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16
1
作者 陈士林 郭宝林 +7 位作者 张贵君 严铸云 罗光明 孙素琴 吴和珍 黄林芳 庞晓慧 陈建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3-1055,共13页
作者对近20年中药鉴定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和评述了每种技术或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实例及发展方向,探讨了现有新技术在鉴定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能力较强,在鉴定没有背景信息的中药样品及... 作者对近20年中药鉴定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和评述了每种技术或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实例及发展方向,探讨了现有新技术在鉴定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能力较强,在鉴定没有背景信息的中药样品及在方法通用性和可数字化方面具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光谱鉴定具有指纹特征性,在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管理和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显微鉴定新技术、色谱鉴定、特定引物PCR标记鉴定、生物效应鉴定、DNA芯片以及仿生技术等其他技术在特定中药鉴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鉴定 分子鉴定 化学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原文传递
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210
2
作者 陈士林 庞晓慧 +2 位作者 姚辉 韩建萍 罗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5期747-754,共8页
近年来,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得到快速发展,加快了中药鉴定标准化的进程。通过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研究,我国首次提出将ITS2序列作为药用植物鉴定的通用条形码序列,并建立以ITS2为核心、psbA-trnH为补充序列的植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 近年来,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得到快速发展,加快了中药鉴定标准化的进程。通过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研究,我国首次提出将ITS2序列作为药用植物鉴定的通用条形码序列,并建立以ITS2为核心、psbA-trnH为补充序列的植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和以COI序列为核心、ITS2为辅助序列的动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为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就构建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进行了综述,包括中药DNA条形码序列的筛选确定、中药DNA条形码鉴定流程和中药DNA条形码鉴定数据库系统构建,并介绍了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DNA条形码 ITS2 COI 鉴定
下载PDF
人参药材中人参皂苷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及人参生态区划 被引量:55
3
作者 贾光林 黄林芳 +3 位作者 索风梅 宋经元 谢彩香 孙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12,共11页
为了扩大人参(Panax ginseng)栽培面积,解决人参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研究了人参皂苷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超高效液相(UPLC)色谱法,测定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不同产区人参样品中3种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含量,并基于"... 为了扩大人参(Panax ginseng)栽培面积,解决人参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研究了人参皂苷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超高效液相(UPLC)色谱法,测定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不同产区人参样品中3种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含量,并基于"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平台,获得采样区域10个生态因子(包括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海拔、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7月最高气温、7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等)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16个人参基地进行因子得分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吉林和辽宁的人参基地,故将吉林和辽宁的人参基地作为人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最佳区域;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3种人参皂苷成分与上述10个生态因子间的回归方程并获取其相应的权重,结果发现多个温度因子与人参皂苷含量呈强负相关关系,说明热量因子对人参皂苷活性成分的累积起主要作用,而水分因子、地理因子和光照因子与人参皂苷含量呈弱相关关系;以因子得分最高的吉林和辽宁人参基地为基点区域,分别对3种人参皂苷进行单成分生态适宜性区划以及综合区划,得知3种人参皂苷成分积累的最佳区域主要集中在长白山脉,而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只有少量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划 因子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 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 权重系数
原文传递
药食两用植物药中重金属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以黄芪、党参、昆布为例 被引量:45
4
作者 孔丹丹 李歆悦 +2 位作者 闫卉欣 骆骄阳 杨美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042-5050,共9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由"药食同源"理论发展而来的食疗、药膳、养生学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传统中药及药食两用中药的药效成分、药理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对于其安全性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因此,为进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由"药食同源"理论发展而来的食疗、药膳、养生学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传统中药及药食两用中药的药效成分、药理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对于其安全性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因此,为进一步评估传统中药及药食同源中药的质量安全性,该实验以传统药食两用黄芪、党参和昆布3味植物药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重金属在其不同类型中药材中的污染水平及残留情况,并对服用该类药材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该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上述3味药材中铬(Cr)、铜(Cu)、砷(As)、镉(Cd)、汞(Hg)和铅(Pb)的含量,并结合靶标危害系数法(target hazard quotients,THQ)与致癌风险值(CR,carcinogenic risk)评估了其非致癌与致癌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内重金属限量标准下(ISO 18664-2015,GB 2762-2017),随机抽选的16批黄芪、26批党参和9批昆布重金属超标率分别为25%,77%,100%。