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一荻 吴欢 +6 位作者 陈德福 赵洪友 曾晶 谭一舟 王颖 邱海霞 顾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1-255,261,共6页
背景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四大最常见癌症,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和生殖健康。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持续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和宫颈鳞状... 背景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四大最常见癌症,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和生殖健康。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持续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目的探讨女性HR-HPV感染型别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关系。方法依托解放军总医院大数据中心,提取2009年1月-2019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基于基因扩增及导流杂交技术的HPV分型检测并于180 d内行宫颈组织病理活检,且组织病理学排除宫颈癌的北京地区患者资料。结果1)共纳入28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HPV阳性262例(93.57%);组织病理确诊为SIL279例(99.64%),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IL,HSIL)的患者125例(44.6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IL,LSIL)154例(55%)。2)HSIL和LSIL的年龄分布最高组均为35~49岁。3)HSIL和LSIL中最常感染的5种HR-HPV基因依次为HPV16、HPV58、HPV52、HPV18、HPV56。4)HSIL和LSIL均以单一HPV感染为主,且单一和多重感染HPV的占比在HSIL与LSIL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中,女性HSIL/LSIL发病的高峰年龄为35~49岁。HPV16、HPV58和HPV52是最主要的HR-HPV基因型,以上三型患者应纳入高危人群管理,防止病变进展。多重HR-HPV感染并不会增加罹患HSIL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组织病理
下载PDF
光影响生物节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范晓静 陈德福 +3 位作者 曾晶 王颖 张雁磊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生物体的各种行为、生理过程都呈现昼夜节律变化,这种生物节律受到生物钟的调控,可在没有外界信号刺激时自主振荡。光不仅用于视网膜成像,还能影响生物节律。光通过视网膜-下丘脑通路调节生物钟,使生物节律与外界环境的明暗周期同步。... 生物体的各种行为、生理过程都呈现昼夜节律变化,这种生物节律受到生物钟的调控,可在没有外界信号刺激时自主振荡。光不仅用于视网膜成像,还能影响生物节律。光通过视网膜-下丘脑通路调节生物钟,使生物节律与外界环境的明暗周期同步。研究表明光引发的生物节律紊乱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糖尿病、肥胖症及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增加有关,通过光照调节生物节律为这些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介绍了生物节律系统的生理特点,总结了异常光照引发的生物节律紊乱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节律 生物钟 非视觉效应 光疗 时间生物学
原文传递
40 Hz白光经眼无创光疗的光参数对正常人脑波夹带的影响
3
作者 赵越 曾晶 +3 位作者 肖健 张敏 谭一舟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61-67,118,119,共9页
目的探索40 Hz白光经眼无创光疗的色温、光源面积、照度三种光参数对诱导正常人脑波夹带响应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30名,在距离受试者双眼10 cm处进行不同光参数的40 Hz白光刺激,包括(1)不同色温(3500 K、5200 K和7100 K),照度均... 目的探索40 Hz白光经眼无创光疗的色温、光源面积、照度三种光参数对诱导正常人脑波夹带响应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30名,在距离受试者双眼10 cm处进行不同光参数的40 Hz白光刺激,包括(1)不同色温(3500 K、5200 K和7100 K),照度均为400 lux、光源面积均为20 cm×40 cm;(2)不同光源面积(2.5 cm×5 cm、5 cm×10 cm、10 cm×20 cm和20 cm×40 cm),照度均为400 lux、色温均为3500 K;(3)不同照度(100 lux、200 lux和400 lux),色温均为3500 K、光源面积为均20 cm×40 cm,每部分试验纳入受试者10名,对于同一名受试者,每种光参数试验每次刺激时长1 min,重复刺激5次,刺激顺序随机。受试者在接受光刺激的同时实时采集前额极(frontal pole,Fp),包括左额极(Fp1)、额极中点(Fpz)、右额极(Fp2)三处的脑电信号,使用傅里叶变换分析脑电信号数据,将光刺激与静息无光刺激时40 Hz脑电振幅的比值作为衡量该试次脑波夹带响应度的指标,以评估40 Hz经眼无创光疗的不同光参数诱导脑波夹带的响应度。