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激光血管外照射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阴慧娟 陈珠英 +3 位作者 李迎新 王增武 郭新峰 吴小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评估弱激光血管外照射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疗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采集全国腕带式弱激光仪使用者的治疗信息,分析用户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和血糖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弱激光照射降压的影响因素。结... 目的评估弱激光血管外照射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疗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采集全国腕带式弱激光仪使用者的治疗信息,分析用户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和血糖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弱激光照射降压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问卷5801份,因缺失值较多,仅将有治疗前后对比数据的调查对象纳入分析,其中,高血压1335例,高血糖180例,血脂异常129例。治疗后仪器使用者的收缩压(SBP)(t=53.16,P<0.001)、舒张压(DBP)(t=34.17,P<0.001)、三酰甘油(TG)(t=7.87,P<0.001)、总胆固醇(TC)(t=8.78,P<0.001)和空腹血糖(FBG)水平(t=11.64,P<0.001)均较使用前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相比,治疗后仪器使用者的SBP、DBP、TG、TC和FBG分别下降了23.3 mm Hg(14.50%)(1 mm Hg=0.133 k Pa)、10.6 mm Hg(11.40%)、0.86 mmol/L(28.70%)、1.11 mmol/L(18.00%)和3.64 mmol/L(34.40%)。不失眠者的DBP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失眠者(F=9.54,P=0.00),不饮酒者的DBP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饮酒者(F=5.08,P=0.02);男性TG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女性(Z=-2.48,P=0.01),有精神压力者的TG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无精神压力者(Z=-2.16,P=0.03),吸烟者TG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无吸烟用户(Z=-2.17,P=0.03)。所有使用者的中位使用时间为616 d(1~5479 d),以四分位数分为<272 d、272~698 d、699~1435 d和1437 d 4组,其SBP下降幅度分别为(-22.25±16.22)、(-21.59±15.24)、(-24.96±16.82)和(-24.66±15.8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0.08,P=0.0178)和仪器使用时间(β=-0.09,P=0.0016)是SBP变化的影响因素;性别(β=-0.10,P=0.0039)、失眠(β=0.09,P=0.0015)和饮酒(β=0.10,P=0.0033)是DBP变化的影响因素。结论长时间弱激光血管外照射有降压、降脂和降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激光血管外照射 高血压 高血糖 血脂异常 问卷调查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菁 苟建军 +13 位作者 胡大一 俞晓军 何飞 丁荣晶 郭继鸿 李学斌 张萍 王龙 高传玉 赵洛沙 楚英杰 滑少华 乔伟 庄晓峰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恢复期患者250例,采用...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恢复期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n=130)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对照组(n=120)采用常规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2h心电图sT段50%回落情况,术后7d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和大出血情况;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同时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76±10.53)min比(59.94±9.78)min,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即刻治疗组患者TIMI3级血流的比例增多(94.62%比85.00%,P〈O.05),CTFC明显减少[(27.68±6.97)帧/s比(38.98±5.42)帧/s,P〈0.05]。两组患者术后2h心电图sT段50%的回落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62%比63.33%,P〉0.05)。术后7d,治疗组血BNP水平低于对照组[(209.0±70.1)μg/L比(298.0±69.4)μg/L,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升高[(48.97±6.74)%比(39.42±9.56)%,P〈0.05],LVEDd减少[(47.58±5.94)mm比(50.46±6.78)mm,P〈O.05],LVESd减少[(24.76±3.21)mm比(26.84±3.67)mm,P〈0.05]。随访3个月内,治疗组术后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77%比3.33%,P〈0.05)。结论AMI恢复期患者行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原文传递
基于冠心病患者的门诊戒烟服务方式分析与简化控烟流程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赵菁 苟建军 +18 位作者 胡大一 丁荣晶 俞晓军 何飞 王龙 张萍 李学斌 郭继鸿 刘文玲 李翠兰 李蕾 高传玉 赵洛沙 楚英杰 黄振文 魏经汉 王一波 庄晓峰 乔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00-1005,共6页
