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叉学科代码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规范化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1
作者 杨桦 付蕾 曹婧文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6期726-731,共6页
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规范使用交叉学科的代码分类体系对于规范人才培养和提高管理效率至关重要。目前,交叉学科存在“同一学科多个代码”的现象,这不利于高校研究生的规范化管理。本文聚焦于生物医学工程这一交叉学科,通过对比中美两国... 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规范使用交叉学科的代码分类体系对于规范人才培养和提高管理效率至关重要。目前,交叉学科存在“同一学科多个代码”的现象,这不利于高校研究生的规范化管理。本文聚焦于生物医学工程这一交叉学科,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交叉学科代码管理的现状,从学科代码应用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交叉学科的管理规律。梳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多种代码的成因,并分析这些代码在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环节的复杂现状。此外,还初步探讨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代码的设置和管理方案,提出了交叉学科代码分类的改进措施和规范人才培养的新设想,以提高医学教育管理的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 学科代码 招生代码 学科目录 规范化培养
原文传递
呼吸病学标准医学术语在电子病历中的使用情况调研 被引量:2
2
作者 商涛 程瑶 +2 位作者 陈禄明 邓立宗 蒋太交 《中国科技术语》 2021年第4期53-59,共7页
调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呼吸病学名词在电子病历中的使用情况。通过观察疾病、体征或症状类标准医学术语及其关联的同义词在呼吸疾病电子病历中的分布,发现标准医学术语在使用频次上高于非标准医学术语,但整体而言,同一... 调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呼吸病学名词在电子病历中的使用情况。通过观察疾病、体征或症状类标准医学术语及其关联的同义词在呼吸疾病电子病历中的分布,发现标准医学术语在使用频次上高于非标准医学术语,但整体而言,同一医学概念在不同来源的病历中表达多样,标准化程度不高。此外,《呼吸病学名词》收录的标准医学术语及其同义词对电子病历中所使用的医学术语覆盖度偏低,需要扩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医学术语 电子病历 术语覆盖度 术语标准化 术语挖掘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FNDC10通过增强STAT3活化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兆龙 张滨 杨乐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Ⅲ型域包含蛋白10(FNDC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FNDC10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通过qPCR检测FNDC10在正常永生化乳腺细胞(MCF-10A)和乳腺癌...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Ⅲ型域包含蛋白10(FNDC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FNDC10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通过qPCR检测FNDC10在正常永生化乳腺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BT549、MDA-MB-468、HCC1806和HCC1937)中的表达水平。选取MCF-7和MDA-MB-231细胞转染FNDC10 siRNA或对照siRNA后进行功能实验:CCK-8实验检测FNDC10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对乳腺癌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B法检测转移相关分子和细胞信号通路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FNDC1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FNDC10在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内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乳腺细胞(P<0.01或P<0.05)。敲低FNDC10表达抑制了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1或P<0.05)。机制研究表明,干扰FNDC10表达抑制了乳腺癌细胞中STAT3的活化(P<0.01或P<0.05),促进了细胞EMT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P<0.05),抑制了EMT进程。结论:FNDC10通过增强STAT3信号通路活化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EMT进程,从而促进乳腺癌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Ⅲ型域包含蛋白10(FNDC10) 乳腺癌 增殖 迁移 STAT3信号通路 EMT
下载PDF
砷剂调控肿瘤细胞命运的机制及激活抗肿瘤免疫的潜力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锦锋 马瑜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113-1119,共7页
中药砷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等血液肿瘤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尽管ATO在体外实验中能高效杀伤多种癌细胞,其单药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获益却... 中药砷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等血液肿瘤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尽管ATO在体外实验中能高效杀伤多种癌细胞,其单药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获益却并不理想,而联合用药以及药物靶向递送等策略也尚未取得突破。ATO药物作用机理复杂,可诱导活性氧的生成、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多种代谢限速酶的活性、引发细胞氧化应激、激活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等。长期以来,ATO的细胞毒性及其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ATO能否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调控抗肿瘤免疫应答尚存在认知空白。本文总结ATO的临床应用现状,归纳了其对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的影响,分析了相关分子机制。此外,基于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理念,本文初步探讨了利用砷剂制备预防型及治疗型肿瘤全细胞疫苗的可能,并展望了该疫苗联合多种免疫治疗策略提升实体瘤疗效的思路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免疫原性死亡 肿瘤疫苗 抗肿瘤免疫