结果(1)色温3500 K的40 Hz白光刺激在三个监测部位诱发的脑波夹带响应度均强于色温5200 K和7100 K(P<0.05),色温5200 K的40 Hz白光刺激诱发的脑波夹带响应度强于色温7100 K,但仅在Fpz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光源面积5 cm×10 cm的40 Hz白光刺激诱发的脑波夹带响应度强于光源面积2.5 cm×5 cm(P<0.05),光源面积10 cm×20 cm和20cm×40 cm的40 Hz白光刺激诱发的脑波夹带响应度强于光源面积2.5 cm×5 cm和光源面积5 cm×10 cm(P<0.05),但当光源面积从10 cm×20 cm增加至20 cm×40 cm时,脑波夹带响应度无显著增加(P>0.05);(3)照度400 lux的40 Hz白光刺激诱发的脑波夹带响应度强于照度100 lux(P<0.001)和照度200 lux(P<0.001),照度200 lux的40 Hz白光刺激诱发的脑波夹带响应度强于照度100 lux(P<0.001)。结论在3500~7100 K的色温范围内,40 Hz白光刺激色温越低,脑波夹带响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眼无创光疗 脑电图 脑波夹带 40 Hz视觉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微生物靶向光动力疗法联合低频超声对细菌生物被膜清除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轶煊 王颖 +3 位作者 赵洪友 康琳 王磊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92-98,共7页
细菌生物被膜是由细菌分泌的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等将其包裹形成的膜样结构,可保护细菌免受外界侵害和宿主免疫。处于被膜中的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可达浮游菌的10~1000倍。同时,生物被膜存在于超过80%的细菌和真菌感染中,所以治疗生... 细菌生物被膜是由细菌分泌的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等将其包裹形成的膜样结构,可保护细菌免受外界侵害和宿主免疫。处于被膜中的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可达浮游菌的10~1000倍。同时,生物被膜存在于超过80%的细菌和真菌感染中,所以治疗生物被膜感染是一项目前十分棘手的任务。微生物靶向光动力疗法是一种非抗生素的抗菌方法,具有多靶点、杀菌作用快、微生物不易产生耐受等特点,在对抗多重耐药菌感染方面较传统抗生素有诸多优势。但是由于生物被膜的结构特点,光动力疗法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仍低于浮游菌。近期有研究表明,低频超声与光动力联合可提高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为此,本文对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靶向光动力疗法 低频超声 细菌生物被膜 感染
原文传递
光的非视觉效应在感光细胞和大脑间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梁昕悦 吴胜男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84-290,共7页
光在调节大多数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可产生视觉及非视觉效应。视觉效应是动物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外界变化的信息通过视网膜的感光成像作用经由视觉传导通路最终传导到视皮层,获取物体的空间和颜色特征。非视觉效应... 光在调节大多数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可产生视觉及非视觉效应。视觉效应是动物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外界变化的信息通过视网膜的感光成像作用经由视觉传导通路最终传导到视皮层,获取物体的空间和颜色特征。非视觉效应主要表现为参与瞳孔对光反应、调节睡眠或活动时的神经内分泌以及调控昼夜节律,使机体的生理和行为与外界光环境保持协调。本文针对光的非视觉效应在感光细胞和相关投射脑区间的信息传递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视觉效应 感光细胞
原文传递
HpD-光动力疗法治疗阴道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宇 李卫平 +7 位作者 宁浩勇 边立华 郭一帆 郑冬梅 曾晶 王颖 邱海霞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81-186,238,239,共8页
目的初步评价HpD-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阴道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阴道HSIL患者15例,所有患... 目的初步评价HpD-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阴道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阴道HSIL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经静脉注射2.0~2.5 mg/kg血卟啉注射液(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后48~72h,采用波长630 nm激光进行照射,行PDT治疗,每个光斑照射的光剂量为:功率密度100 mW/cm^(2)、照射时间30 min、能量密度180 J/cm^(2)。术后3~6个月随访,月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HR-HPV检测判定疗效;以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系统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疼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7d、1个月、3~6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行一次PDT治疗后3~6个月,HSIL患者中8例痊愈、3例有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73.3%;合并的HR-HPV感染清除率为26.7%(4/15)。