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系建立及其对C-KIT下游抑制剂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芳颖 冯海凉 +5 位作者 卞晓翠 康维明 于健春 宗静 张丹 刘玉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4-770,777,共8页
目的随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诊出率不断升高,靶向抑制剂相关研究亟待开展,但国内可利用的GIST模型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建立人GIST细胞模型,探讨靶向抑制剂作用。方法利用手术切除的人GIST腹膜转移灶... 目的随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诊出率不断升高,靶向抑制剂相关研究亟待开展,但国内可利用的GIST模型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建立人GIST细胞模型,探讨靶向抑制剂作用。方法利用手术切除的人GIST腹膜转移灶组织1例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连续传代培养>20代进行鉴定,绘制增殖周期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D117和DOG-1表达,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PCR法检测C-KIT基因与PDGFRA基因突变,CCK8法观察C-KIT 2种通路抑制剂效果,皮下接种BABL/c-nu裸鼠检测致瘤性,PCR法进行种属鉴定及支原体检测,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 STR)检测鉴定细胞身份。结果可在体外连续传代的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命名为PUMC-GIST-1,连续传代后细胞可见分枝,呈神经细胞样生长,传代后于第5天到达平台期;CD117和DOG-1表达均阳性;不同代数细胞染色体核型有变化,在38~48条;细胞C-KIT基因11号外显子5'端突变热点区有突变V559D,PDGFRA基因12号外显子CCG-CCA突变。单独用药结果显示,不同浓度GDC-0941处理48 h后,PUMC-GIST-1 (F=8.96,P<0.001)和GIST-430细胞(F=3.19,P=0.03)增殖能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AZD-6244处理48h后,PUMC-GIST-1细胞增殖能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8,P<0.001;GIST-430细胞增殖能力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1,P<0.001。联合用药结果显示,PUMC-GIST-1增殖能力减弱,阴性对照组和5μmol/L AZD+5μmol/L GDC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41±0.01和0.3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P=0.007;GIST-430增殖能力减弱,阴性对照组和5μmol/L AZD+5μmol/L GDC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2.12±0.11和0.1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61,P<0. 001。PUMC-GIST-1较GIST-430对联合用药低敏感。当AZD与GDC浓度分别为5μmol/L时二者具有协同抑制作用,金正均Q值检验PUMC-GIST-1与GIST-430的q值分别为3.08与3.91,均>1.15。裸鼠体内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KIT 药物低敏感 细胞系 PDGFRA
原文传递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下调血管内皮细胞表达Rictor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淼 吕宏娟 尹洪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基因Rictor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10、20、40和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作用24 h后,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Rictor的表达情况,并检测转染Rictor后,...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基因Rictor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10、20、40和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作用24 h后,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Rictor的表达情况,并检测转染Rictor后,蛋白激酶Akt及eNOS磷酸化的变化,用硝酸还原酶还原法测定NO释放量。结果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Rictor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P<0.01),使Rictor-mTOR复合物形成减少。转染Rictor后,不仅Rictor表达增加而且使蛋白激酶Akt及eNOS磷酸化增加;内皮细胞NO释放量增多(P<0.05)。结论影响内皮细胞表达Rictor,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不良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RICTOR ENOS
下载PDF
植物血凝素-ECM830细胞融合法融合黑色素瘤细胞
3
作者 米蕊芳 刘福生 金贵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以黑色素瘤细胞为模型,研究高效率肿瘤细胞融合方法。方法慢病毒荧光标记黑色素瘤细胞,ECM830电融合法及改良的植物血凝素(PHA)-ECM830电融合仪细胞融合法融合黑色素瘤细胞,流式分选黑色素瘤融合细胞,碘化亚啶染色法测定DNA含量。... 目的以黑色素瘤细胞为模型,研究高效率肿瘤细胞融合方法。方法慢病毒荧光标记黑色素瘤细胞,ECM830电融合法及改良的植物血凝素(PHA)-ECM830电融合仪细胞融合法融合黑色素瘤细胞,流式分选黑色素瘤融合细胞,碘化亚啶染色法测定DNA含量。结果荧光标记带有绿色和红色荧光的黑色素瘤细胞,通过PHAECM830细胞融合法获得黑色素瘤融合细胞,细胞融合效率较ECM830电融合法从0.50%提升到7.18%,流式分选得到单一的黑色素瘤融合细胞,DNA含量分析显示黑色素瘤融合细胞的DNA含量翻倍,体内外实验表明黑色素瘤融合细胞增殖速度降低。结论运用改良的PHA-ECM830细胞融合法成功高效得到黑色素瘤融合细胞,黑色素瘤融合细胞增殖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血凝素 ECM830 细胞融合法 黑色素瘤细胞
下载PDF
多核巨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米蕊芳 刘福生 金贵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4期133-135,共3页
目的研究多核巨细胞在黑色素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应分子机制。方法用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体外获取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通过流式分选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小鼠皮下及尾静脉注射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并用游标卡尺测量皮下肿瘤体积,电子天平... 目的研究多核巨细胞在黑色素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应分子机制。方法用聚乙二醇细胞融合法体外获取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通过流式分选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小鼠皮下及尾静脉注射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并用游标卡尺测量皮下肿瘤体积,电子天平称重荷瘤肺组织以定量肿瘤转移能力。Affymatrix基因芯片分析差异表达的基因,Ingenuity Pathways Analysis(IPA)软件进行基因功能分析。结果细胞融合并流式分选成功获得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皮下生长速度减慢但肺转移能力明显增强。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与转移相关的β-Tubulin组基因表达明显升高。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的染色体呈现稳定性。结论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促进黑色素瘤细胞转移能力,黑色素瘤多核巨细胞与转移相关的β-Tubulin组基因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 黑色素瘤 肿瘤转移 小鼠
原文传递
载有槲皮素的PEG-PE胶束对乳腺癌细胞耐药性的逆转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吴金花 段金虹 +1 位作者 许海燕 杨先达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索载有槲皮素的PEG-PE聚合物胶束(M-Q)能否在体外逆转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 ADRr)的耐药性。方法将PEG-PE聚合物与槲皮素混合制备脂膜,加0.9%氯化钠注射液形成胶束,用动态光散射粒径仪表征其尺寸分布,并将其和阿霉素与MCF-7... 目的探索载有槲皮素的PEG-PE聚合物胶束(M-Q)能否在体外逆转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 ADRr)的耐药性。方法将PEG-PE聚合物与槲皮素混合制备脂膜,加0.9%氯化钠注射液形成胶束,用动态光散射粒径仪表征其尺寸分布,并将其和阿霉素与MCF-7 ADRr细胞共孵育72 h,用MTS方法检测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PEG-PE聚合物胶束能有效运载槲皮素,其包封率高达74%以上,平均粒径为11.11 nm左右,与游离槲皮素相比,M-Q能在体外更大程度地逆转MCF-7 ADRr细胞对于阿霉素的耐药性(P<0.05),且PEG-PE胶束自身对靶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载有槲皮素的PEG-PE胶束在逆转肿瘤耐药性方面具有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PE 胶束 槲皮素 MCF-7 ADRr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