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瑛 吴宁 +4 位作者 郑容 梁颖 张雯杰 李蒙 赵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154例患者因肺部结节就诊而接受PET/CT检查,其中123例接受双时相PET/CT显像,全部患者先后接受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共发现171个结节。比较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154例患者因肺部结节就诊而接受PET/CT检查,其中123例接受双时相PET/CT显像,全部患者先后接受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共发现171个结节。比较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PET/CT、胸部屏气螺旋CT以及采用SUVmax≥2.50作为恶性结节诊断阈值四种方法对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所有结果经过组织学、诊断性治疗或临床随诊证实。结果118个恶性结节SUVmax常规为4.51±3.06,53个良性结节SUVmax常规为2.07±1.30。四种方法中,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对恶性结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95.80%、81.10%、91.20%、0.77。结论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对肺结节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F氟脱氧葡萄糖 标准摄取值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经手术治疗的多原发肺癌2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琳 杨龙海 +5 位作者 刘宇 赵传多 林冬梅 吴宁 刘向阳 高燕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4-847,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原发肺癌(MPLC)的临床特点,为MPLC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并积累信息.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基于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MPLC,21例患者均首先接... 目的 探讨多原发肺癌(MPLC)的临床特点,为MPLC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并积累信息.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基于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MPLC,21例患者均首先接受了外科治疗,手术切除肺内肿瘤病灶共49个.术后被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本组21例均为MPLC,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肿瘤位于同侧肺者11例,位于双侧肺者10例;肿瘤同时性发生者17例,异时性发生者4例;两灶者14例,三灶者6例,四灶者1例;多发病灶之间组织学类型不同者2例(腺癌与鳞癌、鳞癌与原位癌,各1例),多发病灶之间组织学类型相同者19例(17例腺癌,2例鳞癌).患者中Ⅰ期14例、Ⅱ期2例、Ⅲ期5例.结论 对于影像学检查提示高度怀疑MPLC者,只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建议积极手术切除以求获得最佳疗效;有待建立辅助术前诊断MPLC的影像学标准,研发辅助组织病理学诊断或鉴别MPLC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无临床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舌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杰 王晓雷 +4 位作者 刘琳 薛丽燕 刘侃 黄辉 徐震纲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用于指导无临床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舌癌颈部处理方案的可靠性。方法对18例临床淋巴结阴性(cN0期)的T1和他期口腔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核素法(淋巴结闪烁显像法+1探针法)定位前哨淋巴结,进行术中冰冻病...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用于指导无临床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舌癌颈部处理方案的可靠性。方法对18例临床淋巴结阴性(cN0期)的T1和他期口腔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核素法(淋巴结闪烁显像法+1探针法)定位前哨淋巴结,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患侧颈部常规行I-Ⅲ区或I~Ⅳ区清扫,将淋巴结清扫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与前哨淋巴结冰冻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前哨淋巴结活检与原发灶浸润深度两种方法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性。结果18例患者全部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前哨淋巴结分布于Ib区6枚,Ⅱa区22枚,Ⅲ区2枚。1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冰冻病理显示前哨淋巴结阳性。18例患者前哨淋巴结冰冻病理结果与术后颈部淋巴结常规病理结果相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与以原发灶浸润深度〉4.0min为标准的方法(特异度为36.4%)比较,前哨淋巴结活检明显提高了预测的特异度。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舌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肿瘤转移 淋巴结 诊断
