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1
1
作者 高晓津 杨进刚 +15 位作者 杨跃进 许海燕 吴元 李卫 王扬 唐欣然 孙毅 乔国芳 宋雷 伏蕊 孙慧 严欣欣 董秋婷 张璇 叶蕴青 金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选患者从发病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在7天之内。危险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喜食肥腻食物;不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结果:该研究共收集17 773例AMI患者,在数据资料填写完整并纳入分析的15 998例(90%)患者中,71.1%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4.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8±15.0)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6±12.2)kg/m2。在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吸烟(54.4%)、超重/肥胖(53.9%)和高血压(51.2%)位居前三,其次为糖尿病(19.5%)和血脂代谢异常(7.7%)。26.6%的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而8.7%的AMI患者没有任何可纠正的危险因素。3.6%的患者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的患者经常进食肥腻饮食,79.6%的患者缺乏运动。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年龄较高[(67.4±14.4)岁vs(59.8±14.8)岁],合并高血压(61.8%vs 47.5%)和糖尿病(25.5%vs 17.4%)的患者更多;而男性患者中正在吸烟/有吸烟史(69.2%vs 12.1%)和有血脂代谢异常病史的患者(8.1%vs 6.7%)显著多于女性(P均<0.05)。≤55岁的患者占27.9%,其中男性(88.9%vs 68.2%)、体重指数[(25.2±8.4)kg/m2 vs(24.4±13.3)kg/m2]、血脂代谢异常(10.0%vs 6.8%)、吸烟(70.1%vs 48.3%)、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6.6%vs 2.4%)和肥腻饮食(83.4%vs 73.4%)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P均<0.05);而>55岁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55.3%vs 40.7%)和糖尿病(21.1%vs 15.2%)的患者比例高于≤55岁患者(P均<0.05)。结论:超过1/4的中国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危险因素 吸烟 超重/肥胖 高血压
下载PDF
中国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68
2
作者 伏蕊 杨跃进 +9 位作者 许海燕 杨进刚 高晓津 吴元 李卫 王杨 唐欣然 贾艳玲 金辰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性别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方法:分析于2013-01至2014-03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患者14 854例,其中男性10 999例(74.0%),女性3 855例(26.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性别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方法:分析于2013-01至2014-03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患者14 854例,其中男性10 999例(74.0%),女性3 855例(26.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之间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结果:持续性胸痛及大汗是我国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66.4%患者存在持续性胸痛,63.7%的患者存在大汗。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胸痛(67.8%vs 62.4%)及大汗(65.8%vs 58.0%)更常见,而女性患者放射痛(36.0%vs 31.0%)及恶心/呕吐(35.6%vs 25.0%)更常见(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4%患者存在明确的心肌梗死诱因,其中体力应激(48.5%)最为常见。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存在明确的心肌梗死诱因的比例更大(20.9%vs 15.1%),尤其是体力应激(49.5%vs 44.5%)和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15.4%vs 8.8%)更常见(P<0.05)。结论:胸痛及大汗是最常见的症状。女性患者的胸痛及大汗少于男性,而放射痛及恶心/呕吐较男性常见。仅有1/5的患者存在心肌梗死诱因,其中男性患者更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症状 诱发因素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崔锦钢 吴元 +6 位作者 赵冬云 张艳娟 杨艳敏 袁建松 李佳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为IABP的临床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1-01至2012-12在我院急诊及冠心病监护病房置入IABP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为IABP的临床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1-01至2012-12在我院急诊及冠心病监护病房置入IABP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238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9例,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并对IABP治疗后血小板减少、出血、发热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使用IABP的2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仅23例(9.7%)未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18例(49.6%)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介入治疗。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21例(8.8%)、血小板减少55例(23.1%)、出血49例(20.5%)、下肢缺血4例(1.7%)。有18例患者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50×109/L),其中11例拔除IABP后血小板逐渐恢复,5例给予补充了血小板治疗。有12例患者发热,均发生于长时间使用IABP治疗患者,平均置入时间(10.3±7.8)天,有4例患者血培养阳性。结论:IAB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的重要过渡辅助装置。血小板减少和出血是最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晓亮 高晓津 +5 位作者 崔晓 刘小宁 赵立超 李喆 严欣欣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目的:总结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并对AHCM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连续入选自我院2005-01至2012-08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AHCM的患者共283例,其中合并心律失常103例(合并心律失常... 