若以原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结合THQ与CR健康风险数值为评估标准时,黄芪和党参中成人和儿童的THQ总值分别为0. 028 244,0. 063 505和0. 014 485,0. 032 568,均高于标准值0. 02和0. 011 25;昆布药用时成人和儿童THQ总值为0. 023 734和0. 020 287,远高于标准值0. 008 0和0. 007 5,然而3味药材中As,Cd,Pb的CR均低于1×10-6,表明以上6种有害元素对暴露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危害,但不存在潜在的致癌影响。可见,传统中药材及药食两用药材中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需得到重视并及时建立合理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两用植物药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ICP-MS 健康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4
5
作者 张小艺 刘久石 +5 位作者 高石曼 陈荣昌 齐耀东 张本刚 刘海涛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4405-4411,共7页
应用化学指纹图谱评价中药质量已被很多国家广泛接受和使用,然而,仅通过分析其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评估中药的质量,则忽略了中药药效这一质量评价的金标准。中药谱效关系研究将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效活性有机结合,可更全面、多角度地... 应用化学指纹图谱评价中药质量已被很多国家广泛接受和使用,然而,仅通过分析其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评估中药的质量,则忽略了中药药效这一质量评价的金标准。中药谱效关系研究将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效活性有机结合,可更全面、多角度地进行中药质量评价,已应用于中药研究的多个领域。该文主要对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梳理总结,为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发展和在更大范围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谱效关系 化学指纹图谱 药效学评价 多元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北柴胡、竹叶柴胡、藏柴胡与小叶黑柴胡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杨印军 郑伟 +5 位作者 郭佳琪 方伟 马百平 郭宝林 彭云霞 张东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2-337,共6页
利用UPLC-Q-TOF-MS方法比较了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竹叶柴胡B. marginatum、藏柴胡B. 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与小叶黑柴胡B. smithii var. parvifolium之间化学成分构成,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HSS T3 C_(18)色谱柱(Waters,2.... 利用UPLC-Q-TOF-MS方法比较了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竹叶柴胡B. marginatum、藏柴胡B. 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与小叶黑柴胡B. smithii var. parvifolium之间化学成分构成,色谱分离采用Acquity HSS T3 C_(18)色谱柱(Waters,2. 1mm×100 mm,1. 8μm),0. 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利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MSE),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结构鉴定了其中25个主要成分;而北柴胡和竹叶柴胡非常相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处理,PCA结果显示该4种柴胡明显聚成3类,其中北柴胡和竹叶柴胡聚为一类,而藏柴胡、小叶黑柴胡与北柴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主要成分鉴定 主成分分析法
原文传递
我国中药材禁用农药残留现状、毒性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7
作者 孙新琪 安芳 +3 位作者 鹿倩 李春雨 骆骄阳 杨美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1-627,共17页
《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规定33种农药在中药材及饮片(植物类)中被禁用。经笔者总结可分为七大类: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脒类、磺酰脲类、苯基吡唑类及醚类。禁用农药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免疫系统毒性及致畸、致突... 《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规定33种农药在中药材及饮片(植物类)中被禁用。经笔者总结可分为七大类: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脒类、磺酰脲类、苯基吡唑类及醚类。禁用农药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免疫系统毒性及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危害较大。不仅影响中药材及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影响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中药材种类多、基质复杂,这对建立普适性且高灵敏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对中药中禁用农药的残留现状、毒性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并对不同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禁用农残安全性和风险评估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保障中药材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用农药 中药材 残留现状 毒性 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三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彭冰 何春年 +3 位作者 许利嘉 肖伟 彭勇 肖培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50-1952,共3页
