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腺癌细胞原代培养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艳芬 田海梅 +8 位作者 陈国际 曹冬艳 刘毅 李茉 王小兵 刘朝阳 梁智 程冬婉 张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研究乳腺癌药物敏感性的异质性以及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用ATP-TCA检测114例乳腺癌标本对13种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结果:个体之间的药物敏感性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单药... 目的:探讨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研究乳腺癌药物敏感性的异质性以及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用ATP-TCA检测114例乳腺癌标本对13种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结果:个体之间的药物敏感性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单药中有效的药物为紫杉醇、长春瑞滨、表阿霉素、丝裂霉素和阿霉素,敏感率分别为73·3%、64·1%、62·3%、49·9%和40·0%。联合用药(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的敏感率高于单药。结论:乳腺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存在着异质性。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可用于为乳腺癌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 乳腺癌 化疗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2012-2013年中国城市人群大肠癌筛查结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任建松 石菊芳 +5 位作者 张洪召 刘骞 张月明 邹霜梅 张凯 代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1-443,共3页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25.3万例,死亡13.9万例,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5位[11。而在中国城市人口中,大肠癌发病率已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大肠癌由于具有明确的癌前病变,并且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发...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25.3万例,死亡13.9万例,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5位[11。而在中国城市人口中,大肠癌发病率已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大肠癌由于具有明确的癌前病变,并且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因此非常适宜进行早诊早治。开展大肠癌筛查是降低大肠癌病死率最有效的手段。目前,许多国家在人群中开展了大肠癌筛查工作。我国不同地区也先后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大肠癌筛查,如浙江海宁和嘉善、北京、上海等。2007年,我国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在全国20余个农村现场开展大肠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城市人群 筛查结果 中国 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结肠镜检查 癌筛查
原文传递
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4
3
作者 王宝娜 王翔 +5 位作者 王靖 宣立学 王仲照 王昕 高纪东 张海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Ki67指数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18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Ki67指数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918例女性乳... 目的探讨Ki67指数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18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Ki67指数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9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Ki67指数为0.9%-95%,平均为27.8%。以Ki67指数14%为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Ki67指数≤14%者263例(28.6%),Ki67指数〉14%者655例(71.4%)。患者年龄、肿瘤T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均与Ki67指数有关(均P〈0.05)。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的Ki67指数分别为30.44%、36.77%和47.40%,均高于Luminal A型(21.36%,P〈0.01)。三阴性乳腺癌Ki67指数(47.40%)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24.79%,P〈0.001)。结论Ki67指数与患者年龄、肿瘤T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分级、ER状态、PR状态和HER-2状态均有关,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预后 基因表达 KI67
原文传递
大肠癌筛查现况与展望 被引量:30
4
作者 郭春光 刘骞 代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7-380,共4页
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4大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肠腺瘤是大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疾病,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发生恶性转变。积极开展无症状人群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患者,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当前,... 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4大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肠腺瘤是大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疾病,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发生恶性转变。积极开展无症状人群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患者,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当前,粪便隐血试验和乙状结肠镜检查是最常采用的大肠癌筛查手段,研究显示,两者都能够降低大肠癌死亡率。结肠镜的筛查价值尚待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我国大肠癌筛查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获得了大量具有中国人群特点的大肠癌筛查经验。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中国大肠癌诊疗共识为规范性实施癌症筛查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镜检查 筛查 粪便隐血试验 结肠镜检查