目的:总结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并对AHCM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连续入选自我院2005-01至2012-08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AHCM的患者共283例,其中合并心律失常103例(合并心律失常组),不合并心律失常180例(不合并心律失常组)。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两组终点事件,并对成功随诊的AHCM患者进行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269例AHCM患者成功随诊,其中合并心律失常组98例与不合并心律失常组171例,死亡率分别为4.08%(4/98)与1.17%(2/171);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37%(18/98)与5.85%(10/171)。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大小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分别为23.051(95%可信区间:1.028~1.068,P〈0.005)、4.113(95%可信区间:1.002~1.119,P=0.043)和18.653(95%可信区间:3.433~26.650, P〈0.005)。结论:心律失常是AHCM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类型较多但并无特异性,对生存率的影响不明显,但仍见有心室颤动发生,增加患者事件率,仍应重视并进一步研究;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大小和NT-proBNP水平是AHCM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心律失常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预后
下载PDF
75岁及以上不同性别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培源 杨跃进 +9 位作者 乔树宾 徐波 吴永健 袁晋青 陈珏 刘海波 唐欣然 王杨 李卫 高润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短期及1年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行PCI治疗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1 105例,其中男性739例,女性3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手术结局及临床预后。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短期及1年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行PCI治疗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1 105例,其中男性739例,女性3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手术结局及临床预后。结果老年男性患者的吸烟率(20.3%比5.7%,χ2=39.670)、心肌梗死病史(27.9%比19.9%,χ2=8.156)及肌酐异常比例(20.2%比10.9%,χ2=14.718)均高于女性(均为P<0.01);而老年女性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73.2%比65.8%,χ2=6.284,P<0.01)、血红蛋白异常比例(20.5%比15.8%,χ2=3.702,P=0.054)均高于男性。老年男性患者采用血管内超声的比例高于女性(5.8%比1.9%,χ2=8.645,P<0.01),选用桡动脉路径的比例也高于女性(79.6%比73.2%,χ2=5.642,P=0.02)。老年女性患者的院内净不良临床事件率显著高于男性(7.7%比3.9%,χ2=6.946,P<0.01),主要源于穿刺点相关的大出血事件率的差异(3.0%比0.5%,χ2=11.100,P<0.01)。老年男性与女性患者1年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比7.9%,χ2=1.117,P=0.29);同时1年期的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事件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行PCI治疗的老年女性患者院内净不良临床事件率高于男性患者,主要为穿刺点相关的大出血事件的差异。对老年女性患者的穿刺点进行有效管理是提高PCI质量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女性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预后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培源 杨跃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151-153,157,共4页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应用于临床已经20余年,该技术较经股动脉途径可减少出血和穿刺并发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危急重症,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该类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经股动脉途径可降...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应用于临床已经20余年,该技术较经股动脉途径可减少出血和穿刺并发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危急重症,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该类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经股动脉途径可降低患者近期及远期的死亡率。该文介绍经桡动脉途径在STEMI临床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经桡动脉途径 临床试验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磺达肝癸钠与那屈肝素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宋莉 颜红兵 +5 位作者 刘臣 周鹏 赵汉军 刘然 迟云鹏 李文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日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期间接受较高剂量普通肝素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比较磺达肝癸钠与那屈肝素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98例NSTE—ACS患者在早期PCI的上游随机接受磺达肝癸钠(磺达肝... 日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期间接受较高剂量普通肝素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比较磺达肝癸钠与那屈肝素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98例NSTE—ACS患者在早期PCI的上游随机接受磺达肝癸钠(磺达肝癸钠组146例)或那屈肝素(那屈肝素组152例)。两组PCI期间接受普通肝素的剂量为7000~10000U(120—140U/kg),合用替罗非班时为5000-7000U(85~100U/kg)。主要安全性终点为住院期间严重和轻微出血以及PCI术后48h内的严重穿刺部位并发症。主要疗效终点为住院期间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和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磺达肝癸钠组主要安全性终点发生率低于那屈肝素组(5.5%vs7.2%,风险比:0.63,95%可信区间:0.30~1.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两组问严重出血发生率相似(2.7%vs2.6%,P=0.96)。磺达肝癸钠组轻微H1血发生率低于那屈肝素组(2.7%vs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磺达肝癸钠组主要疗效终点发生率低于那屈肝素组(2.7%vs4.6%,风险比:0.68,95%可信区间:0.21~2.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结论:在PCI期间接受较高剂量普通肝素的NSTE—ACS患者,围术期应用磺达肝癸钠与那屈肝素的安全性和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磺达肝癸钠 那屈肝素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欧美指南之异同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纪林 郭远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1-203,共3页