原文传递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预测进展期下咽癌对诱导化疗敏感性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炜 罗德红 +1 位作者 王晓华 袁慧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预测进展期下咽癌对诱导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8例下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及诱导化疗后3周内分别行IVIM-DWI检查。IVIM序列设置12个b值(0、10、20、30、50、70、100... 目的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预测进展期下咽癌对诱导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8例下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及诱导化疗后3周内分别行IVIM-DWI检查。IVIM序列设置12个b值(0、10、20、30、50、70、100、150、200、400、800和1000 s/mm^2)。分析IVIM双指数模型假性扩散系数(D^*)、真性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并与单指数模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比较。诱导化疗结束后行疗中评价,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治疗无效组,包括稳定(SD)和进展(PD)。有预测价值的IVIM参数及阈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和确定。结果 28例患者中,18例治疗有效,10例治疗无效。诱导化疗后,IVIM参数中ADC、D值均升高,D^*值降低(P均〈0.05),f值改变不明显(P〉0.05)。与治疗无效组比较,治疗有效组的疗前ADC、D值较低,治疗前后ΔADC、ΔD和ΔD^*较高,而Δf变化不显著。ROC曲线分析疗前D值预测治疗有效最佳,以D值0.847×10^-3mm^2/s为阈值,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6、75.0%和88.9%。结论 IVIM-DWI有助于预测下咽癌对诱导化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癌 诱导化疗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方案优选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唐威 黄遥 +16 位作者 吴宁 蔡强 陈星 王建卫 赵世俊 黎庶 初金刚 李海波 张滨 肖喜刚 谢德轩 杨贤卫 郑芸 谢元亮 金朝林 肖香佐 姜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比较自动曝光控制技术(AEC)与管电流恒定技术(CCC)2种不同低剂量MSCT扫描方案对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更加合理的肺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7所医院就诊的280例行胸部低剂量MSCT检... 目的比较自动曝光控制技术(AEC)与管电流恒定技术(CCC)2种不同低剂量MSCT扫描方案对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更加合理的肺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7所医院就诊的280例行胸部低剂量MSCT检查的受检者,设定管电流(mA)为研究变量,方法一为AEC技术,下设噪声标准差值(sD)为25(A1)及30(A2)各1组,并设定管电流上限为80mA,下限为10mA;方法二为ccc技术,下设40mA(c1)及50mA(c2)各1组;共4组,采用同一机型64层MSCT行胸部低剂量扫描。2名放射科医师应用双盲法阅片,比较2种不同扫描技术的曝光剂量、sD值,横断面、MPR的图像质量以及体质量指数(BMI)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曝光剂量及SD比较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图像质量比较行Mann—Whitney检验;医师对图像诊断一致性检验行Kappa分析。结果剂量长度乘积(DLP)AEC组较CCC组明显降低[(82.62±40.31)和(110.81±18.21)mGy·cm,F=56.88,P〈0.01]。AEC技术中A2组DLP较A1组低[(72.77±36.68)和(92.46-I-41.61)mGy·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前者sD值在肺窗[(41.50±9.58)和(40.86±7.03)HU]及纵隔窗[(41.19±7.83)和(40.92±9.89)HU]均略高于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自=0.835、1.910,P值均〉0.05)。横断面图像质量AEC组肺窗得分除右下肺静脉水平[(4.92±0.25)和(4.93±0.17)分]、[左膈顶上缘水平(4.91±0.27)和(4.93±0.22)分]较CCC组略低外,AEC组得分均较CCC组略高[头臂静脉上缘(4.49±0.56)和(4.38±0.64)分;主动脉弓上缘(4.86±0.23)和(4.81±0.32)分;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4.87±0.27)和(4.84±0.22)分;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4.90±0.25)和(4.88±0.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技术和方法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对磁共振成像分期诊断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余小多 欧阳汉 +2 位作者 林蒙 周纯武 张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2-696,共5页
目的分析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变化,探讨新版分期标准下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初治患者的MRI资料,对比在2009和1988年FIGO分期标准下,MRI对各期子宫内膜... 目的分析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变化,探讨新版分期标准下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初治患者的MRI资料,对比在2009和1988年FIGO分期标准下,MRI对各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2009年FIGO分期中,将肿瘤局限于内膜和侵犯深度〈1/2肌层合并为Ia期;将侵犯深度〉1/2肌层重新定义为Ib期;仅有宫颈腺体受累归为Ⅰ期;删除了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有癌细胞这一分期标准。以1988年FIGO分期为标准,MR/对Ia期、Ib期、Ic期、I期、Ⅱa期、Ⅱb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Ⅲc期、Ⅲ期和IVb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5.2%、79.4%、81.0%、84.1%、96.8%、90.5%、90.5%、92.1%、98.4%、92.1%、82.5%和98.4%。以2009年FIGO分期为标准,MRI对Ia期、Ib期、I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Ⅲc期、Ⅲ期和Ⅳb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8.9%、81.0%、88.9%、92.1%、98.4%、98.4%、92.1%、88.9%和98.4%。结论2009年FIGO分期标准在1988年FIGO分期的基础上进行简化,使MRI评价Ⅰ-Ⅲ期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并进一步增加了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国际妇产科联盟 肿瘤分期 诊断
原文传递
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35