原文传递
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贫血状况的多中心临床调查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于健春 葛军娜 +11 位作者 唐云 吴健雄 肖刚 于波 尉承泽 王岩 梁斌 康维明 杨华 郑朝旭 王文跃 马志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明确胃、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肿瘤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及其治疗现状.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9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市8家综合医院明确诊断为胃、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患者共262例,检测术前、术后7 d空腹静脉血血红蛋白、血清铁... 目的 明确胃、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肿瘤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及其治疗现状.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9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市8家综合医院明确诊断为胃、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患者共262例,检测术前、术后7 d空腹静脉血血红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肿瘤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结果 在131例胃癌患者中,手术前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为36.6%,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52.1%,其中贫血患者平均年龄高于无贫血患者年龄[(62±11)岁比(57±12)岁,P<0.05];手术后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升至72.6%,明显高于术前(P<0.05).131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为37.4%,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61.2%,其中45%贫血患者结肠肿瘤部位为右半结肠癌;手术后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76.7%,P<0.05).消化道肿瘤性贫血的术前治疗率为10.3%,术后治疗率为22.7%,半数以上的肿瘤性贫血患者接受了输血治疗.结论 胃、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及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高,主要病因为缺铁性贫血.老年患者、右半结肠癌患者中贫血发生率高.贫血患者接受治疗比例较低,需要建立系统的肿瘤性贫血治疗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结直肠肿瘤 贫血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25
6
作者 韩少良 崔向东 邵永孚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7期423-425,共3页
目的 探讨残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合理的根治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 1979年 3月至 1997年 9月收治的 6 4例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结果 本组残胃癌患者 6 4例 ,占同期手术病人的 2 1%。其中包括治... 目的 探讨残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合理的根治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 1979年 3月至 1997年 9月收治的 6 4例残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结果 本组残胃癌患者 6 4例 ,占同期手术病人的 2 1%。其中包括治愈性切除者 30例 ,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第 1组 5 9 1% (13/ 2 2 )、2组 33 3% (6 / 18)、3组 80 0 % (2 4/ 30 )、4组 46 7% (7/ 15 )、7组 2 5 0 %(3/ 12 )、8组 36 4% (4 / 11)、9组 40 0 % (6 / 15 )、10组 6 0 0 % (6 / 10 )、11组 72 3% (8/ 11)、12组 33 3 %(12 / 36 )、13组 11 1% (4 / 36 )、16组 2 1 4% (3/ 14)、111组 5 0 % (1/ 2 )及空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 16 7%(3/ 18)。本组病例中仅行开腹探查的 6例患者均于 1年内死亡 ,而治愈性切除病例 (n =30 )的 1、3、5年生存率明显好于非治愈性切除病例 (n =2 8)〔10 0 %对 82 1% ,73 3 %对 32 1% ,36 7%对 3 6 %(χ2 值分别为 10 5 6、11 6 7、7 76 ,P <0 0 1)〕。结论 ①B Ⅰ式重建残胃癌病例的切除范围包括胃十二指肠吻合口 ,并清除第 1、2、3、4、7、8、9、10、11组淋巴结 ,必要时一并清除第 12、14、13组淋巴结 ;②B Ⅱ式重建残胃癌病例的切除范围包括胃肠吻合口左右的口、肛侧空肠各 10cm ,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残端癌 外科手术 肿瘤转移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靖 高继东 邵永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 (PD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 1983~1997年间外科手术治疗的PDC 2 2例。腹痛及上腹部不适 11例、黄疸 5例、恶性呕吐 4例、上腹部胀满感 2例 ,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超及CT扫描诊断正确率...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 (PD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 1983~1997年间外科手术治疗的PDC 2 2例。腹痛及上腹部不适 11例、黄疸 5例、恶性呕吐 4例、上腹部胀满感 2例 ,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超及CT扫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0 0 % ( 9/ 10 )、86 7% ( 13/ 15 )、33 3% ( 4/ 12 )及 5 8 3% % ( 7/ 12 )。本组 2 2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 ,包括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PD) 12例、节段性肠管切除术 (SR) 4例及短路手术 6例。 结果 PDC无特异临床表现 ,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本组随访率为 86 4% ( 19/ 2 2例 ) ,无肿瘤残留的根治性切除病例 (包括PD 12例及SR 4例 ,1例PD患者失访 )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7% ( 13/ 15 )、46 7% ( 7/ 15 )及 2 6 7% ( 4/15 )。PD组 5年生存率为 2 7 3% ( 3/ 11)、SR组 4例患者 5年后存活 1例 ,而短路手术者 ( 2例失访 )无一例生存超过 1年 ,2者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χ2 =6 84,P <0 0 1)。 结论 根治性外科切除治疗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生存率 节段性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慧明 宣立学 +2 位作者 高纪东 张保宁 赵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6-510,共5页