近几年,数项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相继揭晓,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相关的国际最新指南也随之更新。然而,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欧美两大指南在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用法等方面却存在差异,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如何合理借鉴欧美指... 近几年,数项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相继揭晓,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相关的国际最新指南也随之更新。然而,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欧美两大指南在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用法等方面却存在差异,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议。如何合理借鉴欧美指南以用于我国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及临床意义。本述评旨在阐明欧美指南异同,引起专家关注,促进共同思考,指导我国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路径同期进行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及长期临床结果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佳 徐晗 +6 位作者 窦克非 徐波 尤士杰 吴永健 乔树宾 颜红兵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1-316,共6页
目的:通过与经股动脉(TF)径路比较,评价经桡动脉(TR)径路同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冠脉三支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住院期间及长期随访期间临床结果。方法:4974例冠脉造影诊断为左主干未受累的冠脉三支病变并接受单... 目的:通过与经股动脉(TF)径路比较,评价经桡动脉(TR)径路同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冠脉三支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住院期间及长期随访期间临床结果。方法:4974例冠脉造影诊断为左主干未受累的冠脉三支病变并接受单次经皮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入选了本项研究。分为TR组3856例,TF组1118例。手术和临床结果通过数据库和随访获得。本研究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得到基线资料均衡的930对患者来比较TR组和TF组的住院期间和长期随访期间临床结果,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两组间所有临床结果的风险差异,用Kaplan-Meier法估算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并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的临床和血管造影特征无统计学意义。TR组较TF组住院时间更短[(7.49±4.46)天vs(8.63±6.23)天,P〈0.0001]、出血事件更少(1.1%vs 2.9%,P=0.003)外,其余手术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显示TR组全因死亡率明显降低(TR组1.8%,TF组4.2%,P=0.0014;风险比0.44,95%可信区间0.25-0.79),而两组间其他长期随访期间临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R进行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同期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与TF介入治疗相似的手术成功率,具更短的住院时间、更低的出血风险、更低的死亡率,长期疗效不亚于TF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桡动脉 股动脉 安全性
下载PDF
冠状静脉窦闭锁的诊断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支爱华 张沛 戴汝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静脉窦闭锁(CSOA)患者的诊断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02至2014-05我院诊断的22例CSOA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1.5~76[平均(50.88±14.97)]岁。22例患者均行心电门控心脏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 目的:评价冠状静脉窦闭锁(CSOA)患者的诊断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02至2014-05我院诊断的22例CSOA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1.5~76[平均(50.88±14.97)]岁。22例患者均行心电门控心脏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结果:22例患者经心电门控心脏增强CT诊断为CSOA。按患者冠状静脉内血液回流方向分类:9例患者血液回流入左心房[3例伴永存左上腔静脉(LSVC)且其内血液亦入左心房,其中2例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5例血液回流入右心房(直接回流入右心房2例,间接经LSVC回流入右心房3例);8例经细小分支血液既入左心房亦入右心房属混合型(4例伴LSVC)。CSOA患者9例伴LSVC。按患者LSVC内血液回流方向分:3例患者LSVC血液直接引流入左心房;6例患者LSVC血液经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引流入右心房。超声心动图均未诊断CSOA。心电图显示5例患者有心律失常,其中3例射频消融成功,1例射频消融失败,1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2例患者中6例合并先天性心内畸形(6/22,27.27%),其中1例伴房间隔缺损,5例伴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复杂先心病患者中3例术前行心电门控心脏增强CT检查发现CSOA;另2例复杂先心病患者术后仍存在症状,经CT检查发现CSOA。5例复杂先心病患者均行手术,本组无因单纯CSOA行外科手术者。结论:明确诊断CSOA患者中心律失常、LSVC和心内畸形等并发情况,对预防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心电门控心脏增强CT对CSO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冠状静脉窦闭锁 左上腔静脉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药物洗脱球囊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伟宪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9-412,共4页
