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LDI-TOF MS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立琴 张驰 +1 位作者 李晓东 彭俊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58-1867,共10页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作为新兴的检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相比传统基于表型的检测方法,如形态学、血清学...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作为新兴的检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相比传统基于表型的检测方法,如形态学、血清学及生化检测,MALDI-TOF MS可在短时间内对待测微生物进行物种鉴定及耐药表型分析,简化了操作流程.多项研究表明,MALDI-TOF MS在病原生物学领域具备较大的应用潜能,通过分析分子或离子的质荷比以识别或量化待测物,适用于多种类别分子的检测.依据检测靶标的不同,本文将从蛋白质与核酸两方面系统综述该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DI-TOF MS 菌种鉴定 耐药性检测 病原体检测与分型
原文传递
CRISPR/Cas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子渊 彭俊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1-1119,共19页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技术作为强大的基因编辑及基因调控工具,在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基因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近些年来,基于Cas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技术作为强大的基因编辑及基因调控工具,在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基因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近些年来,基于Cas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的核酸切割活性,CRISPR技术在核酸检测领域展现了其简单快速、高效特异的特点,以及在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领域的应用潜能,可满足临床早期治疗及床旁监护所需的快速诊断需求.根据Cas酶的不同活性(顺式切割活性和反式切割活性),本文将基于Cas酶的核酸检测技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CRISPR/Cas9系统和CRISPR/Cas12,Cas13,Cas14系统,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此外,本文还详细综述了CRISPR/Cas系统与多信号传感器的联合应用,总结了CRISPR/Cas核酸检测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技术 Cas蛋白 核酸检测 即时检测
原文传递
成都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与病原基因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程悦 刘竹 +6 位作者 龙露 党盛源 胡敏 谢汶君 袁齐武 戴映雪 陈恒 《中国公共卫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2-757,共6页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毒基因序列特征,探讨可能影响聚集性疫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1—2月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毒基因序列特征,探讨可能影响聚集性疫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1—2月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用NGS测序技术测定病原基因序列,分析病毒基因型别和变异特征。结果成都市2020年1—2月共发生24起聚集性疫情,共75例病例。发生在农村的每起疫情病例数多于城镇。79.17%(19/24)的首发病例具有成都以外旅居史,病毒传播类型主要为家庭传播(22/24)。发病后未就医、及时就医和作为密接隔离的病例其发病到核酸检测阳性的平均间隔时间依次缩短,分别为7.67、5.54和2.05 d(P<0.0001)。包含无自觉症状患者的疫情病例数(平均4.25例)多于不包含无自觉症状患者的疫情(平均2.56例)(P<0.05)。首发病例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ORF1ab基因Ct值<续发病例(P<0.05)。病毒基因型主要为B.1.1、B和A型。突变位点集中在ORF1ab区,刺突糖蛋白区(S),核衣壳蛋白区(N)3个区域,突变集中的基因区域在各起疫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城乡差异,人员流动性,家庭聚集,不及时就医是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潜伏期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疫情规模有重要影响。在疫情研判时,须结合流行病学和病毒基因序列特征分析,有助于阐明聚集性疫情的源头和传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分析 基因序列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病原体筛查通用准则》团体标准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娜 肖艳 +5 位作者 安小平 王媛媛 王营 张雯 任丽丽 童贻刚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1-742,F0004,共3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筛查病原体是近年来新兴且极受关注的热点技术,在2020年新冠疫情应对中该技术在病原体筛查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多个科研院所、大学、医疗机构都已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然而目前仍缺乏相应的标准化指南...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筛查病原体是近年来新兴且极受关注的热点技术,在2020年新冠疫情应对中该技术在病原体筛查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多个科研院所、大学、医疗机构都已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然而目前仍缺乏相应的标准化指南。本标准作为国内首个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病原体筛查领域的团体标准,规范了样本处理和实验室技术规程,实现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病原菌检测的标准化操作,该标准的建立将促进我国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对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领域的应用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病原体 筛查 团体标准
原文传递
不同基因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特征分析
5
作者 李娇 毛毅 +9 位作者 陈恒 杨铭 张仁卿 蒋良双 蒲萍 刘良茜 肖艳 王营 党盛源 任丽丽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9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111例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感染者的基本资料、基因测序结果(Pangolin分型法)...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9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111例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感染者的基本资料、基因测序结果(Pangolin分型法)、临床分型、入院24 h首次实验室检查、是否复阳等情况。根据Pangolin分型法将感染者分为A型、B型、B.X型、B.1.X型和B.1.1.X型,对比5种基因型感染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来源地)、临床分型、实验室检查结果(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是否复阳。结果111例感染者中,男54例(48.6%),女57例(51.4%);年龄16~87岁,中位年龄49岁;临床分型:无症状感染者10例(9.0%),轻型10例(9.0%),普通型64例(57.7%),重型13例(11.7%),危重型14例(12.6%);境内病例75例(67.6%),境外输入病例36例(32.4%);未复阳80例(72.1%),复阳31例(27.9%);基因型A型8例,B型18例,B.X型26例,B.1.X型5例,B.1.1.X型54例。不同基因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是否复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境内外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B型多为本土病例,B.X型多为境外输入病例。结论不同基因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境内外病例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型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6
作者 王迎迎 吴超 +7 位作者 肖霞 王聪慧 王营 王赓 肖艳 郭丽 任丽丽 王健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制备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抗原诊断。方法收集分泌抗SARS-Co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上清液,并用Western blot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单... 目的制备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抗原诊断。方法收集分泌抗SARS-Co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上清液,并用Western blot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单克隆抗体与SARS-CoV-2 N蛋白之间的反应。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单克隆抗体与Vero细胞培养物中SARS-CoV-2的反应性。结果从杂交瘤细胞中获得了两种单克隆抗体,分别称为A1和A2。它们都可以与SARS-CoV-2 N蛋白发生反应,而A2也可以识别SARS-CoV N蛋白。这些单克隆抗体可用于ELISA和免疫荧光实验。结论获得了2种针对SARS-CoV-2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发展SARS-CoV-2抗原检测方法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核衣壳蛋白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荧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