目的比较三阴性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丰富三阴性乳腺癌的防治资料,为乳腺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病例,选择接受手术治疗、资料完整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明确判定受体状况的40... 目的比较三阴性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丰富三阴性乳腺癌的防治资料,为乳腺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病例,选择接受手术治疗、资料完整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明确判定受体状况的408例患者进行分析。通过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比较,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组资料中确认三阴性乳腺癌77例,占乳腺癌患者的18.9%(77/408)。所有患者中位随访64个月(3~79个月)。408例病例中,复发或转移58例,死亡51例,三阴性乳腺癌中复发或转移19例,死亡1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较轻,肿瘤体积较大,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显著性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均〈0.05)。生存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3年和5年总生存率(86.4%和77.7%)均显著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3.4%和87.9%)(P均〈0.0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78.4%和72.8%)均显著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2.4%和85.8%)(P均〈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预后比非三阴性乳腺癌差,需要进一步开展三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肝脾联合切除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3
9
作者 蔡建强 胡敬群 +5 位作者 毕新宇 赵建军 车旭 解世亮 邵永孚 赵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脾联合切除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 0 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5 7例行肝脾联合切除术 (A组 ) ,4 5例行单纯肝切除术 (B组 )。结果 A、B两组术中出血及... 目的 探讨肝脾联合切除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 0 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5 7例行肝脾联合切除术 (A组 ) ,4 5例行单纯肝切除术 (B组 )。结果 A、B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术后血小板、白细胞的回升及与肝硬化预后相关的指标谷氨酰转肽酶 (GGT)数值的改善 ,A组明显好于B组 (P <0 0 5 )。两组 1、3、5年复发率分别为 2 7 1 %、4 8 6 %、6 9 3%及4 1 2 %、5 0 0 %、77 9% ;生存率分别为 92 6 %、5 9 1 %、4 1 8%及 80 3%、4 3 9%、2 9 1 % ,两组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 ,但A组的生存情况均好于B组 ,而且A组复发患者的平均带瘤生存期 (1 2 9个月 )亦明显长于B组 (6 3个月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联合切除术 肝癌 合并症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远期疗效 术中出血
原文传递
湿润愈合理论应用于结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23
10
作者 樊冬霞 聂红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结肠造口 皮肤粘膜分离 护理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宏 蔡建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7-530,共4页
原发性肝癌位居我国癌症死因前列。综合治疗被认为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惟一途径,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包括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局部消融、放疗和全身治疗在内的常见非手术治疗方式的现状和进展做一概述。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放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槐耳颗粒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阎涛 毕新宇 +8 位作者 方仪 周健国 赵建军 黄振 周海涛 李聪 李原 赵平 蔡建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外科治疗的1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槐耳颗粒分为治疗组(A组,87例,术后加用槐耳颗粒,60g/d,服用时间大于6个...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外科治疗的1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槐耳颗粒分为治疗组(A组,87例,术后加用槐耳颗粒,60g/d,服用时间大于6个月)和对照组(B组,88例,术后未服用槐耳颗粒)。结果全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9%、73.9%、56.0%。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8.1%、48.4%、40.2%。其中治疗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8%、79.3%、6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68.3%、46.6%(P=0.038)。另外,治疗组患者复发后1、3、5年带瘤生存率为78.6%、46.9%、38.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16.8%、12.6%(P=0.040)。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是否服用槐耳颗粒、是否合并肝炎以及肝硬化程度和脉管瘤栓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围手术期输血以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术后是否服用槐耳颗粒以及病理类型是影响带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辅助槐耳颗粒治疗可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延长复发后生存时间,从而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总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槐耳颗粒 转移复发
原文传递