目的评估强化门诊戒烟随访对冠心病的吸烟患者戒烟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并确诊有冠心病的吸烟患者140例,按1: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戒烟门诊随访组(随访组)7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70例... 目的评估强化门诊戒烟随访对冠心病的吸烟患者戒烟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并确诊有冠心病的吸烟患者140例,按1: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戒烟门诊随访组(随访组)7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70例,分别进行不同干预。于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戒烟情况、戒烟误区、心血管事件率、药物使用率、门诊医疗费用和生活质量。并在研究结束时,对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药物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统计时,随访组的戒烟率高于常规组[34.2%(24/70)比5.7%(4/70),P〈0.01];总心血管事件率低于常规组[21.4%(15/70)比47.1%(33/70),P〈0.01];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其中降脂药[95.3%(67/70)比80.4%(56/70)]、β受体阻滞剂[82.4%(57/70)比41.3%(28/70)]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61.4%(43/70)比34.4%(24/70)]在随访组中的高使用率表现更为明显(P〈0.01);门诊医疗费用中位数明显低于常规组(3789.3元比4984.2元,P〈0.01);参考MYO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对两组戒烟失败原因统计发现,吸烟误区中排名前3位的是:①别人比我吸得更多,现在还健在[90.3%(56/62)];②吸烟使人放松,消除烦恼[70.9%(44/62)];③朋友聊天,喝酒吸烟[66.1%(41/62)]。门诊强化戒烟随访患者对该方案总体很满意率达42.8%,满意率达50.0%。结论强化门诊戒烟随访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吸烟患者的戒烟率、药物使用率以及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吸烟 戒烟 门诊医疗
原文传递
被动吸烟人群特征及对心率变异性、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赵菁 何飞 +17 位作者 胡大一 丁荣晶 俞晓军 王龙 张萍 李学斌 郭继鸿 刘文玲 李翠兰 李蕾 高传玉 赵洛沙 楚英杰 黄振文 魏经汉 滑少华 刘瑞云 庄晓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人群的基本特征及被动吸烟对心率变异性、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心血管内科就诊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及家属共143例,年龄(52.4±7.6)岁。将人选者分为被动吸烟组(86例)和对...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人群的基本特征及被动吸烟对心率变异性、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心血管内科就诊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及家属共143例,年龄(52.4±7.6)岁。将人选者分为被动吸烟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对所有入选者进行问卷调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血压测量,记录心率变异指标数值、24h平均心率和血压值。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被动吸烟组未婚的比例较高[18.60%(16/86)比3.75%(3/80),P〈0.01]、已婚或同居的比例较低[70.93%(61/86)比90.00%(72/80),P〈0.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较高[4.65%(4/86)比0,P〈0.01]、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较低[23.26%(20/86)比50.00%(40/80),P〈0.01]、从事服务性行业的比例较高[29.07%(25/86)比15.00%(12/80),P〈0.05]、从事专业技术行业的比例较低[20.93%(18/86)比36.25%(29/80),P〈0.05]、管理岗位的比例较低[13.95%(12/86)比38.75%(31/80),P〈0.01]、在岗时间较长[(7.56±1.24)h比(6.02±0.96)h,P〈0.01];被动吸烟的主要场所依次为工作场所67.44%(58/86)、娱乐场所63.95%(55/86)、餐厅48.84%(42/86)。(2)被动吸烟组和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比较: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值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每5rain窦性RR周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24h内每5rain窦性RR问期均值标准差(SDAN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低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均小于对照组(P均〈0.01)。(3)心率和舒张压都高于对照组(P均〈0.05),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烟污染 心率 血压
原文传递
舟山群岛急性冠脉综合征青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赵菁 何飞 +21 位作者 赵洛沙 黄振文 邱春光 魏经汉 刘瑞云 荀建军 滑少华 乔伟 俞晓军 袁国裕 陈士良 胡大一 丁荣晶 郭继鸿 李学斌 张萍 王龙 王伟民 刘健 高传玉 楚英杰 庄晓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3-1010,共8页