6例(占40.0%)患者在术中,4例(占26.7%)患者在术后1周内出现可耐受的下腹疼痛,NPRS评分分别为(0.73±1.2)分和(0.47±0.8)分。术后1例患者出现光敏反应;无一例患者在术中、术后发生出血、感染、瘢痕和阴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HpD-PDT治疗阴道HSIL疗效确切、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血卟啉注射液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激光 高危型HPV
原文传递
鲜红斑痣病灶结构及其光学成像方法在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一荻 陈德福 +2 位作者 曾晶 邱海霞 顾瑛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29,共12页
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皮肤微血管病变之一,PWS的病因是皮肤真皮层由浅至深的毛细血管畸形扩张。通常表现为面颈部粉色、红色和紫色斑片,随着年龄的增加,其逐渐加深和增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血管靶向... 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皮肤微血管病变之一,PWS的病因是皮肤真皮层由浅至深的毛细血管畸形扩张。通常表现为面颈部粉色、红色和紫色斑片,随着年龄的增加,其逐渐加深和增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可以选择性破坏病变血管,是目前国内治疗PWS的首选方法。V-PDT疗效与PWS病灶结构密切相关。PWS的病灶结构可通过活检或者无创光学诊断设备获取,主要包括表皮层黑色素含量、皮肤厚度及血管管径、深度和形态等。总结了目前常用的无创在体光学成像技术在PWS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PWS病灶结构特点对V-PDT疗效的影响,旨在为V-PDT精准及个性化治疗PWS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鲜红斑痣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 病灶结构 疗效
原文传递
新型二氢卟吩类光敏剂KA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浩林 邱海霞 +2 位作者 曾晶 赵洪友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01-305,356,共6页
目的观察新型二氢卟吩类光敏剂N-二氢卟吩e6三葡甲氨盐(N-chlorin e6 triglumine,简称KA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与临床常用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s,H... 目的观察新型二氢卟吩类光敏剂N-二氢卟吩e6三葡甲氨盐(N-chlorin e6 triglumine,简称KAE)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与临床常用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s,HpD)介导的光动力疗法(HpD-PDT)的效应进行比较。方法(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光敏剂KAE和HpD分别在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和含10%胎牛血清的DMEM中的吸收光谱;(2)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KAE与HeLa细胞孵育不同时间后的荧光强度,将荧光最高峰的数值作为衡量HeLa细胞内KAE含量的指标;(3)根据不同浓度KAE或HpD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处理后HeLa细胞的存活率拟合曲线方程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用以评估KAE-PDT和HpD-PDT对HeLa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1)吸收光谱结果:KAE在可见光范围内主要有两个吸收峰,其中主吸收峰在400 nm附近,次吸收峰位于红光区内660nm附近。在PBS和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溶液的峰值波长分别为654.5 nm、657.5 nm。HpD在可见光范围内的主吸收峰在400 nm左右,在红光区内的次吸收峰较弱。(2)HeLa细胞对KAE吸收特点检测结果,HeLa细胞对KAE的吸收量在孵育的前4 h内迅速增加,其后呈缓慢增加趋势。(3)细胞杀伤效果,在本实验所选浓度范围内,KAE-PDT和HpD-PDT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均随着光敏剂孵育浓度升高而增强,KAE-PDT杀伤HeLa细胞的IC50值为1.3μg/m L;HpD-PDT杀伤HeLa细胞的IC50值为2.85μg/m L。结论新型二氢卟吩类光敏剂KAE在红光区的吸收峰(约660 nm)与临床常用光敏剂HpD(约630 nm)相比红移较为明显,KAE-PDT对HeLa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力强于HpD-P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E 血卟啉衍生物 光动力疗法 HELA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