7
作者 朱正 赵心明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CT、MR资料,并与病理和组织学表现对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2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8cm、6.7cm...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CT、MR资料,并与病理和组织学表现对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2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8cm、6.7cm、10.0cm,均为实性肿物,其内伴不同程度低密度区,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其内可见分隔;2例病变较大者,推压周围肝内血管使之移位;1例病变内可见多发强化和纡曲血管。MRI平扫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结论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多为单发实性肿物、其内伴不同程度低密度区域,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 肝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30
8
作者 李蒙 吴宁 +3 位作者 林冬梅 罗德红 戴景蕊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95-1998,共4页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共18例,病变位于肺部6例,肝脏1例,脾脏2例,胆总管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上颌窦2例,浅表软组织...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共18例,病变位于肺部6例,肝脏1例,脾脏2例,胆总管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上颌窦2例,浅表软组织4例。4例患者行CT平扫,14例平扫后行单期或多期增强扫描。结果肺内病变2例为中央型,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物;4例为周围型,其中3例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肿物,1例表现为边界光整的小结节。肺外病变CT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实性肿物或结节。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尤其对肺内病变有一定价值,最后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低剂量肺癌筛查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9
作者 唐威 王建卫 +4 位作者 吴宁 黄遥 蔡强 赵世俊 徐晓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9-623,共5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64层CT低剂量肺癌筛查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放射科医师的辅助作用。方法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肺癌低剂量筛查数据库共578例中运用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例。低剂量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64层CT低剂量肺癌筛查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放射科医师的辅助作用。方法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肺癌低剂量筛查数据库共578例中运用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0例。低剂量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及40mA或管电流调制技术,层厚1.25或1.00mm。由2名胸部影像医师首先阅读胸部CT图像,再应用CAD系统按结节所在位置分为肺外野、肺内野两部分,并将结节检出阈值分别设定为3.0、4.0、5.0mm进行分析。所有结节以2人达成一致作为真结节。分别分析医师双阅片及CAD系统检出结节的能力,并进行McNemar-Bowker检验。结果在100例胸部低剂量CT中,共检出真结节257枚,直径为1.7-18.5mm;分布在双肺外野191枚,双肺内野66枚。CAD系统肺结节检出率为91.1%(234/257),漏诊率为8.9%(23/257),在漏诊的23枚结节中,10枚为实性结节,直径为2.4-6.0mm;13枚为非实性结节,直径为2.1-8.6mm;分布在肺外野17枚,肺内野6枚。放射科医师阅片结节检出率为59.1%(152/257),漏诊率为40.9%(105/257),漏诊结节中94枚为实性结节,10枚为部分实性结节,1枚为非实性结节,结节大小2.4-11.8mm;分布在肺外野69枚,肺内野36枚。结论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中CAD检出肺结节的能力明显高于医师双阅片,尤其是对肺内野病灶的检出。使用CAD作为辅助诊断时,对非实性结节漏诊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肺结节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腹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的体模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倩 赵心明 +11 位作者 宋俊峰 郭宁 朱颖 刘建新 綦维维 武靖 梁媛 冯世超 胡满仓 周纯武 王霄英 洪楠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腹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实体测量因病情需要行腹部cT检查的68例体质量指数(BMI)为18—24kg/m2的成年男性腹部CT扫描的腹部径向数据,借鉴CTP515辅助测试模体,制作符合...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腹部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实体测量因病情需要行腹部cT检查的68例体质量指数(BMI)为18—24kg/m2的成年男性腹部CT扫描的腹部径向数据,借鉴CTP515辅助测试模体,制作符合国人尺寸的腹部体环,嵌套Catphan600性能测试模型为观察对象,模拟成人腹部CT低、高对比特点用于实验研究。以管电压120kV,固定管电流450mA组为对照组;相同管电压条件下,自动管电流技术组为实验组,其中噪声指数(NI)值设置为4~20,共14组,管电流范围10—450mA。对模型进行扫描。测量Catphan600模体中心均质区域CT值,验证模型对x线衰减的等效性。