放射性粒子^(125)I与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靶向治疗复发性直肠癌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力军 高宏 +5 位作者 封国生 刘璐 童冠圣 单毅 吕大鹏 杜伟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12-613,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北京铁路总医院自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3年 8月 ,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 19例 ,均为直肠癌Mile’s术后盆... 目的 探讨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北京铁路总医院自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3年 8月 ,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 19例 ,均为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复发病人。在治疗计划指导下 ,交替植入 5 FU缓释化疗粒子和放射性12 5I粒子。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 (Matchedperipheraldose ,MPD)为 90~ 130Gy。平均每例使用12 5I粒子 11粒 ,5 FU6 0 0mg。结果  19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 ,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经盆腔摄片证实放射性粒子的位置无变化。疼痛缓解率为 85 7% (12 / 14 ) ,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 5~ 9d。于术后 3~ 6个月CT复查肿瘤变化 ,提示瘤体不同程度缩小 ,其中 2例完全缓解 ,12例部分缓解 ,4例稳定 ,局部控制率为 74 %。随访 6~ 2 8个月 ,中位生存期为 17个月 ,最长 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 2 6个月 ,现仍存活。 1例术后 6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 放射性12 5I粒子和 5 F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具有安全、微创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复发性 放射性粒子 缓释化疗 肿瘤 联合应用 5-FU 结论 指导 有效手段
原文传递
控制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后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黎明 吴凡 +5 位作者 吴健雄 荣维淇 余微波 安松林 刘发强 冯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在控制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后,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阻断下R0切除、失血量〈800ml、无围手术期输血的28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复发123例,中位无复发时间为36... 目的探讨在控制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后,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阻断下R0切除、失血量〈800ml、无围手术期输血的28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复发123例,中位无复发时间为36个月,其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4.9%、49.3%和34.3%。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直径、多发病灶、卫星结节、分化程度、脉管瘤栓、包膜侵犯、术后肝功能不全、术前介入治疗、术后介入治疗与HCC患者的术后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卫星结节、脉管瘤栓、分化程度和术后肝功能不全为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在至少具有一个高危复发因素的158例患者中,是否接受术前、术后介入治疗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控制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后,肿瘤特征是HC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术前、术后介入治疗不能使完整切除肿瘤的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乳房再造和胸壁修复同时应用血管化的淋巴移植修复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被引量:18
15
作者 穆兰花 张寒 +16 位作者 陈茹 辛敏强 栾杰 穆大力 刘春军 吉恺 扈杰杰 孙晶晶 宣立学 荣永婴 郑立平 汤鹏 钟晓捷 吴煌福 邹天宁 杨庄青 Corrine Becker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皮瓣携带血管化淋巴游离移植的要点,评价乳腺癌术后胸壁修复、乳房再造同时行淋巴移植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单侧... 目的探讨腹部皮瓣携带血管化淋巴游离移植的要点,评价乳腺癌术后胸壁修复、乳房再造同时行淋巴移植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单侧上肢淋巴水肿。在乳腺癌术后行胸壁修复、乳房再造的同时采用腹部皮瓣携带血管化淋巴游离移植治疗上肢淋巴水肿。结果所有患者的皮瓣成活良好,1例患者出现了胸壁切口延迟愈合。所有患者均自觉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缓解。结论应用腹部皮瓣携带血管化淋巴游离移植行乳腺癌术后胸壁修复、乳房再造的同时治疗上肢淋巴水肿,术后配合弹力绷带等辅助治疗,是对乳腺癌术后乳房形态及上肢功能双重修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再造 血管化的淋巴移植 淋巴水肿 治疗
下载PDF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外科治疗特点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靖 韩少良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2年第4期297-299,共3页
回顾近年文献 ,综述残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合理的根治术式 ,认为残胃癌的淋巴结清除范围应为 :①B Ⅰ式重建残胃癌切除范围为第 1、2、3、4sa、4sb、7、8a、9、10、11组淋巴结 ,必要时清除第 12、14、13、8p淋巴结 ;②B Ⅱ式重建残... 回顾近年文献 ,综述残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合理的根治术式 ,认为残胃癌的淋巴结清除范围应为 :①B Ⅰ式重建残胃癌切除范围为第 1、2、3、4sa、4sb、7、8a、9、10、11组淋巴结 ,必要时清除第 12、14、13、8p淋巴结 ;②B Ⅱ式重建残胃癌切除范围为胃肠吻合口附近口侧及肛侧空肠各 10cm ,同时清除空肠系膜淋巴结 ;③食管受累有望根治性切除病例应开胸并清除第 19、2 0、111、110及 10 8组淋巴结。残胃癌施行治愈性切除可获得较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淋巴结转移 根治术 生存率 淋巴引流
下载PDF