下载PDF
ATF6对骨肉瘤MCA205细胞免疫原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恩厚 李莫寒 +2 位作者 李培培 夏琳 马瑜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14-723,共10页
目的:探讨活化转录因子6(ATF6)对骨肉瘤细胞MCA205免疫原性的影响,初步解析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CA205细胞的Atf6基因,借助CCK-8实验、细胞能量代谢检测、流式细胞术、ATP检测试剂盒、干扰素刺激响应元件(ISRE)-... 目的:探讨活化转录因子6(ATF6)对骨肉瘤细胞MCA205免疫原性的影响,初步解析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CA205细胞的Atf6基因,借助CCK-8实验、细胞能量代谢检测、流式细胞术、ATP检测试剂盒、干扰素刺激响应元件(ISRE)-荧光素酶报告细胞实验和qPCR法分别检测野生型(WT)和Atf6^(-/-)MCA205细胞在PBS或衣霉素(Tm)处理后的活力、线粒体耗氧速率(OCR)和胞外酸化速率(ECAR)、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和细胞膜通透性、胞内钙离子动员、胞内外ATP浓度、IFN-a/β分泌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的表达水平。在免疫系统健全的小鼠皮下接种WT或Atf6^(-/-)MCA205细胞,比较两者的成瘤速度、肿瘤组织基因转录图谱、局部抗肿瘤效应T细胞活化有无差异。将WT和Atf6^(-/-)MCA205细胞分别接种于nu/nu小鼠背部两侧皮下,或将Atf6^(-/-)MCA205细胞分别接种于免疫系统健全小鼠和Ifnar^(-/-)小鼠皮下,记录肿瘤生长曲线。分别用Tm预处理的WT和Atf6^(-/-)MCA205细胞对na?ve小鼠(未经免疫刺激的小鼠)进行初次免疫,使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发生初次活化(prime),随后收集引流淋巴结细胞并进行体外再刺激(boost),分析特异性T细胞再次活化有无差异。按照不同的效靶比,将NK细胞与染料标记的WT和Atf6^(-/-)MCA205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杀伤情况。结果:PBS或Tm处理后,WT和Atf6骨肉瘤细胞活力和增殖、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离子霉素触发的胞内钙离子动员、胞内外ATP和IFN-a/β分泌均无显著差异。Tm处理后,Atf6细胞死亡比例低于WT细胞(P<0.01)。在免疫系统健全的小鼠体内,Atf6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WT肿瘤(P<0.05)。然而,在缺乏T细胞的nu/nu小鼠体内,两种肿瘤生长速度的差异显著缩小。与免疫系统健全的小鼠相比,Ifnar^(-/-)小鼠体内Atf6肿瘤的生长速度略快(P<0.05)。Atf6肿瘤内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表达、效应T细胞的活化均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CA205细胞 未折叠蛋白反应 肿瘤免疫原性 活化转录因子6 干扰素 T细胞 NK细胞
下载PDF
Ern1调控肿瘤免疫原性机制的初步探索
6
作者 李莫寒 夏琳 马瑜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7-904,共8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跨膜蛋白IRE1(由Ern1编码)对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和成瘤性的影响与机制。方法:挖掘肿瘤公共数据库中ERN1表达水平和患者生存的关联性。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小鼠肿瘤细胞系MCA205和TC-1的Ern1基因,借助CCK-8、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内质网跨膜蛋白IRE1(由Ern1编码)对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和成瘤性的影响与机制。方法:挖掘肿瘤公共数据库中ERN1表达水平和患者生存的关联性。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小鼠肿瘤细胞系MCA205和TC-1的Ern1基因,借助CCK-8、流式细胞术、ELISA、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皮下植瘤、预免疫-再刺激等实验分析Ern1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和体内成瘤能力、浸润肿瘤的免疫细胞比例、衣霉素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抗肿瘤效应T细胞活化的影响,比较Ern1^(-/-)肿瘤在正常小鼠和Ifnar^(-/-)小鼠体内生长速度的差异。结果:对多个癌种而言,肿瘤组织ERN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时间呈负相关。虽然敲除Ern1不影响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但其在正常小鼠皮下的成瘤能力大幅降低,甚至会自发消退。与野生型相比,Ern1^(-/-)肿瘤内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CD4^(+)T细胞浸润减少。衣霉素诱导内质网应激后,Ern1^(-/-)细胞死亡更多,虽然其HMGB1释放和钙网蛋白暴露有所减少,但IFN-α/β分泌增多,能更强地激活效应T细胞分泌IFN-γ。与正常小鼠相比,Ifnar^(-/-)免疫缺陷小鼠体内Ern1^(-/-)肿瘤生长速度显著加快。结论:Ern1缺失可促进内质网应激肿瘤细胞的Ⅰ型干扰素应答,增强其免疫原性,促进抗肿瘤T细胞分泌IFN-γ,阻碍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折叠蛋白反应 肿瘤免疫原性 干扰素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肿瘤精准靶向免疫治疗的关键:T细胞受体抗原筛选技术
7
