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心肌间隔切除术矫治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及围术期治疗策略
被引量:
5
1
作者
崔彬
许建屏
+3 位作者
王巍
吕锋
熊辉
王水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总结心肌间隔切除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临床经验,探讨围术期治疗策略。方法1996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了62例HOCM患者,男41例,女21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4.05岁。手术在...
目的总结心肌间隔切除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临床经验,探讨围术期治疗策略。方法1996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了62例HOCM患者,男41例,女21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4.05岁。手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按常规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经典或改良Morrow技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成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动脉导管闭合术2例。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04.23±47.1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6.76±36.32min,气管内插管时间13.23±11.76h,术后住监护室时间42.53±37.41h。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6.45%(4/62),死于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房扑动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左心房内径(34.56±6.45mmvs.43.46±7.21mm,t=6.948,P=0.000),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7.14±6.31mmvs.42.03±6.23mm,t=3.145,P=0.020),左心室流出道压差(23.54±17.78mmHgvs.103.84±44.04mmHg,t=13.618,P=0.000),室间隔厚度(17.12±5.67mmvs.26.93±5.23mm,t=10.694,P=0.000)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术后发生的主要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颤动等。58例生存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53例,随访时间3个月~12年,失访5例。随访期间无远期死亡、并发症及再次手术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心功能I~II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HOCM心肌间隔切除术可充分疏通左心室流出道,消除二尖瓣SAM征,满意的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肺动脉环缩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罗新锦
李琦
+4 位作者
方方
闫军
李守军
胡盛寿
沈向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总结肺动脉环缩术(pulmonary artery banding,PAB)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7年1月至2010年11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1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PAB,其中男87例,女51例;年龄(22.2±2...
目的总结肺动脉环缩术(pulmonary artery banding,PAB)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7年1月至2010年11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1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PAB,其中男87例,女51例;年龄(22.2±26.5)个月;体重(7.5±4.6)kg。按施行PAB的目的不同,将138例患者分为3组,心室训练组(组1)55例、单心室矫治过渡组(组2)32例和双心室延迟矫治组(组3)51例。术中、术后分别观察3组患者相应的临床指标,并进行随访。结果 PAB术后院内死亡7例,手术死亡率5.1%。另有3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调整环缩带的松紧程度。组1手术死亡1例。55例患者中有36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TGA)患者于年龄(19.6±29.5)个月时接受PAB(29例同期行Blalock-Taussig分流术),平均训练时间42 d,83.3%(30/36)的患者成功施行动脉转位术治疗;另19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在年龄(45.3±27.2)个月时行PAB治疗,中位训练时间9个月,42.1%(8/19)的患者成功施行双调转术治疗。组2患者手术死亡2例。32例于年龄(14.1±14.9)个月时行PAB治疗,平均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降低[(23.00±7.40)mm Hg vs.(34.00±10.00)mm 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亦较术前降低(83.30%±6.30%vs.92.60%±5.90%)。中位间隔时间2年,18.8%(6/32)的患者接受了单心室类矫治术。组3患者手术死亡4例,于年龄(20.6±25.6)个月时行PAB治疗,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循环收缩压的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0.46±0.15 vs.0.81±0.14),SpO2亦较术前降低(85.00%±10.00%vs.93.10%±7.60%)。中位间隔时间6个月,23.5%(12/51)的患者施行了双心室矫治术。结论 PAB虽然是一种风险较高的姑息治疗手段,但在保护肺血管床、实施心室功能训练、完成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分期矫治方面仍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环缩术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心肌间隔切除术矫治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及围术期治疗策略
被引量:
5
1
作者
崔彬
许建屏
王巍
吕锋
熊辉
王水云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
协和
医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病
研究所
心血管
外科
出处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9,共4页
文摘
目的总结心肌间隔切除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临床经验,探讨围术期治疗策略。方法1996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了62例HOCM患者,男41例,女21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4.05岁。手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按常规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经典或改良Morrow技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成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动脉导管闭合术2例。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04.23±47.1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6.76±36.32min,气管内插管时间13.23±11.76h,术后住监护室时间42.53±37.41h。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6.45%(4/62),死于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房扑动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左心房内径(34.56±6.45mmvs.43.46±7.21mm,t=6.948,P=0.000),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7.14±6.31mmvs.42.03±6.23mm,t=3.145,P=0.020),左心室流出道压差(23.54±17.78mmHgvs.103.84±44.04mmHg,t=13.618,P=0.000),室间隔厚度(17.12±5.67mmvs.26.93±5.23mm,t=10.694,P=0.000)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术后发生的主要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颤动等。58例生存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53例,随访时间3个月~12年,失访5例。随访期间无远期死亡、并发症及再次手术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心功能I~II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HOCM心肌间隔切除术可充分疏通左心室流出道,消除二尖瓣SAM征,满意的缓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心律失常
Keywords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Ventricular septal myotomy-myectomy
Arrhythmia
分类号
R654.2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肺动脉环缩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罗新锦
李琦
方方
闫军
李守军
胡盛寿
沈向东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
协和
医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病
研究所
心血管
外科
出处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89-493,共5页
文摘
目的总结肺动脉环缩术(pulmonary artery banding,PAB)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7年1月至2010年11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1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PAB,其中男87例,女51例;年龄(22.2±26.5)个月;体重(7.5±4.6)kg。按施行PAB的目的不同,将138例患者分为3组,心室训练组(组1)55例、单心室矫治过渡组(组2)32例和双心室延迟矫治组(组3)51例。术中、术后分别观察3组患者相应的临床指标,并进行随访。结果 PAB术后院内死亡7例,手术死亡率5.1%。另有3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调整环缩带的松紧程度。组1手术死亡1例。55例患者中有36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TGA)患者于年龄(19.6±29.5)个月时接受PAB(29例同期行Blalock-Taussig分流术),平均训练时间42 d,83.3%(30/36)的患者成功施行动脉转位术治疗;另19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在年龄(45.3±27.2)个月时行PAB治疗,中位训练时间9个月,42.1%(8/19)的患者成功施行双调转术治疗。组2患者手术死亡2例。32例于年龄(14.1±14.9)个月时行PAB治疗,平均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降低[(23.00±7.40)mm Hg vs.(34.00±10.00)mm 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亦较术前降低(83.30%±6.30%vs.92.60%±5.90%)。中位间隔时间2年,18.8%(6/32)的患者接受了单心室类矫治术。组3患者手术死亡4例,于年龄(20.6±25.6)个月时行PAB治疗,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循环收缩压的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0.46±0.15 vs.0.81±0.14),SpO2亦较术前降低(85.00%±10.00%vs.93.10%±7.60%)。中位间隔时间6个月,23.5%(12/51)的患者施行了双心室矫治术。结论 PAB虽然是一种风险较高的姑息治疗手段,但在保护肺血管床、实施心室功能训练、完成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分期矫治方面仍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肺动脉环缩术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Keywords
Pulmonary artery banding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urgery
分类号
R654.1 [医药卫生—外科学]
R654.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心肌间隔切除术矫治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及围术期治疗策略
崔彬
许建屏
王巍
吕锋
熊辉
王水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肺动脉环缩术的临床应用
罗新锦
李琦
方方
闫军
李守军
胡盛寿
沈向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