目的研究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通过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全草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1)、木犀草素(2)、山柰酚(3)、N-反式阿... 目的研究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通过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全草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1)、木犀草素(2)、山柰酚(3)、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4)、原儿茶酸(5)、咖啡酸(6)、去氢吐叶醇(7)、吐叶醇(8)、尿嘧啶(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9均为首次从该科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科 三白草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LED光源的不同光质对灵芝菌丝体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立华 陈向东 +2 位作者 王秋颖 郝俊江 兰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471-247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灵芝菌丝体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灵芝菌丝体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新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光源设置不同光质处理,动态观测灵芝菌丝体生长、多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蓝光处理及黑暗...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灵芝菌丝体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灵芝菌丝体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新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光源设置不同光质处理,动态观测灵芝菌丝体生长、多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蓝光处理及黑暗对照条件下灵芝菌丝体生长较快,黑暗对照条件下菌丝体形态纤细、菌落淡薄,蓝光、白光处理菌丝体粗壮、菌落浓密。白光处理菌丝体生物量积累最高,蓝光次之。绿光处理灵芝菌丝体POD酶活性波动变化较大,生长中后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白光处理菌丝体CAT酶在生长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活性。生长前期黄光处理菌丝体SOD酶活性最高,后期黑暗对照SOD酶活性较高。前期绿光处理菌丝体多糖含量较高,生长后期蓝光处理菌丝体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光质影响灵芝菌丝体生长代谢,蓝光利于灵芝菌丝体生长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光质 发光二极管 生长 抗氧化酶活性 灵芝多糖
原文传递
基于ITS2序列的羌活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28
10
作者 孙稚颖 陈士林 +1 位作者 姚辉 宋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8-571,共4页
目的对羌活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利用PCR测序法,对样品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4.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邻接(NJ)树。利用已建立的I... 目的对羌活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利用PCR测序法,对样品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4.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邻接(NJ)树。利用已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羌活与宽叶羌活ITS2序列长度均为228 bp,二者种内平均K2P(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均远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羌活与宽叶羌活均表现出了单系性,而同时又与其他混伪品明显分开;比较ITS2二级结构发现,羌活基原植物与其混伪品在4个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发出时的角度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方便快捷地鉴别羌活及其混伪品,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重要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DNA条形码 ITS2 分子鉴定 遗传距离
原文传递
紫苏中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琛武 郭佳琪 郭宝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1期1651-1658,共8页
紫苏水溶性成分主要是酚酸类成分,紫苏叶中主要含有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紫苏果中则为迷迭香酸和咖啡酸的苷类衍生物,迷迭香酸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含量研究文献中也以迷迭香酸研究最多,各部位的含量叶大于果实和茎,根含量最... 紫苏水溶性成分主要是酚酸类成分,紫苏叶中主要含有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紫苏果中则为迷迭香酸和咖啡酸的苷类衍生物,迷迭香酸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含量研究文献中也以迷迭香酸研究最多,各部位的含量叶大于果实和茎,根含量最低,影响含量的因素中包括种质、产地和采收时间,但大多研究包括了种质和产地的不同,难以衡量主要的影响因素。紫苏中酚酸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抗氧化、抗肿瘤、抗抑郁、保肝、降血糖和降血脂等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酚酸 迷迭香酸 咖啡酸
下载PDF
药材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秦筱茂 郭顺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397-3401,共5页
霉变是引起药材品质变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药材霉菌污染情况的分析发现污染霉菌主要有曲霉、青霉、镰刀菌、木霉、根霉等,当条件适宜时,这些霉菌会进一步产生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等多种霉菌毒素,... 霉变是引起药材品质变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药材霉菌污染情况的分析发现污染霉菌主要有曲霉、青霉、镰刀菌、木霉、根霉等,当条件适宜时,这些霉菌会进一步产生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等多种霉菌毒素,引起药材霉菌毒素污染,直接影响服用者的身体健康。药材在田间生长、储藏、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霉菌、霉菌毒素的污染,污染情况与药材性质以及一系列的环境因素有关,尽管目前有一些物理、化学方法用于药材去霉,但是去霉效果有限。鉴于药材化学性质及服用者的特殊性,从安全、经济的角度考虑,在各个环节控制药材霉变是重点。作者就药材霉菌、霉菌毒素污染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了解和控制药材霉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材 霉菌 霉菌毒素
原文传递