记录每组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指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个体化剂量估计值(SSDE)、剂量长度积(DLP)、有效剂量(ED)及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值(SD)、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3名分别来自不同医院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腹部诊断医师对Catphan600模体中的CTP515低对比目标显示程度(LCD)模块及CTP528高对比目标显示程度(HCD)模块进行独立主观评价。对NI值与SDb、CNR、CTDIvol、DLP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LCD模块评分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NI组间SD、CNR及CTDIvol值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t检验。LCD和HCD评分的组内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检验,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UTest秩检验。3名放射科医师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结果实测人体正常肝脏组织CT值为(52.8±9.1)HU,腹部模体中心区域平均CT值为(50.8±1.0)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P〉0.05),偏差程度为4.9%。此模型与成人腹部对x线衰减具有较好的等效性。所有辐射剂量指标均随NI值增大而降低,NI值增加1个单位,辐射剂量指标CTDlvol、S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腹部 体模
原文传递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9
11
作者 朱正 戴景蕊 +2 位作者 赵燕风 王小艺 周纯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资料。结果14例原发,其中2例为双侧病变;7例复发。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形态多规则。原发肿瘤呈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物1...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资料。结果14例原发,其中2例为双侧病变;7例复发。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形态多规则。原发肿瘤呈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物10个,实性肿物伴不同程度低密度区域5个,厚壁囊性肿物1个;肿瘤实性成分密度同肌肉相仿,增强后呈轻度强化;伴有子宫内膜增厚7例,腹腔积液7例,大网膜及腹膜增厚各2例。复发肿瘤表现与原发肿瘤相似。结论CT图像上能显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特征,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卵巢 性索间质肿瘤 复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27
12
作者 胡敏霞 赵心明 罗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表现。方法分析19例SPTP患者的MSCT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SPTP为胰腺单发外突性生长肿瘤,12例呈分叶状,6例呈卵圆形,1例呈类圆形。10例最大径≥5.0cm,17例...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表现。方法分析19例SPTP患者的MSCT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SPTP为胰腺单发外突性生长肿瘤,12例呈分叶状,6例呈卵圆形,1例呈类圆形。10例最大径≥5.0cm,17例见完整包膜,1例未见包膜,1例包膜破裂、不完整,4例见壁结节。肿瘤呈多囊实性混杂病变,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延迟强化。2例伴出血,7例伴钙化,1例伴胰管扩张。18例镜下可见假乳头状结构以及出血坏死囊变,病理证实1例肠系膜区淋巴结转移,2例脉管浸润,3例胰腺周围正常组织受侵,1例十二指肠受侵。结论 SPT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腹部扫描参数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胡敏霞 赵心明 +2 位作者 宋俊峰 周纯武 赵红枫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利用测量模型探讨64层螺旋CT腹部扫描合理的管电流值。方法(1)模型研究:设置管电压为120kVp,管电流分别为450、400、380、360、340、320、300、280mA,扫描测量模型中的CTP515低对比分辨率模块,3名阅片者独立评价图像质量,获... 目的利用测量模型探讨64层螺旋CT腹部扫描合理的管电流值。方法(1)模型研究:设置管电压为120kVp,管电流分别为450、400、380、360、340、320、300、280mA,扫描测量模型中的CTP515低对比分辨率模块,3名阅片者独立评价图像质量,获得最优管电流条件及导致图像质量发生质变的管电流区间值后应用于临床研究。(2)临床研究:选取3个月内行2次腹部CT平扫检查患者45例。首次检查均采用管电流450mA,第2次检查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把受检者分为3组,每组各15例,管电流设置组1使用最优管电流,组2使用最优管电流+区间值,组3使用最优管电流一区间值,3名阅片者对肝门、胰腺、肾上极3个层面进行诊断接受率评价,对腹主动脉、门静脉、肝脏、脾脏、胆囊、胰腺、肾皮质、肾髓质进行图像主观噪声评价。图像质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各组间受检者个体化因素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1)腹部CT扫描最优扫描管电流为340mA,导致图像质量发生质变的区间值为40mA。(2)对腹主动脉、门静脉主干、肝脏、脾脏、胰腺、胆囊、肾皮质、肾髓质及肝门、胰腺、肾上极3个层面的图像质量评分,组1内(340mA和450mA)和组2内(380mA和450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3内300mA的评分为(2.92±0.62)、(2.92±0.62)、(2.64±0.84)、(2.72±0.82)、(2.63±0.71)、(2.51±0.84)、(3.04±0.72)、(3.04±0.72)、(2.63±0.71)、(2.52±0.73)、(2.93±0.81)分,450mA的评分为(3.93±0.72)、(3.94±0.72)、(3.41±0.64)、(3.43±0.61)、(3.62±0.93)、(3.63±0.71)、(3.93±0.81)、(3.93±0.81)、(3.43±0.61)、(3.52±0.92)、(3.84±0.82)分,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49--2.236,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T与MRI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邢古生 王爽 +2 位作者 欧阳汉 马霄虹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及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疑似HCC患者接受CT及MR检查,39例确诊为HCC,共59个病灶。