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室间隔心肌代谢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兴鸿 汪蕾 +6 位作者 杨勇 郭风 王道宇 张海龙 耿庆海 郭琳 方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采用门电路(简称"门控")控制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室间隔心肌代谢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性。方法:2010-10至2013-05,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BBB... 目的:采用门电路(简称"门控")控制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室间隔心肌代谢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性。方法:2010-10至2013-05,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BBB的连续病例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4±11)岁。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门控^(18)F-FDG心肌代谢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显像。应用True D软件测定室间隔^(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SUVavg)。应用QGS软件进行左心室相位分析、心功能的测定,获得左心室相位带宽、相位标准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参数。分析室间隔^(18)F-FDG摄取值与相位分析参数和心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SUVmax和S-SUVavg分别与左心室相位带宽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44,P=0.05和r=-0.48,P<0.05);也分别与左心室相位标准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7,P<0.01和r=-0.51,P<0.05);但与左心室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BBB的患者,室间隔心肌代谢降低与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应用门控^(18)F-FDG心肌代谢PET显像可同时评价心肌代谢及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对于预后评价和疗效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左束支传导阻滞 代谢显像 相位分析
下载PDF
肌钙蛋白Ⅰ和心肌灌注对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筱璐 王东 +4 位作者 康连鸣 蒋文 孙晓昕 王继征 宋雷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360-2363,共4页
目的探讨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与磁共振心肌灌注延迟显像(LGE)及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PET-CT)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自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阜外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无冠... 目的探讨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与磁共振心肌灌注延迟显像(LGE)及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PET-CT)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自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阜外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无冠心病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80例。根据c Tn I水平分为c Tn I正常组和c Tn I异常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47.3±14.3岁,男性占全部患者的68.7%,c Tn I异常的患者占57.5%。c Tn I异常组与c Tn I正常组相比室壁最厚厚度更厚(22.6±6.3 mm vs.20.6±5.8 m m,P=0.043),总胆红素水平(19.7μmol/L vs.15.6μmol/L,P=0.011)更高、超敏C反应蛋白(2.6 mg/L vs.1.0mg/L,P<0.001)及大内皮素-1(5.1 pmol/L vs.4.0 pmol/L,P=0.039)均偏高,PET-CT心肌代谢显像提示非节段性、散在的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缺损者更多见(22.2%vs.7.2%,P=0.016),LGE阳性率更高(54.3%vs.32.4%,P=0.042),而NT-pro BNP水平及是否合并梗阻在两组间未发现差异。结论 c Tn I水平及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有利于对无冠心病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评价和管理;c Tn I水平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心肌灌注不足可能相关,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评估c Tn I和心肌灌注/代谢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期能进一步改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PET-CT 心肌肌钙蛋白 钆延迟强化
原文传递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心脏移植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准确性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雯 陈艳 +5 位作者 房晓楠 姜楠 郭风 付占立 方纬 魏红星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6-410,共5页
目的评价^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检测心脏移植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阜外医院拟行心脏移植手术的终末期心力衰竭的34例患者[男30例、女4例,年龄(45±14)... 目的评价^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检测心脏移植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阜外医院拟行心脏移植手术的终末期心力衰竭的34例患者[男30例、女4例,年龄(45±14)岁)]为心脏移植组,另选择41例心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50±17)岁],均行Gates法和双血浆法(DPSM)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分别为gGFR和dGFR。以DPSM为标准,验证Gates法的准确性。17例心脏移植组患者术后重复行Gates法及DPSM,依据Gates法测得的分肾比值估算DPSM测定的左右分肾GFR(dGFRL与dGFRR)。采用Pearson相关和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心脏移植组的gGFR高于dGFR[(66.49±15.66)与(49.16±13.24)ml·min^-1·1.73 m^-2;t=6.728,P<0.01],两者呈中等相关(r=0.467,P<0.01);对照组gGFR与dGFR无明显差异[(65.35±26.28)与(62.22±21.37)ml·min^-1·1.73 m^-2;t=1.268,P=0.212],两者呈强相关(r=0.799,P<0.01);2组相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P<0.05)。患者心脏移植术后肌酐水平呈下降趋势,而DPSM对应的dGFR、dGFRL、dGFRR均呈上升趋势,提示术后较术前肾功能改善。结论^99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心脏移植患者GFR的准确性欠佳;DPSM结合Gates法的GFR联合测定方案可提供总体GFR并准确估算分肾GFR,或可作为可靠的心脏移植手术肾功能动态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超声检查 99锝五乙酸盐
原文传递
对比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旭 韩凯 +3 位作者 马兴鸿 孙若西 汪蕾 米宏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2-189,共8页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ngiography,PA)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发...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ngiography,PA)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20年8月,确诊为AP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经至少3个月规范化抗凝后复查肺V/Q显像和CTPA。分别评估并计算肺V/Q显像和CTPA图像中的残余肺栓塞,并分别记录为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s,PPDs%)和CT肺动脉阻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PAOI)。评价PPDs%和CTPAOI预测CTEPH发生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PDs%和CTPAOI对APE后CTEPH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24例APE患者,1年内随访,共有26例进展为CTEPH。Bland-Altman图示两检查评估APE治疗后残余肺栓塞的一致性较好。ROC分析示PPDs%的AUC>CTPAOI(0.958 vs.0.868,P=0.03);预测CTEPH发生的阈值分别为20.5%和15.0%,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88.9%和76.9%、8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P=0.13;特异性:P>0.999)。结论:肺V/Q显像预测APE后CTEPH发生率比CT PA更敏感,但特异性略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急性肺栓塞 肺通气/灌注显像 CT肺动脉造影
下载PDF
^(68)Ga-FAPI PET/CT在肥厚型心肌病的初步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平措云旦 古宇帆 +3 位作者 韩凯 汪蕾 方纬 闫朝武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68)Ga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68)Ga-FAPI)PET/CT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中男性3例,平均年龄(61±6)岁。均进行^(68)Ga-FAPI PET/CT显像,分别... 目的:初步探讨^(68)Ga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68)Ga-FAPI)PET/CT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中男性3例,平均年龄(61±6)岁。均进行^(68)Ga-FAPI PET/CT显像,分别计算左心室心肌和血池(左心房)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用于测定心肌室壁厚度,并同时进行延迟增强(LGE)成像。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心肌节段^(68)GaFAPI摄取的SUVmax与LGE的关系。结果:5例患者均有显著高于血池的心肌^(68)Ga-FAPI摄取[SUVmax分别为(8.83±2.72)和(1.11±0.12),P=0.003],心肌摄取^(68)Ga-FAPI的范围明显大于LGE区域(P<0.001),仅有^(68)Ga-FAPI摄取的区域常位于LGE边缘。透壁LGE区的^(68)GaFAPI摄取强度低于非透壁LGE区。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有显著的^(68)Ga-FAPI高摄取,且摄取范围明显超过cMRI-LGE区域,初步提示^(68)Ga-FAPI PET/CT对早期鉴别纤维重构可能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成纤维细胞 ^(68)Ga-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