UPLC-ELSD同时测定贝母类药材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21
13
作者 车朋 刘久石 +5 位作者 齐耀东 强亭燕 宋奕辰 魏雪苹 刘海涛 张本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3-1398,共6页
建立UPLC-ELSD方法同时测定5种贝母类药材中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西贝母碱、贝母素乙、贝母素甲和湖贝甲素6种生物碱成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M CSH C18柱(2.1 mm×100 mm,1.7μm);0.02%二乙胺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建立UPLC-ELSD方法同时测定5种贝母类药材中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西贝母碱、贝母素乙、贝母素甲和湖贝甲素6种生物碱成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M CSH C18柱(2.1 mm×100 mm,1.7μm);0.02%二乙胺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 min,45%A;2~5 min,45%~25%A;5~7 min,25%A;7~17 min,25%~10%A;17~20 min,10%A),流速0.3 mL·min-1,柱温35℃,样品室温度20℃,漂移管温度45℃,喷雾器参数40%,进样量为1μL,同时测定贝母类药材中6种生物碱活性成分;并采用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种类贝母类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稳定可靠,能快速分析5种贝母类药材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为贝母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UPLC-ELSD 生物碱 含量测定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倍半萜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余章昕 王灿红 +2 位作者 陈德力 刘洋洋 魏建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196-4202,共7页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通体结香技术诱导白木香形成的沉香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从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1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并通过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baimuxinol(1),5α,7α(H)-eudesm-1...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通体结香技术诱导白木香形成的沉香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从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1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并通过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baimuxinol(1),5α,7α(H)-eudesm-11(13)-en-4α-ol(2),(7S,9S,10S)-(+)-9-hydroxy-selina-4,11-dien-14-al (3),petafolia A (4),7 (11)-eremophilen-8-one(5),neopetasane(6),petafolia B(7),11-hydroxy-valenc-1(10)-en-2-one(8),(4αβ,7β,8αβ)-3,4,4α,5,6,7,8,8α-octahydro-7-[1-(hydroxymethyl) ethenyl]-4α-methylnaphthalene-1-carboxaldehyde(9),12-hydroxy-4(5),11(13)-eudesmadien-15-al(10),(4R,5R,7S,9S,10S)-(-)-eudesma-11(13)-en-4,9-diol(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其碳谱数据未见报道,4,9和10为首次从沉香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通体香中所得。结合脂多糖介导的RAW264. 7细胞模型评价了所有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化合物1,4和9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IC50分别为(2. 5±0. 35),(3. 2±0. 2),(4. 3±0. 56)μmol·L-1,为沉香的品质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体结香技术 倍半萜 沉香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朱乃亮 徐荣 +7 位作者 吴海峰 马国需 朱寅荻 彭芳 王夏 任小敏 陈君 许旭东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建立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乙腈-0.2%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 目的建立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乙腈-0.2%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40℃,采用对照品指认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两种肉苁蓉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5个共有峰,鉴定其中5个共有峰,10批荒漠肉苁蓉药材相似度在0.667到0.905之间,10批管花肉苁蓉药材相似度在0.249到0.991之间,药典收载的两种肉苁蓉指纹图谱具有显著区别。结论本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区分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药材及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指纹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HACCP质量控制模式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黄林芳 陈士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49-1254,共6页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HACCP)为控制农产品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与质量控制体系。介绍了HACCP质量评价体系,对该体系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HACCP对我国无公害中...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HACCP)为控制农产品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与质量控制体系。介绍了HACCP质量评价体系,对该体系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HACCP对我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保障民众安全健康,中药产业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 质量控制模式 中药产业化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虎杖药材UPLC特征图谱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马培 许利嘉 +3 位作者 刘延泽 彭勇 张鑫瑶 肖培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建立虎杖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乙腈-0.5%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290 nm。