CT采用平扫加三期增强,MR采用LA-VA技术双动脉期、双门脉期、双静脉期及延迟...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及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疑似HCC患者接受CT及MR检查,39例确诊为HCC,共59个病灶。CT采用平扫加三期增强,MR采用LA-VA技术双动脉期、双门脉期、双静脉期及延迟期共7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观测数据行Alternative-free-response ROC(AF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z),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增强扫描的Az平均值为0.8120±0.0118,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Az平均值为0.9093±0.0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cm的HCC病灶组,CT和MR增强扫描的平均灵敏度分别为63.89%和80.55%。在1~3cm组和〉3cm组,CT和MR增强扫描诊断的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病灶中,CT多期增强扫描的灵敏度低于MR动态增强扫描(83.62%vs8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阳性预测值(PPV)也低于MR扫描(93.07%vs96.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HCC病灶方面,MR动态增强扫描与CT增强扫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小于1cm病灶,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前列腺癌动态增强MRI的多样性表现及特点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莉 吴宁 +1 位作者 欧阳汉 戴景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06-2510,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动态增强MRI特征,评估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对44例前列腺癌疑诊患者行3.0T MR LAVA动态增强扫描,将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分为持续缓升型、缓升平台型、速升平台型和速升缓降型4种,并计算曲线强...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动态增强MRI特征,评估MR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对44例前列腺癌疑诊患者行3.0T MR LAVA动态增强扫描,将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分为持续缓升型、缓升平台型、速升平台型和速升缓降型4种,并计算曲线强化程度(SIpeak%)和最快强化率(Rmax)。比较穿刺阳性与阴性病灶(阳性组、阴性组)之间、中高分化腺癌与中低分化腺癌之间强化参数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共87个前列腺侧叶获得组织学证实,阳性组53个(Gleason Score 2~6者7个;Gleason Score 7~10者46个),阴性组34个。阳性组中速升平台型(26/53,49.06%)和速升缓降型(17/53,32.08%)曲线最常见,阴性组中持续缓升型(24/34,70.59%)曲线最常见。阳性组的SIpeak%、Rmax分别为(2.04±0.52)%、(35.09±15.79)%;阴性组分别为(1.38±0.55)%、(17.39±9.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中高分化腺癌的SIpeak%、Rmax分别为(1.55±0.54)%、(21.20±14.97)%;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2.12±0.48)%、(37.20±14.95)%(P均=0.01)。结论前列腺癌MR动态增强多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分化较差腺癌常比分化较好的腺癌表现出更强及更快的早期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前列腺肿瘤
下载PDF
低剂量CT肺癌筛查检出肺癌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建卫 吴宁 +7 位作者 唐威 黄遥 赵世俊 李蒙 周丽娜 王玉婕 陆雯雯 刘士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CT(LDCT)筛查检出肺癌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接受LDCT筛查受检者7141例,其中男4710例、女2431例,年龄40~88岁,中位年龄47岁,行9721次LDCT检查。≤39岁自愿参加筛查者1071例。对手... 目的分析低剂量CT(LDCT)筛查检出肺癌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接受LDCT筛查受检者7141例,其中男4710例、女2431例,年龄40~88岁,中位年龄47岁,行9721次LDCT检查。≤39岁自愿参加筛查者1071例。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癌进行影像学分析,根据肺内病变是否含有磨玻璃密度影(GGO)、是否能够完全遮盖肺实质,将病变分为实性、部分实性和非实性3类。结果 LDCT检出肺癌患者31例,检出率为0.4%;32个癌灶中腺癌30个、类癌和小细胞肺癌各1个。31个非小细胞肺癌病灶中,实性结节共18个,其中实性结节经典型14个、不规则型2个、不典型结节型2个;部分实性结节12个,其中部分实性结节型8个、不规则型2个、囊腔型2个;非实性型1个。LDCT诊断肺癌或肺癌可能性大24个(77.4%)、不能定性或定性困难3个(9.7%)、诊断良性或良性可能大3个(9.7%)、基线筛查漏诊1个(3.1%)。结论 LDCT筛查检出的肺癌影像表现多样,可为LDCT肺癌筛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低剂量CT筛查者非钙化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蔡强 吴宁 +3 位作者 周丽娜 唐威 黄遥 王建卫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6,共4页
低剂量CT(low-doseCT,LDCT)肺癌筛查研究需要在薄层CT图像上进行观察,以最大限度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和显示肺结节的细节。但由于薄层CT数倍于常规层厚CT的图像数量显著增加了影像医师的工作负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反而降低了工作... 低剂量CT(low-doseCT,LDCT)肺癌筛查研究需要在薄层CT图像上进行观察,以最大限度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和显示肺结节的细节。但由于薄层CT数倍于常规层厚CT的图像数量显著增加了影像医师的工作负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筛查 肺结节 低剂量 计算机辅助 检测系统 钙化 CT图像 薄层CT
原文传递