目的探讨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舟山群岛44岁以下的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预防猝死提供方案支持。方法从舟山市人民医院的病历信息系统与远程会诊信息中心的城乡会诊信息系统调... 目的探讨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舟山群岛44岁以下的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预防猝死提供方案支持。方法从舟山市人民医院的病历信息系统与远程会诊信息中心的城乡会诊信息系统调取舟山群岛44岁以下的青年急性冠脉征患者,以及同期住院的中年ACS患者和老年ACS患者的信息资料,从心电不稳定、泵衰竭和交感神经兴奋、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三大类别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从患者的一般情况、心律失常类型、高血压情况、空腹血糖、甲状腺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早发心律失常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舟山群岛发生急性冠脉征的青年患者共110例,出现心律失常的75例,明显低于同期因ACS住院的老年患者(54.55%vs.70.00%,P〈0.01);青年ACS组窦速的发生率最高,与中年ACS组(30.91%vs.21.67%,P〈0.01)和老年ACS组(30.91%vs.20.00%,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ACS心律失常组与青年ACS非心律失常组、中年ACS心律失常组、老年ACS心律失常组比较,吸烟比例明显增高(78.57%vs.32.5%V8.51.25%vs.55.56%,均P〈0.01)。建立logistie回归后发现与舟山群岛青年AC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是:冠脉病变支数(OR=24.293)、甲状腺功能异常(OR=20.353)、吸烟(OR=1.112)、饮酒(OR=1.039)、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R=1.356)。结论舟山群岛44岁以下的青年ACS患者,心律失常的出现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颤/房扑为主。冠脉病变支数、甲状腺功能异常、吸烟是造成其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治疗青年ACS患者时,应注重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群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猝死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河南省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危险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赵菁 何飞 +18 位作者 胡大一 丁荣晶 俞晓军 苟建军 王龙 张萍 李学斌 郭继鸿 刘文玲 李翠兰 李蕾 高传玉 赵洛沙 楚英杰 黄振文 魏经汉 滑少华 刘瑞云 庄晓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2-576,共5页
目的探讨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河南省44岁以下的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的类型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病历信息系统与远程会诊信息中心调取河南省44岁以下的青年ACS患者及同期住院... 目的探讨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河南省44岁以下的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的类型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病历信息系统与远程会诊信息中心调取河南省44岁以下的青年ACS患者及同期住院的中年(n=280)和老年ACS患者(n=190)的信息资料,分析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特点;从患者的一般情况、心律失常类型、高血压、空腹血糖、甲状腺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早发心律失常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1)近3年,河南省发生ACS的青年患者200例,出现心律失常的110例,明显低于同期因ACS住院的老年患者(55.oo%比71.05%,P〈0.01)。(2)青年ACS患者心律失常中,前3位依次是:窦性心动过速(30.50%)、室性早搏(19.00%)、心房扑动和(或)心房颤动(16.50%)。青年ACS患者和中年ACS患者比较: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或)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高(P均〈0.05),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少(P均〈0.05)。青年ACS患者和老年ACS患者比较: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室性早搏、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或)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交界性逸搏、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均较少(P〈0.05或0.01)。(3)青年ACS心律失常组与青年ACS非心律失常组相比,体质指数、吸烟指数、冠状动脉三支病变、饮酒、喜食咸品、甲状腺功能异常、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均明显较高(P〈0.05或0.01)。(4)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与河南省青年AC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排名前3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核纤层蛋白基因与扩张型心肌病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莉萍 浦介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0-1142,共3页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以无特定原因的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5—10)/10万。Karkkainen等报道至少25%~30%的DCM患者与家族(遗传性)因素有关。已发现30...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以无特定原因的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5—10)/10万。Karkkainen等报道至少25%~30%的DCM患者与家族(遗传性)因素有关。已发现30个基因的突变与DCM发病有关,其中核纤层蛋白基因(LMNA)是DCM的重要致病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蛋白基因 核纤层 收缩功能障碍 DCM 致病基因 发病率 右心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