药物洗脱球囊将以往的球囊成形技术与药物洗脱技术结合,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方面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指南更新,推荐药物洗脱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为Ⅰ类A级适应证,包括裸金属支架和药物... 药物洗脱球囊将以往的球囊成形技术与药物洗脱技术结合,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方面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指南更新,推荐药物洗脱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为Ⅰ类A级适应证,包括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示,药物洗脱球囊治疗不适合置入支架或置入支架困难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以及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受限制的患者具有可行性。预测药物洗脱球囊很有可能成为更优化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球囊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原发病变
下载PDF
穿刺点与非穿刺点出血对行急诊PCI治疗患者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培源 杨跃进 +5 位作者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陈珏 刘海波 高润霖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 探讨对于行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穿刺点与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与1年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方法 共纳入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87例,其中合并出血患者152例.选用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 目的 探讨对于行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穿刺点与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与1年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方法 共纳入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87例,其中合并出血患者152例.选用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分级方法描述出血分级.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出血与1年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联.结果 BARC 1级出血占所有出血事件的13.8%,2级出血的比例为57.2%,3级出血的比例为28.9%,未出现BARC4级或BARC 5级出血事件.与穿刺点相关的出血比例为27.6%,事件率为6.1%;与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比例为72.4%,事件率为16.0%.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院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2.6%比4.3%,P=0.350)及1年期的MACE(5.9%比7.1%,P=0.611)相似.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女性2.110(1.326,3.356),年龄1.019(1.002,1.036),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1.729(1.178,2.538)和IABP 2.250(1.293,3.915).COX回归分析中,穿刺点相关的出血和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都不是1年期MACE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STEMI患者中BARC 2级出血所占比重最大.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女性、高龄、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以桡动脉为首选介入路径时,无论穿刺点相关的出血或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都不是1年期MACE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穿刺点相关出血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血管内超声成像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武德崴 俞梦越 吴永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是现行两种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组织相关性良好等特点;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具有穿透性高,成像范围广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技术有着各自的优...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是现行两种主要的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组织相关性良好等特点;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具有穿透性高,成像范围广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两者的结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现就不同临床应用中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评价能力进行对比,并对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成像
下载PDF