基于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肺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金玉晶 唐威 +5 位作者 黄遥 王建卫 侯东辉 齐琳琳 赵世俊 吴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CT筛查受检者的肺癌相关危险因素,为识别肺癌高危人群、有效进行低剂量CT肺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至2017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科行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5366例无症状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受检... 目的分析低剂量CT筛查受检者的肺癌相关危险因素,为识别肺癌高危人群、有效进行低剂量CT肺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至2017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科行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5366例无症状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受检者的低剂量CT筛查结果与危险因素调查结果。5366例受检者中,男性2762例,女性2604例。低剂量CT阳性结果定义为实性或部分实性结节≥5 mm、非实性结节≥8 mm。研究纳入分析的因素共12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366例无症状受检者中,低剂量CT筛查结果阳性者389例,阴性者4977例。阳性者中,经病理证实的肺癌为26例,Ⅰ期肺癌检出率达92.3%(24/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受教育程度为肺癌和阳性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按年龄进行分层分析显示,40~49岁组未检出肺癌和阳性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而≥50岁组则检出3项肺癌和阳性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吸烟和受教育程度。肺癌组和阳性结节组之间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受教育程度为肺癌和肺阳性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50岁、吸烟、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可能为肺癌的高危人群;低剂量CT可有效检出早期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肺肿瘤 危险因素 筛查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评价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媛 周纯武 +4 位作者 张红梅 蒋力明 姜军 王爽 马霄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CTC)对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对168例疑诊结直肠病变者进行CT扫描,其中91例有手术病理、增强CT扫描等完整资料,将影像诊断TN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TN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分期总准确率为92... 目的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CTC)对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对168例疑诊结直肠病变者进行CT扫描,其中91例有手术病理、增强CT扫描等完整资料,将影像诊断TN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TN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分期总准确率为92.31%(84/91),评价肿瘤浆膜外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57%(69/70)和85.00%(17/2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3%(69/72)和94.44%(17/18)。N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42%(75/91),评价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80%(36/41)和96.00%(48/5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4%(36/38)和90.57%(48/53)。结论64排螺旋CTC对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肿瘤分期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同时多原发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20
作者 周丽娜 吴宁 李蒙 《癌症进展》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同时多原发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83个病灶同时多原发肺癌的CT征象及组织病理类型;分析X线胸片及CT漏误诊病变原因。结果同时多原发肺癌同侧肺发病率高于双侧肺(34∶6),周围型多见,占9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同时多原发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83个病灶同时多原发肺癌的CT征象及组织病理类型;分析X线胸片及CT漏误诊病变原因。结果同时多原发肺癌同侧肺发病率高于双侧肺(34∶6),周围型多见,占94%。组织学类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9.5%(66/83),腺癌中以女性发病更多见(55.2%)。周围型病灶边缘见毛刺者占76.9%(60/78),胸膜牵拉者占70.5%(55/78)。腺癌组和非腺癌组病灶的密度(非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结节形态(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形)、边缘分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第一诊断非恶性病灶共12个,术后均为腺癌,其中4个病灶随访3~6个月后复查,病灶增大,经手术病理证实。X线胸片漏诊周围型病灶24个(22个直径≤1.5cm;12个为非实性结节),均由胸部CT扫描检出。结论同时多原发肺癌不同癌灶大多具有原发肺癌的典型CT表现,并与其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X线胸片漏诊率高,多层螺旋CT对检出小癌灶和非实性癌灶尤为重要。初次影像表现恶性征象不典型病灶,密切随诊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同时多原发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