性等位基因失衡极其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荧光 卵巢肿瘤 细胞遗传学 比较基因组杂交 基因扩增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吕翠翠 沈俊 邓琦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12期1132-1136,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技术介导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虽然已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实体瘤治疗中却进展缓慢。相比T细胞,巨噬细...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技术介导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虽然已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实体瘤治疗中却进展缓慢。相比T细胞,巨噬细胞在实体瘤微环境中不仅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而且具有促进抗原提呈和增强T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因此CAR巨噬细胞(CAR-M)在实体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CAR-M的细胞来源,CAR-M载体的构建和传递及CAR-M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CAR-M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巨噬细胞 人多能干细胞 实体瘤 吞噬作用
下载PDF
mirRNA质粒和RAN干扰技术下调人脐血干细胞基因的研究
19
作者 顾海慧 李彦欣 +1 位作者 钱宝华 程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miR)30为基础的shRNA干扰技术能否有效下调人脐血干细胞的基因。方法应用不同的第2代慢病毒包装质粒在293T细胞中包装病毒,检测病毒滴度和人脐血CD34+细胞转染效率。结果第2代慢病毒包装质粒可在人293T细胞中产生高滴... 目的探讨microRNA(miR)30为基础的shRNA干扰技术能否有效下调人脐血干细胞的基因。方法应用不同的第2代慢病毒包装质粒在293T细胞中包装病毒,检测病毒滴度和人脐血CD34+细胞转染效率。结果第2代慢病毒包装质粒可在人293T细胞中产生高滴度病毒(2×106TU/mL以上)。与包装质粒pCMV-dR8.91(6.8%~17.4%,平均14.2%)相比,pCMV-dR8.74(psPAX2)(12.3%~31.8%,平均26.5%,P<0.05)产生的病毒转染脐血干细胞的效率更高。结论应用shRNAmir和RNA干扰技术可有效下调人脐血CD34+细胞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嵌入microRNA的短链发夹RNA 脐血
下载PDF
超微量蛋白分析仪在微量树突细胞中ERK蛋白及其磷酸化修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任怡然 程雪莲 +6 位作者 梁昊岳 白杨 杨晚竹 于文颖 陈婷 付伟超 郭丹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建立利用超微量蛋白分析仪检测微量细胞样品中低丰度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及其磷酸化修饰的应用方法,为在科研工作中应用该仪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配制样品溶液,上样、分离、固定、免疫杂交和软件定量等实验步骤,进行化学... 目的:建立利用超微量蛋白分析仪检测微量细胞样品中低丰度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及其磷酸化修饰的应用方法,为在科研工作中应用该仪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配制样品溶液,上样、分离、固定、免疫杂交和软件定量等实验步骤,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对不同数目树突状细胞中ERK蛋白及其磷酸化修饰的定性及定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微量蛋白分析仪能够检测到低至2000个细胞中的目的蛋白并获得定量数据,该仪器还能够有效分辨出20000个细胞中ERK蛋白不同形式的磷酸化修饰。结论:超微量蛋白分析仪有效完成了对低丰度细胞外调节蛋白以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量蛋白分析仪 微量细胞 翻译后修饰 定量 化学发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