采用... 目的:建立虎杖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乙腈-0.5%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290 nm。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3种方法对38批不同产地的虎杖药材UPLC特征图谱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虎杖药材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指认其中4个共有峰为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36批虎杖药材相似度>0.9;2批药材相似度为0.733,0.896。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药材分为3类,不同类别间质量有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虎杖药材的特征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且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可用于全面控制市场流通虎杖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特征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粗壮女贞总苷降脂作用及其基于AMPK通路的降脂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孙乐 贺震旦 +3 位作者 杨润梅 高南南 许利嘉 金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3-1079,共7页
目的探讨粗壮女贞总苷(total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 from CN,CNTG)降脂作用及其基于AMPK通路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 Syrian金黄地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药非诺贝特组及CNTG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地鼠... 目的探讨粗壮女贞总苷(total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 from CN,CNTG)降脂作用及其基于AMPK通路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 Syrian金黄地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药非诺贝特组及CNTG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地鼠应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混合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1周后取血,检测血清TC、TG、LDL-C、HDL-C含量,确定模型形成。之后连续给药4周,在给药2周、3周及4周后分别取血,检测血清中TC、TG、LDL-C和HDL-C的含量。在给药4周后剖取肝脏,进行肝脏TG、TC含量测定和肝脏病理学检测。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NTG对肝脏中AMPK、CD36、CPT1、ACC的mRNA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和其上游调控蛋白LKB1的磷酸化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并检测HMG-Co A还原酶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给药2周、3周、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CNTG高剂量组血清中的TC、TG、LDL-C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中TC、TG含量明显降低(P<0.01);并可明显减轻肝细胞病变。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NTG可以明显升高AMPK的相对表达量(P<0.01),但CD36、ACC和CPT1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NTG高剂量组肝脏中的LKB1、phospho-LKB1及phospho-AMPKα的相对表达量均提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CNTG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金黄地鼠的血脂和肝脂水平,其机制可能是CNTG促进肝脏中LKB1磷酸化以激活AMPK,从而调控机体脂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壮女贞总苷 高脂血症 降脂 AMPK LKB1 磷酸化
下载PDF
中国五味子科植物传统药物学调查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海涛 齐耀东 +3 位作者 许利嘉 彭勇 张本刚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53-1359,共7页
目的:对中国五味子科植物进行传统药物学的调查和整理。方法:文献查阅、标本信息整理、野外资源调查和样品采集。结果:中国五味子科植物中有26种(包括4个变种)植物在我国民间有药用的记录,同属不同种间相同的用药部位具有相似的用法、... 目的:对中国五味子科植物进行传统药物学的调查和整理。方法:文献查阅、标本信息整理、野外资源调查和样品采集。结果:中国五味子科植物中有26种(包括4个变种)植物在我国民间有药用的记录,同属不同种间相同的用药部位具有相似的用法、功效和主治,不同的用药部位有着不同的用药方法,不同的用药方法发挥着不同的功效和主治。结论:此次调查研究为中国五味子科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科 药用植物 传统药物学 调查
原文传递
紫苏叶挥发油化学型和组分影响因素探究Ⅰ——不同生长发育期 被引量:17
20
作者 魏长玲 张琛武 +4 位作者 郭宝林 李卫萍 高占祥 张芬 田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2-718,共7页
该论文以普遍存在的PK型、PA型及稀有的PL型3种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紫苏生长的营养期、开花期、果熟期3个时期进行紫苏成熟叶样品采集,同时分为1 d之中早7点、午12点、晚18点3个时间点,对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水蒸汽蒸馏法)和GC-MS分... 该论文以普遍存在的PK型、PA型及稀有的PL型3种紫苏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紫苏生长的营养期、开花期、果熟期3个时期进行紫苏成熟叶样品采集,同时分为1 d之中早7点、午12点、晚18点3个时间点,对其挥发油进行了提取(水蒸汽蒸馏法)和GC-MS分析,3种化学型的样品挥发油得率在0.08%~0.96%,不同生长时期挥发油得率大致为营养期>开花期>落叶期,营养期挥发油得率:PA型>PK型>PL型。各化学型类别不受生长发育影响,表明遗传因素决定了化学型。PA和PK型的特征成分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都比较稳定,而PL型的特征成分随生长发育大幅度降低,组成中还存在大量各类成分代谢的上游化合物,表明该化学型可能具有原始性和多变性。PA型特征成分紫苏醛相对含量各个时期基本上从早到晚逐渐降低。PK型特征成分紫苏酮在营养期和开花期中午相对含量高于早晚样品,果熟期则相反。PL型特征成分紫苏烯相对含量在营养期和果熟期都是中午最高,开花期则是傍晚样品最高。综合挥发油得率和主要成分相对含量,PA型的最佳采收时间在营养期的早晨采收;PK型的最佳采收期在各期午前均可;PL型的最佳采收期在营养期的晚上采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紫苏醛型 紫苏酮型 紫苏烯型 生长发育时期 相对含量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