甲胎蛋白水平与肝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毕新宇 阎涛 +5 位作者 赵宏 赵建军 李智宇 黄振 周健国 蔡建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2645-2649,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表达水平与外科治疗后的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79例外科治疗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应用ROC曲线获得中国医...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表达水平与外科治疗后的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79例外科治疗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应用ROC曲线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HC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的临界值为18.98 μg/L,此时AFP灵敏度为54.6%,特异度为82.0%.AFP阴性组(AFP <20 μg/L)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77.3%和58.9%;AFP阳性组(AFP≥20 μg/L)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64.5%和49.6% (P =0.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无临床症状、无腹水、小肝癌(直径≤5 cm)、肿瘤单发、血清AFP低水平表达、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低水平表达、病理分化程度好、病理无脉管瘤栓、无/轻度肝硬化、Child-Pugh A级、无围手术期输血、无腹腔淋巴结转移、无大血管侵犯以及无肿瘤破裂或肝外侵犯是肝癌患者术后较好的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临床症状、年龄、肿瘤数目、血清AFP表达水平、血清ALP表达水平、Child-Pugh分级、病理脉管瘤栓、有无腹腔淋巴结转移、有无大血管侵犯、有无肿瘤破裂或肝外侵犯以及术中输血是影响HC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以阈值1、2、3、5年为界,将总病例分为生存时间大于阈值组及小于阈值组,秩和检验结果表明:血清AFP低表达(18.3 ~23.9μg/L)具有较好的预后,血清AFP> 59.3 μg/L患者预后较差,AFP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并且血清AFP越高表达患者预后越差(P=0.001).结论 AFP高表达预示着肿瘤生物学行为较差、肿瘤负荷较大、肝脏背景较差、手术难度和风险及输血比例增加.血清AFP阴性表达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血清AFP表达浓度越高预示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甲胎蛋白 预后 肝硬化
原文传递
45例残胃癌诊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许东奎 赵平 +3 位作者 王成峰 邵永孚 蔺宏伟 田艳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45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残胃癌位于吻合口28例,贲门9例,其它部位8例;组织学类型:未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36例;中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45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残胃癌位于吻合口28例,贲门9例,其它部位8例;组织学类型:未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36例;中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1例。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8.8%、47.2%;非根治性切除组非治愈性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25.0%和0。未切除的10例患者,均于2年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2个月。各期病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100.0%、Ⅱ期75.0%、Ⅲ期17.8%、Ⅳ期0。结论:残胃癌多发生于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癌的预后与病理分期和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临床病理 预后分析
下载PDF
新辅助治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及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边志民 王成锋 +1 位作者 田艳涛 赵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98-701,共4页
目的:分析新辅助治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及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收治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其中新辅助治疗后再手术组34例(A组),与同期直肠癌直接手术组146例(B组)进行对照,... 目的:分析新辅助治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及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收治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其中新辅助治疗后再手术组34例(A组),与同期直肠癌直接手术组146例(B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1年随访情况。结果:A、B两组肿瘤切除率为100%及89%,R0切除率为97.1%及82.9%,保肛率为73.5%及54.8%,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9%及4.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A、B两组局部复发分别为0及16例,肝转移例数分别为1例及5例。结论:新辅助治疗可明显提高进展期直肠癌的肿瘤切除率、R0切除率及保肛率,并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对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治疗 直肠癌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模式的规范化实施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业繁 蔡建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6-399,共4页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病人诊治中常见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病人的预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需要综合外科、化疗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等多学科的意见。针对该方面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病人诊治中常见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病人的预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需要综合外科、化疗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等多学科的意见。针对该方面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开展,然而其运作流程尚无统一的共识和规范。明确参与人员资质、合理选择讨论对象、规范MDT流程制度、保持MDT的先进性对于结直肠癌MDT更好的开展意义重大。MDT的规范化实施将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诊治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