作者 朱润棣 李贵登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成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其中,TCR-T疗法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的特异性识别,进而激活过继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全面解析... 过继性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成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其中,TCR-T疗法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pMHC)的特异性识别,进而激活过继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因此,全面解析TCR所靶向的抗原信息有助于提高TCR-T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然而,高效、高通量的TCR抗原筛选技术的缺乏限制了TCR-T疗法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和计算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TCR抗原筛选技术用于解析TCR及其特异性识别的抗原信息。本文从抗原定向筛选、TCR定向筛选以及双向筛选三方面对TCR抗原筛选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系统介绍其优缺点,展望TCR抗原筛选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为未来抗原筛选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细胞受体 抗原 TCR抗原筛选技术 TCR-T疗法
下载PDF
MIT Technology Review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定 陈晓峰 +11 位作者 马建峰 陆剑 钱朝晖 吴爱平 张新波 龚海鹏 江陆斌 张小松 李岩 程学旗 陈薇 单文坡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2-446,共15页
自2001年起,MITTechnologyReview每年都会评选出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不少在当年崭露头角的技术,如今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022年2月23日,MITTechnologyReview评选出的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自2001年起,MITTechnologyReview每年都会评选出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不少在当年崭露头角的技术,如今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022年2月23日,MITTechnologyReview评选出的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包括:终结口令、新冠变异追踪、长时电网储能电池、新冠口服药和除碳工厂等。这些上榜的科学技术突破代表了当前时代科技的发展前沿和未来方向,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些突破性技术的科学价值及其背后的科学故事,《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特邀请各领域著名科学家对“十大突破性技术”中的九项分别进行深入解读,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构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性技术 科学普及 MIT 发展前沿 未来方向 新格局 两翼齐飞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层及其特征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蔡文心 李仕成 +11 位作者 刘一鸣 梁如玉 李静 郭建萍 胡凡磊 孙晓麟 李春 刘栩 叶华 邓立宗 李茹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分层及其特征,为RA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和转归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2021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关节受累部位及数量、关节外表现、合并症...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分层及其特征,为RA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和转归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2021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关节受累部位及数量、关节外表现、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采用统计及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以受累关节部位、有无系统受累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临床分层,并对各亚型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11例RA患者,平均年龄(48.84±15.17)岁,其中女性346例(84.2%)。患者被分为小关节型(74,18.0%)、全关节型(154,37.5%)、系统型(100,24.3%)、重叠型(83,20.2%)4个亚型。小关节型者无中大关节受累,其中35.1%有系统表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较其他亚型低,而IgA及IgG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高;全关节型者中大关节和小关节均可受累,关节外表现少见,晨僵发生率和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亚型,而ESR及CRP水平相对较高;系统型者以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和口、眼干燥症状常见,病情活动指数高;重叠型至少合并另一种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桥本甲状腺炎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最为常见,与其他亚型相比,女性多见,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症和斑点型ANA为其特征。结论: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可初步将其分为小关节型、全关节型、系统型、重叠型4个亚型,各有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RA和为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分层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