男女性别差异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患者预后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培源 杨跃进 +9 位作者 乔树宾 徐波 吴永健 袁晋青 陈珏 刘海波 唐欣然 王杨 李卫 高润霖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不同性别患者的PCI预后差异。方法连续纳入687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其中男572例,女115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结局及临床预后。结... 目的探讨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不同性别患者的PCI预后差异。方法连续纳入687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其中男572例,女115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结局及临床预后。结果女性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大于男性,合并多支病变的比例也要高于男性。女性患者院内(3.8%vs.4.3%,P=0.792)及1年期(6.6%vs.7.8%,P=0.647)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与男性无统计学差异。但女性院内的大出血事件(11.3%vs.5.4%,P=0.019)及穿刺并发症(9.6%vs.4.9%,P=0.048)要高于男性。女性患者一年随访时的再发心绞痛事件率也要高于男性(10.4%vs.3.9%,P=0.003)。结论在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对于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不同性别间的近期及1年期的主要临床终点预后相似。但女性的出血及穿刺点并发症风险更高。合理的避免出血是提升女性PCI质量的首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女(雌)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与处理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培源 杨跃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血是PCI相关的常见术后并发症。研究显示PCI术后出血不仅带来额外的医疗负担,同时影响近期及远期的预后。了解PCI术后出血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采用有效措施减少出血事件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现介绍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血是PCI相关的常见术后并发症。研究显示PCI术后出血不仅带来额外的医疗负担,同时影响近期及远期的预后。了解PCI术后出血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采用有效措施减少出血事件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现介绍和PCI术后出血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出血 预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完全血运重建是否必须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培源 杨跃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6期466-468,共3页
早先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包括减少死亡、再梗死,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多支病变 临床试验
下载PDF
环孢素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昌琳 乔树宾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4期422-426,共5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其结构仍不明确,但亲环素D却是其主要的组成成分之一。环孢素A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可结合于线粒体亲环素D,从而抑制mPTP的开放。许多...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其结构仍不明确,但亲环素D却是其主要的组成成分之一。环孢素A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可结合于线粒体亲环素D,从而抑制mPTP的开放。许多动物实验及部分小规模临床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抑制mPTP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然而,也有研究提示环孢素A并没有心脏保护作用。现就环孢素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相关的动物实验模型及临床研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保护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仍需更多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颜红兵 宋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尽管采取以双联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为基础的二级预防措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年随访时缺血事件复发率仍达10%。研究表明,ACS后凝血系统的持续激活可能是导致残余缺血风险较高的重要环节,因此可以在二级预防中联合口服抗凝治... 尽管采取以双联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为基础的二级预防措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年随访时缺血事件复发率仍达10%。研究表明,ACS后凝血系统的持续激活可能是导致残余缺血风险较高的重要环节,因此可以在二级预防中联合口服抗凝治疗。多项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对ACS后复发缺血事件预防价值的Ⅱ期和Ⅲ期试验一致显示,联合应用NOAC和抗血小板治疗增加出血风险,但是仅有小剂量利伐沙班显示了疗效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心房颤动
下载PDF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病例(四十七)
19
作者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5-806,共2页
病例88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早期心尖部室间隔穿孔,严重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工程师,男性,59岁,1970-10-22 2 pm觉心前区剧痛,向两侧颈部及左臂放射,自己步行至附近门诊部就诊,嘱患者应即刻去医院就诊。
关键词 室间隔穿孔 严重心力衰竭 心尖部 心原性休克 巨大室壁瘤 前区 可疑脂肪肝 左心室前壁 左心室后壁 普鲁卡因酰胺
下载PDF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病例(四十四)
20
作者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0-391,共2页
病例85先天性主动脉缩窄,Turner综合征 工人,女性,25岁,未婚。患者头胀痛,发现血压高两年,于1979-11-12住入我院。患者自1975年起经常头胀痛,服止痛片缓解。1977年查体发现血压高,数字不详。1978年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县医... 病例85先天性主动脉缩窄,Turner综合征 工人,女性,25岁,未婚。患者头胀痛,发现血压高两年,于1979-11-12住入我院。患者自1975年起经常头胀痛,服止痛片缓解。1977年查体发现血压高,数字不详。1978年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县医院住院,查血压180-200/100-110 mmHg(1 mmHg=0.133 kPa)。同年11月至哈尔滨省人民医院住院,检查上肢血压180/110 mmHg,双下肢血压测不到,胸部透视、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尿常规无异常发现,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诊断为“大动脉炎”。予服利血平、复方降压片效果不明显,1979-06又在该院妇科检查,阴道存在,子宫及附件均未触及。为进一步检查遂来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 医学生 TURNER综合征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蛛网膜下腔出血 红细胞沉降率 妇科检查 医院住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